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一經典魯菜系列之《九轉大腸》!

小編每天分享酒店專業技術配方,小編創作不易,請關注。

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相傳,九轉大腸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樓酒店創制的菜品。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後經過多次改進,紅燒大腸味道進一步提高。

許多名人在該店設宴時均備“紅燒大腸”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贊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

阿一經典魯菜系列之《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是魯菜(濟南“燒菜”系)頭牌,與蔥燒海蔘齊名。魯菜進京後,順理成章地,也成了京師大菜的主打。儘管如此,從主料到配料,卻無一不是尋常俗物,吃的是手藝─包括但絕不限於裝盤時像一盤蚊香那樣被細心捲了9圈的大腸,也沒有像九制陳皮那樣經過揀皮、浸漂、保鮮、切皮、醃製、瀝乾、調料、反覆晒制、貯存等9道工序的意思,事實上,所“九轉”者,乃以道家“九轉煉丹”之術語,喻其操作之嚴格,用心之良苦。

主料,必嚴選質厚肥嫩的大腸頭。擇摘乾淨之後,下沸水煮(也有將大腸先油炸再水煮的)。不僅水要沸,還得夠寬,火卻不可過大,如此方可讓腸子在熟透的同時猶能恰到好處地保留它原有的髒腥味之餘韻。也就是說,既要它在生理上充分熟透,又要它在物理上帶有嚼勁,還要讓做腸子和吃腸子的人在心理上都覺得“乾淨”。以上三者之間,必須保持微妙的平衡。

適當地留著這股子髒腥味,是為了接下來在油鍋裡先後放出姜米、蒜末、蔥末、鹽、白糖、味精、料酒、上湯、醋、胡椒、砂仁、肉桂、香菜末、花椒油、豬油等等去輪番攻它。是故,用料一定要全,出手必須得要重。下不了那個狠心,搞不定這坨腸子。

灶上的狠狠入味,為的是嘴裡的緩緩出味。九轉大腸的味道釋放,豐富而且有序─“大腸入得口來,輕合雙齒,頓覺汁液汨汨沁出,酸溜溜,甜沙沙,鹹滋滋,柔和香醇。食之快意,嗅之美妙,與味之神奇糅於一體,滿口幽香。嚼至過半,有胡椒絲絲辣味,從舌底湧出。砂仁、肉桂面的香苦也不甘示弱,此時真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卻又逐次遞出,典型地體現出中餐烹調技藝中調味的效果。”以上說法,出自魯菜傳人大董先生筆下。除此之外,此“酸、甜、苦、辣、鹹” 五味之“逐次遞出”,據大董本人一手持箸,一手掐著秒錶計算,平均每隔5秒就轉出一味,實在“妙不可言”。

阿一經典魯菜系列之《九轉大腸》!

材料

豬大腸500克,薑末、蔥末、蒜末、香菜末、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各少許。

阿一經典魯菜系列之《九轉大腸》!

調料

紹酒10克,醬油25克,白糖100克,白醋50克,花椒油、清湯、鹽、味精各少許。

阿一經典魯菜系列之《九轉大腸》!

製作

1、把肥腸放入盆內,撒點鹽和白醋揉搓,除去表面的黏液,再用清水把大腸的裡外翻洗幾遍,沖洗乾淨。

2、將洗乾淨的肥腸放入涼水鍋中慢慢加熱,待水開後換水再煮,以便去掉腥羶味。

3、肥腸的細尾切去不要,再把肥腸切成約2.5釐米的段,放入加了姜、蔥、花椒的水中煮透,撈出控幹水份。

4、用7成油溫把肥腸炸至金紅色,撈起待用。

5、淨鍋倒入色拉油,放入30克白糖用小火炒至深紅色,再倒入炸過的肥腸翻拌,使其上色。

6、烹入料酒、薑末、蔥末、蒜末,炒出香味後,下入清湯、醬油、白糖、鹽、味精、白醋,燒開後轉小火慢慢燒製。

7、待湯汁開始收干時,放入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繼續慢火燒至湯幹汁濃。

8、用筷子一塊一塊地夾起擺好在盤子上,用手勺把汁液均勻地澆在肥腸上,再撒上香菜末,即可上桌。

阿一經典魯菜系列之《九轉大腸》!

阿一經典魯菜系列之《九轉大腸》!

小編每天分享酒店專業技術配方,小編創作不易,請關注。

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