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

“從現代考古證據來觀,中華文明在八千餘年前就有’陶文’類的文字,在幾千年不間斷地昇華傳承中,雖然經歷了有史記載的十幾次文化史冊大毀滅,尤其是嬴政的焚書和項羽的毀秦都,把周及周朝以前歷朝正史都化為了歷史的塵埃!只剩下《尚書》可憐的一小角爾!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今生最大的心願是梳理清中華文明歷史脈絡。作為有點祖傳的山人,出山近二十年,為了考察華文明的源流,兩次走遍中國。我今生最大的發願也是結合現代考古發現,把祖上傳承的華文明歷史發展脈絡和古史遺留及民間傳說,用祖傳古史觀來完善落地,以為華文明梳理清楚歷史的源頭。”姬英明先生堅定地說。

“在文明發源地講文明,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 是姬英明先生於去年冬至發起《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尊旨。6月初,《姬氏道德經》傳承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祕書長姬英明先生延續前四期的探源,第五期探源來到了“黃帝四都”中的“有熊佐都”和“帝丘宗都”,也就是現代考古發現的甘肅慶陽“南佐遺址”和陝西延安“蘆山峁遺址”。

據姬宗氏歷代宗子“別傳”,中華文明最早出現政治制度是距今8100年前伏羲時代的“王制”,這是在《周易》中載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的實證!而真正把華族萬邦大一統的是軒轅黃帝,其建立了中華文明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帝傳“黃朝”。在“別傳”中還傳有“黃朝六百六,帝傳二十九”、“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其中,“黃帝族四都”包括:首代黃帝祖上召典的“華羲皇都”—現天水大地灣遺址;“炎黃帝都”—現寶雞水溝遺址;“有熊佐都”—現慶陽南佐遺址;“天黿神都”—現靖邊縣皇華城遺址,這四都都曾是黃帝族發展壯大的吉地。到了軒轅黃帝時期,他也延續了祖上分力四都的傳統,其“黃帝四都”都城中有一些續用了祖上的城池,比如慶陽的“有熊佐都”;後又征服了炎帝,在其核心地帶建立了威懾東方的“軒轅丘都”—現靈寶北陽平西坡遺址群;還新建了管控北方的“昆龍虛都”—現神木石峁遺址;以及“帝丘宗都”—現延安蘆山峁遺址。“黃帝四都”在古文化中也多有展現,如現在還有所流傳“黃帝四面像”等古壁畫,實則是對黃帝族多都思想的表達!

在前四期的探源中,姬英明先生為大家直播講解了華文明的主要族部、“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的大部分遺址,第五期主要是探源了位於慶陽市西峰區南佐村距今6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南佐遺址”。南佐遺址主要分佈在董志塬西北部的淺溝塬邊上,至今為止最著名的是其,在全國所有遺址中單體面積最大的1號房址,其室內面積多達630平方米,呈長方形,前堂後室,南北長33.5米,東西寬18.8米,屬於大型夯築祭祀性殿堂建築。本建築牆體為純黃土的板夾夯築,牆體外側有排列整齊的柱洞,與大地灣遺址的f901建築非常相似。

"

“從現代考古證據來觀,中華文明在八千餘年前就有’陶文’類的文字,在幾千年不間斷地昇華傳承中,雖然經歷了有史記載的十幾次文化史冊大毀滅,尤其是嬴政的焚書和項羽的毀秦都,把周及周朝以前歷朝正史都化為了歷史的塵埃!只剩下《尚書》可憐的一小角爾!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今生最大的心願是梳理清中華文明歷史脈絡。作為有點祖傳的山人,出山近二十年,為了考察華文明的源流,兩次走遍中國。我今生最大的發願也是結合現代考古發現,把祖上傳承的華文明歷史發展脈絡和古史遺留及民間傳說,用祖傳古史觀來完善落地,以為華文明梳理清楚歷史的源頭。”姬英明先生堅定地說。

“在文明發源地講文明,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 是姬英明先生於去年冬至發起《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尊旨。6月初,《姬氏道德經》傳承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祕書長姬英明先生延續前四期的探源,第五期探源來到了“黃帝四都”中的“有熊佐都”和“帝丘宗都”,也就是現代考古發現的甘肅慶陽“南佐遺址”和陝西延安“蘆山峁遺址”。

據姬宗氏歷代宗子“別傳”,中華文明最早出現政治制度是距今8100年前伏羲時代的“王制”,這是在《周易》中載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的實證!而真正把華族萬邦大一統的是軒轅黃帝,其建立了中華文明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帝傳“黃朝”。在“別傳”中還傳有“黃朝六百六,帝傳二十九”、“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其中,“黃帝族四都”包括:首代黃帝祖上召典的“華羲皇都”—現天水大地灣遺址;“炎黃帝都”—現寶雞水溝遺址;“有熊佐都”—現慶陽南佐遺址;“天黿神都”—現靖邊縣皇華城遺址,這四都都曾是黃帝族發展壯大的吉地。到了軒轅黃帝時期,他也延續了祖上分力四都的傳統,其“黃帝四都”都城中有一些續用了祖上的城池,比如慶陽的“有熊佐都”;後又征服了炎帝,在其核心地帶建立了威懾東方的“軒轅丘都”—現靈寶北陽平西坡遺址群;還新建了管控北方的“昆龍虛都”—現神木石峁遺址;以及“帝丘宗都”—現延安蘆山峁遺址。“黃帝四都”在古文化中也多有展現,如現在還有所流傳“黃帝四面像”等古壁畫,實則是對黃帝族多都思想的表達!

