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華兵團——第十三兵團傳奇

抗日戰爭 程子華 傅作義 陸軍 莫文驊 景德鎮南河公安 2018-11-30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來源:(原創)黨史博採

程子華兵團——第十三兵團傳奇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是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兵團,解放戰爭期間,從冀察熱遼一直打到廣西邊陲,不懼強敵,敢打善拼,執行命令堅決,不怕任何困難,在多次重大戰役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誕生在冀察熱遼

1947年4月,中央軍委為加強東北民主聯軍的力量,決定將晉察冀軍區所屬的冀察熱遼軍區(二級軍區)劃歸東北民主聯軍建制,當時軍區代司令員兼政委程子華,下轄冀熱察、冀東、熱河三個軍區。1947年8月,為便於集中指揮剛組建的第8、9兩個縱隊及北寧線作戰部隊發起秋季攻勢,東總令冀察熱遼軍區組成一個前方指揮所(當年12月又曾以南線野戰司令部的名義指揮作戰)。該指揮所為軍區派出,是臨時性的戰役領導機關,無下屬部隊,主要領導人由軍區領導人兼任,司令員程子華、參謀長黃志勇、政治部副主任劉隨春。

程子華資格較老,曾擔任過鄂豫皖紅25軍軍長,與徐海東、吳煥先一起率部單獨長征。抗戰時期到晉察冀,協助聶榮臻工作,對創建和發展冀熱遼根據地做出過大貢獻。

1948年4月,冀察熱遼軍區前方指揮所改稱東北野戰軍前方第2指揮所。剛調來的軍區政委黃克誠兼任指揮所政委,其他領導人不變。不久,程子華、黃克誠指揮11縱(1948年3月組建)部隊參加熱河、灤東戰役,殲敵1萬餘人。在隆化戰鬥中,他們發現並樹立了一位流芳百世的捨身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

9月1日,東野前方第2指揮所改稱東野第2兵團。遼瀋戰役開始後,2兵團由北寧線山海關內外出擊,攻佔昌黎幷包圍興城、沙後所、綏中等地,切斷了錦州與華北的聯繫。隨後,又指揮第4、11縱及數個地方獨立師在錦西塔山、沙河營地區阻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有力配合了錦州攻堅,之後又粉碎了敵奪回錦州企圖。

12月12日,東北人民解放軍第2兵團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仍歸東北野戰軍建制。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副司令員彭明治、參謀長黃志勇、政治部主任劉道生,原政委黃克誠此前已調回總部。

平津戰役中,程子華兵團主要負責平北、平西地區戰鬥,切斷平張線,協同華北軍區部隊殲滅幷包圍敵人。北平和平解放後,曾短暫兼過北平警備司令部,將投誠的國民黨軍第4兵團部編入13兵團部。

1949年4月,四野主力開始南下,13兵團指揮第42、47軍及華北軍區一部發起安(陽)新(鄉)戰役,殲敵3.3萬餘人,掃除了華北敵最後兩個大據點。5月,13兵團奉命下轄第38、47、49軍,歸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建制(6月又再次明確各軍建制歸屬)。軍委命令: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政委蕭華(未到職)、第一副司令員李天佑、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彭明治、政治部主任劉道生。

13兵團之38軍,軍長樑興初、政委樑必業,下轄第112、113、114、151師。該軍前身為東野第1縱隊,發源於1928年7月的平江起義,是我軍具有紅軍基礎的核心老部隊,具有強烈的榮譽感和吃苦精神,作風勇猛頑強,部隊戰鬥經驗豐富,進攻、防禦、攻堅、野戰皆佳,有很高的戰役、戰術素養,是四野部隊中人數最多、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主力軍。47軍軍長曹裡懷、政委周赤萍,下轄第139、140、141、160師。該軍前身為東野第10縱隊,由紅軍老部隊和地方獨立師組成,素稱“猛進雄師”。所屬139師前身為紅6軍團、八路軍359旅,歷史悠久。10縱在遼瀋戰役黑山阻擊戰中力挫敵廖耀湘兵團,一戰成名。49軍軍長鍾偉、政委徐斌洲,下轄第145、146、147、162師。該軍前身為東野第12縱隊,系由北滿3個獨立師組成,雖然成軍較晚,但進步很快,在長春圍困戰中表現突出,是圍城部隊的主力。軍長鍾偉非常有性格,作戰積極,敢打違抗命令之仗。

