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莒南板泉鎮\'綠色智能+鄉村振興\'的崛起樣本'

""臨沂莒南板泉鎮'綠色智能+鄉村振興'的崛起樣本

先進的紗錠生產線。 記者 任振國 攝(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

素有“名臣故里、柳編之鄉”之美譽的全國重點鎮、山東示範鎮——板泉鎮位於臨沂市區東部,南與臨沭縣相鄰,西隔沭河與河東區相望,總面積101平方公里。

時時處處以國家與民族利益為最高追求、具有歷史代表性的人物明代重臣——王璟,將愛國守家的精神深深地根植於這片土地上。

新時代,板泉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時刻牢記習總書記提出的“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他們堅持以“綠色環保、智能創新”為統領,不斷從供給側改革發力,促動鄉鎮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振興的美麗蝶變,步伐矯健地走在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髮展的前列。

板泉鎮黨委書記王言君說:“近年來,面對城鄉發展差距依然存在的現實,全鎮上下都在佈置和踐行轉變思想、做實產業。一種‘坐不住’的緊迫感和興奮感呼之欲出。我們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就是滿足群眾新期待’的總體目標,在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程度上積極行動,敢於突破‘最後一公里’,加大環保治理力度,加快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以期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互聯網+”培育發展新動能

穿梭農莊,走過鄉野,映入眼簾的村莊道路寬敞整潔。鬱鬱蔥蔥的樹木中間整齊地排列著青瓦白牆和民宿鄉墅清,高端大氣中透出清新端麗的氣質,有著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這裡便是板泉鎮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有“木梳之鄉”稱謂的東高榆村。

該村之所以叫“高榆”,是因為村中間有一棵高齡的老榆樹。這棵在村民眼中象徵著“餘錢”的吉祥樹,見證傳承發展了300年的木梳業從低谷走向高潮的智能升級轉型之路。

當傳統銷售模式走入低谷之時,板泉黨委政府乘借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歷史交匯期,對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進行有益探索與最好實踐。

首先他們帶領村民瞄準“世界市場靶心”。大力提倡的電商營銷模式,為木梳業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電商園、木梳體驗館等與互聯網緊密相連的銷售平臺打破了板泉鎮木梳業的傳統銷售瓶頸。互聯網的信息化技術及自主化設計軟件在這裡“大顯神通”。她將每件訂單進行審核、拆單、排產,最後形成加工、分揀、入庫等指令,有的放矢地做到了組織村民按批次生產的模式。

這樣智能兼柔性化的生產銷售模式既解決了定製木梳個性化與加工生產規模化的矛盾,也讓每件木梳在生產前就完成了銷售工作。由此,高榆村款式多樣的小木梳從小鄉村走向了世界銷售的中央,並勢如破竹的佔領了全國木梳市場銷售份額的70%,老祖宗留給村民們的致富法寶,在智能化銷售模式下名副其實地變現,成了高榆村老百姓口袋中的“新餘錢”。

如今,粗壯的老榆樹在春風中搖曳生姿,氣象更新。穿梭忙碌在環保發展第一線的東高榆黨支部通過黨建積極發揮著引領作用。他們依託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打造高榆河綠色長廊、生態宜居村落。足不出戶就能將產品遠銷國際舞臺的村民們,幸福指數直線飆升到了史無前例的最高點。

同樣,作為傳統工藝傳承企業,柳編企業龍窩工藝也在智能化發展中不僅嚐到了賺取外匯的甜頭,而且享譽德國、美國等,成為進入世界一流發達國家居民家中的“中國元素”。

眾所周知,“全國柳編在山東,山東柳編在莒南,莒南柳編在板泉”。歷經六十年發展的柳編產業如今在鎮政府的領導下紅紅火火地發展了起來。他們的法寶則是不斷地淘汰落後的技術與款式,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同時不斷引進新技術新產品,逐漸形成形成了種植、研發、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而作為天貓商城柳編產品銷量排行名列前茅的龍窩工藝,面對瞬息萬變、競爭慘烈的國際國內市場,更是將環保創新擺在發展致勝的最頂端。

該公司組建多人設計團隊,頻繁亮相於各類商品貿易展交會場,看世界與國內的流行趨勢,緊跟時代流行元素的步伐,不斷改良工藝,引進新技術,將產品的原材料由柳條拓展至草、木、鐵藝等,工藝也由單一粗放走向繁複精緻,新穎的款式與綠色環保的品質讓產品遠銷至歐洲、韓國、新加坡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已經形成環保傳統產業拳頭的板泉鎮已成功扶持“龍窩、利順、明誠、木藝軒”等10餘家有實力的柳編加工企業進行了新舊動能轉換,而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反哺著該鎮農業的發展。作為柳編的主要原材料,板泉鎮的杞柳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柳編產業從業人員高達3.5萬人。

