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被俘軍艦的命運

1894-1895年間的中日甲午戰爭,視日本為蕞爾小國的老大帝國被這個迅速崛起的新興島國徹底擊敗,喪師辱國。戰爭中,相比於先敗平壤,再失旅順,最後丟失威海的陸上戰鬥,北洋水師雖然在豐島、大東溝海戰中被擊沉五艦,喪失了黃海制海權,但海戰中水師將士憑著一腔熱血,予日軍以重創,也算得上當年中國軍隊為數不多的亮點了。黃海之戰後,北洋水師尚存大小艦艇二十餘艘,若非陸戰不力,迅速丟失旅順,以致受傷嚴重的艦船得不到充分修復,也難說沒有一戰之力。然而最後的結果是,朝廷前後經營20餘年,靡費甚眾的北洋水師艦船或擱淺自毀,或為日軍俘獲,不但未能在沙場守護天朝威嚴,反而淪落敵手成為日後日本徵服萬里海疆的急先鋒。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那些甲午之戰後,被日本俘獲的中國軍艦的命運。

進入19世紀90年代,中日海軍實力對比已經發生變化,成軍八年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除了“定遠”“鎮遠”兩艦在單艦噸位和防護上對日軍尚有優勢外,兩國海軍艦隊在總噸位,平均航速和火力密度上,日本已經處於領先地位。戰前,北洋水師編制下可用於作戰的艦艇共計26艘包括從廣東水師借調的三艘 “廣”字號軍艦。經豐島、大東溝兩戰後,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廣乙”六艦,以及被俘的“操江”艦。北洋水師退至旅順,後至威海。隨著登陸遼東的日軍勢如破竹攻陷旅順,北洋水師只能龜縮威海灣等待著艦隊的末日,最終在日軍發起的威海戰役中,聯合艦隊派出魚雷艇連日夜襲威海灣,擊沉“來遠”“威遠”二艦,重創“定遠”致其大量進水,最終擱淺被棄由水師官兵自行炸燬,“靖遠”艦在提督丁汝昌率領下出擊日艦,重傷被棄由己方“廣丙”艦擊沉。至此,北洋海軍十餘艘主力戰艦僅存“鎮遠”“平遠”“濟遠”三艘,且已不同程度受傷,最終提督丁汝昌引咎自殺,北洋水師投降。

戰後能夠確定的北洋水師被俘艦船分別為: “鎮遠”號鐵甲艦、“平遠”號近海防禦鐵甲艦、“濟遠”號穹甲巡洋艦、“廣丙”號魚雷巡洋艦,“湄雲”號炮艦,“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 蚊炮船六艘, “福龍”“右一”“右三”魚雷艇三艘,練習艦“敏捷”號和“康濟”號、運輸艦“操江”號和“海鏡”號。包括軍艦和各類輔助艦船總計二十餘艘。其中“康濟”“敏捷”於《馬關條約》後歸還中國,而“湄雲”“海鏡”在旅順被日軍拆毀(“湄雲”艦曾短暫入役日本海軍一個月,因艦況過差,除籍拆毀)。其餘艦船編入日本海軍服役。

“鎮遠”鐵甲艦

艦種:一等鐵甲艦

船廠:德國伏爾鏗造船廠1882年建造下水

服役狀況:1885-1895年服役於北洋水師;1895-1911年服役於日本聯合艦隊

排水量:正常排水量7220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

航速:15.4節(7200馬力)

武器裝備:2座克虜伯雙聯裝305mm後膛主炮,2座克虜伯單管150mm副炮,4座克虜伯75mm炮,37mm-57mm哈奇開斯速射炮12座,14英寸魚雷發射管三座。

日本海軍中服役經歷:

北洋水師投降後,聯合艦隊俘獲“鎮遠”,編入日本海軍,並保留“鎮遠”艦名,列為一等戰艦,拖往旅順進行修理,隨後駛往橫須賀。鑑於 “鎮遠”艦齡已有十年,缺乏中口徑速射火力,日本人對 “鎮遠”進行了改裝,拆除了艦船首尾的兩座克虜伯150mm副炮,換裝海軍制式的六英寸(152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並且在甲板室後部左右兩側分別延伸設立耳臺,加裝兩門六英寸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加強該艦速射火力,這也是區別“鎮遠”在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兩個不同服役階段最明顯的外觀特徵。

初入日本海軍的“鎮遠”艦,是聯合艦隊中噸位最大的軍艦,一度成為日本海軍主力艦之一,在1896年橫須賀舉行的海上閱艦式上,“鎮遠”艦被用作天皇座艦。甲午戰爭後,日本海軍規模迅速膨脹,隨著“淺間”級等新銳軍艦的到來,“鎮遠”艦在聯合艦隊中的地位江河日下,1898年“鎮遠”從一等戰艦降為二等戰艦,1905年日俄戰爭後被降為一等海防艦(海防艦在舊日本海軍軍艦分級中類似今天的輕型護衛艦,主要用於近海巡邏)。

“鎮遠”艦服役期間趕上日俄戰爭爆發,並作為聯合艦隊的一員參加了對旅順港內俄羅斯艦隊的封鎖以及日後震驚世界的對馬海戰。在封鎖旅順港的作戰中,日本海軍原計劃讓“鎮遠”艦坐沉港灣入口,防止俄艦突圍,但最後時分改換一艘狀況更差的軍艦擔此重任,於是“鎮遠”又續了一波命。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對馬海戰中,“鎮遠”與昔日死敵“三景艦”(鬆島、嚴島、橋立三艦)共同編在第三艦隊第五戰隊,這些參加了甲午海戰的老邁軍艦,本來被用於本土防衛,在海戰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後,第三艦隊奉命出擊,其間對於這支夕陽艦隊的戰況眾說紛紜,傳說和“阿芙樂爾”巡洋艦(十月革命第一炮)發生過交火,更有甚者說“鎮遠”與友艦協同擊沉“亞歷山大三世”戰列艦,但都是言過其詞皆不可信。

隨著日本海軍躋身世界前列,鎮遠艦於1911年除役,成為靶艦後於次年拆解(這年剛好清朝滅亡)。

“濟遠”穹甲巡洋艦

艦種:穹甲巡洋艦

船廠:德國伏爾鏗造船廠1883年建造下水

服役狀況:1885-1895年服役於北洋水師;1895-1904年服役於日本聯合艦隊

排水量: 2355噸

航速:16.5節(2800馬力)

武器裝備:一座克虜伯雙聯裝210mm後膛主炮,1座克虜伯單管150mm副炮,4門70mm國產銅炮,37mm-47mm哈奇開斯速射炮11座,15英寸魚雷發射管四座。

日本海軍中服役經歷:

“濟遠”艦在甲午戰爭中受傷不嚴重(兩次臨陣脫逃),威海被俘後,“濟遠”旋即加入日本海軍序列,仍舊保留“濟遠”艦名,暫列為巡洋艦。“濟遠”號為德國製造的首型穹甲巡洋艦,大清作為小白鼠(如阿三般),為德國日後的巡洋艦設計建造積累了大量經驗。至被俘時,該艦的的技術水平已屬落後,1898年被列為三等海防艦,待遇與鎮遠相差甚遠。

日本海軍接收“濟遠”艦後對其飛橋和司令塔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並取消雙聯裝主炮炮罩,改用半開放式炮塔。該艦參加了1896年橫須賀閱艦式。

“濟遠”艦在聯合艦隊服役期間參加了日俄戰爭,並在旅順外海奉命炮擊203高地時觸雷沉沒,上個世紀80-90年代,我國組織力量打撈出“濟遠”艦部分裝備部件,現藏於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輾轉一個世紀,這艘曾經承載著中國人夢想和恥辱的軍艦以這種方式回到了它的祖國。