在前四期的探源中,姬英明先生為大家直播講解了華文明的主要族部、“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的大部分遺址,第五期主要是探源了位於慶陽市西峰區南佐村距今6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南佐遺址”。南佐遺址主要分佈在董志塬西北部的淺溝塬邊上,至今為止最著名的是其,在全國所有遺址中單體面積最大的1號房址,其室內面積多達630平方米,呈長方形,前堂後室,南北長33.5米,東西寬18.8米,屬於大型夯築祭祀性殿堂建築。本建築牆體為純黃土的板夾夯築,牆體外側有排列整齊的柱洞,與大地灣遺址的f901建築非常相似。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在1號房址周邊還有八處大型房址,在九處大型房址的外圍,還有九座長寬各100米、裸露地面數米的大型夯土祭臺,祭臺上有非常多的枯骨。但遺憾的是這麼重要的古遺址,自1984年以來雖經多次發掘,但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考古報告,據悉原因是當年主導考古發掘的核心人員已移居日本。而今也發掘探知了一些,遺址的保護面積達43萬平方米,但姬英明先生從地形上判斷,認為南佐這個遺址群,有接近一畝大的單體建築和八處大型房址加“九臺”的遺址群,南佐遺址的範圍絕對不止幾十萬平,應該有幾百萬平才對!姬英明先生的判斷,得到了遺址文保員的證實。據遺址文保員介紹,和南佐遺址出土陶片的地方,橫跨兩個鄉鎮,在大型房址三公里淺溝的對面,其農田裡也有大量的同時期散落陶片和裸露斷面及白灰古墓葬遺蹟等。

南佐遺址在200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有九座大型房址和九座大型夯土祭臺外,還有眾多散水臺、排水溝和若干小型房址。遺址還出土了石斧、石刀、紡輪、骨笄、匕、鏃、針,和平沿小口尖底瓶、寬平沿盆、盤、罐、缸、甕等各種彩繪圖案陶器及殘片,紋飾多為橫籃紋和繩紋,有少量為方格紋。陶色以紅色為主,其次為灰色和少量黑色。同時還發現大量的炭化稻、粟、稷等農作物,據社科院研究所c14化驗,年代為4750年前。

"

“從現代考古證據來觀,中華文明在八千餘年前就有’陶文’類的文字,在幾千年不間斷地昇華傳承中,雖然經歷了有史記載的十幾次文化史冊大毀滅,尤其是嬴政的焚書和項羽的毀秦都,把周及周朝以前歷朝正史都化為了歷史的塵埃!只剩下《尚書》可憐的一小角爾!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今生最大的心願是梳理清中華文明歷史脈絡。作為有點祖傳的山人,出山近二十年,為了考察華文明的源流,兩次走遍中國。我今生最大的發願也是結合現代考古發現,把祖上傳承的華文明歷史發展脈絡和古史遺留及民間傳說,用祖傳古史觀來完善落地,以為華文明梳理清楚歷史的源頭。”姬英明先生堅定地說。

“在文明發源地講文明,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 是姬英明先生於去年冬至發起《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尊旨。6月初,《姬氏道德經》傳承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祕書長姬英明先生延續前四期的探源,第五期探源來到了“黃帝四都”中的“有熊佐都”和“帝丘宗都”,也就是現代考古發現的甘肅慶陽“南佐遺址”和陝西延安“蘆山峁遺址”。

據姬宗氏歷代宗子“別傳”,中華文明最早出現政治制度是距今8100年前伏羲時代的“王制”,這是在《周易》中載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的實證!而真正把華族萬邦大一統的是軒轅黃帝,其建立了中華文明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帝傳“黃朝”。在“別傳”中還傳有“黃朝六百六,帝傳二十九”、“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其中,“黃帝族四都”包括:首代黃帝祖上召典的“華羲皇都”—現天水大地灣遺址;“炎黃帝都”—現寶雞水溝遺址;“有熊佐都”—現慶陽南佐遺址;“天黿神都”—現靖邊縣皇華城遺址,這四都都曾是黃帝族發展壯大的吉地。到了軒轅黃帝時期,他也延續了祖上分力四都的傳統,其“黃帝四都”都城中有一些續用了祖上的城池,比如慶陽的“有熊佐都”;後又征服了炎帝,在其核心地帶建立了威懾東方的“軒轅丘都”—現靈寶北陽平西坡遺址群;還新建了管控北方的“昆龍虛都”—現神木石峁遺址;以及“帝丘宗都”—現延安蘆山峁遺址。“黃帝四都”在古文化中也多有展現,如現在還有所流傳“黃帝四面像”等古壁畫,實則是對黃帝族多都思想的表達!

