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秋陽高照的鄭州烈士陵園廣場,蒼松翠柏掩映,彭雪楓將軍的紀念碑亭莊嚴地豎立在這裡。他投身革命20年,智勇雙全,戰功卓著,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佔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他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彭雪楓將軍

家雖貧,但聰慧好學

彭雪楓,1907年9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七裡莊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乳名隆興,學名修道。少時家貧,但聰慧好學,5歲時隨教私塾的祖父彭如瀾讀書識字。後在伯父彭延慶辦的私塾為富家子弟作伴讀。1921年秋,投奔在天津教書的伯父彭延慶,並考入南開中學。

1924年春夏之交,學校遷址於北京南郊團河,學校易名為“育德中學”。秋,叔父彭禹廷中斷對彭雪楓的資助。得校長餘心清照顧,讓其在該校小學部教國文,每週七小時,月酬十元,才得以繼續上學。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彭雪楓組織同學同校方進行鬥爭,取得勝利,建立了育德中學學生自治會,被選為會長。6月下旬,在育德中學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6年9月,彭雪楓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北京匯文中學首任黨支部書記,中共北京東城區區委委員,參加了李大釗領導的南宛暴動。1930年5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他馳聘疆場的戎馬生涯。

“彭雪楓人才難得啊”

1930年7月,彭雪楓帶領兩個排,殲滅了敵人一個炮兵團,展示了其不凡的軍事指揮才能。後來,彭雪楓率紅六軍參加了活捉張輝瓚的戰鬥。他率領紅六師一天一夜行軍230裡,切斷了張輝瓚的退路,為活捉張輝瓚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紅二師師長郭炳生臨陣脫逃,彭雪楓率師直屬隊和紅7團與敵激戰三晝夜,突出重圍後,親率15名騎兵,日夜兼程,追趕郭炳生帶走的紅五團,硬是把紅五團從郭柄生手裡奪了回來,與敵周旋、轉戰十三個晝夜,終於回到中央蘇區,中央軍委授他一枚“紅星獎章”。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紅軍走完長征,剛到吳起鎮,腳跟還沒站穩,馬步芳兄弟帶著騎兵師來撈便宜,沒想碰上彭雪楓,彭雪楓率紅軍血戰馬家軍,大捷。消息傳到中央軍委,毛澤東讚歎說:彭雪楓人才難得啊!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1937年12月,彭雪楓(左四)與朱德、彭德懷、鄧小平、左權、蕭克等在一起

“拂曉催我們鬥爭,拂曉引來了光明”

彭雪楓以儒將著稱。在其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他和報紙結下了不解之緣。彭雪楓曾風趣地說:“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1937年11月,八路軍駐晉辦事處由太原撤至臨汾。撤離時,彭雪楓(左二)和周恩來、鄧小平等人合影

1938年9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彭雪楓在支隊東征幹部動員大會上宣佈支隊隨軍報社成立。第二天上午召開第一次社務會議,彭雪楓以黨報委員會主任身份主持了會議。在討論報紙的名稱時,有人提議叫“戰鬥”,有人主張叫“曙光”。彭雪楓說:5月間我們辦了個“拂曉劇團”,“拂曉”代表了光明就要來臨的意思,就叫“拂曉”吧!於是,報紙名稱就被定為《拂曉報》。之後,彭雪楓欣然揮毫為《拂曉報》題寫了報頭,並撰寫了題為《拂曉報——我們的良友》的創刊詞。在說明報紙為什麼定名為“拂曉”時,他滿懷激情地寫道:

“‘拂曉’代表著朝氣、希望、革命、勇敢、進取、邁進、有為,是勝利就要來到的意思。軍人們在拂曉要出發,要進攻敵人了。志士們在拂曉要奮起,要聞雞起舞了。拂曉催我們鬥爭,拂曉引來了光明。”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彭雪楓和《拂曉報》社工作人員合影

《拂曉報》9月29日正式創刊,第二天即隨軍出征。30日清晨,當一份草紙三版、油漬斑斑的《拂曉報》創刊號出現在整裝待發的指戰員們面前時,他們受到了巨大的鼓舞。1939年12月5日《拂曉報》一百號紀念,毛澤東發來賀信,並親筆題詞:“堅持游擊戰爭”。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拂曉報》

