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考古 夏朝 商朝 春秋戰國 伯益 自然和健康 2018-11-30

黃國故城遺址,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西部的隆古鄉,世界黃姓發源地。是以黃國故城遺址為基礎形成的古文化遺址景區。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黃國故城始建於公元前21世紀。該故城主要包括黃國宮城和氏族風情村兩大部分:前者以黃國故城遺址為展示內容。黃國故城,建於夏朝初年,歷經夏、商、週三代,至公元前648年為楚所滅,距今4000多年。後者是在黃國故城南部老龍埂水庫建設的一處以遠古氏族生活為主的體驗參與場所。我國罕見的春秋古國宮殿遺址“黃宮遺址”、昔日黃國貴族使用的兩座蓮花井的水源融匯而成的“天池”、“黃國青銅器作坊遺址”等,展現了黃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黃國是公元前21世紀夏啟所封,歷經夏、商、周共1400多年,至公元前648年為楚所滅,距今四千餘年,也是世界黃姓的發源地。黃國故城位於潢川城關西北6公里處,是河南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春秋古國都城遺址,被收入《中國名勝大詞典》。

遺址城垣周長6720米,城牆系夯土築成,至今高處仍有7米,低處5米,基寬59米,上寬10至25米,現尚存三處城門豁口,牆厚門闊路基硬,可見當年之巍峨。古城內現仍遍佈著陶片、瓦當和多處青銅器作坊遺址,曾出土黃國青銅器74件,其中黃太子伯克盤、黃父盤、黃君簋,叔單鼎等文物,現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古黃國的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城垣至今高處仍有10米,低處5米,基寬59米,上寬10米至25米,城外有護城壕溝。其建築規模完全符合春秋時期“子爵,城三裡”的等級制度。如今,後人為紀念黃國故城,在其遺址上建起了一座頗具規模的仿古建築。黃運庚說,雖然黃國已不復存在,但每年仍有眾多海內外黃姓人前來尋根敬祖。史料記載,古黃國為陸終或陸終之後人於夏朝時建立,公元前648年被楚國所滅。據中華姓氏文化典籍中的記載,“黃氏嬴姓,陸終之後,受封於黃,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城,在楚與國也,僖公十二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據史料記載,黃國被夏朝征服後,又多次參加了商族滅夏的鬥爭。到了公元前1600年,殷商部族在湯的領導下消滅了夏王朝,建立起殷商帝國。黃國因參與商滅夏的鬥爭,且與商族同屬原東夷集團,因此,商朝建立後,黃國成為商的小盟國。周王朝時期,黃國與江、道等諸嬴姓國結成了同盟,並憑藉實力成為東夷諸嬴姓小國的盟主。而後,南方的荊蠻楚國日益強大,對淮、漢流域諸小國的威脅日益嚴重。據《春秋》記載,公元前658年,黃國與相鄰的同姓小國江國一起參加了齊侯主持的盟會,第二年又參加了陽谷(今山東陽谷縣)之盟,從此與中原齊、宋、鄭、衛、魯等諸侯國結成了反楚同盟。公元前648年,楚成王以黃國不向楚納貢為藉口,大舉入侵黃國。黃國沒設防,盟國又坐視不救,結果以慘敗告終。歷史上建國長達1400餘年的古老黃國,至此被楚國消滅。黃國滅亡後,倖存的黃國族人分散各地,後人從此“以國為氏”。

從血緣歷史看,今日的黃姓,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陸終、伯益,再往上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少昊,甚至可以追溯到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據史料記載,黃姓出自嬴姓,是古帝少昊的後代。少昊的後代皋陶,在虞舜時期擔任大理的職務。皋陶的兒子伯益,因為幫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賜姓為嬴。伯益的兒子大廉,被禹封在黃,建立了黃國,他的後代也就世代居住在那裡,並且把黃作為他們的姓氏。潢川的古黃國被楚國滅了之後,黃姓族人中一部分逃亡至各諸侯國避難,為後來著名的淮陽黃氏的形成發展奠定了基礎。相當多的人被迫遷至楚國腹地,分別定居今湖北黃岡、黃石等地。這些地方,據說也均以黃姓遺民遷居至此而得名。有一支族人遷至今武漢江夏區一帶,若干年後,其後裔與黃歇被害後逃亡至江夏的黃氏族人融合,發展成為漢代著名的江夏黃氏。

還有一支則內遷至今湖北江陵、荊州一帶,後來形成秦漢時期著名的江陵黃氏。另有一批人遷到廣大的江南地區,與當地少數民族交融,秦漢時期在湘、鄂、閩、粵、川等地繁衍開來,成為較早到達少數民族地區的黃姓族人,即南方蠻越地區的黃姓人。有說法稱,還有一支黃國遺民,遠逃至新羅(今韓國、朝鮮),形成了朝鮮民族中的黃姓。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河南省潢川縣 黃國故城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