在前四期的探源中,姬英明先生為大家直播講解了華文明的主要族部、“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的大部分遺址,第五期主要是探源了位於慶陽市西峰區南佐村距今6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南佐遺址”。南佐遺址主要分佈在董志塬西北部的淺溝塬邊上,至今為止最著名的是其,在全國所有遺址中單體面積最大的1號房址,其室內面積多達630平方米,呈長方形,前堂後室,南北長33.5米,東西寬18.8米,屬於大型夯築祭祀性殿堂建築。本建築牆體為純黃土的板夾夯築,牆體外側有排列整齊的柱洞,與大地灣遺址的f901建築非常相似。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在1號房址周邊還有八處大型房址,在九處大型房址的外圍,還有九座長寬各100米、裸露地面數米的大型夯土祭臺,祭臺上有非常多的枯骨。但遺憾的是這麼重要的古遺址,自1984年以來雖經多次發掘,但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考古報告,據悉原因是當年主導考古發掘的核心人員已移居日本。而今也發掘探知了一些,遺址的保護面積達43萬平方米,但姬英明先生從地形上判斷,認為南佐這個遺址群,有接近一畝大的單體建築和八處大型房址加“九臺”的遺址群,南佐遺址的範圍絕對不止幾十萬平,應該有幾百萬平才對!姬英明先生的判斷,得到了遺址文保員的證實。據遺址文保員介紹,和南佐遺址出土陶片的地方,橫跨兩個鄉鎮,在大型房址三公里淺溝的對面,其農田裡也有大量的同時期散落陶片和裸露斷面及白灰古墓葬遺蹟等。

南佐遺址在200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有九座大型房址和九座大型夯土祭臺外,還有眾多散水臺、排水溝和若干小型房址。遺址還出土了石斧、石刀、紡輪、骨笄、匕、鏃、針,和平沿小口尖底瓶、寬平沿盆、盤、罐、缸、甕等各種彩繪圖案陶器及殘片,紋飾多為橫籃紋和繩紋,有少量為方格紋。陶色以紅色為主,其次為灰色和少量黑色。同時還發現大量的炭化稻、粟、稷等農作物,據社科院研究所c14化驗,年代為4750年前。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南佐遺址發現的大型殿堂式建築,結構宏偉,與大地灣遺址建築基址結構相近,而且建築規模遠和佈局排列,遠超同時期其它遺址,這表明它是涇渭流域又一處高等級的中心遺址,對研究“華黃時代”的仰韶類文化及社會形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遺憾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卻沒有形成完整的考古發掘報告,更沒有出版過任何大型考古研究論文集,實在是不可思議!

“南佐遺址在姬宗氏的傳承中,是橫跨黃帝族時代和軒轅黃帝時代的核心都城之一的“有熊佐都”,在華黃族部發展中起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這一次慶陽的探源,還去了我五歲時首次隨祖父族爺拜謁過的正寧縣五頃原軒轅黃帝歷代先祖的‘黃帝墳’,當地人俗稱‘先人墳’。我祖父叮囑我說:老先人墳是我黃帝族,自軒轅黃帝之前的歷代黃帝墳,我們歷代宗子的交接儀式,在沒有找到軒轅黃帝冢前,一般都在此舉行。隨後我祖父還想去黃帝族的另一支偉大人王有蟜氏夏禹王的降生地‘北極泊’,但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路不像現在這麼好走,他的身體也已經快油盡燈枯了,故而沒有成行,但留下了一個大概的方位,和‘伊洛源,北極泊,降夏禹’的古傳遺史。”姬英明動情地說。

"

“從現代考古證據來觀,中華文明在八千餘年前就有’陶文’類的文字,在幾千年不間斷地昇華傳承中,雖然經歷了有史記載的十幾次文化史冊大毀滅,尤其是嬴政的焚書和項羽的毀秦都,把周及周朝以前歷朝正史都化為了歷史的塵埃!只剩下《尚書》可憐的一小角爾!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今生最大的心願是梳理清中華文明歷史脈絡。作為有點祖傳的山人,出山近二十年,為了考察華文明的源流,兩次走遍中國。我今生最大的發願也是結合現代考古發現,把祖上傳承的華文明歷史發展脈絡和古史遺留及民間傳說,用祖傳古史觀來完善落地,以為華文明梳理清楚歷史的源頭。”姬英明先生堅定地說。

“在文明發源地講文明,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 是姬英明先生於去年冬至發起《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尊旨。6月初,《姬氏道德經》傳承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祕書長姬英明先生延續前四期的探源,第五期探源來到了“黃帝四都”中的“有熊佐都”和“帝丘宗都”,也就是現代考古發現的甘肅慶陽“南佐遺址”和陝西延安“蘆山峁遺址”。

