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年前,25萬殷商軍民東渡美洲,後來成為美洲土著的祖先?

考古 美洲 商朝 文物 史趣 2017-03-31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在英國人的幫助人下出逃海外。在流亡美洲期間,康有為考察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並寫下了如下詩句:遺民似是自華來……南北美洲,皆吾種舊地。康有為認為,美洲的原土著居民的前身是中國人,換言之印第安人是來自中華的後裔。

三千多年前,25萬殷商軍民東渡美洲,後來成為美洲土著的祖先?

中國與美洲相隔萬里,康有為為什麼這樣講呢?當然,在美洲康有為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我們無從知曉,但其大概意思就是,當地土著有很多與亞洲、甚至與中國人相似之處。如果說康有為的說辭只是一廂情願的猜測,那麼現代科學及一系列證據則是更加理性的支持。

首先,印第安人和亞洲蒙古利亞人在外形上是如此的相像,他們都頭髮硬而直,汗毛較細弱,顴骨突出,面龐寬闊,膚色比較深。

三千多年前,25萬殷商軍民東渡美洲,後來成為美洲土著的祖先?

其次,現代遺傳學也證明,蒙古種族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有線粒體DNA的四類變體基因,從而證實了印第安人與亞洲人血緣特徵的同一性。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據現代的考古發現,在公元前一萬年以前北美的很多地區就有人類出現。目前,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大約在公前12000年以前,亞洲的第一批移民通過白令海峽,來到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的非凍土地帶,並落下腳來,以至繁衍生息。再次,在美洲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上,無論是文字符號(甲骨文),還是圖案形狀都具有東方元素。比如,三年前,美國喬治亞州出土了一把古劍,長30公分,材質為蛇紋石。此劍的形狀和紋飾,在中國夏、商、週三代(公元前2,070年至前256年)的玉器上都有發現;劍背上的龍具有典型的商代特徵;劍格(護手)和劍柄上的饕餮紋在商周時期更為常見。

其次,現代遺傳學也證明,蒙古種族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有線粒體DNA的四類變體基因,從而證實了印第安人與亞洲人血緣特徵的同一性。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據現代的考古發現,在公元前一萬年以前北美的很多地區就有人類出現。目前,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大約在公前12000年以前,亞洲的第一批移民通過白令海峽,來到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的非凍土地帶,並落下腳來,以至繁衍生息。再次,在美洲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上,無論是文字符號(甲骨文),還是圖案形狀都具有東方元素。比如,三年前,美國喬治亞州出土了一把古劍,長30公分,材質為蛇紋石。此劍的形狀和紋飾,在中國夏、商、週三代(公元前2,070年至前256年)的玉器上都有發現;劍背上的龍具有典型的商代特徵;劍格(護手)和劍柄上的饕餮紋在商周時期更為常見。

三千多年前,25萬殷商軍民東渡美洲,後來成為美洲土著的祖先?

當然,這把劍只是眾多線索中的一部分,但眾多的線索指向我國的殷商時期。

三千多年前,25萬殷商軍民東渡美洲,後來成為美洲土著的祖先?

於是,英國學者梅德赫斯特提出了殷人東渡的假說。大致意思就是,大約在公元前1045年,武王伐紂,朝歌城破,紂王於鹿臺自焚而亡。此時,在山東一帶,商朝十萬大軍主力以及林方、人方、虎方等共計二十五萬殷商軍民,神祕失蹤,下落不明。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原來這25萬人為了從東海出逃,經日本,遠渡太平洋,九死一生,最終很少一部分人抵達墨西哥海岸。這部分人登陸美洲後,見面互致問候就是“殷地安”。據後人推測,這種問候有兩種意思,一則“殷地”安康,有祝福家鄉的意思;一則“殷地安陽”,為了紀念自己是殷部落所在地的人。

三千多年前,25萬殷商軍民東渡美洲,後來成為美洲土著的祖先?

關於美洲文明起源的問題,一直眾說紛紜,未有定論。儘管如此,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美洲文明與亞洲文明,尤其是殷商文明之間一定存在某種形式的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