錦西阻擊

1948年9月,遼瀋戰役首先在北寧線打響,東野2兵團此時已將8、9兩縱隊交給東野直接指揮,用以圍攻錦州。程子華帶11縱和獨立4、6、8師和騎兵師、炮兵旅出擊北寧線,以山海關為中間點,關內、關外大舉出擊破襲,攻克了綏中,同時從鞍山調來的東野4縱也打下了興城。根據中央軍委和東野部署,為確保我軍攻克錦州,令程子華、黃克誠率4、11縱及獨立第4、6師和熱河炮兵旅在錦西塔山一帶組織堅守防禦,阻擊敵東進兵團增援錦州。

塔山並不是山,只是錦州與錦西之間一個有著百多戶人家的村莊,稱塔山堡,是敵援錦的必經之道,距錦州30公里。該處坡地起伏平緩,東臨渤海,西靠虹螺峴山和白台山。村東面是鐵路,通往錦州的公路亦從村中穿過,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程子華和4縱司令員吳克華、政委莫文驊、副司令員胡奇才到塔山看地形,經過分析討論,程子華拍板確定主陣地要放在塔山村,不能放在白台山。據此,4縱安排了重點防禦和火力配置。

整個2兵團的部署為:4縱防禦正面為東起打魚山、塔山,西至白台山一線。11縱位於4縱西側,東起白台山和4縱陣地相鄰,西至老邊,擔任新立屯等一線防禦,幾個獨立師在南面東窯站、雙樹鋪等一線實施鉗制。

從10月10日到10月15日,4縱與敵激戰6晝夜,擊退東進兵團數十次猛烈進攻。最後敵調上戰鬥力頗強的“趙子龍師”(獨立95師),4縱前沿指戰員沉著應戰,以機槍、步槍、手榴彈把敵人殺傷了一批又一批。特別是10月13日,從拂曉打到深夜,號稱常勝不敗的“趙子龍師”,在我英雄的陣地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死傷慘重。

10月15日,敵已喪失信心,不能組織起有效的集團衝鋒,我軍一反擊,即狼狽逃竄。當日12時,在錦州即將失守,敗局已定的情勢下,敵全線潰退。4縱經歷6個晝夜的生死搏鬥,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鑄造了塔山鋼鐵陣地,共殲敵6000餘人,自身傷亡3000餘人,湧現出了“塔山英雄團”“白台山英雄團”等英雄模範集體。

塔山守住了,錦州也解放了,但蔣介石仍夢想奪回錦州,與彰武、新立屯的西進兵團會師。10月25日,錦西敵軍將主攻方向避過塔山,轉向11縱陣地,我軍早已嚴陣以待。26日,敵4個師全面展開,向我11縱33師主陣地沙河營撲來。敵眾我寡,白天我軍陣地丟失,夜晚又反擊收復。27日戰鬥更加激烈,敵靠人海戰術,波浪式衝擊,與我反覆爭奪。33師部隊雖英勇抗擊了敵人,但由於工事不堅固,尤其因為事先缺乏周圍防禦的準備,以致於在敵人迂迴分割的攻擊下,遭到極大的不利。在整日的戰鬥中,我就傷亡了800餘人。到16時,沙河營一線陣地被敵佔領,我被迫退守二線陣地。是日夜,我軍組織一次反擊,奪回陣地一部。