據姬宗氏歷代宗子“別傳”,中華文明最早出現政治制度是距今8100年前伏羲時代的“王制”,這是在《周易》中載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的實證!而真正把華族萬邦大一統的是軒轅黃帝,其建立了中華文明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帝傳“黃朝”。在“別傳”中還傳有“黃朝六百六,帝傳二十九”、“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其中,“黃帝族四都”包括:首代黃帝祖上召典的“華羲皇都”—現天水大地灣遺址;“炎黃帝都”—現寶雞水溝遺址;“有熊佐都”—現慶陽南佐遺址;“天黿神都”—現靖邊縣皇華城遺址,這四都都曾是黃帝族發展壯大的吉地。到了軒轅黃帝時期,他也延續了祖上分力四都的傳統,其“黃帝四都”都城中有一些續用了祖上的城池,比如慶陽的“有熊佐都”;後又征服了炎帝,在其核心地帶建立了威懾東方的“軒轅丘都”—現靈寶北陽平西坡遺址群;還新建了管控北方的“昆龍虛都”—現神木石峁遺址;以及“帝丘宗都”—現延安蘆山峁遺址。“黃帝四都”在古文化中也多有展現,如現在還有所流傳“黃帝四面像”等古壁畫,實則是對黃帝族多都思想的表達!

在前四期的探源中,姬英明先生為大家直播講解了華文明的主要族部、“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的大部分遺址,第五期主要是探源了位於慶陽市西峰區南佐村距今6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南佐遺址”。南佐遺址主要分佈在董志塬西北部的淺溝塬邊上,至今為止最著名的是其,在全國所有遺址中單體面積最大的1號房址,其室內面積多達630平方米,呈長方形,前堂後室,南北長33.5米,東西寬18.8米,屬於大型夯築祭祀性殿堂建築。本建築牆體為純黃土的板夾夯築,牆體外側有排列整齊的柱洞,與大地灣遺址的f901建築非常相似。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在1號房址周邊還有八處大型房址,在九處大型房址的外圍,還有九座長寬各100米、裸露地面數米的大型夯土祭臺,祭臺上有非常多的枯骨。但遺憾的是這麼重要的古遺址,自1984年以來雖經多次發掘,但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考古報告,據悉原因是當年主導考古發掘的核心人員已移居日本。而今也發掘探知了一些,遺址的保護面積達43萬平方米,但姬英明先生從地形上判斷,認為南佐這個遺址群,有接近一畝大的單體建築和八處大型房址加“九臺”的遺址群,南佐遺址的範圍絕對不止幾十萬平,應該有幾百萬平才對!姬英明先生的判斷,得到了遺址文保員的證實。據遺址文保員介紹,和南佐遺址出土陶片的地方,橫跨兩個鄉鎮,在大型房址三公里淺溝的對面,其農田裡也有大量的同時期散落陶片和裸露斷面及白灰古墓葬遺蹟等。

南佐遺址在200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有九座大型房址和九座大型夯土祭臺外,還有眾多散水臺、排水溝和若干小型房址。遺址還出土了石斧、石刀、紡輪、骨笄、匕、鏃、針,和平沿小口尖底瓶、寬平沿盆、盤、罐、缸、甕等各種彩繪圖案陶器及殘片,紋飾多為橫籃紋和繩紋,有少量為方格紋。陶色以紅色為主,其次為灰色和少量黑色。同時還發現大量的炭化稻、粟、稷等農作物,據社科院研究所c14化驗,年代為4750年前。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南佐遺址發現的大型殿堂式建築,結構宏偉,與大地灣遺址建築基址結構相近,而且建築規模遠和佈局排列,遠超同時期其它遺址,這表明它是涇渭流域又一處高等級的中心遺址,對研究“華黃時代”的仰韶類文化及社會形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遺憾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卻沒有形成完整的考古發掘報告,更沒有出版過任何大型考古研究論文集,實在是不可思議!

“南佐遺址在姬宗氏的傳承中,是橫跨黃帝族時代和軒轅黃帝時代的核心都城之一的“有熊佐都”,在華黃族部發展中起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這一次慶陽的探源,還去了我五歲時首次隨祖父族爺拜謁過的正寧縣五頃原軒轅黃帝歷代先祖的‘黃帝墳’,當地人俗稱‘先人墳’。我祖父叮囑我說:老先人墳是我黃帝族,自軒轅黃帝之前的歷代黃帝墳,我們歷代宗子的交接儀式,在沒有找到軒轅黃帝冢前,一般都在此舉行。隨後我祖父還想去黃帝族的另一支偉大人王有蟜氏夏禹王的降生地‘北極泊’,但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路不像現在這麼好走,他的身體也已經快油盡燈枯了,故而沒有成行,但留下了一個大概的方位,和‘伊洛源,北極泊,降夏禹’的古傳遺史。”姬英明動情地說。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我華族自春秋孔子起就有“夷夏之別”,現在更是尊稱為“華夏民族”。“華”有華胥氏、伏羲、女媧、黃帝和炎帝為代表,幾千年來對諸古聖的聖地也祭祀不輟,但至今沒有多少人真正地探尋過開啟“夏王朝”的夏禹王誕生地,實在是怪哉!我也不知道夏商周斷代工程是按什麼歷史脈絡做的?沒有探清夏的開啟者誕生地,這樣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一定是有瑕疵的!我黨自十八大提出“全面恢復優秀傳統文化”和“四個自信”以來,全國各組織、各階層的“哈美文化風”有所迴轉,但要實現真正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梳理清歷史脈絡。