科技創新激活產業興旺新藍圖

冠冕為臨沂“全市新舊動能轉換企業品牌建設模範鄉鎮”的板泉鎮在企業智能化改造中堅持兩化融合,通過有效引領,促使傳統制造業不斷加大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裝備更新換代力度。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達到企業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來減少成本開支,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資金使用率,使產業在可持續、低碳化、綠色化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去年以來,板泉鎮黨委鎮政府深入開展“重點項目動能轉換推動年”活動,聚焦“雙招雙引”,累計開展招商活動62次,在談項目17個,完成簽約項目9個,新開工項目5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5個,其中投資12億元的開源泰10萬環錠紡項目、投資10億元的鎮駐地“秀泉小鎮”城鎮綜合體開發項目、投資10億元的臨沂佳德木業轉型升級項目、投資2億元的山東仁通新型建材項目正在全面開展。

讓人稱奇的莒南縣板泉鎮的“明星企業”與“功勳企業”,在2015年由青島安華泰商貿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瑞祥泰公司當年投產便當年獲利。首次利稅過1000萬元之後,一路大刀闊斧的發展讓其在短短三年內就突破了2000萬元的利稅,它的崛起與智能化轉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三十多人的研發團隊緊跟國際形勢,技術與設備的同步更新讓智能化無縫隙地融入到企業發展的脈搏中。

去年,該廠十萬環錠智能紡項目是板泉鎮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之一。目前,已建成現代化廠房6個,從德國賜來福公司引進新型320轉杯紡紗生產線6條,開發了智能紡系統,啟用“雲指揮”紡紗。這種智能化先進設備極大地為企業節省了人力物力,實現萬錠用工水平從目前行業平均60人一萬錠,下降到10-15人一萬錠的水平。實現紡紗生產流程自動化率100%,生產效率提高了200%,運營成本降低了20%以上。同等產能下,一條生產線的運營成本降低了兩成,生產效率、能源利用率提高了兩成。

步入山東瑞祥泰公司,開闊的廠區內灑水車像個巡邏衛士來來回回撒播著愛意,迎著撲面而來的溼潤空氣步入寬敞明亮的廠房,剛剛引進運行的12條捷克紡紗機正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千餘米的多條生產線中皆有一名操作工人在低頭敬業地忙碌著,身側那些呈團狀盤臥的白色棉條在“沙沙”的機械運作中變身為碩大的線軸成品,最後被設備頂端的長長輸送帶輸送出來,整個生產畫面充滿智能化工業的氣息。

作為勞保當中的“老字號”,開源泰集團公司沿著智能創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向為自己開闢出了一片新江湖。

同樣是“老字號”的龐疃紙業在綠色環保、智能創新方面“老”而彌堅,以穩中求新的風格為板泉鎮新工業呈現出一抹明媚的春色。

龐疃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邢淑鳳告訴記者:“我們所經營的造紙行業本身就是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行業,公司生產所用的原材料全部都是廢舊資源。”

三十而立的龐疃紙業是傳統企業中自然且神奇的存在。當人們談造紙廠排汙色變的時候,他們居然在清澈的企業排水中悠哉悠哉地養起了紅白相間的金魚。

2018年,當全國很多同行都在環保督察“回頭看”中紛紛關停整頓的時候,它卻異常走紅,銷售產品不斷攀升,效益好得令人眼熱。當然這種幸運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將環保理念植入企業發展命脈的豐碩回報。

在三十年的企業經營中,青疃紙業圍繞環保節能不斷開拓創新,他們將造紙業的“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減少廢物的排放,又實現了循環利用,將可持續發展與企業自身發展融會貫通、命運相依。

首先,在原材料的選擇上,他們杜絕以往價格雖然低廉卻帶有汙染性質的麥秸稈,全部改為廢舊資源再利用的紙箱。在收購原材料的過程中,對提供原材料的打包站有著嚴格的“進口模式”。以往打包站是名副其實的垃圾場,從地面的硬化到垃圾分類等問題都得不到有效解決。龐疃紙業著手喚醒並強化了他們環保“零基礎”。對打包站的篩選與考察督促嚴格規範。企業每年回收再利用掉約計20萬噸廢舊紙箱,也為節能降耗、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其次,藉助國外先進節能技術,引進透平風機的使用,該企業每噸紙可降低用電30度,全年節省電費30多萬元。另外他們還自行發明了D型纖維回收設備,通過物理原理,利用分層回收的方式來增加紙纖維的回收再利用,在絕對避免了化學藥物對水質二次汙染的同時,年節約用水一萬多立方,減少生產成本50萬元。

曾經愁煞廠家,更令周邊群眾側目的廢水在層層過濾和反覆沉澱利用後,非但沒有了以往汙氣不堪的尷尬,排放池還成了嬌貴金魚的“歡樂之家”。

據與省環保中心聯網的實時監測數據顯示,該廠排水的主要汙染指數COD與湖泊自然水的含量一致。

而讓金魚茁壯成長的龐疃紙業也在這種成長中成為強者。公司總經理邢淑鳳說:“我們公司是1990年建廠的,與我們同期創業的不論是國企還是私企,現在大多早已銷聲匿跡了,而我們依舊在生產運轉,靠的就是生態經濟與智能創新!”

