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林浩在山東的戰鬥歲月

抗日戰爭 林浩 許世友 吳克華 根據地 聯合日報 2018-12-06


開國少將林浩在山東的戰鬥歲月

1944年,八路軍膠東軍區政委林浩在作政治報告


開國少將林浩在山東的戰鬥歲月

山東抗日根據地地圖

□夏明星

在開國少將林浩逝世後,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這樣評價:“我黨失去了一位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奮鬥的老戰士,人民軍隊失去了一位優秀政治工作領導者和軍事教育家,我們失去了一位老戰友、老首長。”“在逆境時百折不屈,在順利時不驕不躁,帶兵打仗有勇有謀,治軍治校勇於創新。”

從領導徂徠山起義

到轉戰膠東抗日根據地

林浩,原名尹圭璋,又名尹浩林。在開展黨的地下工作時,“浩林”二字就演變成了林浩。1916年1月6日,林浩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現煙臺市牟平區)一個農民家庭,畢業於濟南高中,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兼濟南市委書記、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

1938年1月,林浩與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等領導同志一道,領導了包括泰安、萊蕪、泗水、寧陽、沂水及泰西大峰山地區的徂徠山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4支隊,不久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作為這次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林浩先後兼任支隊政治部主任、政委。1月26日,在泰安縣寺嶺村伏擊,首戰告捷,斃傷日軍10人,擊毀日軍汽車1輛;2月18日,再戰泰安縣四槐樹,炸燬日軍汽車兩輛,殲敵40餘人,內有日軍大佐一名。起義隊伍隨即開闢了以萊蕪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有力地打擊了山東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戰熱情,增強了山東軍民的抗戰信心。

1940年秋,24歲的林浩擔任了中共膠東區黨委書記兼膠東軍政委員會書記,成為“中共膠東抗日根據地的一把手”。在他的領導下,“膠東有兵工廠,可造炸彈、炮彈、步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還可翻造子彈。除此之外,各區還有紡紗、織布、製革、造紙、鞋襪製作等小工廠。膠東、魯南還有金礦,月產黃金12兩。他們在金融流通、統制貿易等方面也有所開闢,由共產黨控制的北海、魯西銀行及分行年發行新鈔700萬元,泰山農民合作社還發行地方票。節約、生產、金融、貿易,用以解決每年每人平均130元左右耗費的大部分,大大減輕了民眾負擔”。

1941年初,國民黨頑固派悍然製造“皖南事變”,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在膠東區,趙保原、蔡晉康等頑固派與日寇狼狽為奸,多次對八路軍山東縱隊第5支隊發動軍事進攻,搶佔敵後軍民創建的牙山根據地,並聯合向東海抗日根據地大舉進攻,企圖消滅山東縱隊第5支隊。遵循黨中央“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原則,根據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山東縱隊指示精神,膠東軍民於1941年3月15日發起反投降戰役。以許世友任指揮、林浩兼任政委、吳克華任副指揮的反投降臨時指揮部,指揮115師第5旅、山東縱隊第5支隊和清河軍區第3旅獨立團等6個團的兵力,首先東、西對進,一舉收復牙山地區。接著,揮師南下海陽,直逼投降派頭子趙保原據守的郭城、發城地區,展開了圍困戰,迫敵退回其頑底(今萬第)老巢。此役,共殲滅國民黨頑固派軍隊1.5萬餘人,把大小十幾支頑軍部隊逐出膠東腹地,打通了膠東之東、西兩區的聯繫。經過近5個月的反投降作戰,進一步擴大了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武裝,扭轉了與頑固派鬥爭不利的局面,為實現黨中央、毛澤東提出的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戰略指導思想,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搭檔著名戰將許世友

領導膠東抗戰

1942年7月,膠東軍區成立,許世友任司令員,膠東區黨委書記林浩兼任軍區政委。當年冬,日軍1.5萬餘人加上偽軍5000餘人,配備10餘架飛機和26艘軍艦,在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自指揮下,對膠東根據地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林浩同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副司令員吳克華等領導同志一起,組織指揮了一次又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在40多天的反“掃蕩”戰鬥中,八路軍英勇作戰,殲敵2000多人,救出了被日軍包圍在馬石山上的群眾2000多名,粉碎了日偽軍對膠東抗日根據地最大規模的“掃蕩”。

1944年8月,為改善膠東境內東海、北海、西海、南海4個根據地的聯繫,膠東軍區對敵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秋季攻勢。到9月下旬,在40多天裡,殲日偽5000餘人,攻克、迫敵放棄據點130餘處,4個根據地連成了一片。

