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中,康有為確實要在頤和園捕殺慈禧,併成立了百人敢死隊

提起一百多年前發生在清朝末年的戊戌變法,我們就會想起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改革志士。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本可以逃跑避禍,以得保命,但他卻對勸他跑路的朋友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因變法失敗而主動求死,其精神和膽識實在可嘉。要知道,那一年,他才33歲。

戊戌變法中,康有為確實要在頤和園捕殺慈禧,併成立了百人敢死隊

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按中國傳統干支紀年,這一年是戊戌年,所以叫戊戌變法。它是以康有為為領袖,得到光緒皇帝充分支持的政治運動,又是以救亡圖存為目的的愛國運動,更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改革運動。

1840年,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被英軍的堅船利炮打開後,在清朝統治階級中逐漸出現了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人”。這時,他們開始承認,原來洋鬼子也有比我們高明的地方,可以學習、效仿之,然後,再用學到的技能反制洋鬼子。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因之,洋務運動由此興起。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堂堂數億人口的大中國,竟敗在島國日本的手上。弱國無外交,戰敗後,中日簽訂了《馬關條約》,清朝賠鉅款,割臺灣,可謂喪權辱國。在萬里疆域人神共憤的同時,也引起了中國人的普遍反思。於是,“改良派”或者叫“維新派”應運而生。

維新運動通過開展多種活動逐步形成了規模和氣候。其一,上書請願。公元 1888年,適逢中法戰爭失敗之後,康有為第一次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1895年康有為第二次上書光緒皇帝,這一年中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又逢全國科舉考試,康有為聯絡18省應試舉人1300餘人聯名上書,要求拒絕“和約”,遷都,實行變法。

戊戌變法中,康有為確實要在頤和園捕殺慈禧,併成立了百人敢死隊

接著維新派創辦報刊,組織學會,創辦學堂。其一系列舉措終於打動了光緒帝。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下詔變法,實行文教、經濟、社會、軍事及政治改革。因此可以說戊戌變法是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改革運動,力度之大,可謂空前。

變法一開始,掌握清朝大權的慈禧太后是支持的。如果慈禧不支持,光緒帝連前期的這些推動工作也做不起來。然而,“禮部六堂官事件”的發生,讓慈禧很快轉變了態度。

“禮部六堂官事件”的起因是,當時禮部有一位名叫王照的官員,上書建議皇帝與西太后兩位到外國訪問考察一番。這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別說太后了,就是皇帝,兩千多年來也沒有一個出過國的。但在王照看來,卻很有必要,如果皇上和太后能一道出國,一則可以消弭外界所說的帝、後不和的傳聞,顯示皇帝與太后娘倆是團結的。第二,兩位清朝掌舵人也可以開闊眼界,更好地指導變法。

當時,王照怎麼敢上這樣一個奏摺呢?因為,光緒帝在已下的變法詔書中有明文規定,廣開言路,任何人都有權上書皇帝,中央大員可以直接向皇帝上書,下面屬員和百姓,通過層級官員一級級把上書送給中央大員,由他們轉呈皇帝。

戊戌變法中,康有為確實要在頤和園捕殺慈禧,併成立了百人敢死隊

禮部六堂官都是中央部門主管大員,按光緒帝詔書規定,王照的上書,要由禮部六堂官代轉。但禮部六堂官看了王照的上書,都不同意向上轉達,並且批評了王照,指責王照別有所圖,居心叵測。有皇上聖旨在,王照自然要上告。

光緒皇帝很快知道了王照上書得不到上達一事。光緒認為,這是禮部六堂官抗旨不遵,阻撓新政,一怒之下,一紙詔書,把這6名堂官全部罷免。其中有一位名叫懷塔布的堂官,他的老婆和慈禧關係甚好,就把這事悄悄告訴了慈禧。慈禧聽後一驚,覺得不對呀,此前,任命和罷免這樣的高官,都是我說了算,怎麼皇上一下罷免了6位高官,卻沒打我的招聲呢?這還得了?

與此同時,被免了職的懷塔布不甘心就這樣認“倒黴”,他急急跑到天津,去找直隸總督榮祿密謀,共同阻止變法。懷塔布的活動,很快被維新派獲知。於是,維新派與守舊派的鬥爭加劇。

榮祿手握軍權,又是慈禧太后的死黨,只要慈禧一聲令下,榮祿就能在很短時間內將維新派骨幹分子一網打盡。如果榮祿先動手,後果不堪設想。於是,維新派決定先發制人,武力奪權,就利用正在天津訓練新軍、有維新思想的袁世凱,讓他奪取榮祿兵權,然後帶兵進京。

這一時期,慈禧太后都住在頤和園。維新派的設想是,袁世凱帶兵進京後,立即包圍頤和園,封死進出頤和園的各個通道。此前,維新派領袖康有為、譚嗣同等,已邀請譚嗣同好友畢永年,讓他屆時率領100名敢死隊員,衝進園中將西太后捕殺。這就是康有為等的“圍園殺後”之計。

戊戌變法中,康有為確實要在頤和園捕殺慈禧,併成立了百人敢死隊

畢永年也是湖南人,與譚嗣同是老鄉。幼時,畢永年就隨父在軍中往來,練得過人膽識,也深受民族思想影響。1897年,畢永年考取拔貢,與譚嗣同結下深厚友誼,時常聚會議論國事,憂國憂民。1898年8月,畢永年追隨譚嗣同抵達北京,拜會康有為,相助維新派。

因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後,慨然赴死,畢永年也於1902年33時病死。一直以來,史學界不相信維新派有“圍園殺後”計劃。1985年,有學者在日本查閱檔案,看到了畢永年事後追寫的日記,才證實了以上說法。

可惜的是,慈禧太后的嗅覺太靈敏,維新派上述計劃尚未來得及實施,老佛爺就立即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發動了宮廷政變,囚禁了光緒帝,抓捕了維新派。

假如畢永年帶領100名敢死隊員真的衝進了頤和園,捕殺了慈禧,接下來會是一個什麼局面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