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看不見的城市 文學 張賢亮 小說 澎湃新聞 2017-05-09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個人,建築有可能是他的身體,一本書則最能代表他的靈魂。

比起一本當地超市裡的旅遊指南,當你合上小說,再踏上這座城市的土地,或許你會驚訝,與你對視的竟是一個你從未發現過的嶄新城市。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一本書一座城》第二季海報

《一本書一座城》是浙江衛視主持人李晗擔任製片人兼主持人的首檔城市文化紀錄片,首季節目拍攝了北京、倫敦、巴黎、柏林、上海、杭州、香港和臺北。在2015年3月播出後,反響不俗。時隔兩年後,第二季將重新啟程。

據澎湃新聞記者瞭解,新一季將完成一次新時代絲綢之路的文化之旅,全片共8集,每集30分鐘。

兩年的時間裡,攝製組沿著古絲綢之路,通過西安、銀川、烏魯木齊、福州、聖彼得堡、伊斯坦布爾、布拉格、羅馬八座城市裡偉大作家的作品,尋找最深層次的城市精神,並通過鮮活的人物故事,來展示城市的文化基因,透視新絲路上古老文明的前世今生。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主持人李晗

值得一提的是,《一本書一座城》中,女主持人李晗會在城市中漫遊。李晗個人的知性氣質,結合各具特色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觀,形成如個人隨筆式遊記一般的溫潤觀感。

不同於以往人文紀錄片壓迫式的史料填鴨,《一本書一座城》更強調看似漫不經心的主觀帶入感,片中旁白也時刻流淌著文學性。

“在卡爾維諾的小說裡,有一些城市的下面,重疊著許多不同的城市,就像油畫一樣,刮開一層一層的油彩,下面的鉛筆草稿,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幅畫,羅馬就是這樣一座有著不同塗層的城市。”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羅馬

首集中的羅馬是這次絲綢之路文化探險的起點。羅馬是萬城之城,是所有歐洲城市的原型。它向前是希臘,向後是文藝復興。它用軍事和文化的力量,把自己關於城市的概念推向整個歐洲。這座由石頭和廢墟構成的城市,也被稱為“永恆之城”。

卡爾維諾是意大利最著名的作家,他的《看不見的城市》則是關於所有已知和未知城市的小說。在書中,他借用歐洲探險家馬可波羅和中國元朝皇帝忽必烈的一場談話,講述了五十五座虛構的城市。

將一本字字斟酌、為大眾所熟知的經典文學作品進行影像化表達,對任何創作者來說,都是一項巨大的考驗。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晗談到了該片與通常意義上的“一城一書一作家”的不同之處:沒有著重介紹作家的生平、著作內容,而是找到書的主題和角度,再通過這個主題和角度來重新尋找人物故事進行採訪,重新審視現在的城市。

這很像與一位有個性的藝術家午後聊天,輕鬆愉快,卻收穫不少。

談到做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李晗表示,是為了跳出“做讀書節目便是做文學批評或是做文學意義上的導讀,躲在千里之外做書齋式的考訂”的傳統思維。

為此,《一本書一座城》採用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實地探訪,以主持人主觀敘事的視角,在城市空間中獲得既開闊又有縱深感的視野,將鏡頭對準那些值得去尋訪的經典人和事以及特立獨行的靈魂。這其中,“城市”比“文字”更重要,“城市故事”是講述的根本,而“文學”是講述城市故事的媒介。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的確,不論對於讀書節目還是人文欄目來說,《一本書一座城》都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和突破。

李晗介紹,《一本書一座城》第二季裡除了有北大中文系和北大國際關係學院的教授,還邀請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城市研究教授擔任顧問。“他們能為我們的拍攝指引方向。在保持故事的趣味性以及影像的美麗之外,也要更多地利用理論的力量,讓我們的片子‘不是靠情緒,而是靠理性力量’來帶領觀眾思考。”

上一季節目中,巴黎的《流動的盛宴》講的是這座城市對於貧窮藝術家追求精神自由的寬容,“我們去海明威以前去過的地方尋找現代人的故事,以及現代知識分子對精神的追求。”

而在倫敦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中,“我們用了他的菸斗、禮帽、手杖、斗篷四件裝備,每一件代表一種倫敦人的氣質。根據它們來尋找合適的人物,最後拼成一副倫敦人心中的城市英雄形象,從而講述這座城市的愛與恨。”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一本書一座城》劇照

《一本書一座城》選擇的城市,幾乎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現代大都市。這些大都市無數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也出現在各類影視作品的鏡頭下。如何讓片子脫穎而出,做出不同於普通遊記的質感?

