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2019版倚天屠龍記播出之後,最受觀眾好評的角色大概就是林雨申飾演的楊逍了。這一版的楊逍邪魅狷狂,舉手投足頗有一股自傲的氣質,或許小有瑕疵,但總體來說還是可以令人滿意。但對於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觀眾來說,畢竟有94臺視版孫興飾演的楊逍珠玉在前,“千古楊逍舍此其誰”,再看林雨申的楊逍,總覺得有些油膩。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楊逍這個角色,說是《倚天屠龍記》裡最光彩奪目的配角形象,應該沒有什麼問題。自陽頂天死了以後,楊逍攝教主之位,後來即使後來張無忌被推舉上教主之位,他也是明教掌管實務的實權二號人物。但他的傲慢性格和促狹言卻並不像一個領導者應有的胸懷。在新修版中,金庸對楊逍最終下了一個“年老德薄”的定語,這讓他的形象變得更加有爭議。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而在他種種“德薄”的舉動中,有一樁公案最讓讀者爭論不休,那就是他和紀曉芙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說得更明白一點——

▲ 楊逍究竟有沒有強迫紀曉芙?

這一切爭論的根源出現在《倚天屠龍記》的第十三回,面對滅絕師太對紀曉芙非婚生子的逼問,紀曉芙將自己與楊逍之間發生的故事“毫無隱瞞”地坦白了出來。

紀曉芙知道今日面臨重大關頭,決不能稍有隱瞞,便道:“師父,那一年咱們得知了天鷹教王盤山之會的訊息後,師父便命我們師兄妹十六人下山,分頭打探金毛獅王謝遜的下落。弟子向西行到川西大樹堡,在道上遇到一個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約莫有四十來歲年紀。弟子走到哪裡,他便跟到哪裡。弟子投客店,他也投客店,弟子打尖,他也打尖。……紀曉芙道:“弟子千方百計,躲避於他,可是始終擺脫不掉,終於為他所擒。唉,弟子不幸,遇上了這個前生的冤孽……”說到這裡,聲音越來越低。滅絕師太問道:“後來怎樣?”紀曉芙低聲道:“弟子不能拒,失身於他。他監視我極嚴,教弟子求死不得。如此過了數月,忽有敵人上門找他,弟子便乘機逃了出來,不久發覺身已懷孕,不敢向師父說知,只得躲著偷偷生了這個孩子。”

而後,當張無忌將楊不悔送上崑崙,楊逍聽到紀曉芙給女兒起名“不悔”之後,他的表現似乎也是在承認這樁“犯罪”——

楊逍仰天長嘯,只震得四下裡木葉籟籟亂落,良久方絕,說道:“你果然姓楊。不悔,不悔。好!曉芙,我雖強逼於你,你卻沒懊悔。

如此看來,與一般電視劇觀眾的觀感不同——每一部電視劇都沒有拍楊逍強逼紀曉芙失身的情節——讀完原著這兩段,楊逍對紀曉芙的舉動,應不僅僅是一個好色的登徒子,還是一個武力用強的採花大盜無疑了。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如果楊逍對紀曉芙真做出如此舉動,那紀曉芙後來面對其師的逼迫,誓死不同意上山刺殺楊逍,乃至終究死而“不悔”?如果這是愛情,那這一切是怎麼產生的?

▼ 楊逍的孤傲與紀曉芙的剛毅

在推測楊逍與紀曉芙之間故事之前,我們不能忽略一個前提:楊逍與紀曉芙究竟是何等樣人?

先說楊逍,這個人物其實大家都很熟悉了,雖然各個版本的楊逍都做了一定的刪改,導致電視劇裡的楊逍形象不夠立體,但只要看過孫興的楊逍,就能體會到楊逍那種刻到骨子裡的傲氣。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楊逍其人出場在《倚天屠龍記》第十四回,面對崑崙掌門和太上掌門,短短一句“在下楊逍”的自我介紹,是何等的自信!那句“倚天劍在我眼中就如破銅爛鐵一般”更是振聾發聵。即使在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存亡關頭,楊逍也依然不肯在言語上輸人一籌,導致明教左使、蝠王、五散人內鬥,這不得不說是楊逍性格上的一大缺陷。

