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流血只為了克里米亞:戰鬥民族俄羅斯人不願放棄這塊土地

軍事歷史 海軍 軍事 僱傭兵 2017-04-14

打開地圖不難發現俄羅斯地處世界島的中心地帶(地緣政治學說的觀點,整個世界尤其是亞歐大陸是一個整體的島)其北部的北冰洋和東部鄂霍次克海自己西北的波羅的海都是常年冰封的海岸,發揮不了讓俄羅斯面向世界的基地作用,俄羅斯唯一能喝海洋接通能和國際化地球村連接的窗口只有“黑海”,而通往黑海的大門就是“克里米亞半島”,彼得大帝曾說“我們需要的是海洋”,為了這個目標俄羅斯和北方強國瑞典苦戰數十年,然而爭奪來的波羅的海出海口面臨這西歐強國的封鎖(一戰時期德國,冷戰時期的英國封鎖丹麥海峽讓波羅的海出海口失去軍事和經濟意義)況且北方的環境惡掠遠離俄羅斯經濟中心東歐和東南歐地區,這種問題和它的遠東出海口差不多,俄羅斯真正需要的是面向黑海的出口。幾百年流血只為了克里米亞:戰鬥民族俄羅斯人不願放棄這塊土地

為了這個出口,俄羅斯人艱苦不懈的進行了多年的廝殺,從葉卡捷琳娜女王的9次俄土戰爭開始俄羅斯人開始在政府東歐內陸後插足克里米亞。葉卡特琳娜奪取克里米亞後說:“我兩手空空,來到俄國,現在我終於給俄國帶來了我的嫁妝,就是克里米亞和波蘭。”此後,俄國進一步勉力向南開疆拓土,下一個目標就是奪取黑海最後的鎖匙——土耳其海峽。

宿敵英法兩國不得不聯合起來向俄國開戰。這就是克里米亞戰爭。英法在付出了數十萬人傷亡和總司令雙雙死亡的代價後,英法聯軍終於打下了重鎮塞瓦斯托波爾港,但是卻未能從俄國手中奪走克里米亞。俄國仍然決心為了這塊領土送更多的“灰色牲口”上前線,而英法已經進入山窮水盡的地步了。為了守住克里米亞,俄羅斯甚至賤賣了阿拉斯加。可見克里米亞在俄國民族眼中的重要性。幾百年流血只為了克里米亞:戰鬥民族俄羅斯人不願放棄這塊土地

一戰末期,蘇俄建立,迫切退出戰爭的列寧同德國簽訂了屈辱的《佈列斯特合約》,允許烏克蘭獨立,卻不願放棄克里米亞。雖然此時嗎克里米亞被德國控制,但德國戰敗後蘇維埃力量迅速搶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1年,克里米亞成為納粹必須要搶佔的軍事目標。不惜在基普筋疲力竭後派名將曼施坦因率領的11集團軍和數百門重型攻城炮攻擊克里米亞,這裡又一次凸現克里米亞的重要,拿下克里米亞后土耳其很可能加入軸心國陣營,從而協助德軍攻當時佔蘇聯石油產量六成的巴庫油田。因此蘇軍的抵抗也分外頑強,這個曾讓英法聯軍圍困一年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再次顯出了堅強不屈的本色。迫使德軍最終用了250天才打下堅固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正是克里米亞的頑強拖住了德軍,避免了蘇聯在開戰之初就喪失廣大的南部地區。幾百年流血只為了克里米亞:戰鬥民族俄羅斯人不願放棄這塊土地

進入和平年代俄羅斯人也沒有忘記自己祖先在克里米亞流的血,他們不惜拖著疲憊的身軀和西方一戰來捍衛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權。那麼克里米亞的意義究竟有多麼重要呢?

其實他主要的作用是一種“掩護”,克里米亞向北可以掩護俄羅斯的中部腹地不收來自西歐和海上的威脅,向東可以牽制來自亞洲大陸的勢力,還可以保護和連接今天俄羅斯在中亞和高加索至關重要的能源基地,從拿破崙進攻俄國時期俄國腹地就表現出了抵擋入侵者層層消耗敵人的作用,拿破崙向莫斯科進軍的路上被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草原上的血戰不斷消耗,處於烏克蘭南方的克里米亞確保這個戰鬥後方免受海上威脅,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二戰蘇德戰爭時期,蘇軍對克里米亞的爭奪大大牽制了德軍進攻兵力為最終勝利爭取時間,克里米亞的巨大作用在冷戰時期達到頂點,蘇聯60%的對外貿易通過黑海沿岸的一系列港口進行,作為重要的外匯來源和經濟支柱,這一帶的高加索油田石油出口對於蘇聯來說極為重要。在1973年的地中海危機時克里米亞是蘇聯地中海艦隊的最前沿基地,中東的蘇聯盟國接受的物資都是通過克里米亞的港口運出。隨著黑海艦隊和地中海分艦隊實力的不斷膨脹,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在黑海的霸業變得貌似空前鞏固。迫使美國在80年代制定在沙特、伊拉克境內與蘇軍進行地面決戰的方案,後來的海灣戰爭運用的部分作戰方案就來自於這一計劃。幾百年流血只為了克里米亞:戰鬥民族俄羅斯人不願放棄這塊土地

慣於地緣緩衝區戰略普京非常清楚克里米亞的地緣政治意義,以至於克里姆林宮願意以出兵的方式來“保衛”這個面積與我國海南島差不多的領土,因為失去它就失去了整個俄羅斯南部和烏克蘭以及中亞和在高加索,是俄羅斯人決不能允許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