這位美麗睿智的女企業家已經看到,當前世界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綠色環保、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企業之間、大國與大國競爭的新賽場,誰下好創新科技這步先手棋,誰就能贏得市場和話語權。

"臨沂莒南板泉鎮'綠色智能+鄉村振興'的崛起樣本

先進的紗錠生產線。 記者 任振國 攝(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

素有“名臣故里、柳編之鄉”之美譽的全國重點鎮、山東示範鎮——板泉鎮位於臨沂市區東部,南與臨沭縣相鄰,西隔沭河與河東區相望,總面積101平方公里。

時時處處以國家與民族利益為最高追求、具有歷史代表性的人物明代重臣——王璟,將愛國守家的精神深深地根植於這片土地上。

新時代,板泉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時刻牢記習總書記提出的“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他們堅持以“綠色環保、智能創新”為統領,不斷從供給側改革發力,促動鄉鎮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振興的美麗蝶變,步伐矯健地走在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髮展的前列。

板泉鎮黨委書記王言君說:“近年來,面對城鄉發展差距依然存在的現實,全鎮上下都在佈置和踐行轉變思想、做實產業。一種‘坐不住’的緊迫感和興奮感呼之欲出。我們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就是滿足群眾新期待’的總體目標,在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程度上積極行動,敢於突破‘最後一公里’,加大環保治理力度,加快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以期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互聯網+”培育發展新動能

穿梭農莊,走過鄉野,映入眼簾的村莊道路寬敞整潔。鬱鬱蔥蔥的樹木中間整齊地排列著青瓦白牆和民宿鄉墅清,高端大氣中透出清新端麗的氣質,有著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這裡便是板泉鎮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有“木梳之鄉”稱謂的東高榆村。

該村之所以叫“高榆”,是因為村中間有一棵高齡的老榆樹。這棵在村民眼中象徵著“餘錢”的吉祥樹,見證傳承發展了300年的木梳業從低谷走向高潮的智能升級轉型之路。

當傳統銷售模式走入低谷之時,板泉黨委政府乘借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歷史交匯期,對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進行有益探索與最好實踐。

首先他們帶領村民瞄準“世界市場靶心”。大力提倡的電商營銷模式,為木梳業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電商園、木梳體驗館等與互聯網緊密相連的銷售平臺打破了板泉鎮木梳業的傳統銷售瓶頸。互聯網的信息化技術及自主化設計軟件在這裡“大顯神通”。她將每件訂單進行審核、拆單、排產,最後形成加工、分揀、入庫等指令,有的放矢地做到了組織村民按批次生產的模式。

這樣智能兼柔性化的生產銷售模式既解決了定製木梳個性化與加工生產規模化的矛盾,也讓每件木梳在生產前就完成了銷售工作。由此,高榆村款式多樣的小木梳從小鄉村走向了世界銷售的中央,並勢如破竹的佔領了全國木梳市場銷售份額的70%,老祖宗留給村民們的致富法寶,在智能化銷售模式下名副其實地變現,成了高榆村老百姓口袋中的“新餘錢”。

如今,粗壯的老榆樹在春風中搖曳生姿,氣象更新。穿梭忙碌在環保發展第一線的東高榆黨支部通過黨建積極發揮著引領作用。他們依託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打造高榆河綠色長廊、生態宜居村落。足不出戶就能將產品遠銷國際舞臺的村民們,幸福指數直線飆升到了史無前例的最高點。

同樣,作為傳統工藝傳承企業,柳編企業龍窩工藝也在智能化發展中不僅嚐到了賺取外匯的甜頭,而且享譽德國、美國等,成為進入世界一流發達國家居民家中的“中國元素”。

眾所周知,“全國柳編在山東,山東柳編在莒南,莒南柳編在板泉”。歷經六十年發展的柳編產業如今在鎮政府的領導下紅紅火火地發展了起來。他們的法寶則是不斷地淘汰落後的技術與款式,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同時不斷引進新技術新產品,逐漸形成形成了種植、研發、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而作為天貓商城柳編產品銷量排行名列前茅的龍窩工藝,面對瞬息萬變、競爭慘烈的國際國內市場,更是將環保創新擺在發展致勝的最頂端。

