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名將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軍事歷史 陸軍 威廉二世 一戰 約翰·菲爾德 歷史政治風雲人物 2018-11-30

瓦爾特·馮·布勞希奇(1881年10月4日-1948年10月18日), 納粹德國陸軍總司令(1938年—1941年12月19日)、著名德國陸軍元帥。

沃爾特·馮·布勞希奇出生在於貴族世家。其父曾是騎兵上將。布勞希奇幼時被選進皇宮,長大成年即加入侍從隊。由於相貌英武、軍事素質極好,布勞希奇曾做過維多利亞皇后的私人侍從。布勞希奇18歲時被任命為第3禁衛步兵團少尉軍官,次年轉入第3禁衛野戰炮兵團。

布勞希奇青少年時期正好趕上了1877年的普魯士軍隊改革試行階段,所以小瓦爾特比別人早上了一年學,他14歲上的軍校預科,之後成功考入柏林的總校——格羅斯利希菲爾德。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小瓦爾特的出身學校格羅斯利希菲爾德,是當時世界上頂尖的軍事學校。這所學校還走出了包括古德里安、倫德施泰特、布倫堡在內的眾多著名將帥。這所學校招收15歲的男孩,且絕大多數是貴族世家出身,學制四年。進去的學生將會經過各種艱苦考驗和層層篩選,以鍛鍊他們堅韌不拔和忠誠的品質,最後只留下20%予以畢業資格。小瓦爾特就是這些畢業生中的一位。

納粹名將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當時17歲的瓦爾特以格羅斯利希菲爾德年級第二的優異成績通過候補軍官考試,同年4月1日他被選入了Selekta(該校每屆的精英班級名稱)。這裡稍微交代一下,這個Selekta可不是平常人可以進入的,其中不但沒有一個非貴族成員,而且學習成績和軍事訓練的要求都是超級高。所以每一屆大約有60到80名入選,最後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畢業的大約只有40左右。在瓦爾特那屆是47位小軍官成功畢業,他則是其中的一位。

此外,凡是從Selekta精英班的學生們,都是可以派到皇宮擔任皇家的內侍工作或是貼身護衛的任務。我們的瓦爾特也擔任過維多利亞皇后的私人侍從,而且還和脾氣暴戾的德皇威廉二世有過不少接觸。在一次宮廷足球賽之中,擔當後衛的布勞希奇抬腳解圍,結果一腳就踢到了威廉二世的肚子上,因此他捱了兩個大耳光!(威廉二世,他除了專橫暴力就一無是處,作為霍亨索倫城家族的敗類而讓人感到憤怒。打一個孩子是不可原諒的。我非常心疼瓦爾特,當侍衛是非常不容易的,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在隱忍著)當然這件事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影響什麼的,卻讓小瓦爾特恨了整整一輩子。可以肯定,他絕對不是保皇派的人物就是了。

布勞希奇在26歲時,和同樣身為貴族的莊園主的女兒伊利莎白·馮·卡萊施泰特結婚,生有兒子Bernd von Brauchitsch和女兒夏洛特·琉法。然而對於這段婚姻,布勞希奇顯然並不感到快樂和幸福。根據Curt Siewert將軍的描述,伊利莎白缺乏溫情。他和冷淡而無情的妻子分居達5年之久。在此期間(1925年)認識了與丈夫離異的政裁判所長的女兒夏洛特·盧弗。當時布勞希奇提出了離婚但遭到妻子的拒絕。夏洛特繼而嫁給了一名銀行董事(後溺亡)。1937年布勞希奇從東普魯士回來時,這對戀人舊情復燃。到了1938年,布勞希奇一再懇求他的妻子離婚,她同意了,但要求一大筆現金,並且立即結算。他和伊利莎白於1938年正式離婚。並於同一年和行夏洛特結婚。同時他的外甥曼弗雷德·馮·布勞希奇是一位著名的賽車手。他從軍校畢業之後被分到了伊麗莎白女王第三近衛火槍團3.Grade Grenadier Koenigin Elisabeth的少尉。由於他們這個隊伍的標記為皇冠,所以大家都戲稱他們為戴著皇冠的驢子。

納粹名將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這部隊為步兵團,而在第二次的長途行進中瓦爾特就掉隊了,因為他的腳屬於平足不能參加這種行動。沒辦法,他被調到了炮兵部隊。對作為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的88毫米口徑火炮的發展起著主要作用,乃至成為炮兵上將。 從單純的步兵軍官到炮兵,瓦爾特完全是自學。整整奮鬥了4個月之後,他的上級評語上寫道:我們不得不承認布勞希奇完全符合擔任一名炮兵軍官的所用要求,所以我們建議留任。1906年,布勞希奇成為炮兵營副官。1909年4月,擔任第3禁衛野戰炮兵團副官,6個月後晉升為中尉。1910年12月,正在軍事學院學習的布勞希奇與貴族出身的伊麗莎白·馮·卡斯特德結婚。1912年,布勞希奇從軍事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德軍總參謀部工作。次年晉升為上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德軍總參謀部參謀軍官的布勞希奇,整個戰爭期間一直在西線盡職。 一戰期間瓦爾特只有三個月連續在前線的指揮經歷,此外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指揮部參加參謀策劃工作。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沒有戰鬥經驗的,相反很多情況下他都是代表參謀部親自上前線傳達命令或是實地視察情況的。1918年德國戰敗後,布勞希奇晉升為少校,獲得霍亨索倫勳章,理所當然地為擁有10萬之眾的德國陸軍所接受。