騎兵團不斷獲得作戰勝利

1941年8月1日,第四師在淮寶縣(今洪澤縣)岔河鎮召開了師騎兵團成立大會,這是新四軍唯一的騎兵團。該團的創建,是在仁和集會議上根據彭雪楓建議和反頑鬥爭經驗教訓而作出的決定,把師部騎兵連、特務團騎兵連和第十旅、第十一旅騎兵連、排集合起來,抽調各部隊中機靈、勇敢的戰士、通訊員甚至班、排幹部充實到騎兵團。當時,全團僅有指戰員250餘名,所轄只有3個連隊。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任新四軍四師師長時的彭雪楓

騎兵團成立後很快投入了緊張的軍事訓練,準備馳騁戰場,殺敵立功。8月25日和9月29日,騎兵團於淮泗老陳圩子兩次與土頑進行戰鬥,雖殲其一部,但亦暴露出訓練不夠、作戰動作與協同不力的弱點,裝具也不適應作戰需要。由此,彭雪楓感到騎兵團還要下功夫來加快建設。他與師領導研究決定:首先,調熟悉騎兵的周純麟任副團長(後接任團長)。其次,撥淮北幣3萬元,解決馬匹缺乏、馬具不全、武器不足問題。再次,要周純麟儘快擬訂一個訓練計劃,開展騎兵團各項基本建設。

騎兵團經過整訓,軍政素質大大提高,以嶄新姿態投入了新的戰鬥。1942年5月下旬,騎兵團第一、第三大隊在泗縣和泗陽縣以北,痛殲從屏山、黑塔等據點出來搶糧的日偽軍300餘人,保衛了群眾的夏收。此時正在師部開政工會的彭雪楓聞訊極為興奮,他下令將俘虜押送到管鎮師部,向政工會議獻禮。參加政工會的全體幹部看到騎兵團的勝利戰果,紛紛表示熱烈祝賀。

1942年11月,駐徐州日軍十七師團和駐蚌埠日軍獨立十三旅團,在偽軍配合下,向淮北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師部對騎兵團下達命令:敵進我進,插到敵人後方和心臟地帶去打擊日軍。

敵“掃蕩”第3天,騎兵團打響了反“掃蕩”第一仗。在日偽軍駐守的泗縣和青陽(今泗洪)之間的簸箕窯,騎兵團三大隊從敵側後猛襲日軍,擊斃日軍小隊長和翻譯官等多人,俘獲一部。青年騎兵丁翠紅,一人就活捉了5個偽軍。彭雪楓師長獲悉騎兵襲敵的戰報後,立即揮毫通報各部,命令再接再厲主動襲擊敵人。

由於騎兵團不斷獲得作戰勝利,威名遠揚。人們唱道:“彭師長有三件寶,拂曉劇團、騎兵團,還有一張《拂曉報》!”

烽火硝煙中,意外收穫

在抗日的烽火硝煙中,彭雪楓還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穫,那就是結識了妻子林穎。

1941年9月4日,時年34歲的彭雪楓在蘇皖邊區負責人劉子久和劉瑞龍提議下,給淮寶縣縣委婦女部長林穎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子久、瑞龍兩同志的美意,使我們得有通信的機會——我很需要一位超過同志關係的同志,更多地瞭解我,更多地幫助我——而我心中的同志,她的黨性、品格和才能應當是純潔、忠誠、堅定而又豪爽。”林穎沒有辜負彭雪楓的一片熱情。第二天,她便給彭雪楓回了信,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他一口氣讀完了林穎的信,特別是信中的“我們的愛情,要抱著堅定的勝利的信心”這句話使他由衷地感動,心頭上頓時綻開了愛情的火花。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彭雪楓、林穎

彭雪楓馬上拿起筆,給林穎回了信,暢敘了自己讀信後的激動心情:“9月,對我有特別的意義,我的生日是在9月9日;1926年9月2日,是我由當時的青年團轉入黨的日子;1930年9月,我們從長沙入江西開始建立蘇維埃;而1941年9月,我的終身大事得以決定了,這叫做巧合吧……”

1941年9月24日,秋高氣爽,淮北大地一派喜慶豐收景象。這天是彭雪楓、林穎二人的大喜日子。那天下午,彭雪楓的“洞房”裡擠滿了人,大家都向這對德才貌都相得益彰的戰地情侶頻頻祝賀,彭雪楓則用自己的津貼和稿費買了些糖果、香菸,熱情地招待著這些前來“鬧洞房”的人們,一對新人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幸福。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彭雪楓林穎夫婦