該公司組建多人設計團隊,頻繁亮相於各類商品貿易展交會場,看世界與國內的流行趨勢,緊跟時代流行元素的步伐,不斷改良工藝,引進新技術,將產品的原材料由柳條拓展至草、木、鐵藝等,工藝也由單一粗放走向繁複精緻,新穎的款式與綠色環保的品質讓產品遠銷至歐洲、韓國、新加坡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已經形成環保傳統產業拳頭的板泉鎮已成功扶持“龍窩、利順、明誠、木藝軒”等10餘家有實力的柳編加工企業進行了新舊動能轉換,而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反哺著該鎮農業的發展。作為柳編的主要原材料,板泉鎮的杞柳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柳編產業從業人員高達3.5萬人。

科技創新激活產業興旺新藍圖

冠冕為臨沂“全市新舊動能轉換企業品牌建設模範鄉鎮”的板泉鎮在企業智能化改造中堅持兩化融合,通過有效引領,促使傳統制造業不斷加大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裝備更新換代力度。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達到企業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來減少成本開支,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資金使用率,使產業在可持續、低碳化、綠色化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去年以來,板泉鎮黨委鎮政府深入開展“重點項目動能轉換推動年”活動,聚焦“雙招雙引”,累計開展招商活動62次,在談項目17個,完成簽約項目9個,新開工項目5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5個,其中投資12億元的開源泰10萬環錠紡項目、投資10億元的鎮駐地“秀泉小鎮”城鎮綜合體開發項目、投資10億元的臨沂佳德木業轉型升級項目、投資2億元的山東仁通新型建材項目正在全面開展。

讓人稱奇的莒南縣板泉鎮的“明星企業”與“功勳企業”,在2015年由青島安華泰商貿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瑞祥泰公司當年投產便當年獲利。首次利稅過1000萬元之後,一路大刀闊斧的發展讓其在短短三年內就突破了2000萬元的利稅,它的崛起與智能化轉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三十多人的研發團隊緊跟國際形勢,技術與設備的同步更新讓智能化無縫隙地融入到企業發展的脈搏中。

去年,該廠十萬環錠智能紡項目是板泉鎮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之一。目前,已建成現代化廠房6個,從德國賜來福公司引進新型320轉杯紡紗生產線6條,開發了智能紡系統,啟用“雲指揮”紡紗。這種智能化先進設備極大地為企業節省了人力物力,實現萬錠用工水平從目前行業平均60人一萬錠,下降到10-15人一萬錠的水平。實現紡紗生產流程自動化率100%,生產效率提高了200%,運營成本降低了20%以上。同等產能下,一條生產線的運營成本降低了兩成,生產效率、能源利用率提高了兩成。

步入山東瑞祥泰公司,開闊的廠區內灑水車像個巡邏衛士來來回回撒播著愛意,迎著撲面而來的溼潤空氣步入寬敞明亮的廠房,剛剛引進運行的12條捷克紡紗機正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千餘米的多條生產線中皆有一名操作工人在低頭敬業地忙碌著,身側那些呈團狀盤臥的白色棉條在“沙沙”的機械運作中變身為碩大的線軸成品,最後被設備頂端的長長輸送帶輸送出來,整個生產畫面充滿智能化工業的氣息。

作為勞保當中的“老字號”,開源泰集團公司沿著智能創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向為自己開闢出了一片新江湖。

同樣是“老字號”的龐疃紙業在綠色環保、智能創新方面“老”而彌堅,以穩中求新的風格為板泉鎮新工業呈現出一抹明媚的春色。

龐疃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邢淑鳳告訴記者:“我們所經營的造紙行業本身就是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行業,公司生產所用的原材料全部都是廢舊資源。”

三十而立的龐疃紙業是傳統企業中自然且神奇的存在。當人們談造紙廠排汙色變的時候,他們居然在清澈的企業排水中悠哉悠哉地養起了紅白相間的金魚。

2018年,當全國很多同行都在環保督察“回頭看”中紛紛關停整頓的時候,它卻異常走紅,銷售產品不斷攀升,效益好得令人眼熱。當然這種幸運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將環保理念植入企業發展命脈的豐碩回報。

在三十年的企業經營中,青疃紙業圍繞環保節能不斷開拓創新,他們將造紙業的“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減少廢物的排放,又實現了循環利用,將可持續發展與企業自身發展融會貫通、命運相依。

首先,在原材料的選擇上,他們杜絕以往價格雖然低廉卻帶有汙染性質的麥秸稈,全部改為廢舊資源再利用的紙箱。在收購原材料的過程中,對提供原材料的打包站有著嚴格的“進口模式”。以往打包站是名副其實的垃圾場,從地面的硬化到垃圾分類等問題都得不到有效解決。龐疃紙業著手喚醒並強化了他們環保“零基礎”。對打包站的篩選與考察督促嚴格規範。企業每年回收再利用掉約計20萬噸廢舊紙箱,也為節能降耗、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其次,藉助國外先進節能技術,引進透平風機的使用,該企業每噸紙可降低用電30度,全年節省電費30多萬元。另外他們還自行發明了D型纖維回收設備,通過物理原理,利用分層回收的方式來增加紙纖維的回收再利用,在絕對避免了化學藥物對水質二次汙染的同時,年節約用水一萬多立方,減少生產成本50萬元。