程子華兵團——第十三兵團傳奇


◆4縱部隊堅守塔山陣地。

10月28日,遼西戰場傳來全殲敵西進兵團的捷報。上午9時敵人發起最後一次攻擊,士氣高昂的11縱指戰員堅決阻擊,至14時與敵形成對峙。當晚,按東總電令,錦西阻擊任務已經完成,程子華令11縱撤出陣地。11縱的沙河營阻擊作戰共殲敵2000餘人,自身傷亡1500餘人。作為一支剛組建才半年多的新縱隊,11縱雖然完成了保障主力全殲錦州守敵以及廖耀湘西進兵團的任務,但從戰鬥質量上看,還不是十分圓滿,與成功組織塔山阻擊的老主力4縱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入關先遣

1948年10月29日,第2兵團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率第4、11縱隊和冀察熱遼獨立第4、6、8師、騎兵師共12萬餘人組成先遣兵團進入冀東,參加華北作戰。此時入關先遣,不僅要乘勝改變華北局勢,更在於要粉碎敵傅作義集團正在實施的偷襲石家莊、搗毀我黨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的計劃,從冀東玉田、薊縣、遵化等地威脅北平,調動南下的傅作義部回頭。你打我西柏坡,我就打你北平,圍魏救趙,以解危局。

果然,傅作義見計劃曝光,解放軍早有準備,遂將偷襲部隊撤回保定。東野2兵團與緊急馳援到曲陽、望都的華北2兵團從東面、南面威脅著北平,為爾後求殲平津地區的國民黨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遼瀋戰役於1948年11月2日勝利結束,東北全境解放,華北敵軍毫無屏障。淮海戰役又於11月6日開始,對敵更加震撼。鑑於傅作義集團撤守兩難,毛澤東令東北野戰軍結束休整,儘快入關,會同華北解放軍,提前發起平津戰役,就地將傅作義集團全殲。

戰役初始,對傅作義集團蝟集的張家口、北平、天津等處,總的方針是“隔而不圍”或“圍而不打”,以穩住敵人,各個殲滅。11月下旬,東北我軍主力大舉入關,向平、津、唐地區集結,程子華奉命帶東野2兵團從薊縣地區向延慶、懷來地區前進,協同華北2、3兵團在平張線上作戰。

11月底,華北3兵團開始圍攻張家口,引敵主力35軍從北平前來救援。但東野2兵團西進途中,為掃清障礙,於12月5日由11縱(48軍)攻克了密雲,殲敵13軍1個師。密雲失守,傅作義大驚,迅速判明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將聯合切斷平張線,直下北平。他急忙調整部署,令35軍馬上趕回北平,天津、塘沽抽調3個軍增防北平,13軍、101軍都向北平外圍收縮。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特別是35軍一旦順利撤回北平,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精心制定的平津決戰計劃就會出現相當不利的情況。我軍馬上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補救,終將敵35軍阻圍在新保安。

平張線上,東野2兵團繼續向康莊、南口、八達嶺逼近,4縱(41軍)於12月10日圍殲康莊敵16軍大部,切斷了懷來敵104軍退路。敵慌亂逃跑,4縱追,11縱堵,將104軍1.3萬人殲滅,只軍長率少數人跑回北平。緊接著,4縱又西進,增強了包圍張家口的我軍兵力。12月中旬,已入關的東野5縱(42軍)也調歸程子華2兵團指揮,與11縱一起經北平西郊向豐臺、宛平攻擊前進,佔領了石景山、門頭溝,進逼德勝門,與東面、南面的東野1兵團及華北7縱構成了對北平的包圍。

毛澤東終於放下心來,傅作義集團跑不掉了,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都困得死死的。1948年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我軍先後用戰鬥手段將新保安、張家口、天津之敵解決,迫使傅作義率餘部25萬人於1949年1月31日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編,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程子華率領的東野2兵團(13兵團)在平津戰役中除了攻佔密雲過早驚動敵人外,均較好地完成了中央軍委和東野賦予的作戰任務,對先遣南下、切斷平張線、包圍北平最終爭取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功勞。

