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野武遇到久石讓

當北野武遇到久石讓

應該說,如果沒有久石讓,《菊次郎的夏天》潔淨的幕布就少了暖色;而有了久石讓,整個《夏天》就有了異樣的天空。

王人博/文

樂之於電影,有時比畫面還重要。少了音樂,電影就只是一個平面的影像,沒有維度,也缺乏立體感。音樂不僅能填充電影畫面的縫隙,而且也能將銀幕向縱深拓展。有時,音樂還能溢出銀幕,把電影的意義拖出畫框之外。同樣,電影也會把音樂帶上一個新的起點,為音樂家插上翅膀,讓他在美麗的畫框裡垂雲翱翔。電影家與音樂家就像是孿生兄弟,既相互感應,又相依為命。

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因為北野武,久石讓的音樂天才可以在銀幕裡盡情發揮;又因為久石讓,北野武的鏡頭下的畫面則變成了能夠跳動的火焰。兩個藝術家的完美組合成就了一部非凡的作品——《菊次郎的夏天》。

summer是久石讓為電影創作的主題音樂。因為音樂summer,《菊次郎的夏天》這部影片有了第三維:它不僅使電影畫面高高凸起,而且也使影片人物的情感世界得以立體呈現。

當北野武遇到久石讓

《菊次郎的夏天》電影海報

音樂響起,先是低沉的大提琴,隨即轉為鋼琴與大提琴的變奏。畫面裡則出現了一個叫“正男”的小男孩——揹著一個帶有天使翅膀的揹包——在橋上奔跑的影像。隨著奔跑的腳步,音樂變得輕快、跳躍,使歡快奔跑的畫面有了童年的節拍,讓人感到溫潤、暖心,又略帶一點淡淡的幽思和俏皮。這是影片的主題旋律,在片中的後面段落被反覆使用。這段音樂大約持續了12分鐘,直到鏡頭切換,“正男”路過掛滿風鈴的街景時,樂曲還在繼續,而且還加進了“叮叮噹噹”的風鈴聲和機動車的輕輕轟鳴。

音樂將影片的主題帶入場景的同時,也把電影觀眾牽握到自己的童年。那些從琴絃與琴鍵流淌出來的音符,就像一條伸進童年世界裡的引線,纏繞著曾有過的那些時光——腳踢著地面,在蔚藍的天空下調皮地玩耍,在太陽裡追趕快快長大的奔跑。這一切,都被久石讓輕易地攥在手裡。

還有一段印象比較深的音樂是The Rain,表達的是“菊次郎”領著“正男”在尋找母愛的路途中等著搭便車而下起雨的情景。音樂首先通過悠揚婉轉的大提琴的低吟,訴說著“正男”落寞、盼望、期許的心情。隨著鏡頭的徐徐推進,“正男”前行的背影留下的是一條長長的路。路漫漫,琴悠悠,落下的是滿懷惆悵。隨著雨過天晴,音樂也由大提琴轉向鋼琴,曲調又變得歡快起來,直到高潮。一曲終了之時,忽然又加進了小提琴的音色,隨著小提琴與鋼琴的協奏,音樂再一次回覆到summer中的主題。畢竟,只有跳躍、歡快的音符才是“正男”不能失去的希望之翼。

當北野武遇到久石讓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

然而,當“正男”經過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找到母親的家時,母親則用再婚的方式拒絕了“正男”的所有努力。母愛早已掉在他來時的路上,遺失在盼望長大的童年裡。影片為了使“母愛”的分量加重,也讓成年的“菊次郎”的母愛之夢與“正男”重疊,故而對這“母愛的缺失”,音樂家分別用了Real Eyes 和Mother兩段風格不太一樣的音樂加以表達。當影片中的“正男”看見自己的媽媽再婚時,電影用近鏡頭映現給觀眾,但一旦鏡頭拉向“正男”時,呈現的是小主人公遠遠地看著媽媽的新家庭,遠景中的孩子在偷偷地抽泣。音樂響起,鋼琴的琴鍵停歇,指尖在琴絃上滑動,大提琴與小提琴之間的一高一低的相互傾訴,讓小主人公所有的落寞、不甘、委屈都在這琴聲裡得以宣洩。眼淚拯救不了母愛,失去了母愛的孩子,最終還得自己走回去。當“正男”轉身走向回家之路時,音樂的旋律也隨即發生了一點變化,憂傷的曲調中加進了幾個堅定的音符,這預示著——通過“返回之路”——“正男”能夠重獲快樂。

應該說,如果沒有久石讓,《菊次郎的夏天》潔淨的幕布就少了暖色;而有了久石讓,整個《夏天》就有了異樣的天空。這既是電影家北野武之幸,也是北野武的影迷之福

本文節選在《孤獨的敏感者》,王人博著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本書

當北野武遇到久石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