曾經愁煞廠家,更令周邊群眾側目的廢水在層層過濾和反覆沉澱利用後,非但沒有了以往汙氣不堪的尷尬,排放池還成了嬌貴金魚的“歡樂之家”。

據與省環保中心聯網的實時監測數據顯示,該廠排水的主要汙染指數COD與湖泊自然水的含量一致。

而讓金魚茁壯成長的龐疃紙業也在這種成長中成為強者。公司總經理邢淑鳳說:“我們公司是1990年建廠的,與我們同期創業的不論是國企還是私企,現在大多早已銷聲匿跡了,而我們依舊在生產運轉,靠的就是生態經濟與智能創新!”

這位美麗睿智的女企業家已經看到,當前世界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綠色環保、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企業之間、大國與大國競爭的新賽場,誰下好創新科技這步先手棋,誰就能贏得市場和話語權。

臨沂莒南板泉鎮'綠色智能+鄉村振興'的崛起樣本

金北陵公益性公墓。

“綠色革命”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景象之所以令人嚮往,不外乎是自然環境的純淨與優美。而現代鄉村所面臨的農業水源汙染、規模化畜禽養殖業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土地流失現象,讓原本應該綠水青山、風清月明的農村環境失去了天然的“高顏值”。為了治理好環境,板泉鎮堅持發展與治理並重、生產與生態兼顧,加快實現畜牧業轉型升級,讓“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再次成為農村“新常態”。

在去年忙碌充實的工作中,板泉鎮結合全縣“大拆遷、快建設”集中攻堅行動,積極啟動鎮駐地舊村改造建設,不斷深化環境綜合治理,全鎮拆除沭河水域違法建築及網箱、魚陣320個,投資3000萬元的武陽河治理已全面啟動,拆除武陽南山非法採礦採砂31家、清理壓佔耕地10萬平米,拆除禁養區大白常等村養殖場100餘家,適養區改造30餘家,全面辦結環保督察組轉辦信訪件,解決了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

毋容置疑,雖然改革轉化的陣痛不斷,但是板泉鎮在未知領域的嘗試中也收穫改革紅利。對於逝者與活人爭地的墓葬陋習,板泉鎮首當其衝地走在破舊立新的先鋒前列。

在板泉,與時俱進叫停了古老的殯葬習俗。究其緣由,具體負責推進這項工作的黨委宣傳委員殷方方給出答案:其一,土法安葬方式大量地侵佔了原本就日趨減少的土地,浪費了土地資源。一個普通的墳塋佔地小到7-8平方米,大的則20多平方米,而公益性墓地每個墓穴佔地僅0.5平方米。其二,喪事活動的大操大辦為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負擔。通常一場喪禮下來,花費少到幾千,大到十幾萬。為了減少土地不必要的流失,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板泉鎮大力提倡厚養薄葬,並投資近1000萬元,高標準推進殯葬改革,在全鎮建設公益性公墓7處,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將移風易俗教育持久化。

走進位於淵子崖村東北部,原北宋著名抗金女將領劉金定安營紮寨地-“黃金堰”西南坡的丘陵處,一座公園式的公益墓地格外引人注目。松柏、鮮花、紫藤、各色盛開的月季花,這座擁有著4000多個穴位的公墓就是金北陵公益性公墓,又稱金北陵人文公園。這座公益性公墓已經回遷安葬了1400多位已故村民。約計節約土地800-1000畝。而與公益墓地同步進行的樹葬、花葬、可降解骨灰盒以及建立公共弔唁大廳的做法也成為可借鑑的政務殯葬改革的新模式,引得來自江蘇徐州、山東菏澤等省內外30餘個單位前來學習觀摩。

以智能創新促進鄉村振興,以產業興盛反哺農業發展,以農業田園好風光修復鄉鎮迴歸到質樸天然。

黨建引領、產業興旺、品牌優質。內外兼修的板泉如今樹茂林豐、池水清碧、環境優美、道路通暢,煥發出前所未有的鄉村文明新氣象。鄰里守望、熱情淳樸、尊老愛幼、誠信友善。這種升級版的美麗還原了鄉村該有的純淨與自然,是歲月靜好的具體體現。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板泉經濟體系的實踐中落地生根。去年該鎮實現企業稅收1.52億元,同比增長87.22%;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50萬元,同比增長88.25%;稅收收入增幅居全縣鄉鎮第一。

新時代,在綠色智能與科學創新面前,誰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或者影響力,不僅要看決策者的智慧貢獻,更要看決策者接地氣而又順應潮流的擔當作為。

