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問:如果德國不造沙恩霍斯特,也不造希佩爾海軍上將重巡,這五搜資源全都給俾斯麥戰列艦,這樣就可以加快速度,能否在1940對英國開戰時,造出四艘俾斯麥,如果造出來可否在天氣不好時,四艘俾斯麥配合快速輕巡直接去懟英國主力艦隊,同時德意志加潛艇出去打野,偵查,打輔助。當時英國就一兩艘喬五是快速戰列艦,其它主力艦都是慢速的,如果英國拿喬五加戰巡當前鋒,俾斯麥就有優勢打掉對方,打完看自己損失,損失大就撤,損失不大就憑藉航速搶T字頭,打剩下慢速英國戰列艦。如果英國戰列艦不分兵,那整體航速就會很慢,德國就可以憑藉航速肆無忌憚打其它各種輔助軍艦,戰術得當也許可以憑藉航速,主炮優勢與英國對打一陣,幹掉若干英國軍艦,同時打野艦隊擴大戰果,俾斯麥憑藉航速在英國本土戰鬥機航程以外,也許可以繞圈打一陣,圍困英國。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在看了題目,又仔細閱讀了題幹後,筆者只想感嘆一句:“俾斯麥”在丹麥海峽秒殺“胡德”的那一炮給它罩上了多麼大的光環啊,直到數十年後甚至百年後都很難褪色,好像德國多擁有幾艘俾斯麥級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一般。然而,那一炮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而“俾斯麥”號的所有好運都在那一次齊射中耗盡了,之後被一枚本來無法致命的魚雷擊傷了船舵,落入萬劫不復之境地。顯而易見,題主基於“俾斯麥”號的神勇表現,對德國海軍的發展規劃和作戰行動從戰術層面上做了遊戲化的解讀,對此筆者不想多予置評,只想說一個正在被很多軍迷朋友所接受的事實:俾斯麥級並不是設計優秀的戰列艦,在其強大的武備和精良的品質背後,其實是一級設計理念相當落伍的戰艦,只不過是一戰時期舊式戰列艦設計理念的延續,甚至被某些艦船史評論家評為歷史上設計最差的軍艦之一。還需要指出的是,俾斯麥級也不是德國海軍理想中的戰列艦,雷德爾制定的Z計劃的核心是6艘H級戰列艦。

二戰中,德國海軍的發展是不是存在問題?

丹麥海峽海戰足夠“俾斯麥”粉們吹上100年!但那是運氣透支的結果。

迴歸本題,二戰時期德國海軍的發展是不是存在問題?當然有問題,而且問題還不小,但絕不是少造幾艘俾斯麥級的問題,而是歸結於德國海軍發展戰略上的先天不足和作戰指導上的困境。首先,德國作為一個大陸國家,天然缺少打造強大海權的基礎。位於歐陸中央的德國四面受敵,因此其國防戰略的重心始終在陸軍(二戰時期又增加了由納粹新貴戈林掌握的空軍),因此在資源分配上海軍勢必無法與陸空軍競爭,難以獲得足夠的資源保障;其次,德國的地理位置對極度制約了海上力量的發揮空間,德國的海岸線僅限於波羅的海南部和北海東南部,相對封閉,很容易被英國海軍封鎖,在一戰時期德國坐擁世界第二強大的海軍到頭來也沒有衝出“波羅的海膽瓶”,最後全都沉在斯卡帕灣的爛泥裡了。地理位置的劣勢在二戰時期倒是得到了很大改善,德國控制了從挪威到西班牙的漫長海岸線,但缺乏能夠利用這一有利態勢的海軍艦隊。

二戰中,德國海軍的發展是不是存在問題?

1919年6月沉沒在斯卡帕灣號的“興登堡”號戰列巡洋艦,公海艦隊的下場深刻印證了德國在海權爭奪上的劣勢。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德國海軍基於一戰的經驗,確定了在下一次大戰中的主要任務就是打擊英國的海上交通線,破交是德國海軍戰略的核心,但是在如何實施破交作戰的問題上,雷德爾的主張是以大型戰艦配合偽裝襲擊艦在大洋上實施巡洋作戰,四處遊擊,而鄧尼茨的觀點是繼續發揚無限制潛艇戰的威力,運用集群攻擊戰術打擊英國海運線。這兩個人甚至戰後在施潘道監獄服刑時還為此爭論不休。不過,事實證明,潛艇在破交戰上的效率遠勝水面襲擊艦,但是也不可否認,大型戰艦的存在的確能夠大量吸引和牽制英國的海上力量,問題是該如何平衡和協調這兩種作戰力量的運用,對於這一點,其實德國海軍是缺乏整體性作戰策略的,尤其在“俾斯麥”號戰沉後,巡洋作戰基本上就偃旗息鼓了。

二戰中,德國海軍的發展是不是存在問題?

無論一戰,還是二戰,潛艇始終是德國海軍最有效也是最具威脅的作戰力量。

在戰前和戰時,德國海軍在發展上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建立獨立的海軍航空兵部隊,甚至連能夠自行調配的岸基航空部隊都沒有!這口鍋要背在戈林那個死胖子身上。在二戰的海戰場上,航空力量的角色已經是舉足輕重,可以極大擴展海上作戰力量的視野範圍和打擊範圍,然而,德國海軍在二戰時期始終缺乏有效的空中支援。德國海空軍之間存在極大的隔閡,甚至兩軍使用的海圖和無線頻率都不一樣,由空軍偵察機提供的情報不能直接發送給海軍艦艇,還需要陸上基地中轉!無疑極大妨礙了作戰的進行。在戰爭中因為海空聯絡不暢導致誤傷(1940年的維京行動,德軍驅逐艦遭己方飛機誤炸)和重大失敗(北角海戰,空軍情報傳遞延誤導致沙恩失去了逃脫的機會)的例子歷歷在目。

二戰中,德國海軍的發展是不是存在問題?

德國空軍的Fw 200遠程巡邏機曾在反艦和遠洋偵察方面有突出表現,本可以為潛艇提供更有效的支援,但是數量太少,而且歸屬德國空軍指揮。

最後,德國海軍的作戰受到了來自希特勒本人的粗暴干預,導致前線部隊在作戰中縮手縮腳,備受束縛。這一點在“俾斯麥”號沉沒後尤其明顯。希特勒命令將德國全部重型戰艦集中於挪威一向被視為海軍戰略上的一大敗筆,而在挪威海域,由於擔心不多的大型戰艦再受損失,德軍艦隊的作戰行動十分保守,謹慎有餘而魄力不足,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反而鎩羽而歸(參見巴倫支海海戰),希特勒在咆哮著要拆掉所有大型戰艦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想想自己都做了些什麼?總而言之,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是一支先天不足、規模有限、力量失衡、頭上還套著緊箍咒的海上力量,它能在一段時間內對英國海上生命線構成嚴重威脅,但無法在一場持續的海上交鋒中取得勝利。

二戰中,德國海軍的發展是不是存在問題?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在挪威峽灣中東躲西藏地度過了全部生涯,這就是德國海軍保守戰略的縮影。

原創不易,感謝支持,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軍事公眾號:崎峻戰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