進軍中南

四野主力南下渡江後,13兵團進到湖南常德地區,此時兵團下轄第38、47、49軍。在之前7月間宜沙戰役中,49軍這支13兵團中的小老弟,打得虎虎生風,連克江北沙市、江陵,過江後又一鼓作氣解放了公安、澧縣、臨澧、常德,仗打得很順。但在7月22日,該軍145師攻擊湘北澧縣縣城時,因輕敵麻痺,付出較大代價,僅犧牲就達104人。145師對此十分重視,及時認真總結了戰鬥教訓,而146師卻未能給予充分重視,不到一個月,就在青樹坪栽了一個大跟頭。

8月4日,程潛、陳明仁率部7.7萬人在長沙通電起義。8月7日,起義部隊有4萬餘人叛變南逃。四野於8月8日命令49軍、46軍、40軍和二野5兵團18軍等部隊,追殲和爭取叛軍。已進至益陽、桃花江、安化一線的49軍全力南進,該軍145師、146師向永豐、界嶺及其以西的寶慶地區追擊前進。

8月15日晚,146師前衛部隊437團1營抵達青樹坪界嶺地區,遭到敵主力桂系7軍一部伏擊,我反擊撤退到錫石橋、竹葉衝一帶,16日146師主力跟上後,又遭敵3個師圍攻。一時間桂軍黑壓壓一片,如潮水般湧來。戰事空前殘酷,青樹坪一帶硝煙瀰漫,遮天蔽日,殺聲動地,槍炮轟鳴。該師各團依託簡易工事,奮勇抗擊。17日激戰一天後,146師各團被迫向江口方向撤退。趕來支援和掩護的145師也被迫向永豐方向撤出戰鬥。這場遭遇戰,49軍損失1270餘人。由此,四野及時認識到輕敵思想的嚴重後果,多次指示部隊要嚴防。

1949年9月,因14兵團撤銷,其政委莫文驊調任13兵團為政委、第一副司令員黃永勝調13兵團仍任副司令員,華中軍政大學教育長曾國華也調任13兵團參謀長,並將14兵團之主力39軍撥歸13兵團建制。

四野進軍中南,採取的是以遠距離包圍迂迴的方針, 9月中旬,休整完畢的四野各軍兵分3路前進,以13兵團38軍和39軍為西路,從常德取道沅陵、芷江,直插柳州,防其逃往貴州。南下以來,兩個主力軍還沒撈到大仗可打,這下鬥志昂揚,甩開鐵腳板就開始了疾進。一路摧枯拉朽,10月2日38軍佔領芷江。花橋戰鬥中,113師僅用4個小時就全殲敵103軍700團1300餘人,成為山地作戰範例。39軍亦攻佔了安江,在洪江西南的巖腳殲敵100軍直、55團等部4000餘人。西路軍繼續追擊時,我中路大軍與敵正在鏖戰,一舉抓住了白部4個主力師,隨即遵令揮師東進,解放了武岡和寶慶。

留駐湘西的13兵團47軍,此時也積極配合衡寶戰場,奔襲盤踞大庸一線的宋希濂部第122軍。10月16日晚,139師417團1營乘敵防守疏忽,利用雨夜悄入城內,直插敵軍部,俘虜敵軍長,逼其下令守軍繳械投降。大庸作戰,47軍殲敵5500餘人。此後,47軍兼湘西軍區,配合二野追殲敵宋希濂集團,解放川東並擔負湘西剿匪。