板泉,一幅臨沂市的“東方明珠”“鄉鎮樣板”的文明畫卷正綻放出它的迷人魅力與容顏。

臨報融媒記者 任振國 通訊員 趙細溪 紀獻光 汲飛龍

"臨沂莒南板泉鎮'綠色智能+鄉村振興'的崛起樣本

先進的紗錠生產線。 記者 任振國 攝(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

素有“名臣故里、柳編之鄉”之美譽的全國重點鎮、山東示範鎮——板泉鎮位於臨沂市區東部,南與臨沭縣相鄰,西隔沭河與河東區相望,總面積101平方公里。

時時處處以國家與民族利益為最高追求、具有歷史代表性的人物明代重臣——王璟,將愛國守家的精神深深地根植於這片土地上。

新時代,板泉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時刻牢記習總書記提出的“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他們堅持以“綠色環保、智能創新”為統領,不斷從供給側改革發力,促動鄉鎮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振興的美麗蝶變,步伐矯健地走在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髮展的前列。

板泉鎮黨委書記王言君說:“近年來,面對城鄉發展差距依然存在的現實,全鎮上下都在佈置和踐行轉變思想、做實產業。一種‘坐不住’的緊迫感和興奮感呼之欲出。我們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就是滿足群眾新期待’的總體目標,在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程度上積極行動,敢於突破‘最後一公里’,加大環保治理力度,加快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以期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互聯網+”培育發展新動能

穿梭農莊,走過鄉野,映入眼簾的村莊道路寬敞整潔。鬱鬱蔥蔥的樹木中間整齊地排列著青瓦白牆和民宿鄉墅清,高端大氣中透出清新端麗的氣質,有著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這裡便是板泉鎮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有“木梳之鄉”稱謂的東高榆村。

該村之所以叫“高榆”,是因為村中間有一棵高齡的老榆樹。這棵在村民眼中象徵著“餘錢”的吉祥樹,見證傳承發展了300年的木梳業從低谷走向高潮的智能升級轉型之路。

當傳統銷售模式走入低谷之時,板泉黨委政府乘借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歷史交匯期,對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進行有益探索與最好實踐。

首先他們帶領村民瞄準“世界市場靶心”。大力提倡的電商營銷模式,為木梳業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電商園、木梳體驗館等與互聯網緊密相連的銷售平臺打破了板泉鎮木梳業的傳統銷售瓶頸。互聯網的信息化技術及自主化設計軟件在這裡“大顯神通”。她將每件訂單進行審核、拆單、排產,最後形成加工、分揀、入庫等指令,有的放矢地做到了組織村民按批次生產的模式。

這樣智能兼柔性化的生產銷售模式既解決了定製木梳個性化與加工生產規模化的矛盾,也讓每件木梳在生產前就完成了銷售工作。由此,高榆村款式多樣的小木梳從小鄉村走向了世界銷售的中央,並勢如破竹的佔領了全國木梳市場銷售份額的70%,老祖宗留給村民們的致富法寶,在智能化銷售模式下名副其實地變現,成了高榆村老百姓口袋中的“新餘錢”。

如今,粗壯的老榆樹在春風中搖曳生姿,氣象更新。穿梭忙碌在環保發展第一線的東高榆黨支部通過黨建積極發揮著引領作用。他們依託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打造高榆河綠色長廊、生態宜居村落。足不出戶就能將產品遠銷國際舞臺的村民們,幸福指數直線飆升到了史無前例的最高點。

同樣,作為傳統工藝傳承企業,柳編企業龍窩工藝也在智能化發展中不僅嚐到了賺取外匯的甜頭,而且享譽德國、美國等,成為進入世界一流發達國家居民家中的“中國元素”。

眾所周知,“全國柳編在山東,山東柳編在莒南,莒南柳編在板泉”。歷經六十年發展的柳編產業如今在鎮政府的領導下紅紅火火地發展了起來。他們的法寶則是不斷地淘汰落後的技術與款式,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同時不斷引進新技術新產品,逐漸形成形成了種植、研發、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而作為天貓商城柳編產品銷量排行名列前茅的龍窩工藝,面對瞬息萬變、競爭慘烈的國際國內市場,更是將環保創新擺在發展致勝的最頂端。

該公司組建多人設計團隊,頻繁亮相於各類商品貿易展交會場,看世界與國內的流行趨勢,緊跟時代流行元素的步伐,不斷改良工藝,引進新技術,將產品的原材料由柳條拓展至草、木、鐵藝等,工藝也由單一粗放走向繁複精緻,新穎的款式與綠色環保的品質讓產品遠銷至歐洲、韓國、新加坡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已經形成環保傳統產業拳頭的板泉鎮已成功扶持“龍窩、利順、明誠、木藝軒”等10餘家有實力的柳編加工企業進行了新舊動能轉換,而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反哺著該鎮農業的發展。作為柳編的主要原材料,板泉鎮的杞柳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柳編產業從業人員高達3.5萬人。