“平遠”近海防禦鐵甲艦

艦種:近海防禦鐵甲艦

船廠:福建船政,1888年下水

服役狀況:;1890-1895年服役於北洋水師,1895-1904年服役於日本聯合艦隊

排水量: 正常排水量2150噸;滿載排水量2640噸

航速:11節(2400馬力)

武器裝備:一門克虜伯雙聯裝260mm後膛主炮,2門克虜伯150mm副炮,8座37mm-57mm哈奇開斯速射炮,3座18英寸魚雷發射管。

日本海軍中服役經歷:

“平遠”艦是19世紀後期中國自造的最大鋼製軍艦,相較於世界同類軍艦亦不落下風,代表當時國內軍艦製造的最高水平。雖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類軍艦隻能算作超級蚊炮船,但從“平遠”在甲午海戰中的表現來看,算得上不辱使命。

威海陷落後,該艦被俘,編入日本聯合艦隊,保留“平遠”艦名,列為一等炮艦,參加了1896年在橫須賀舉行的閱艦式。在日本海軍服役期間,除換裝制式速射炮,未受到大幅改動,甚至艦體側面北洋水師時期鑲嵌的飛龍紋也被完整保留,這也是該艦最明顯的特徵。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隨同聯合艦隊參與封鎖旅順口作戰,航行至渤海鐵島以西時觸雷沉沒。最終代表著中國近代自造軍艦巔峰的“平遠”艦以此種方式永遠留在了中國海域。

“廣丙”魚雷巡洋艦

艦種:魚雷巡洋艦

船廠:福建船政,1891年下水

服役狀況:;1891-1895年服役於廣東水師,1895年3月-12月年服役於日本聯合艦隊

排水量:1000噸

航速:16.5節(2400馬力)

武器裝備:3門克虜伯120mm後膛炮,4座47mm哈奇開斯速射炮,4座14英寸魚雷發射管。

日本海軍中服役經歷

“廣丙”艦隸屬廣東水師,1894年北上與北洋海軍會操並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保衛戰。1895年北洋水師投降後,被日軍俘獲編入日本海軍,同年被派往臺灣周邊海域巡邏警戒,至澎湖列島時觸礁進水沉沒。其在日本海軍中僅服役不到一年。

“鎮北”級蚊炮船4艘

艦種:蚊炮船

船廠及建造數量:英國阿姆斯特朗米切爾船廠,“鎮東”“鎮西”“鎮南”“鎮北”皆於1879年下水

服役狀況:;1879-1895年服役於北洋水師,1895年3月-12月年服役於日本海軍

排水量:490噸

航速:10.2節(472馬力)

武器裝備:一門11英寸·阿姆斯特朗前膛炮,2門阿姆斯特朗3英寸快炮,2門11mm10管格林機炮

▲“鎮北”號蚊炮船線圖

日本海軍中服役經歷

“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四艘同級蚊炮船參與保衛威海的戰鬥,多次擊退日艦進攻。北洋水師投降後四艦擔負起運送劉公島守島官兵離島的任務,此後被編入日本海軍,列為二等炮艦,由於艦齡已老,艦型過時,在日本海軍中擔負一些無足輕重的任務未能參與之後的庚子事變,並於日俄戰爭前的1903年全部除役,除“鎮西”艦轉隸日本文部省外,其餘三艦皆作報廢處理後轉售私人。

“鎮中”級蚊炮船2艘

艦種:蚊炮船

船廠及建造數量:英國阿姆斯特朗米切爾船廠, 訂購兩艘“鎮中”“鎮邊”皆於1880年下水

服役狀況:;1881-1895年服役於北洋水師,1895年3月-12月年服役於日本海軍

排水量:500噸

航速:10.4節(455馬力)

