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朝野上下,人人都在傳頌著八阿哥胤禩的好。是啊,皇八子胤禩為人處世好,為政辦事能力強,上至皇親宗族,下至普通官員,見著八阿哥胤禩,均道一聲"八賢王"。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皇帝躺在暢春園的病榻上,等待著他期盼的諸王大臣推舉新太子的結果。然而,到了傍晚,他沒有等到他希望的結果,他等來的是恰恰是那位在朝野聲望具靡的"八賢王"皇八子胤禩。

這是一場註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權力遊戲,康熙皇帝始料未及,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心中只有廢太子胤礽,要是胤礽沒有在這次推舉中勝出,那將意味著自己會處於十分被動局面。

康熙皇帝痛定思痛,畢竟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什麼樣的坎兒沒過過,什麼樣的難沒解過,看看這一次,就算是背上"賴皮康"的名聲,也要滿朝文武,心隨我動,哪怕是最優秀的兒子。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一、被動局面很無奈

舉薦新太子的事情,到底還是砸著自己腳了。當康熙皇帝明確指示,舉薦八阿哥胤禩這個結果他很不滿意,要求諸王大臣們再議的時候已經無濟於事了。自己的老岳父兼舅舅佟國維更是站出來,以死相諫,堅決維護推舉結果,還有馬齊,公然在朝中說皇帝出爾反爾。康熙皇帝面臨十分被動的局面,這還只是表面的,更深的主要還在於以下三個方面。

1.完美皇帝的名聲難成。康熙皇帝是大清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就憑他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平噶兒丹這幾件事就可以雄視古今,這一點,康熙皇帝自己也知道。加上他已經在位五十年,可以對著二十四史上的所有皇帝哈哈大笑了,人生做到他這個程度,可以堪稱完美了。完美的人生容不得有任何瑕眥的出現,他不希望最終因為繼承人的問題而晚節不保。此番不得已出爾反爾,復立胤礽,康熙的心是複雜的,悲涼的。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2.皇八子胤禩雖敗猶榮。康熙在不顧眾臣的反對下,斷然否決了推舉結果,實際上是否定了皇八子胤禩。但是事實上,胤禩在這次推舉中雖敗猶榮。一是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最大程度的爭取了中間勢力的支持,之前那些保持中立立場的諸王大臣逐步偏向胤禩,比如康熙的寵臣李光地,此次推舉之後,堅定的支持胤禩。二是如果康熙沒有新立太子,或者沒有充分理由,這次推舉的結果將持續有效,這無疑給胤禩的將來立下了一份保障書。

3.面對權力挑戰的壓力。康熙皇帝終究是老了,對於"八爺黨"的勢力他感到壓力重重,儘管胤禩只是自己的兒子,但是歷史上兒子逼迫父親退位的成例不在少數,興起殺戮的可能也很常見。史載,當時負責宮廷守衛的六名領侍衛大臣中,有四人支持胤禩,倘若他們威逼老皇帝,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感到自己的權力受到胤禩的全面挑戰。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二、可怕的"八爺黨"

至今也沒有人知道康熙皇帝為什麼對八阿哥胤禩心存如此多的成見,居然那麼肯定他不是一名合適的儲君。《清聖祖實錄》記載了康熙對胤禩的評語:

"八阿哥到處博虛名。凡朕所寬宥,及所施恩澤處,俱歸功於己,人皆稱之。朕何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

胤禩到底如何,不能僅限於康熙一說,因為康熙本身就對胤禩巨大的影響力有成見。真正的胤禩是這樣的: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1.個人才幹十分突出。康熙多次出巡,都委派胤禩留守京城處理政務,並深得康熙信任和滿意,比如在處理凌普一案的時候,胤禩予以寬容,並沒有因此對廢太子胤礽落井下石。而同時期年齡比胤禩大幾歲的胤禛還不為人所關注。一廢太子後,胤禩任內務府總管事,值守京城,康熙與胤禩之間的交流和聯絡是皇子們之中最多的。這充分說明胤禩的才幹是得到康熙認可的,也是十分突出的。

2.得到諸王大臣的讚譽。胤禩為人寬和有禮,朝野諸王大臣都對他讚譽有加,比如,康熙十分尊敬的皇兄福全,在康熙四十二年去世的時候,就極力主張廢太子胤礽,立胤禩為皇太子。而康熙晚年的寵信大臣李光地,也曾被康熙不遠千里請回京城問詢主張,李光地也推舉胤禩為繼承人。史載,一廢太子時,康熙要求推舉新太子,參加投票的諸王大臣人數達到一千多人,除了少數舉薦胤礽外,幾乎是一邊倒的舉薦了胤禩,可見胤禩的聲望有多高。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3. "八爺黨"盤根錯節。康熙最忌諱結黨,但是,其實康熙自己也知道,哪個皇子不結黨?不結黨,又如何得到朝野眾臣的支持。八爺黨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總的來說,分為宗室,如老九胤禟老十胤䄉和老十四胤禵兄弟,後族如大阿哥生母惠妃及其堂兄明珠集團,朝中重臣如佟國維、馬齊等,可謂遍佈朝野,無所不在。

不得不承認,康熙皇帝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都是孬種,他希望兒子們都孝順,能幹,優秀。對於八阿哥胤禩的表現,康熙內心是欣賞的,就如欣賞他自己一樣。但是,年老的康熙卻並不願意看到"八爺黨"的存在,前有鰲拜,後有明珠與索額圖,康熙接受的教訓是現實和殘酷的,他甚至認為,胤禩給他帶來的壓力終是逼宮弒父式的局面。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三、帝王權力的悲哀