姬英明先生這次的慶陽曆史探源之行,不但得到了當地幾十位學者和文化部門人士的歡迎,還在當地81歲高齡徐生林老先生等原住民的導引下,在北極泊十幾裡的源頭處找到了有地方史志記載的“禹王洞”,當地傳說是“夏禹王降生洞”。位於慶陽市寧縣盤克鎮宋莊村九尾溝的“北極泊”水系,在北魏孝文帝前稱襄洛河,和姬英明祖上所傳的“伊洛源”有明顯的關聯。九尾溝南去12裡山村裡,至今還有許多關於夏禹的傳說和夏禹與女嬌的塑像遺蹟,東南向還有九曲村和九龍川等有深刻文化內涵的地名,也與夏禹王治水成功後劃天下九州有一些莫名的契合。在禹王洞和北極泊周邊,還有許多散見的仰韶文化陶片,這無不說明這裡曾經是華夏祖先的生息地。

"

“從現代考古證據來觀,中華文明在八千餘年前就有’陶文’類的文字,在幾千年不間斷地昇華傳承中,雖然經歷了有史記載的十幾次文化史冊大毀滅,尤其是嬴政的焚書和項羽的毀秦都,把周及周朝以前歷朝正史都化為了歷史的塵埃!只剩下《尚書》可憐的一小角爾!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今生最大的心願是梳理清中華文明歷史脈絡。作為有點祖傳的山人,出山近二十年,為了考察華文明的源流,兩次走遍中國。我今生最大的發願也是結合現代考古發現,把祖上傳承的華文明歷史發展脈絡和古史遺留及民間傳說,用祖傳古史觀來完善落地,以為華文明梳理清楚歷史的源頭。”姬英明先生堅定地說。

“在文明發源地講文明,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 是姬英明先生於去年冬至發起《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尊旨。6月初,《姬氏道德經》傳承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祕書長姬英明先生延續前四期的探源,第五期探源來到了“黃帝四都”中的“有熊佐都”和“帝丘宗都”,也就是現代考古發現的甘肅慶陽“南佐遺址”和陝西延安“蘆山峁遺址”。

據姬宗氏歷代宗子“別傳”,中華文明最早出現政治制度是距今8100年前伏羲時代的“王制”,這是在《周易》中載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的實證!而真正把華族萬邦大一統的是軒轅黃帝,其建立了中華文明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帝傳“黃朝”。在“別傳”中還傳有“黃朝六百六,帝傳二十九”、“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其中,“黃帝族四都”包括:首代黃帝祖上召典的“華羲皇都”—現天水大地灣遺址;“炎黃帝都”—現寶雞水溝遺址;“有熊佐都”—現慶陽南佐遺址;“天黿神都”—現靖邊縣皇華城遺址,這四都都曾是黃帝族發展壯大的吉地。到了軒轅黃帝時期,他也延續了祖上分力四都的傳統,其“黃帝四都”都城中有一些續用了祖上的城池,比如慶陽的“有熊佐都”;後又征服了炎帝,在其核心地帶建立了威懾東方的“軒轅丘都”—現靈寶北陽平西坡遺址群;還新建了管控北方的“昆龍虛都”—現神木石峁遺址;以及“帝丘宗都”—現延安蘆山峁遺址。“黃帝四都”在古文化中也多有展現,如現在還有所流傳“黃帝四面像”等古壁畫,實則是對黃帝族多都思想的表達!

在前四期的探源中,姬英明先生為大家直播講解了華文明的主要族部、“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的大部分遺址,第五期主要是探源了位於慶陽市西峰區南佐村距今6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南佐遺址”。南佐遺址主要分佈在董志塬西北部的淺溝塬邊上,至今為止最著名的是其,在全國所有遺址中單體面積最大的1號房址,其室內面積多達630平方米,呈長方形,前堂後室,南北長33.5米,東西寬18.8米,屬於大型夯築祭祀性殿堂建築。本建築牆體為純黃土的板夾夯築,牆體外側有排列整齊的柱洞,與大地灣遺址的f901建築非常相似。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在1號房址周邊還有八處大型房址,在九處大型房址的外圍,還有九座長寬各100米、裸露地面數米的大型夯土祭臺,祭臺上有非常多的枯骨。但遺憾的是這麼重要的古遺址,自1984年以來雖經多次發掘,但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考古報告,據悉原因是當年主導考古發掘的核心人員已移居日本。而今也發掘探知了一些,遺址的保護面積達43萬平方米,但姬英明先生從地形上判斷,認為南佐這個遺址群,有接近一畝大的單體建築和八處大型房址加“九臺”的遺址群,南佐遺址的範圍絕對不止幾十萬平,應該有幾百萬平才對!姬英明先生的判斷,得到了遺址文保員的證實。據遺址文保員介紹,和南佐遺址出土陶片的地方,橫跨兩個鄉鎮,在大型房址三公里淺溝的對面,其農田裡也有大量的同時期散落陶片和裸露斷面及白灰古墓葬遺蹟等。