而這一缺陷帶來的另一個副作用,對楊逍本人和明教的名聲損毀更甚。楊逍本人頗有一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剛硬之氣,乃至面對外人的任何指控,他似乎都不屑爭辯。你們說我逼死孤鴻子,那我便是逼死他了;你們說我專權戀位,那我就專權了又如何;你們說我強逼紀曉芙失身,那我也絕不否認……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仔細想想,這樣一個孤傲的人,真會作出如田伯光一般的採花行徑嗎?似乎並不合理。

我們回頭再看看楊逍與紀曉芙的相遇,就更會覺得有趣:

紀曉芙續道:“那人笑了笑,說道:‘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別,已自落了下乘。姑娘若是跟著我去,包你一新耳目,教你得知武學中別有天地。’”

在楊逍見到紀曉芙便已然傾心的前提下,他給紀曉芙拋出的誘餌,竟然是要她“得知武學中別有天地”,如此生硬的搭訕,這究竟像不像一個登徒子所為?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把楊逍按下不表,再看紀曉芙。

紀曉芙給常人留下的印象,多為正直善良,在武當山群雄面前安慰父母雙亡的張無忌,在丁敏君的威逼之下還放走明教彭瑩玉,剖有俠女風采。但書中有一處描述很容易讓人忽略:

丁敏君笑道:“你心軟?師父常贊你劍法狠辣,性格剛毅。最像師父,一直有意把衣缽傳給你,你怎會心軟?”

劍法狠辣,性格剛毅,最像師父(滅絕師太)——這樣一位俠女,竟在被人強逼失身之後,還能淪陷為他的戀人,乃至至死不悔?且不說這樣的情節會不會發生在性格剛毅的女俠身上,就算是發生在正常柔弱女子的身上,又有多少可能?

▼ 面對滅絕,紀曉芙有沒有說謊?

現在我們回頭再看紀曉芙對滅絕師太的招供,儘管書中原文寫明“不敢稍有隱瞞”,但仔細想來,疑點頗多。

在紀曉芙的供述,當說到被強逼失身一事,她先是“聲音越來越低”,然後“低聲道”,說完更是雙眼垂淚,一副柔弱之相,全然不似性格剛毅出手果決的紀曉芙形象。固然,我們可以理解為,當女人在陳述這番痛苦之時必然會柔弱羞愧,但有沒有另一種可能,這種柔弱的樣子本來就是紀曉芙在師父面前裝出來的?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聯版中,紀曉芙用“弟子不能拒,失身與他”這樣稍顯曖昧的用詞,並沒有明說楊逍就是施暴者。不過在新修版中,這一段就改成了“為他強力所迫,無力抗拒”。這樣一改,楊逍無疑就是紀曉芙口中的施暴者了。

但紀曉芙確實說了謊話,這一點書中雖未寫明,我們卻可以找到證據。紀曉芙自供是趁楊逍敵人找上門時逃走的,但在她死後,張無忌卻從她身上找到了明教的鐵焰令——憑光明左使這塊令牌,紀曉芙足以自由出入明教,通行無阻,又何必需要逃跑?所以完全可以確定,在逃走這件事上,紀曉芙對師父說了謊。

甚至就在她說被逼失身的前一刻,她稱呼楊逍,竟然還是用“前生的冤孽”這樣充滿愛慾意味的詞……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那麼回頭再看紀曉芙所說楊逍施暴一事,又有幾分可信?

▼ 不是問題的問題:逍芙是否真愛?

且不論楊逍究竟使了什麼手段,讓紀曉芙失身與他。但二人之間真心相愛,確是不容置疑的結論。

在紀曉芙這邊,給女兒取名“不悔”二字,足以表白心意。事實上,無論楊逍的仇人滅絕師太還是楊逍的情敵殷梨亭,後來都已承認紀曉芙是“兩情相願”。反正再怎麼不願意承認,看到楊不悔也沒話說了吧。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那麼在楊逍這邊,對紀曉芙究竟是好色之舉、始亂終棄還是一生摯愛?我們看看下面這段楊逍聽到紀曉芙死訊之後的表現便能明瞭:

楊逍大聲喝道:“你騙人,你騙人!”只聽得喀的一聲,張無忌左臂上的骨頭已被他捏斷了。咕咚、咕咚,楊逍和張無忌同時摔倒。楊逍右手仍是緊緊抱著女兒。何太沖和班淑嫻對望一眼,兩人雙劍齊出,分別指住了楊逍咽喉和眉心。……這時楊逍兀自未醒

在與兩位崑崙高手對峙的時刻聽到紀曉芙死訊,震驚得一下子捏斷了張無忌的骨頭,隨即陷入昏迷,乃至有性命之虞,這如果不是真愛,那什麼才是?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真心相愛的兩個人最後沒有在一起,紀曉芙在坐忘峰僅僅呆了幾個月,就主動離開了楊逍?

▼ 逍芙的尷尬開始和無疾而終

往下的部分,就是推測了。

再回過頭看楊逍與紀曉芙的相遇,可以說是充滿了尷尬。此時楊逍已經是三四十歲的年紀,雖然曾被人汙為“淫”,但縱觀倚天全書,被批評“德薄”的楊逍固然性格促狹,沒有容人之量,但卻一點沒有表現出如殷野王一般的色慾。看他尾隨紀曉芙之時的表現,我們大可以推測,這應該是楊逍生平第一次追求一個女人。

所以他先是笨拙不堪,以武學示好而未果,而後又使出強硬手段,將紀曉芙擄上了坐忘峰——楊逍承認自己強逼於紀曉芙,就在於此。他希望用長時間的相處讓紀曉芙愛上他,然後他做到了。

從紀曉芙的角度看,楊逍雖是“相貌俊雅”,但經過此前的強迫,卻未必是一種魅力。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相貌俊雅”其實已經是楊逍魅力中最微不足道的部分。紀曉芙名門之女,又在滅絕師太這樣近乎“絕欲”的師父下成長,連她的婚姻都明擺著是武當和峨眉的政治聯姻,這樣一位被嚴苛約束的年輕女子,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我大膽推測,正是自由二字。

楊逍行為乖張,性格孤傲,不入俗流,但從他的行為來看,其為人仍不失俠義之道。設想他這樣一個人,在坐忘峰上對著紀曉芙唾棄所謂的“名門正派”“江湖規矩”,展現出種種離經叛道的特質,紀曉芙豈會不被慢慢吸引?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逍芙的悲劇在於,他們雖得其人,未得其時。

彼時的楊逍,恰好是教中公務最為焦頭爛額的時候。陽頂天死後,明教內部不和,楊逍忙於整合教中勢力,卻被人譏諷為覬覦教主之位,不得已而退居坐忘峰。但楊逍本人並不思退,金毛獅王失蹤後,他必須當仁不讓地成為明教實權人物,才能避免明教徹底分裂,在這樣的背景下,楊逍能放多少心思在紀曉芙身上?

而紀曉芙與武當殷梨亭早有婚約,如果她真的從了楊逍,峨眉和武當兩派——尤其是殷梨亭本人該如何自處?

數月之後,紀曉芙拿著楊逍的鐵焰令離開了坐忘峰。

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楊逍的孤傲,讓他不肯主動下山去追回愛人,而鐵焰令就是一個承諾:只要你回心轉意,隨時可以回到坐忘峰。

而兩個愛人之間的最後一份默契,或許就是本文所關心的最終問題——紀曉芙必須對外聲稱是楊逍強逼她失身,而楊逍決意對誰都不會否認這一點……

▼ 不悔仲子逾我牆

這是紀曉芙對滅絕師太坦白那一回的回目。熟悉古代詩歌或是金庸的讀者,自然知道此處所化用的是什麼典故: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

金庸先生人文素養深厚,這裡用《將仲子》的詩句作為回目,何嘗不是一種暗示?

鄭聲好淫,那不過是封建禮教之下的過時批判。在這首詩,年輕男女的約會,需要忌憚父母、兄長和鄰人的“人言可畏”,他們最終能否大膽追求得到真愛,我不知道。但在紀曉芙這裡,“不悔仲子逾我牆”就是她果敢的愛情宣言,她終究衝破了名教的束縛,找到了自由和真愛,即使這份自由和真愛如此短暫,也足以讓她至死不悔。

再回頭看最前面的那個問題,答案自然也就明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