10月24日,彭雪楓在洋河、程道口兩次作戰勝利後寫信給林穎:“兩個勝利,恰恰都在我們的蜜月之內,是我倆結婚後第一次勝利,是我倆結婚的最優美的紀念。”

彭雪楓是情感細膩熱烈筆端挾帶感情的人,從1941年9月到1944年7月,他寫給林穎的信件共有80餘封,新中國成立後曾被編為《彭雪楓家書》出版。

“我們就是戰死疆場,也心甘情願”

1944年4月,侵華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中原戰役,大舉向河南腹地進攻。中原大片河山淪於敵手,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解救生活在日寇鐵蹄下的中原人民,是年8月,彭雪楓奉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之命,率四師主力部隊於泗洪縣豐誇大鎮誓師出征。

在誓師大會上,彭雪楓作了感人心魄的動員講話。他說:“三年前,我們忍痛撤出了豫皖蘇路西根據地。從撤出路西那天起,我們就發誓一定要把它收回。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現在三年時間到了。我們是豫皖蘇人民的子弟兵,豫皖蘇是我們的家鄉,那裡有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妻室子女,我們的兄弟姐妹。三年來,我們日夜盼望著能早日收復失去的根據地。我們終於盼來了這一天。我們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敵偽軍消滅掉。為了路西倚門東望的父老鄉親,我們就是戰死疆場,也心甘情願。”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1944年8月21日,小朱莊戰鬥前夕,彭雪楓(左三)與張震、滕海強等在一起研究戰鬥部署

從8月15日到9月11日,彭雪楓率領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路西地區,奪取了肖縣、永城和宿縣等城鎮,解放了200多萬人口。

9月11日,彭雪楓親率3個團攻打八里莊。就在我軍取得節節勝利之時,在前沿指揮的彭雪楓不幸被一顆流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

當噩耗傳到延安時,毛澤東悲痛萬分:“小小的八里莊,竟然損我一員大將!”

他揮筆為愛將寫下了這樣的輓詞:“雪楓同志在與敵人鬥爭中犧牲了,全民族和全黨都悲痛這個損失。為了補償這個損失,應該學習雪楓同志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擴大解放區,擴大八路軍、新四軍,促成聯合政府和聯合統帥部,使日本侵略者在有效的聯合打擊下早日被消滅,使獨立民主的新中國早日實現。”

“半壁河山留戰績,兩淮風雨慰忠魂。”

1945年2月,毛澤東與朱德、劉少奇、彭德懷、陳毅一起,為彭雪楓撰寫了長篇輓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明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裡破碎河山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2月2日,7000多淮北軍民從停在濉河上的大木船上,將彭師長靈柩恭迎到原駐地大王莊,並於2月4日到6日舉行了公祭。2月7日,在洪澤湖畔的半城大王莊,淮北各界16000餘人參加了彭雪楓師長的追悼大會和安葬儀式。

在追悼會上,軍民齊聲呼喚師長,聲震淮北。從半城到大王莊,兩公里的路邊上,群眾自發地擺了128處祭桌。每個祭桌上都放著一爐香、一碗水和一面鏡子,表示頌揚彭師長為官清如水明如鏡。在彭師長的靈柩運往墓地時,老百姓成群結隊地跟在後邊,哭聲一路。不少年邁的老人,拄著柺杖,在子孫的攙扶下,也跟著送葬。棺材下葬後,淮北根據地各縣幹部群眾,還絡繹不絕地到墓地拜祭。中共中央華中局代表曾山,看到這些情景感慨地說:一個領導同志犧牲後,出現這樣動人的情景,過去很少有。可見,彭雪楓在人們心目中的高大。

彭雪楓將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1945年5月,淮北區黨委和行署決定,在彭雪楓墓地修建“淮北烈士陵園”,並建造“淮北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館”。陵園中,鑄造彭雪楓師長半身銅像一座,鐫刻著彭師長及淮北抗日陣亡烈士英名錄的石碑13塊,還有淮北解放區陣亡將士紀念塔等建築物。紀念塔高8米,塔頂有新四軍戰士銅像一尊。戰士銅像身高5米,一手持槍,一手指向東北方向,表示一定要把日寇趕出中國。銅像形象逼真,雄風浩然。陵園的大門上,為李一氓親筆題寫的匾額和對聯。對聯是:“半壁河山留戰績,兩淮風雨慰忠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