李晗表示,紀錄片會用“社會學、人類學和城市研究的理論來彌補文學的不足”。

“在兩年的拍攝過程中我們發現,城市研究中一些反覆出現的主題,其實可以勾連出更深厚的理論思考。而正是這些理論思考,保證片子的基調不會流於淺薄。比如聖彼得堡在俄羅斯歷史命運中的地位,烏魯木齊這樣的城市如何實現民族融合等。每一個主題,都是全世界的城市面臨著的問題,也是無數學者竭盡腦力、尋找答案的問題。對這些主題的討論,給散文隨筆式的城市遊記增添了嚴肅的力量。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是在把城市研究的觀點故事化和影像化。”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一本書一座城》拍攝工作照

不同的城市配以不同風格的背景音樂。不僅如此,在搭建拍攝團隊時,李晗要求拍攝人員要同時具有豐富的紀實紀錄片拍攝經驗和廣告拍攝經驗。剪輯上也要節奏明快,不能沉滯。“在此基礎上,我們初步摸索出了一種不同尋常的講故事的語態和新的影像風格。”

每個城市都誕生過優秀的作家,城是一個浩瀚的世界,書是平行空間的另一個世界,二者都太廣闊,又都缺乏故事性。在每個作家眼中,城市充滿了個人色彩和想象力,那究竟如何為這個城市選擇最恰當的書呢?

李晗介紹,“我們在選書時,在主題是發散還是集中這個維度之間遊移。另一個選書標準則是:書是否有城市地標意識?書和城市是否勢均力敵?書和城市是否可以進行對話?所以第二季中,我們側重於書是否能解讀城市的深度和廣度。選擇一本書,得看它是否有足夠的氣場、覆蓋能力、對話能力、引導能力,能否引領我們直面這座城市的精魂。”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布拉格

神祕,荒誕,又帶有一絲浪漫,這幾乎是世人心中布拉格的模樣。布拉格是東歐重鎮,而卡夫卡則像關於布拉格的一個暗號。這座城市浸染著哲學文學賦予的超脫力量,這裡出產的卡夫卡、里爾克、哈謝克、赫拉巴爾,都擅長布拉格式的嘲諷和黑色幽默。

紀錄片中,掌管卡夫卡文學獎的卡夫卡協會主席,講了她心中的卡夫卡。她笑稱自己若是早生數十年,定會愛上這位滿腹才華的青年。

特立獨行的雕塑家大衛在城堡長大,卻行事叛逆。他建造了卡夫卡的鋼鐵頭像,修建了藝術區,以自行車和飛機為坐騎。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雙面間諜卡雷爾則像卡夫卡小說中的K先生,幾十年過去,仍生活在冷戰期間的分裂和不被理解中。

“我們要展示的,不是書中那個已經被做成標本的生活,而是行進中的生活。”李晗對記者說。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烏魯木齊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曾是西域的都城,因地理位置偏遠而充滿神祕的魅力。烏魯木齊處在亞洲的中心,從這裡出發,無論朝哪個方向,都要走2500公里以上才能到達海洋。

在這座邊疆的移民城市,各族人民一起生活。作家沈葦是從浙江來到烏魯木齊的移民,他力圖用自己的文字幫助更多人瞭解新疆。

而在《銀川:他鄉歸途》中,李晗選擇了作家張賢亮的文學作品。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銀川

銀川是西部的移民城市,被稱為“塞上江南”。張賢亮是插隊來此的知青,卻在銀川紮下根來,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學代表。他是“傷痕文學”的主力,是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拓寬者。

在他眼中,寧夏就是他勞改的農場。在那裡,飢餓讓一切食物成為美食,少年的衝動第一次出現在小說中。

在他筆下,一座西北蠻荒的城市開始有了自己的性格。他描寫荒涼,並從後半生開始“出售荒涼”,用鎮北堡西部影城和老銀川一條街,做成了自己的立體文學作品。

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紀錄片《一本書一座城2》:來一場書與城市的深情對話

一座移民城市如何讓人擁有家的感覺?紀錄片採訪了張賢亮的遺孀以及他在農場工作時的夥伴,展示了那一代人對這片土地的情感。

而新一代銀川人,如已經遠走北京但依然歌唱銀川的歌手蘇陽,遠走法國留學但最終迴歸銀川種葡萄園的高源,不論離開與否,在他們的心中,都已經把銀川從他鄉變成了故鄉。

張賢亮寫過很多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究竟哪一部更能代表銀川這座城市?觀眾們還是在紀錄片中去揭曉謎底吧!

據悉,該片第一季已入圍第六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併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年第三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推薦名錄。第二季將於5月8日在浙江衛視晚間檔首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