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桐梓海校大批人才走向戰場

抗日戰爭 中國近代史 薩鎮冰 海軍 遵義在線網 2017-04-02

抗戰中的桐梓海校大批人才走向戰場

抗戰中的桐梓海校大批人才走向戰場

在溱溪河訓練的海校學生

抗戰中的桐梓海校大批人才走向戰場

著名海軍上將薩鎮冰(二排左七)到桐梓海校視察與師生合影

桐梓是川黔公路要塞,抗戰期間更是陪都重慶南向屏障,當時西撤的不少廠礦、機關、學校遷至桐梓繼續建廠辦學,為前方戰場提供軍需,更培養了很多人才,這些為桐梓留下了一筆永恆的文化財富。日前,8張70多年前桐梓海軍學校老照片面世,其中有著名海軍將領薩鎮冰視察海校的照片、學生畢業合影以及訓練的照片等,再次揭開這所位於大婁山深處,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大量航海、輪機人才學校的面紗。

“祠堂”校舍,紮根黔北小縣八年

上世紀80年代,曾就讀於桐梓海校的幾名老先生重回故地,帶來了一些上學時的老照片,送給桐梓文管所作歷史資料留存,還讓當地研究歷史文化的愛好者翻拍下來。借“老照片·遵義事”之機,一位喜愛收藏曆史文物的先生,特將8張有關桐梓海校的老照片,在網上傳給遵義晚報記者。先生姓張,不願留名,只希望能將那段輝煌歷史再現,讓更多人記住桐梓海校。

據悉,馬尾海軍學校,是中華民國海軍在福建省福州馬尾鎮,設立的一所培養初級海軍軍官的學校,其前身是沈葆禎創辦的福建船政學堂。1913年,原船政後學堂改為馬尾海軍學校(前學堂則改為海軍制造學校),隸屬於海軍部。1937年,抗戰爆發後,設在馬尾的海軍學校在9月先遷至離校不遠的鼓山湧泉寺,1938年6月再遷湖南湘潭,1938年10月遷至桐梓縣城,故又稱桐梓海校。

當時的桐梓縣城,東面是連綿起伏的大山,東山腳下,是名為“溱溪”的小河。記者所收到的其中一張老照片,就是海校學生在溱溪河游泳訓練時所拍攝的。抗戰時期,溱溪河是桐梓海校的游泳課堂。

從溱溪河步行至縣城文筆路的桐梓海校舊址——金家樓,十餘分鐘的路程。據說,金家樓之前是城東金漢初為其母親建的“節孝祠”,海校將它租用作校舍,師生們稱它為“金家樓”。學校租用後,又在樓前樓側增修了圖書館和其它一些附屬建築、操場等。1942年初,校舍不夠用,又將旁邊的城隍廟前殿及走廊改建為飯廳、學生寢室和教室。

人才濟濟,桐梓校址成珍貴實物

記者在遵義市圖書館查詢有關這段歷史的資料,獲悉曾從“金家樓”畢業的學生,有“二戰”時大西洋海戰和諾曼底登陸戰役立下戰功、新中國“南昌艦”首任艦長郭成森。據悉,在桐梓海校訓育主任周憲章的帶領下,郭成森等17名桐梓海校學生參加了二次大戰中的大西洋海戰。郭成森所在的英國巡洋艦,在海戰中,擊沉了德國最大的戰鬥艦和戰鬥巡洋艦。

還有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者、中科院資深院士王綬琯,新中國農業部部長何康等。以14歲年齡寫出《海軍救國論》的劉和謙,也是在桐梓海校學有所成。

著名的愛國將領鄧兆祥,曾是桐梓海校訓育主任。1949年2月,鄧兆祥在上海吳淞口成功率領“重慶艦”起義。新中國成立後,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是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從1938年10月遷入,至1946年遷往重慶山洞海軍總司令部舊址,海校在桐梓辦學八載,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中,航海、輪機、造艦三個專業12期(班)共培養了300多名學生。

由於海校在其它地方辦學的舊址已毀於戰火,桐梓“金家樓”,成了見證海校在抗戰時期發展歷程的珍貴實物。1997年出版的《桐梓縣誌》寫道:“該校在桐梓期間,群賢薈萃,校風嚴謹,培養出大批高級海軍人才。”

校紀嚴格,考試不及格一律退學

海校直屬當時的海軍總部管轄,校長為少將軍銜,校長及主任教官由海軍部直接任免。學校對生源要求嚴格,報考的學生須年齡為15歲左右,具備初中文化,身體健康、視力好、無色盲,身高150釐米以上、體重40公斤以上,並要求身家清白。

抗戰爆發後,海校曾一度中斷招生,1941年11月才恢復招生。1943年,桐梓海校舉行第三次全國性招考,全國各地報考者眾多,被錄取者寥寥。如廣東曲江考區的報考人數有八九千人,最終只有24人通過初試。

海校設航海、輪機兩個專業,學制分為校課六年、艦課兩年,不放寒暑假。設置的學科除國文外,數理化及各專業課程全部採用英國原版教學。除原來在馬尾入學的航7、航8、航9、輪5等隨校西遷到桐梓繼續完成學業外,其後又有幾屆學生陸續考入桐梓海校,並開設了造艦班。

海校對學業要求極為嚴格,凡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一律退學;在校期間違紀者一律開除。

有資料記載,海校航海12班入學時有58人,經過嚴格篩選,畢業時只剩下28人。輪機4班30名學生在畢業考試結束後紀律鬆弛,因晚上未列隊點名全部被開除。

恢復舊址,三層小樓創輝煌歷史

1946年,海軍學校遷離桐梓後,舊址由桐梓地方政府管理。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作為縣公安局和法院的辦公樓。2002年9月,貴州省“桐梓海軍學校”遺址修復陳列館籌建基金會在桐梓成立,並在縣城中心按原貌修復了海軍學校。

這是一幢中西合璧的三層樓建築,青色的磚牆、紅色的走廊和門窗,按照當年的舊貌,修復的海軍學校分為辦公、教學和宿舍主樓,以及飯廳、圖書館、操場等附屬場所。站在海軍學校校址內,彷彿可見70多年前海軍學校的學生,為了民族的存亡,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在小樓裡發奮苦讀的場景。

從馬尾海校到桐梓海校,這個學校的畢業生,從清末到民國,到抗日戰爭,是中國海軍將領的主力。甲午戰爭時期的海軍戰將(丁汝昌除外)、北伐軍的海軍總司令及艦艇將校、抗日戰爭時期的海軍總司令及絕大多數海軍將領均出自該校。可以說,這個學校是我國海軍史的一個重要部分。

2006年,桐梓海軍學校被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並建起陳列館,陳列當年的照片和實物,供各界人士參觀瞻仰。 (遵義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果)

(責任編輯:張輝/實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