這個看起來比自己還有優秀的兒子,如果不傳位給他,是不是就要做第二個楊廣啊?這也許就是康熙當時的想法。既然舉薦了新太子,自己又要立廢太子胤礽,總得給出一個合適的理由吧?康熙說:

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輕賤。爾等再議

意思是說胤禩年齡閱歷不夠,因為張明德案受到牽連,加之生母地位低賤,所以他不符合做儲君的資格。當時,胤禩已經27歲了,其母已備為良妃,張明德案其實處理恰當,康熙自己都知道,這三條理由並沒有多大的說服力,所以才有佟國維、馬齊等人的強烈抵制。造成康熙皇帝如此"賴皮"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1.愛權力如鳥惜羽。康熙皇帝14歲親政,從鰲拜手裡奪過皇權,又通過讓皇子們參與政務的形式剝奪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最終達到皇權獨攬,這一掌握,就是半個多世紀。皇權獨攬在康熙朝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個巔峰狀態,這幫助他平三藩、收臺灣,戰噶爾丹,開疆擴土,揚名立萬。所以,對於皇權,康熙是熱戀的,一生的經歷告訴他,半刻不能放鬆,更不允許任何人染指。其實胤禩與皇太子胤礽並沒有多大區別,作為承擔朝廷政務的皇子必然會與皇權產生一定的重疊或者衝突,當他們的行為侵犯到皇權的時候,也必然會引起康熙的警覺,對皇權就像鳥兒愛惜自己羽毛一樣的康熙,對胤禩的反感來自於內心對權力的捍衛。

2.太子制度的缺陷。前清從沒有立太子的傳統,康熙立太子還是師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胤礽作為第一個皇太子,立得很匆忙,立得也很無奈,與大明朝十分完善的太子制度相比,清朝的立太子還只是學到了皮毛。其中有一個巨大的缺陷就是:皇子參政。明朝的皇子們是不能參與政務的,對皇子們是有巨大約束力的,但是清朝的皇帝們卻認為皇子們參政是優良傳統,所以鼓勵皇子們參政。然而,皇子們一旦參政,就容易形成黨派,爭奪皇太子甚至是皇帝的權力。康熙不是不知道這樣的缺陷,但是卻無法找到兩全的解決辦法。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3.兩難抉擇的悲哀。一面是八阿哥胤禩優異的表現,一面又是"八爺黨"無以倫比的氣勢,康熙實際上面臨著兩難抉擇。若是立了胤禩,自己很可能被架空,皇權旁落,若是不立他,就可能做隋文帝。無論是立還是不立,胤禩都會對自己不利,甚至是對未來的新儲君不利,這才是他考慮的重點。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打掉這位異常優秀的皇子。

四、皇帝"射鵰"

復立的太子胤礽並沒有維持多久,就發生了二廢太子的事。康熙的內心是異常複雜和糾結的,擺在他面前的路,已經被"八爺黨"逼得窄之又窄,但是他必須走下去,因為還有一件重要的"物證"沒有銷燬。那就是諸王大臣推舉新太子的結果。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前面已經說過,如果康熙沒有新立太子或者沒有充足理由,這個結果是時刻保持有效的。也就是說,如果康熙臨死之前,還沒有確立繼承人,那麼他死後,按照當時的推舉結果,胤禩就會毫無疑問登上皇位。

康熙絕不會將這個結果留給後世,他得合情合理處理掉這個結果。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出巡塞外,住在密雲遙亭,皇十子胤䄉及他之下的五個皇子隨行。胤禩是一個十分孝道之人,恰逢自己的母妃良妃忌辰兩週年,胤禩祭奠了自己的母親後,便派了一名親隨和一名太監給康熙帶去兩架用於射獵的海東青(老鷹)。誰知道,當這些海東青送達康熙手裡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皇帝立馬將自己和這些將死的海東青聯繫在一起了,他聲淚俱下的控訴了胤禩諸多不是,大罵他不仁不義,並對其他皇子和大臣們說,他將與胤禩斷絕父子恩義。這無疑是對八阿哥胤禩致命一擊。

康熙對運送海東青的太監進行了審查,最終太監供出了"八爺黨"的成員鄂倫岱和阿靈阿。我們已經無法確知鄂倫岱和阿靈阿有沒有進行過辯解,但是這件事就此終止了,誰偷樑換柱已經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胤禩的為人險惡,不仁不孝。

一向精明能幹的胤禩會犯下這樣低級的錯誤實在是令人費解,要知道,其中一名運送者還是胤禩的親信,這說明,胤禩是十分謹慎的。那麼,只有一種情況可以解釋,那就是栽贓嫁禍。會是誰呢?那些與他競爭儲位的皇子們嗎?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康熙"射鵰",永難飛起來的豈止是那兩架將死的鷹

能夠收買的就只有那名太監了,你能想象"八爺黨"的骨幹鄂倫岱和阿靈阿買通太監來惹康熙生氣嗎?那實在太可笑了,因為這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是其他皇子,受不住扛的太監一旦供出,是不是又惹禍上身了呢?所以,其他皇子不會去趟這攤渾水。

那最終的疑點就只能落到康熙自己身上了。也許,你認為康熙所作所為實在是下三流,但是他因此而推翻了那個一直令人糾結和痛苦的推舉結果,這才是問題的重點。

那兩架將死的海東青是永遠飛不起來了,可是,飛不起來的又豈止是它們。從此,胤禩的"八爺黨"遭到名正言順的清洗,胤禩本人則一蹶不振,皇位於他恍如雲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