科技創新激活產業興旺新藍圖

冠冕為臨沂“全市新舊動能轉換企業品牌建設模範鄉鎮”的板泉鎮在企業智能化改造中堅持兩化融合,通過有效引領,促使傳統制造業不斷加大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裝備更新換代力度。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達到企業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來減少成本開支,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資金使用率,使產業在可持續、低碳化、綠色化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去年以來,板泉鎮黨委鎮政府深入開展“重點項目動能轉換推動年”活動,聚焦“雙招雙引”,累計開展招商活動62次,在談項目17個,完成簽約項目9個,新開工項目5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5個,其中投資12億元的開源泰10萬環錠紡項目、投資10億元的鎮駐地“秀泉小鎮”城鎮綜合體開發項目、投資10億元的臨沂佳德木業轉型升級項目、投資2億元的山東仁通新型建材項目正在全面開展。

讓人稱奇的莒南縣板泉鎮的“明星企業”與“功勳企業”,在2015年由青島安華泰商貿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瑞祥泰公司當年投產便當年獲利。首次利稅過1000萬元之後,一路大刀闊斧的發展讓其在短短三年內就突破了2000萬元的利稅,它的崛起與智能化轉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三十多人的研發團隊緊跟國際形勢,技術與設備的同步更新讓智能化無縫隙地融入到企業發展的脈搏中。

去年,該廠十萬環錠智能紡項目是板泉鎮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之一。目前,已建成現代化廠房6個,從德國賜來福公司引進新型320轉杯紡紗生產線6條,開發了智能紡系統,啟用“雲指揮”紡紗。這種智能化先進設備極大地為企業節省了人力物力,實現萬錠用工水平從目前行業平均60人一萬錠,下降到10-15人一萬錠的水平。實現紡紗生產流程自動化率100%,生產效率提高了200%,運營成本降低了20%以上。同等產能下,一條生產線的運營成本降低了兩成,生產效率、能源利用率提高了兩成。

步入山東瑞祥泰公司,開闊的廠區內灑水車像個巡邏衛士來來回回撒播著愛意,迎著撲面而來的溼潤空氣步入寬敞明亮的廠房,剛剛引進運行的12條捷克紡紗機正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千餘米的多條生產線中皆有一名操作工人在低頭敬業地忙碌著,身側那些呈團狀盤臥的白色棉條在“沙沙”的機械運作中變身為碩大的線軸成品,最後被設備頂端的長長輸送帶輸送出來,整個生產畫面充滿智能化工業的氣息。

作為勞保當中的“老字號”,開源泰集團公司沿著智能創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向為自己開闢出了一片新江湖。

同樣是“老字號”的龐疃紙業在綠色環保、智能創新方面“老”而彌堅,以穩中求新的風格為板泉鎮新工業呈現出一抹明媚的春色。

龐疃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邢淑鳳告訴記者:“我們所經營的造紙行業本身就是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行業,公司生產所用的原材料全部都是廢舊資源。”

三十而立的龐疃紙業是傳統企業中自然且神奇的存在。當人們談造紙廠排汙色變的時候,他們居然在清澈的企業排水中悠哉悠哉地養起了紅白相間的金魚。

2018年,當全國很多同行都在環保督察“回頭看”中紛紛關停整頓的時候,它卻異常走紅,銷售產品不斷攀升,效益好得令人眼熱。當然這種幸運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將環保理念植入企業發展命脈的豐碩回報。

在三十年的企業經營中,青疃紙業圍繞環保節能不斷開拓創新,他們將造紙業的“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減少廢物的排放,又實現了循環利用,將可持續發展與企業自身發展融會貫通、命運相依。

首先,在原材料的選擇上,他們杜絕以往價格雖然低廉卻帶有汙染性質的麥秸稈,全部改為廢舊資源再利用的紙箱。在收購原材料的過程中,對提供原材料的打包站有著嚴格的“進口模式”。以往打包站是名副其實的垃圾場,從地面的硬化到垃圾分類等問題都得不到有效解決。龐疃紙業著手喚醒並強化了他們環保“零基礎”。對打包站的篩選與考察督促嚴格規範。企業每年回收再利用掉約計20萬噸廢舊紙箱,也為節能降耗、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其次,藉助國外先進節能技術,引進透平風機的使用,該企業每噸紙可降低用電30度,全年節省電費30多萬元。另外他們還自行發明了D型纖維回收設備,通過物理原理,利用分層回收的方式來增加紙纖維的回收再利用,在絕對避免了化學藥物對水質二次汙染的同時,年節約用水一萬多立方,減少生產成本50萬元。

曾經愁煞廠家,更令周邊群眾側目的廢水在層層過濾和反覆沉澱利用後,非但沒有了以往汙氣不堪的尷尬,排放池還成了嬌貴金魚的“歡樂之家”。

據與省環保中心聯網的實時監測數據顯示,該廠排水的主要汙染指數COD與湖泊自然水的含量一致。

而讓金魚茁壯成長的龐疃紙業也在這種成長中成為強者。公司總經理邢淑鳳說:“我們公司是1990年建廠的,與我們同期創業的不論是國企還是私企,現在大多早已銷聲匿跡了,而我們依舊在生產運轉,靠的就是生態經濟與智能創新!”