武器裝備:一門11英寸·阿姆斯特朗前膛炮,2門阿姆斯特朗3英寸快炮,2門11mm10管格林機炮。

日本海軍中服役經歷

“鎮中”“鎮邊”二艦在威海被俘後編入日本海軍,同樣列為二等炮艦,相較於“鎮北”級四艦,雖然外形十分相似,但性能有所提高,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期間,二艦曾作為聯軍艦隊成員巡視大沽口。日俄戰爭結束後的1906年,兩艦除役,解除武裝,“鎮邊”改隸司法省,“鎮中”轉售私人。

“福龍”魚雷艦

艦種:一等魚雷艇

船廠及建造數量:德國挨呂屏什好船廠,於1886年下水

服役狀況:;1886-1895年服役於北洋水師,1895-1908年服役於日本海軍

排水量:120噸

航速:23節(1597馬力)

武器裝備:3座14英寸魚雷發射管(艏二尾一,備雷五發),兩門37mm哈奇開斯速射炮。

服役經歷

“福龍”魚雷艇是清廷購自德國的大型魚雷艇,也是德國船廠首次嘗試建造100噸級以上的快速魚雷艇,對德國造船工業發展意義重大(大清又成小白鼠)。加入北洋海軍後成為當時中國航速最快的軍艦之一(和“左一”艇相當),黃海海戰,數度冒險衝擊日艦,但未獲戰果。威海一役,奉命掩護友艦突圍,發現日艦迫近後,擅自逃離,被日艦俘獲。

被俘後的“福龍”編入日本海軍,保留艦名,日本人對其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取消第二和第三桅杆,將第一桅杆移至主司令塔後部,並在原有煙囪後增加一根菸囪,通過這幾處明顯的外觀差異可以區別不同時期的“福龍”。改造後的“福龍”性能優異,參加了1900年神戶海上閱艦式,並在之後的日俄戰爭中擔任海軍第五艇隊指揮艇參與對俄作戰。最終“福龍於1908年除役。

“右一”級魚雷艇2艘

艦種:魚雷艇

船廠及建造數量:德國伏爾鏗船廠,同級五艘於1886年下水

服役狀況:;1888-1895年服役於北洋水師,1895-1909年服役於日本海軍

排水量:78噸

航速:15.5節(442馬力)

武器裝備:2座14英寸魚雷發射管,兩門37mm哈奇開斯五管機關炮。

服役經歷

“右一”“右三”在威海突圍中和“福龍”,擅自逃跑,被日軍俘獲。由於該級魚雷艇航速較低,編入日本海軍後,無大作為,僅承擔一般性訓練和警戒任務。於1909年一併除役報廢。

“操江”木殼炮艦

艦種:木質炮艦

船廠及建造數量:江南製造總局,1869年下水

服役狀況:;1869-1871年隸屬南洋,1871-1895年轉調北洋水師,1895-1903服役於日本海軍,1903-1924年轉隸內務省,1924-1965年轉售成為商船,更名“操江丸”

排水量:正常排水量640噸,滿載排水量950噸

航速:10節(425馬力)

武器裝備:4門24磅炮,四門12磅炮。

服役經歷

“操江”艦是中國自造的第一批木殼炮艦,也是最早被調入北洋水師的艦船之一,在北洋水師成軍後,主要用作運輸艦使用。豐島海戰中,遭遇日艦,護航的“濟遠”艦逃離戰場,操江滿載軍餉被俘,後編入日本海軍,換裝速射炮後列為二等炮艦,後作為輔助艦船,承擔通信運輸任務。1903年觸礁沉沒旋即除役。經打撈修復後的“操江”艦轉隸內務省充當港口檢疫船。1924年“操江”出售給私人改作商用更名“操江丸”,一直使用到1965年,被徹底廢棄。“操江”艦近百年的漫長的生命既伴隨著北洋水師的興起與毀滅又見證了舊日本海軍從崛起到覆亡的過程,不免使人感概唏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