南佐遺址在200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有九座大型房址和九座大型夯土祭臺外,還有眾多散水臺、排水溝和若干小型房址。遺址還出土了石斧、石刀、紡輪、骨笄、匕、鏃、針,和平沿小口尖底瓶、寬平沿盆、盤、罐、缸、甕等各種彩繪圖案陶器及殘片,紋飾多為橫籃紋和繩紋,有少量為方格紋。陶色以紅色為主,其次為灰色和少量黑色。同時還發現大量的炭化稻、粟、稷等農作物,據社科院研究所c14化驗,年代為4750年前。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南佐遺址發現的大型殿堂式建築,結構宏偉,與大地灣遺址建築基址結構相近,而且建築規模遠和佈局排列,遠超同時期其它遺址,這表明它是涇渭流域又一處高等級的中心遺址,對研究“華黃時代”的仰韶類文化及社會形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遺憾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卻沒有形成完整的考古發掘報告,更沒有出版過任何大型考古研究論文集,實在是不可思議!

“南佐遺址在姬宗氏的傳承中,是橫跨黃帝族時代和軒轅黃帝時代的核心都城之一的“有熊佐都”,在華黃族部發展中起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這一次慶陽的探源,還去了我五歲時首次隨祖父族爺拜謁過的正寧縣五頃原軒轅黃帝歷代先祖的‘黃帝墳’,當地人俗稱‘先人墳’。我祖父叮囑我說:老先人墳是我黃帝族,自軒轅黃帝之前的歷代黃帝墳,我們歷代宗子的交接儀式,在沒有找到軒轅黃帝冢前,一般都在此舉行。隨後我祖父還想去黃帝族的另一支偉大人王有蟜氏夏禹王的降生地‘北極泊’,但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路不像現在這麼好走,他的身體也已經快油盡燈枯了,故而沒有成行,但留下了一個大概的方位,和‘伊洛源,北極泊,降夏禹’的古傳遺史。”姬英明動情地說。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我華族自春秋孔子起就有“夷夏之別”,現在更是尊稱為“華夏民族”。“華”有華胥氏、伏羲、女媧、黃帝和炎帝為代表,幾千年來對諸古聖的聖地也祭祀不輟,但至今沒有多少人真正地探尋過開啟“夏王朝”的夏禹王誕生地,實在是怪哉!我也不知道夏商周斷代工程是按什麼歷史脈絡做的?沒有探清夏的開啟者誕生地,這樣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一定是有瑕疵的!我黨自十八大提出“全面恢復優秀傳統文化”和“四個自信”以來,全國各組織、各階層的“哈美文化風”有所迴轉,但要實現真正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梳理清歷史脈絡。

姬英明先生這次的慶陽曆史探源之行,不但得到了當地幾十位學者和文化部門人士的歡迎,還在當地81歲高齡徐生林老先生等原住民的導引下,在北極泊十幾裡的源頭處找到了有地方史志記載的“禹王洞”,當地傳說是“夏禹王降生洞”。位於慶陽市寧縣盤克鎮宋莊村九尾溝的“北極泊”水系,在北魏孝文帝前稱襄洛河,和姬英明祖上所傳的“伊洛源”有明顯的關聯。九尾溝南去12裡山村裡,至今還有許多關於夏禹的傳說和夏禹與女嬌的塑像遺蹟,東南向還有九曲村和九龍川等有深刻文化內涵的地名,也與夏禹王治水成功後劃天下九州有一些莫名的契合。在禹王洞和北極泊周邊,還有許多散見的仰韶文化陶片,這無不說明這裡曾經是華夏祖先的生息地。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由於對中華文明的至真熱愛,姬英明先生不懼滂沱大雨,連夜趕去了“黃帝四都”之一的“帝丘宗都”,也就現代考古發掘的延安蘆山峁遺址。蘆山峁遺址位於延安市寶塔區李渠鎮蘆山峁村,遺址整體地形呈“山”字形,分佈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屬於超大型史前聚落遺址,始建年代為廟底溝二期晚段,距今約4500年,今年3月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蘆山峁遺址主要出土了的璧、琮、璇璣、璜、鏟、瑗、環、斧、錛、笄、鐲、刀、虎等玉器,其中的玉刀、玉虎、玉笄造型別致,較為珍貴。還在房址的牆體內和城牆牆體內發掘出了完整的玉器,這和石峁遺址的城牆建築,非常相似。延安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最早築城距今約2200年,而此次考古發現的蘆山峁遺址距今約4500年,將延安的築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

蘆山峁遺址還出土了夾砂灰陶和夾砂紅陶。從遺址出土的雙耳罐、單把鬲、折腹斝、圜底甕等陶器的形制特徵判斷,與關中地區客省莊文化、隴東地區的齊家文化均有相似之處,距今約4500~4000年。

"

