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每一道傷痕,都是一枚勳章

“你看,這是我在餘姚參加抗日戰爭時留下的,這是我在淮海戰役中留下的,這是我在河南許昌附近的一次戰鬥中留下的……”近日,記者在紹興市中醫院採訪住院修養的離休幹部何周福,他指著身上的一處處傷疤說道。

一生參加40多場戰鬥

年近90的何周福老家在諸暨,1944年11月加入了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金蕭支隊。何周福的父親和叔父也是金蕭支隊的隊員,在家人的影響下,當時只有14歲的何周福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之後,何周福隨部隊前往餘姚。“在部隊裡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吹號兵。”說起此事,何周福一臉自豪,“別看這支小小的吹號,怎麼吹起床號、怎麼吹衝鋒號,這些都要專門練過的。”

說話間,老人的思緒回到了70多年前戰火紛飛的歲月。何周福告訴記者,他參與的第一場仗是諸暨趙家埠的抗日戰爭,當時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戰士們個個頑強拼搏,槍不夠,就用稻叉、鐵鍬這些農具和敵人殊死搏鬥。“第一次在戰場上看到戰友們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那股拼勁,我也不感到害怕了。”何周福說。

讓何周福記憶尤深的是第二場戰鬥。當時是12月份,天氣很冷,日本侵略者企圖用重兵器來壓制,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其後休整了三個月。第二年四五月份,何周福所在部隊發起討伐偽軍田岫山部的戰役,這股敵軍盤踞在上虞豐惠鎮許嶴一帶,估計有1000多兵力。由於部隊武器少,炸藥也少,因此不能硬攻,只能智取。當時敵人躲在碉堡裡,何周福和戰友們就用火攻、燒辣椒、煙燻等方法,把敵人逼在裡面。當地百姓得知後,紛紛拿來辣椒支援,“辣椒煙從碉堡周圍往裡灌,敵人被薰掉了半條命,最後紛紛投降。”說起那場戰鬥的勝利,何周福很是激動。

隨後,何周福所在部隊進發到浙東抗日根據地三北地區,與盤踞在餘姚、上虞附近泗門鎮的敵人激戰兩個多小時,殲滅一部分敵人,另一部分潰逃,部隊又乘勝追擊到五洞閘。在這場戰鬥中,何周福正要吹響衝鋒號,右手不幸被子彈擊中,留下了戰場上第一個傷疤。“當時部隊準備衝鋒前陣,就在我手持衝鋒號要吹響時,敵人的一顆子彈打過來,正好打在我的右手上,手上就留下了傷疤。”何周福指著右手說,還好子彈打在手上,否則無法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了。

除了右手的傷疤,何周福的左手也有一個類似的疤痕。“這個傷是在淮海戰役的時候留下的,當時我們正要轉移,沒想到遇到敵機轟炸,一個炮彈片飛過來,插到了我左手臂上。後來醫務兵把我送到醫院,我在醫院休養了一週。”何周福說道。

1947年,何周福在河南許昌附近的一次戰鬥中,再一次留下了傷痕。當時,何周福和戰友們向敵人“心臟”部位發起進攻。半路上遇到了敵人猛烈阻擊,正當何周福穿越敵人封鎖線時,被敵人從山上打來的子彈擊中腳背。

從抗日遊擊戰到魯西南戰役;從濟南戰役、孟良崮戰役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從解放上海戰爭到抗美援朝……何周福先後參加了40多次戰鬥,數次負傷,右手致殘。在他身上留下的每一處傷疤,都是一枚勳章。

一個衝鋒號嚇退敵人

採訪中,何周福向記者講述了他嚇退敵人的一件事。

1945年,何周福隨部隊北撤,編入華野某連任司號員,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師司號班號長、教導團號長。雖然是一名吹號員,但他成功地用衝鋒號嚇退了敵人,並獲得了一次三等功。“記得解放戰爭剛剛開始,一天,我們的部隊和敵人在一個叫作泥溝村的地方相遇。當時,雙方對峙著都不敢貿然進攻。這時候,我突然吹響了衝鋒號,敵人以為我們要進攻,一下子全部撤退了。我用一個衝鋒號嚇退了敵軍,而且我們不用一顆子彈就取得了勝利,因為這次事件,部隊特地給我記了一次三等功。”何周福笑著說道。

1950年10月,何周福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朝鮮戰場上,由於語言不通、地形不熟悉等,當時在教導團從事政治工作的他,臨時改變學習朝鮮語,並擔任部隊副指導員,教戰士們學習朝鮮語。“那時我還負責部隊後勤工作,除了要為前線戰士輸送彈藥、食物等,還把前線受傷的戰士安全送到後方。”何周福回憶道,由於部隊防空力量不足,敵人的飛機常常尋找機會,切斷我軍的後勤路線。在護送受傷戰士的路上,他遇到了不下10次敵機的轟炸。“每次一有敵機靠近,我就讓所有人疏散臥倒,這樣飛機注意不到我們,也能夠保證物資和傷員的安全。”在何周福的指揮下,一批批傷員成功護送到後方,他也因為出色的指揮榮獲了二等功。

把更多機會讓給別人

1953年12月,何周福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步兵學校學習。1956年3月,他被分配到某軍2營任副政治教導員、代教導員。1963年3月轉業,先後在供銷系統、日用品公司工作,1980年11月離休。

談及現在的生活,何周福開心地說道:“吃穿不愁,啥都不缺,比以前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記者瞭解到,何周福是一個出了名的好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作為一名轉業軍人,他在生活工作安排上有很多機會,而且家人也能安排好的工作,但是何周福沒有這麼做。區委老幹部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何老特別無私,他把好的機會讓給了別人,只要有人求他幫忙,他都會毫不猶豫地答應。”

“我的生活夠好了,能夠把機會留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心安理得。”何周福如是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