布勞希奇天資聰慧,反應敏捷,頭腦冷靜。凡是與其有過深交的人,都對他表示欽佩。他的工作到底有多重要或者說上級有多重視他的能力,我們不難從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看出來:在1919年大家都在擔心自己是否能夠繼續留在軍隊裡的時候,瓦爾特在這年年初晉級少校,正式成為校級參謀部軍官。

和很多當時的中級軍官一樣,他一直都停步在這個軍銜上。但是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是:他一直都是在柏林的陸軍總部工作。

1925年升中校負責T2軍情監督局。在1927年他接手了德國第四軍區明斯特,他的繼任者為後來執掌OKW的凱特爾Keitel。

布勞希奇和凱特爾兩個人不一定是朋友關係,但是兩個人可以說是相互尊重的年輕一代。這裡為什麼要提這麼一句,主要是凱特爾在自己的自傳之中也是這麼評價布勞希奇的,同時在後來陸軍總司令和元首的矛盾中,布勞希奇那邊只有凱特爾出馬才能擺平,所以兩者關係算是不錯的。

1928年布勞希奇升上校,並再次調回了陸軍總部負責T4軍隊建設局。

1931年9月他與保盧斯、哈德爾一同出訪當時的軍事合作伙伴蘇聯。由於當時德軍的坦克開發都在蘇聯進行,因此,布勞希奇回國一個月之後晉升至少將軍銜。蘇聯的出訪或多或少對他之後支持古德里安的想法有一定的影響。

1931年年底,布勞希奇出任陸軍炮兵總監。這裡還要說一下,在1936年到1939年,也就是二戰開戰的時候,德國陸軍上層有一大隊的炮兵代表。瓦爾特其實不算,因為他是中途因為平足無法快速行走而從第三步兵團調到炮兵團的。

在1935年布勞希奇出任了德國軍界最為重要的第一軍區——東普魯士軍區總司令。還要再強調一下,當時被單獨隔離的東普魯士軍區可是德國部隊中警戒性最高的地區。而且這個位置一向被視為高級將軍晉升必須要經過的重要鍛鍊場所,所以軍方上層培養後來人的意圖相當明顯了。他手下的三個師更是被稱為精英中的精英部隊,1.Division Insterburg, 11.Division Allenstein, 21. Division Elbing。

納粹名將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此外,當時的東普魯士納粹黨區領導考赫Koch一再挑戰想要接管地區的“保護”任務,可是誰都沒有想到,當時剛剛上任的布勞希奇一點面子都不給。具體舉個例子來說:當時地方上有什麼公開場合的時候,只要邀請了黨派人物的活動布勞希奇一律推辭;而且當SA和SS人員要求軍火的時候,分文不給。就因為這種抵抗的行動,布勞希奇甚至被告到了陸軍上層,就連元首都知道。

可能是為了獎勵他的這種抵抗,又可能是為了有意挪開他,布勞希奇在1937年調入了當時正在負責建立裝甲部隊的萊比錫軍區擔任司令。

接下來的所謂勃洛姆堡和弗立契危機之中,也就是陸軍總司令的人選競爭之中,布勞希奇作為黑馬一舉奪魁。這段歷史在凱特爾的自傳之中很為詳細地記述了,具體過程經過參照還算屬實,所以我就不具體地評述了。

但是就是因為在1938年1月29日,布勞希奇沒有報告任何高層領導從萊比錫坐火車來到柏林,由凱特爾親自接到總理府參見希特勒之後,幾乎所有的軍人都認為一點:布勞希奇是出賣了德國陸軍而得到了這個位置的,然而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

在選擇下一任陸軍總司令的過程中,希特勒的原話是這樣評價三位候選人的: 賴歇瑙太過政治化了,而且其本身也不是什麼可以容人的性格。布勞希奇在東普魯士和考赫大戰多次,所以在政治上並不是完全忠實的,但是在軍事上絕對是專家。我個人更趨向於貝克,他可以說是史裡芬的接班人。

在軍方當中的意見也是類似的,比如當時的德軍資歷第一的老將——龍史泰特就對老希說:賴歇瑙在軍方之中反對的聲音太多;布勞希奇的能力顯而易見但是在政治上經驗少了點;我個人更傾向於波克上將。

那麼既然布勞希奇是黑馬,所以大家當然就要想知道到底他是如何獲勝的呢?這個問題或許真得讓老希親自來解釋才行,否則還真不好說。

納粹名將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布勞希奇作為軍人是優秀且值得肯定的,因為他專業而理智,優雅而忠誠,還帶有不關心政治和絕對中立的美好品質。但是作為德國陸軍總司令,作為掌握了300萬軍人的將領,不可否認的是,他在任職期間也做了不少努力試圖說服希特勒,並且維護了軍紀和一些人道主義原則。然而被出身、身份和性格所束縛,他沒有能夠很好意識的自己身上所擔負的重任而將自己的信念貫徹到底。

他的病逝使他失去了他唯一可以為自己澄清的機會。他那沒有機會所寫下的遺囑或許和很多很多德國的軍人都一樣,儘管我們沒有機會去仔細研究探討了。

就像凱特爾在紐倫堡審判之後自己所做的最後聲明:“我曾經相信過,我曾經犯過錯誤,同時我更沒有能夠去改變那些本必須去阻擋的東西。這就是我的命運。

對於這位溫和而難逃悲劇命運的陸軍總司令來說,最好的說明莫過於泰戈爾《採果集》裡的那首詩:“你牽著我的手把我拉到你的身邊,讓我在眾人面前坐上高高的座凳,直至我變得羞怯,不敢動彈,不能隨意行動;我每走一步都會顧慮重重,生怕踩到了眾人冷漠的荊棘。”

納粹名將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