“從現代考古證據來觀,中華文明在八千餘年前就有’陶文’類的文字,在幾千年不間斷地昇華傳承中,雖然經歷了有史記載的十幾次文化史冊大毀滅,尤其是嬴政的焚書和項羽的毀秦都,把周及周朝以前歷朝正史都化為了歷史的塵埃!只剩下《尚書》可憐的一小角爾!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今生最大的心願是梳理清中華文明歷史脈絡。作為有點祖傳的山人,出山近二十年,為了考察華文明的源流,兩次走遍中國。我今生最大的發願也是結合現代考古發現,把祖上傳承的華文明歷史發展脈絡和古史遺留及民間傳說,用祖傳古史觀來完善落地,以為華文明梳理清楚歷史的源頭。”姬英明先生堅定地說。

“在文明發源地講文明,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 是姬英明先生於去年冬至發起《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尊旨。6月初,《姬氏道德經》傳承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祕書長姬英明先生延續前四期的探源,第五期探源來到了“黃帝四都”中的“有熊佐都”和“帝丘宗都”,也就是現代考古發現的甘肅慶陽“南佐遺址”和陝西延安“蘆山峁遺址”。

據姬宗氏歷代宗子“別傳”,中華文明最早出現政治制度是距今8100年前伏羲時代的“王制”,這是在《周易》中載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的實證!而真正把華族萬邦大一統的是軒轅黃帝,其建立了中華文明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帝傳“黃朝”。在“別傳”中還傳有“黃朝六百六,帝傳二十九”、“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其中,“黃帝族四都”包括:首代黃帝祖上召典的“華羲皇都”—現天水大地灣遺址;“炎黃帝都”—現寶雞水溝遺址;“有熊佐都”—現慶陽南佐遺址;“天黿神都”—現靖邊縣皇華城遺址,這四都都曾是黃帝族發展壯大的吉地。到了軒轅黃帝時期,他也延續了祖上分力四都的傳統,其“黃帝四都”都城中有一些續用了祖上的城池,比如慶陽的“有熊佐都”;後又征服了炎帝,在其核心地帶建立了威懾東方的“軒轅丘都”—現靈寶北陽平西坡遺址群;還新建了管控北方的“昆龍虛都”—現神木石峁遺址;以及“帝丘宗都”—現延安蘆山峁遺址。“黃帝四都”在古文化中也多有展現,如現在還有所流傳“黃帝四面像”等古壁畫,實則是對黃帝族多都思想的表達!

在前四期的探源中,姬英明先生為大家直播講解了華文明的主要族部、“黃帝族四都”和“黃帝四都”的大部分遺址,第五期主要是探源了位於慶陽市西峰區南佐村距今6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南佐遺址”。南佐遺址主要分佈在董志塬西北部的淺溝塬邊上,至今為止最著名的是其,在全國所有遺址中單體面積最大的1號房址,其室內面積多達630平方米,呈長方形,前堂後室,南北長33.5米,東西寬18.8米,屬於大型夯築祭祀性殿堂建築。本建築牆體為純黃土的板夾夯築,牆體外側有排列整齊的柱洞,與大地灣遺址的f901建築非常相似。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在1號房址周邊還有八處大型房址,在九處大型房址的外圍,還有九座長寬各100米、裸露地面數米的大型夯土祭臺,祭臺上有非常多的枯骨。但遺憾的是這麼重要的古遺址,自1984年以來雖經多次發掘,但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考古報告,據悉原因是當年主導考古發掘的核心人員已移居日本。而今也發掘探知了一些,遺址的保護面積達43萬平方米,但姬英明先生從地形上判斷,認為南佐這個遺址群,有接近一畝大的單體建築和八處大型房址加“九臺”的遺址群,南佐遺址的範圍絕對不止幾十萬平,應該有幾百萬平才對!姬英明先生的判斷,得到了遺址文保員的證實。據遺址文保員介紹,和南佐遺址出土陶片的地方,橫跨兩個鄉鎮,在大型房址三公里淺溝的對面,其農田裡也有大量的同時期散落陶片和裸露斷面及白灰古墓葬遺蹟等。

南佐遺址在200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有九座大型房址和九座大型夯土祭臺外,還有眾多散水臺、排水溝和若干小型房址。遺址還出土了石斧、石刀、紡輪、骨笄、匕、鏃、針,和平沿小口尖底瓶、寬平沿盆、盤、罐、缸、甕等各種彩繪圖案陶器及殘片,紋飾多為橫籃紋和繩紋,有少量為方格紋。陶色以紅色為主,其次為灰色和少量黑色。同時還發現大量的炭化稻、粟、稷等農作物,據社科院研究所c14化驗,年代為4750年前。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南佐遺址發現的大型殿堂式建築,結構宏偉,與大地灣遺址建築基址結構相近,而且建築規模遠和佈局排列,遠超同時期其它遺址,這表明它是涇渭流域又一處高等級的中心遺址,對研究“華黃時代”的仰韶類文化及社會形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遺憾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卻沒有形成完整的考古發掘報告,更沒有出版過任何大型考古研究論文集,實在是不可思議!