程子華兵團——第十三兵團傳奇


◆13兵團部隊冒雨過河,大迂迴包抄敵軍。

衡寶戰役後,程子華離開13兵團返京,由黃永勝擔任代司令員,率領這支“東北虎”繼續南進。

解放廣西

對於殲滅華南地區最後殘剩的勁敵白崇禧集團,中央軍委決定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全殲敵於廣西境內。對此,四野前委部署,以12、13、15兵團、二野4兵團及兩個華南地方縱隊分成西、北、南3路向廣西進軍。廣西戰役仍舊以13兵團主力38、39軍為西路軍,由湘黔邊沿黔桂邊迂迴廣西西部,關閉敵經貴州西逃雲南的通道。12兵團為北路,由桂北正面推進。4兵團和15兵團為南路,由粵桂邊包抄鉗擊。13兵團的49軍為預備隊,沿湘桂路兩側,尾北路入桂,擔任肅清殘敵、維護交通、接管城市等任務。

11月初,戰役打響前,13兵團在湘西南安江、洞口、武岡地區休整,林彪從衡陽來電,令西路軍13兵團全部搭汽車前進,由安江直插貴州的富祿、榕江,爾後折向廣西的河池、東蘭、百色、龍州,不讓敵人逃到雲南或越南。13兵團代司令員黃永勝和政委莫文驊分析很不現實,車輛、道路、汽油等很難解決,遂上報情況。經副司令員彭明治據理力爭,林彪同意13兵團組成一個車隊,沿安江向衡陽、桂林一線公路前進,建立行進中的指揮所,在行進間實施指揮。

11月6、7日,擔任戰略迂迴的38、39軍從洞口、武岡向西祕密出發,進入黔桂邊的苗、壯族地區,向靖縣、通道攻擊前進,奏響了廣西戰役的序曲。

越過人煙稀少的苗嶺山區後,38、39軍佔領黎平、榕江,迫使白部劉嘉樹兵團撤向桂西北。爾後,38軍繼續向思恩、東蘭、百色前進,切斷敵西逃雲南退路。39軍折向古宜、融安,插向廣西腹地,於11月25日攻佔柳州,差一點就逮住了慌忙飛往南寧的白崇禧。我另兩路大軍也進展迅速,相繼在博白、廉江、欽州展開大圍殲,殲滅了白崇禧集團大部有生力量。

39軍自柳州繼續南追,於12月4日佔領南寧。然後不顧疲勞,配合兄弟部隊13軍、43軍等,勇敢追殲企圖逃竄越南之敵,先後解放桂西南的龍州、上思、明江、寧明等縣,截殲敵黃傑兵團1萬餘人。12月11日,115師343團進佔中越邊境要塞鎮南關(今友誼關),將紅旗插上城樓。友鄰43軍於14日進至浪墟、隘店,封鎖了邊境線,廣西戰役勝利結束。

此前,12月9日,中央軍委電令成立廣西軍區,由已進駐南寧的13兵團機關兼廣西軍區機關。司令員兼政委張雲逸,13兵團代司令員黃永勝、副司令員李天佑、彭明治任軍區的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員,兵團政委莫文驊任軍區副政委,開始全面接管和經營廣西。此後,38軍除114、151師暫歸陳賡4兵團指揮進軍雲南和39軍115師在桂林、柳州之間地區護路和剿匪外,兩軍主力開始北上。47軍脫離13兵團建制,留在湘西。49軍在桂林組成桂北指揮所,所轄各師分別兼平樂、柳州、桂林軍分區,開展剿匪建政工作。四野將12兵團的45軍作為機動作戰力量也留在廣西。1950年2月初,廣西軍區指揮45軍134師將從越南迴竄廣西的白部第17兵團部及100軍殘部6700餘人在平而關地區殲滅。

