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遊記

好像是一句歇後語,點出了紀曉嵐故居。

從前門大街往南走,到珠市口往西拐,北面不遠處就到了紀曉嵐故居。最明顯的是,路北門前有一棵紫藤,高架著枝葉非常茂盛。據說,這是紀曉嵐親手所植,原來在院內,兩廣路拓寬差點夭折。幸虧,紀家後人給市裡領導寫信,這才從這裡拐了一個彎,保留下來,那也是風餐露宿,街頭"賣笑"了。

紀曉嵐遊記

東面"晉陽飯莊",原來也是院內的地方,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一些文人藝術家經常到此品茗就餐,老舍先生曾寫過一首詩:"駝峰熊掌豈堪誇,貓耳撥魚實且華。四座風香春幾許,庭前十丈紫藤花。"說的就是這棵紫藤,好像是預言,現在,名副其實地到了"門前"了。

紀曉嵐遊記

進了院裡,門房既是售票的地方,也是出售展品的地方,顯得窄些。院裡還有一棵海棠,旁邊雕有塑像,一個男孩看女孩彈琴,再現了紀曉嵐少年時的一段戀情。女孩叫文鸞,是四叔家聰明美麗的婢女,兩小無猜,情投意合,互為誓盟,定了終身。紀曉嵐知道文鸞喜歡海棠,就親手栽了兩棵,可惜西面的那棵後來被砍掉了,唯獨剩下這棵,算是紀曉嵐少年的戀情見證,也為今日的院內增輝添彩。不過,甘蔗沒有兩頭甜,文鸞的父親要一千兩銀子,氣得紀家索性就讓他接回。文鸞回到家中"憂思成病",不久香消玉殞,又是一個鐘情種子。

紀曉嵐遊記

《和珅祕傳》記載,紀曉嵐有四大嗜好。一曰好書,從四歲起每日埋首書中,自作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蟲。"二曰好煙,行走坐臥不離菸袋,其菸袋鍋是特製的,能裝菸葉四兩。三曰好肉,每日必食肉類不食五穀。四曰好色,要不怎麼說是"風流才子"呢!一言以蔽之。

紀曉嵐遊記

和珅坐落在前海後海中間的宅院(即現在的恭王府)建好,借妻子馮氏生日,請乾隆皇帝御駕遊覽。乾隆喜歡紀曉嵐博覽群書才思敏捷,特意帶著他一起來了。和珅見皇上把大才子帶來,更是高興,到了後花園一亭前。和珅說,"紀大人,何不為此亭書寫一匾額,以助雅興,以增園輝。"乾隆說:"如此甚好。"紀曉嵐欣然提筆,寫下"竹苞"兩個大字。和珅見是從"竹苞松茂"截取,正和此亭韻味,高興至極。哪知乾隆端詳一會兒,竟然哈哈大笑,"和珅,紀曉嵐罵你呢,你把這兩個字拆開看'個個草包'。"和珅又不好惱。紀曉嵐說,"和大人,這確實不是下官罵你,倒是皇上會意,要封賞你。"乾隆說,"你怎麼知道我要封賞他?"紀曉嵐說,"皇上不是說'個個草包'嗎?"原來按定例,皇上給誰封號,一定要有賞賜。和珅哭笑不得,內心還得感激紀曉嵐,壞事變成了好事,得了不少乾隆的封賞。這就是紀曉嵐過人之處,既罵了和珅,又讓皇上破費掏了腰包。

紀曉嵐遊記

其實,現實生活中,乾隆與紀曉嵐的關係,並不像影視那樣隨和融洽。一次,紀曉嵐為尹壯圖講情,乾隆大罵他一頓,"我看你文學上還有一點根基,才給你一個《四庫全書》的編輯官做------你怎敢隨便談論國家大事"。

紀曉嵐遊記

紀曉嵐的姻親盧見曾擔任過兩淮鹽運使,雖已告老還鄉,乾隆下令追究歷任鹽官之罪時,紀曉嵐耍小聰明,趕緊"以茶葉少許貯空函內,外以麵糊加鹽封固,內外不著一字",叫人送去,盧見曾得函拆視,立刻明白"鹽案虧空查抄",迅速採取措施轉移餘財。最後,還是被劉統勳查了出來。乾隆豈能容他,發旨"紀昀瞻顧親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發烏魯木齊效力贖罪"。