“南佐遺址在姬宗氏的傳承中,是橫跨黃帝族時代和軒轅黃帝時代的核心都城之一的“有熊佐都”,在華黃族部發展中起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這一次慶陽的探源,還去了我五歲時首次隨祖父族爺拜謁過的正寧縣五頃原軒轅黃帝歷代先祖的‘黃帝墳’,當地人俗稱‘先人墳’。我祖父叮囑我說:老先人墳是我黃帝族,自軒轅黃帝之前的歷代黃帝墳,我們歷代宗子的交接儀式,在沒有找到軒轅黃帝冢前,一般都在此舉行。隨後我祖父還想去黃帝族的另一支偉大人王有蟜氏夏禹王的降生地‘北極泊’,但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路不像現在這麼好走,他的身體也已經快油盡燈枯了,故而沒有成行,但留下了一個大概的方位,和‘伊洛源,北極泊,降夏禹’的古傳遺史。”姬英明動情地說。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我華族自春秋孔子起就有“夷夏之別”,現在更是尊稱為“華夏民族”。“華”有華胥氏、伏羲、女媧、黃帝和炎帝為代表,幾千年來對諸古聖的聖地也祭祀不輟,但至今沒有多少人真正地探尋過開啟“夏王朝”的夏禹王誕生地,實在是怪哉!我也不知道夏商周斷代工程是按什麼歷史脈絡做的?沒有探清夏的開啟者誕生地,這樣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一定是有瑕疵的!我黨自十八大提出“全面恢復優秀傳統文化”和“四個自信”以來,全國各組織、各階層的“哈美文化風”有所迴轉,但要實現真正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梳理清歷史脈絡。

姬英明先生這次的慶陽曆史探源之行,不但得到了當地幾十位學者和文化部門人士的歡迎,還在當地81歲高齡徐生林老先生等原住民的導引下,在北極泊十幾裡的源頭處找到了有地方史志記載的“禹王洞”,當地傳說是“夏禹王降生洞”。位於慶陽市寧縣盤克鎮宋莊村九尾溝的“北極泊”水系,在北魏孝文帝前稱襄洛河,和姬英明祖上所傳的“伊洛源”有明顯的關聯。九尾溝南去12裡山村裡,至今還有許多關於夏禹的傳說和夏禹與女嬌的塑像遺蹟,東南向還有九曲村和九龍川等有深刻文化內涵的地名,也與夏禹王治水成功後劃天下九州有一些莫名的契合。在禹王洞和北極泊周邊,還有許多散見的仰韶文化陶片,這無不說明這裡曾經是華夏祖先的生息地。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由於對中華文明的至真熱愛,姬英明先生不懼滂沱大雨,連夜趕去了“黃帝四都”之一的“帝丘宗都”,也就現代考古發掘的延安蘆山峁遺址。蘆山峁遺址位於延安市寶塔區李渠鎮蘆山峁村,遺址整體地形呈“山”字形,分佈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屬於超大型史前聚落遺址,始建年代為廟底溝二期晚段,距今約4500年,今年3月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蘆山峁遺址主要出土了的璧、琮、璇璣、璜、鏟、瑗、環、斧、錛、笄、鐲、刀、虎等玉器,其中的玉刀、玉虎、玉笄造型別致,較為珍貴。還在房址的牆體內和城牆牆體內發掘出了完整的玉器,這和石峁遺址的城牆建築,非常相似。延安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最早築城距今約2200年,而此次考古發現的蘆山峁遺址距今約4500年,將延安的築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

蘆山峁遺址還出土了夾砂灰陶和夾砂紅陶。從遺址出土的雙耳罐、單把鬲、折腹斝、圜底甕等陶器的形制特徵判斷,與關中地區客省莊文化、隴東地區的齊家文化均有相似之處,距今約4500~4000年。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題是要梳理清歷史源頭

據姬英明先生介紹,延安蘆山峁一帶曾經是軒轅黃帝嫡系宗族長輩及妃嬪子孫生活的都城,也就是黃帝四都之一的“帝丘宗都”。“帝丘宗都”在南有靈寶“軒轅丘都”,在北有神木“昆龍墟都”,在西有“有熊佐都”,在東有天險黃河這樣的四面保護,可以說非常安全,也符合華文化“家、國、天下”和保護老弱婦孺的思想精神。

“延安是新中國的誕生之地,在新中國誕生七十週年之際,當我們回頭看這一片溝壑縱橫的黃土時,發現這片神奇的黃土不但在四千多年前孕育過我華族先人,還孕育了現今中國。遙想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為拯救中華民族免受日寇奴役,在國民黨的五次圍剿下,以殘破之軀來到這片黃土地,幸得有黃帝老祖先氣的雍州兒女全力相助,終打敗侵略者而建立新中國。在新中國華誕七十週年之際,我只想說一句,作為軒轅黃帝一百八十三世孫,在未來的時日裡,我會用一腔炙熱的黃地血,完整客觀地書寫出‘中華八千年文明史’的發展源流,以為中華文明梳理清歷史脈絡,以助力黨和國家所倡導的‘文化自信’。”姬英明先生深情地說。(徐靜文)

來源:光明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