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位詔書背後的驚心動魄,雍正,康熙,胤禩、胤禵

康熙 允禩 允禵 雍正 允礽 清朝 允禮 胤祥 我是王不二 2019-05-08
傳位詔書背後的驚心動魄,雍正,康熙,胤禩、胤禵

以康熙的雄才大略,接班人的問題他不會不考慮到,選擇不好接班人就會危及統治。康熙當然要深思熟慮,在反覆廢掉太子之後,康熙再沒有公開他的太子人選。康熙應該是躲在暗處,觀察他的諸位兒子的行為,思考清朝到底需要一位什麼樣的皇帝。

當時康熙比較關注的應該是四皇子胤禛、八皇子允禩和十四皇子胤禵,這三位皇子在康熙後期也確實是皇子中比較出類拔萃的。

康熙是在什麼時間決定太子的人選的,個人認為,應該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春,繼承人的問題就定下來了。

這年春天,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西藏請求中央發兵,十四皇子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統率軍隊功伐,康熙給胤禵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好像,胤禵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但確實是這樣嗎? 不一定

傳位詔書背後的驚心動魄,雍正,康熙,胤禩、胤禵

從康熙以往的行為來分析,康熙中年時有幾次御駕親征,但康熙對後方--京城非常重視,一點也不輕視,康熙很注重不能只打仗而忽視了民政和安全。京城作為國家根本,必須有人來維持國家運轉,康熙親征時,以往都是太子胤礽監國,坐鎮京城。康熙從不帶太子親征,這可以理解為兵凶戰危,父子被俘,國家無主。但現在,兵凶戰危,皇帝把自己的皇位接班人打發到幾千裡之外去打仗,清朝戰死的王公大臣很多,難道不怕一個不小心,胤禵陣亡嗎?

康熙絕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冒哪怕一絲絲的風險,畢竟這時的康熙已經年逾古稀,康熙不選擇胤禵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胤禵一直在辦軍務,對於民政的管理幾乎從無涉及,這是胤禵的短板。所以 "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封胤禵大將軍王,只可能是康熙給這個兒子胤禵畫了一個繼天子位的大餅。

傳位詔書背後的驚心動魄,雍正,康熙,胤禩、胤禵

康熙被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身兼滿洲大汗和中國皇帝三個稱號,身份貴重。而三位皇子,從出身來講,允禩出身"辛者庫賤奴",這首先決定了允禩不能擔任,清初時執行很嚴格的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等上三旗的旗主,這上三旗的旗主只能由嫡子或側妃所生的皇子擔任,不能擔任旗主就不能調動軍隊,皇位,就更無從談起。

允禩管理民政能力不突出,允禩的能力主要就在“眾人稱之曰賢”的人際關係的處理比較好,人緣好,人望高。但這人望,“眾人稱之曰賢”已經力壓康熙,加之導演的擁立太子的事件,讓康熙倍感威脅。

允禩性格柔糯,如果當上皇帝很容易被權臣所制,這種性格會成為一個隱患。允禩繼位,康熙後期追逼欠款等很多政策執行不下去,很多棘手問題也不能解決,允禩也許會成為仁君,也肯定是碌碌無為,甚至為大清江山留下隱患。

傳位詔書背後的驚心動魄,雍正,康熙,胤禩、胤禵

這時候一位強勢的君主反倒更容易使國家振作。

傳位詔書背後的驚心動魄,雍正,康熙,胤禩、胤禵

允褆、允礽、允祉、世宗、允祺、允祐、允禩、允禟、允俄、允祹、允祥、允禵、允禑、允祿、允禮。康熙晚年時過二十歲的只有這些皇子,選擇雍正是一個正常之舉,合理之舉。

康熙的傳位詔書用的是滿文和漢文書寫,注意最後一段,

傳位詔書背後的驚心動魄,雍正,康熙,胤禩、胤禵

傳位詔書背後的驚心動魄,雍正,康熙,胤禩、胤禵

翻譯下來;

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卯

傳位詔書背後的驚心動魄,雍正,康熙,胤禩、胤禵

所以傳位詔書上,根本沒有什麼"十"和"於"等等之類的文字改寫,康熙看的很清楚。

皇位就是雍正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