1945年春天,遵照上級指示,為了給膠東區抗戰反攻創造最有利的條件,經區黨委和軍區領導研究決定:於2月11日發起討伐膠東頑偽“雙料”的叛軍頭子趙保原戰役。林浩與吳克華等軍區負責人一起,組織指揮了這場重要戰役。經過9天連續作戰,共殲滅趙保原主力萬餘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解放人口70多萬。這次戰役,清除了山東頑軍一個重要堡壘,剪掉了日寇在膠東的重要羽翼,掃除了膠東對敵大反攻的重大障礙。此後,林浩和軍區參謀長袁仲賢又指揮膠東所屬部隊,發起了對與日偽勾結屢屢向我西海、南海軍分區侵襲的頑軍閻珂卿、王豫民等部的討伐,殲敵5000餘人,擊潰其大部。從此,膠河兩岸全為八路軍控制,為抗戰大反攻進一步創造了條件。當年8月,抗戰大反攻到來之際,膠東軍區部隊作為山東省軍區5路大軍的第3路,“在前線指揮許世友、政治委員林浩率領下,解放威海衛、牟平、煙臺、福山、蓬萊、黃縣、龍口、招遠、萊陽、石島、即墨,並突破了敵之嶗山防線,攻佔了流亭機場,逼近青島”。

在全面抗戰中,八路軍膠東部隊,共對日偽軍作戰7590次,攻克日偽軍據點425處,斃傷俘日偽軍13.4萬餘人;主力部隊發展到兩個師、兩個警備旅,另有一個海上支隊,民兵發展到22萬人,自衛團達到80餘萬人。膠東行政公署下轄東海、北海、西海、南海、中海專署,煙臺、威海衛市政府,38個縣級政府。共產黨員由初期的1800餘人發展到6.3萬多人。

抗戰期間,膠東招遠等縣作為黃金重要產地,是日寇進行經濟掠奪、以戰養戰的必爭之地。林浩領導膠東區黨委帶領根據地軍民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黃金爭奪戰,並向中共中央提供了13萬兩黃金作為抗戰經費。當時,根據地的文化藝術工作比較活躍,區黨委先後組織了“國防”“前線”、孩子劇團和京劇團等文藝團體,出版發行了《大眾報》等不少報刊,創作了一些有影響的作品,鍛煉出一批頗有名氣的作家和作者。

林浩還狠抓根據地和黨的各項建設,通過在鬥爭實踐中磨鍊及辦抗大膠東支校、膠東黨校、膠東公學、膠東建國學校等,培養和造就了成千上萬的黨、政、軍、民、學各方面的幹部。他們中有的跟隨主力部隊轉戰南北,血灑疆場;有的在當地或調到外地領導政權建設。當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時刻,膠東地區培養造就的幹部在全國各地、各條戰線上大顯身手,有相當一部分成了黨、國家和軍隊的中高級幹部。

領導膠東解放戰爭

抗戰勝利後,作為膠東區委書記兼膠東軍區政委,林浩先後抽調10個團的兵力和大批幹部,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協助搶佔東北的戰略任務。據不完全統計,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膠東地區先後有近50萬人參軍,20餘萬民兵協同部隊作戰,上百萬民工支援前線”,“這片只有800萬人口的根據地,竟組建了4個野戰軍,有的民兵整連、整營地加入正規軍行列。膠東人民組成的一個又一個擔架營、小車隊等隨軍參戰,車輪滾滾,隨軍南下,跨淮河、渡長江,參加解放大上海”。羅榮桓奉命移師東北時,“慎重考慮了山東的需要,經中央批准,把許世友、林浩、陳士榘、唐亮、王建安等領導幹部和一部分戰鬥力很強的部隊留在山東”。顯然,在羅榮桓心目中,林浩是山東有影響、有能力的領導幹部之一。

1947年1月,膠東軍區部隊奉命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許世友任司令員,林浩兼任政委、黨委書記,參加指揮了膠濟路東段自衛戰役、掖縣沙河鎮阻擊戰和膠東保衛戰,“和許世友一起度過了山東解放戰爭中最艱苦的日子”。

1948年6月,林浩奉調中共中央華東局政策研究室,從此離開了山東;先後在南京軍事學院、高等軍事學院、解放軍政治學院擔任領導職務;1996年11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當時,國內多家媒體這樣報道:“膠東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林浩將軍逝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