發展延續

1950年4月,13兵團免兼廣西軍區,因剿匪事務繁重,兵團機關尚未脫離廣西軍區機關,又要擔負軍委賦予的全軍戰略預備隊任務,剛去掉“代”字的兵團司令員黃永勝便帶政治部主任杜平和機關3名幹部,先行北上河南鄭州,以13兵團機關的名義,負責領率陸續進駐河南進行生產、整訓的第38軍(信陽、駐馬店)、39軍(漯河、許昌)、40軍(7月初北上未在河南停留)。38、39軍北上河南,也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廣西缺糧,無法長期供應。而40軍和43軍解放海南島後,留43軍展開於瓊州海峽兩側,將40軍調出北上。

6月25日,朝鮮戰爭突然爆發,迫使中國不得不盡快做好一切準備。駐守中原的13兵團雖然部隊滿編,兵強馬壯,但沒有健全的指揮機構,兵團機關基本全留在廣西,一時過不來,黃永勝在鄭州非常著急,四處招人調幹部,仍缺額甚大。此時,四野的12兵團部改成了海軍和湖南軍區機關,14兵團部更是一年前就調給了空軍,陳明仁起義部隊改編的21兵團不會考慮,唯一能用的只有在廣州的15兵團部,再加上該兵團司令員鄧華剛剛成功指揮了渡海登陸解放海南島,其穩重、全面,獲得中央軍委和中南軍區肯定。7月8日軍委下令,著15兵團與13兵團互調番號和機關,15兵團司令員鄧華任13兵團司令員,率領第38、39、40軍立即北上,組建東北邊防軍,以應對朝鮮局勢。

1951年5月,第15兵團兼廣東軍區擴編為華南軍區。1952年7月華南軍區撤銷,機構併入從漢口移駐廣州的中南軍區,同時組建中南軍區廣東武裝工作部,其後發展為中南軍區公安部隊部兼廣東軍區、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兼廣東軍區,現為廣東省軍區,隸屬於軍委國防動員部,管轄範圍劃入南部戰區。

1949年5月13兵團建制領導下的3個軍以後發展如下:

第38軍,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參戰,在二次戰役西線作戰中表現特別突出,對扭轉朝鮮戰局起到了關鍵作用,獲得“萬歲軍”美名,其113師亦被稱為“飛虎師”。著名作家魏巍以112師335團3連在鬆骨峰戰鬥中的英雄事蹟為主,寫成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為志願軍贏得了“最可愛的人”的讚譽。1953年7月該軍回國,先後駐防吉林通化和河北保定地區。1969年組編我軍第一個摩托化軍。1983年開始合成集團軍編制試點,1985年整編為陸軍機械化集團軍(全軍僅2個),隸屬北京軍區。

第47軍,1951年2月參加抗美援朝,141師湧現出一級愛民模範羅盛教,1954年9月回國。駐防湖南期間,140師又湧現出著名愛民模範歐陽海。1970年5月,47軍列入全軍戰略預備隊,北上移防陝西。1985年整編為蘭州軍區陸軍第47集團軍。

第49軍,1950年7月,49軍領導機關併入廣西軍區機關,但保留軍的番號,各師兼軍分區歸廣西軍區建制。1951年7月,以廣西軍區154師師部為基礎,擴編為新的49軍軍部,原轄各師重新回到49軍序列。1952年4月,新49軍撤銷,軍部調空軍改為空3軍,沿革至今為北部戰區空軍大連基地。所屬145師編入中南軍區新21兵團為219師,後為廣州軍區55軍164師、41集團軍164師,1998年調海軍南海艦隊改為海軍陸戰隊164旅。145師師部改編為炮兵第5師師部,所屬3個團開赴海南島擔負守備任務。炮兵5師後發展為北京軍區24集團軍炮兵旅,現為秦皇島陸軍預備役炮兵旅。147師改編為公安第12師,後調入福建組建防空軍第1軍,再後發展為福州軍區空軍,1985年撤銷。162師亦在1949年8月調歸湖南軍區,分編組建了衡陽軍分區和零陵軍分區。


程子華兵團——第十三兵團傳奇


文章來源:黨史博採,版權歸作者所有。

聲明:如有侵權,造謠,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