紀曉嵐遊記

就這樣,紀曉嵐來到了烏魯木齊。我看《閱微草堂筆記》有好多處都涉及到烏魯木齊、吉昌等地。這些地方我都去過,特別是人民公園,現有"閱微草堂"、"嵐園",都是為了紀念紀曉嵐所恢復、所修建。

紀曉嵐遊記

水磨溝更是去過,從東門,一過九龍橋,就是紀曉嵐塑像,旁有他的詩,"界破山光一片青,溫暾流水碧泠泠------""翰文嶺"更是鐫刻著紀曉嵐的多首詩。紀曉嵐在烏魯木齊待了兩年多,竟然寫下雜詩160多首,加之《閱微草堂筆記》中的文章,可謂因罪得文,深入基層"掛職"體驗生活。

紀曉嵐遊記

兩年後,紀曉嵐被乾隆召回,負責編纂《四庫全書》,才子就是才子,總有發光的時候。不過,這兩年間,他的大兒子不幸去世,他的愛妾郭彩浮得了重病,"祈籤關帝,問:'尚能相見否?'"等他回來不久便去世。紀曉嵐非常感慨,賦詩懷念。"風花還點舊羅衣,惆悵酴醾片片飛。恰記香山居士語,春隨樊素一時歸"------這些內容《閱微草堂筆記》都有記載。還有一首詩,是刻在硯臺上的,"枯硯無嫌似鐵頑,相隨曾出玉門關。龍沙萬里交遊少,只爾多情共往還。"

紀曉嵐遊記

再說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還是不錯的,真正與和珅叫板相鬥的是劉墉、王傑,他們都是股肱大臣,最後參與審判的,也是劉墉、王傑。但是,紀曉嵐與和珅的下場卻截然不同。乾隆太上皇駕崩後第五天,和珅即被嘉慶皇帝下令逮捕、抄家、審判、賜死。紀曉嵐卻到了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才去世,八十多歲了,官銜還在不斷地升,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管國子監事,可見他的為人。

紀曉嵐遊記

去世後,朝廷還特意派官員到獻縣(今滄縣)崔爾莊南五里之北村臨穴致祭,嘉慶皇帝也親自為他撰寫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並諡號"文達",極盡哀榮。

紀曉嵐遊記

崔爾莊北村紀曉嵐墓地,我曾拜謁過。這裡是金絲小棗的產地,周圍全是綠油油的棗樹,一望無際,大片林海。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曾描述:"崔莊多棗,動輒成林,俗謂之棗行"。我們就是坐村鎮公交車在棗林中穿行,下了車更是在棗林中步行。

紀曉嵐遊記

一條甬路正對著紀曉嵐墓地,前面有一下馬石碑,上書"清皇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紀文達公神道碑"。墓前也有一石碑,"御製賜先文達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紀昀",嘉慶十年二月吉旦(一九八九年四月滄州市人民政府重刻),再往前就是大墓——高高的土堆,四周長有榆樹。墓地坐西朝東,墓碑下贔屓頭東尾西,故有"頭頂泗家腳蹬硇,南面鳳林北硯室"之說。原來,東面是泗家莊,西面是硇村(硇屯),南面是荊條林,北面是兩灶堆,形如硯臺。

紀曉嵐遊記

旁邊又樹一新碑,"紀文達公逝世二百週年公祭文":生在景城,長在崔爾莊,埋在北村。"出身鄉閭,才氣絕群。蘭臺再上,禮部三臨。草堂漫記,四庫鴻勳。公之生也,天降奇琛,書山瀚海,排浪幹雲。歐蘇犖犖,韓柳彬彬。學者景從,枝葉有根。公之世也,獨仰斯人。乾嘉夢冷,萬物浮沉------"

我也敬書一詩:"戀土歸根葬北村,青紗幔帳護賢墳。草堂才子熱播火,四庫全書又付文。神道弘揚皇太保,新碑祭奠祖英魂。棗林喜借名人譽,難得故鄉一片蔭",以示紀念。

紀曉嵐遊記

特別值得讚譽的還是《四庫全書》,一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是短暫的,但是書卻是長久的。身為總纂官,紀曉嵐披星戴月,組織經營了13年,才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3460種79339卷,分經、史、子、集四部。紀曉嵐並親撰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為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四庫全書》的修成,也為蒐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揚歷史文化遺產,做出了重大貢獻。紀曉嵐功在其中。

九口2019-3-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