這位美麗睿智的女企業家已經看到,當前世界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綠色環保、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企業之間、大國與大國競爭的新賽場,誰下好創新科技這步先手棋,誰就能贏得市場和話語權。

臨沂莒南板泉鎮'綠色智能+鄉村振興'的崛起樣本

金北陵公益性公墓。

“綠色革命”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景象之所以令人嚮往,不外乎是自然環境的純淨與優美。而現代鄉村所面臨的農業水源汙染、規模化畜禽養殖業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土地流失現象,讓原本應該綠水青山、風清月明的農村環境失去了天然的“高顏值”。為了治理好環境,板泉鎮堅持發展與治理並重、生產與生態兼顧,加快實現畜牧業轉型升級,讓“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再次成為農村“新常態”。

在去年忙碌充實的工作中,板泉鎮結合全縣“大拆遷、快建設”集中攻堅行動,積極啟動鎮駐地舊村改造建設,不斷深化環境綜合治理,全鎮拆除沭河水域違法建築及網箱、魚陣320個,投資3000萬元的武陽河治理已全面啟動,拆除武陽南山非法採礦採砂31家、清理壓佔耕地10萬平米,拆除禁養區大白常等村養殖場100餘家,適養區改造30餘家,全面辦結環保督察組轉辦信訪件,解決了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

毋容置疑,雖然改革轉化的陣痛不斷,但是板泉鎮在未知領域的嘗試中也收穫改革紅利。對於逝者與活人爭地的墓葬陋習,板泉鎮首當其衝地走在破舊立新的先鋒前列。

在板泉,與時俱進叫停了古老的殯葬習俗。究其緣由,具體負責推進這項工作的黨委宣傳委員殷方方給出答案:其一,土法安葬方式大量地侵佔了原本就日趨減少的土地,浪費了土地資源。一個普通的墳塋佔地小到7-8平方米,大的則20多平方米,而公益性墓地每個墓穴佔地僅0.5平方米。其二,喪事活動的大操大辦為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負擔。通常一場喪禮下來,花費少到幾千,大到十幾萬。為了減少土地不必要的流失,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板泉鎮大力提倡厚養薄葬,並投資近1000萬元,高標準推進殯葬改革,在全鎮建設公益性公墓7處,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將移風易俗教育持久化。

走進位於淵子崖村東北部,原北宋著名抗金女將領劉金定安營紮寨地-“黃金堰”西南坡的丘陵處,一座公園式的公益墓地格外引人注目。松柏、鮮花、紫藤、各色盛開的月季花,這座擁有著4000多個穴位的公墓就是金北陵公益性公墓,又稱金北陵人文公園。這座公益性公墓已經回遷安葬了1400多位已故村民。約計節約土地800-1000畝。而與公益墓地同步進行的樹葬、花葬、可降解骨灰盒以及建立公共弔唁大廳的做法也成為可借鑑的政務殯葬改革的新模式,引得來自江蘇徐州、山東菏澤等省內外30餘個單位前來學習觀摩。

以智能創新促進鄉村振興,以產業興盛反哺農業發展,以農業田園好風光修復鄉鎮迴歸到質樸天然。

黨建引領、產業興旺、品牌優質。內外兼修的板泉如今樹茂林豐、池水清碧、環境優美、道路通暢,煥發出前所未有的鄉村文明新氣象。鄰里守望、熱情淳樸、尊老愛幼、誠信友善。這種升級版的美麗還原了鄉村該有的純淨與自然,是歲月靜好的具體體現。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板泉經濟體系的實踐中落地生根。去年該鎮實現企業稅收1.52億元,同比增長87.22%;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50萬元,同比增長88.25%;稅收收入增幅居全縣鄉鎮第一。

新時代,在綠色智能與科學創新面前,誰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或者影響力,不僅要看決策者的智慧貢獻,更要看決策者接地氣而又順應潮流的擔當作為。

板泉,一幅臨沂市的“東方明珠”“鄉鎮樣板”的文明畫卷正綻放出它的迷人魅力與容顏。

臨報融媒記者 任振國 通訊員 趙細溪 紀獻光 汲飛龍

臨沂莒南板泉鎮'綠色智能+鄉村振興'的崛起樣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