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小城酒暈子'

魏新 夜宵 濰坊 黃瓜 古阿黃藥師 2019-08-16
"

原創: 魏新 魏道泉城

"

原創: 魏新 魏道泉城

魏新:小城酒暈子

我老家縣城,請人喝酒不叫請喝酒,也不叫請吃飯,通常的說法是“請幾個夥計,一發兒玩玩”。“一發兒”就是一起,“玩玩”的內容其實沒有別的,就是喝酒。曾經,喝酒,是男人們最好的娛樂方式。自然,就玩出了不少酒暈子。

小城的酒暈子,和大城市是不一樣的。

因為生活節奏慢,小城的很多事都像慢鏡頭一樣。早上,人們慢悠悠起床,慢悠悠上班,在辦公室慢悠悠喝茶,慢悠悠聊天,下班慢悠悠回家。包括季節變幻,也是慢悠悠的,雨慢悠悠下,雪慢悠悠飄,歡樂和煩惱都是慢悠悠的。

如果有酒,時光就更慢了,慢的像從瓶子裡慢慢揮發的酒精,留下來的全是陳釀。

小城最流行低度酒,可以喝的更多,更慢。從中午開始,喝到下午,再從下午喝到晚上。有的人越喝越開心,有的人越喝越難過,很多原本並不相干的事,喝著喝著,就酒杯一樣碰在了一起。

碰好了,就成了一家子,碰不好,就當場掀桌子。

酒後拜把子在小城已習以為常。幾個年輕人湊一起,喝場大酒,突然有人提議,拜個把子吧,說不定就以煙為香,一起跪下磕頭,最後往胳膊上一人按個煙疤,就算禮成。多少人會在第二天早晨醒來,頭疼欲裂臂傷化膿之時心生悔意,甚至記不清剛剛結拜的兄弟都叫什麼名字,但事情已然發生了,雖說過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事實上,不過同年同月同日暈而已。

我有個朋友,在小城拜把子次數居多,胳膊上深深淺淺的煙疤好似瓢蟲。深的時間悠久,因涉世太淺,所以燙得太深,後來涉世已深,就知道淺嘗輒止。再後來,喝多了雖然也拜把子,卻已取消了這一陋規,有時拜得更加隨意了。前兩年我有次見他,中午到酒店吃飯,他精神恍惚地坐下,說:“昨天剛在這兒喝多,最後,拜起把子來了。”

掀桌子的事在小城發生的頻率,比拜把子要多。坐下時明明還稱兄道弟,喝起來很容易就會失控,有積怨的,若不能在酒桌上化解,必在酒桌上爆發。

在我剛開始喝酒時,有次在小城的一家工廠招待所親歷過這樣的一幕:那天,請客的是這家工廠的保衛科長,席間,有一縣領導故意端著架子,喝酒時一再推託。這二人之前認識,似乎有些過節,但開始並未表現出來,客氣到中途,保衛科長去敬縣領導,縣領導端杯而不飲,嘴角上還掛著一絲輕蔑,突然間,保衛科長把杯中的酒猛地潑了縣領導一臉,對方還沒反應過來,又被一巴掌把眼鏡扇到了地上。

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被扇了巴掌後,這位縣領導強作出一副從容的樣子,旁邊的人趕緊把狂暴狀態的保衛科長拉走,縣領導從包中取出一臺黑色的“大哥大”,撥通,平靜地說:“你們快過來一下。”

我不知道他到底給誰打的電話,也不知道這件事最終的結果,因為酒喝到這裡,就沒法再繼續了,大家各奔東西,難以道別。

這雖是個例,但充分說明:小城酒暈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是什麼領導、貴賓,只要坐在小城的酒桌上,最好也要變成一名小城酒暈子。

這些年我每回老家,都會喝成一名小城酒暈子。有一次,喝多了睡在車上,一睜眼,發現竟被拉到了另外一個小城。然後努力去回憶上一個場景,腦海裡全是密密麻麻的酒瓶。

所有的小城都是一樣的,都生活著許多快樂或者悲傷的酒暈子。他們的出沒讓小城充滿著捉摸不定的情緒。

不久前,我去了趟濰坊。晚上和兩個朋友去吃夜宵,走街串巷半個小時,找到一家通宵營業的小店,進去後,人很多,一桌緊挨一桌,地上一堆酒瓶緊挨一堆酒瓶。我們點了幾個老濰縣特色菜,頗有滋味。尤其是黃瓜拌油條,油條炸的酥焦,切成和黃瓜一樣大小的片,浸了蒜汁和醋,十分下酒。

更下酒的,是坐在我們身後那桌的一名酒暈子,典型的小城酒暈子,大概有五十歲,從我們剛坐下,就放聲歌唱起來,一會兒《心太軟》,一會兒《愛情買賣》,中間即興改詞,用的是濰坊話,具體也聽不清,但十分熱鬧,還夾雜了各種順口溜,滿屋的人都往他那裡看,我樂得肩膀直抖,差點被酒嗆住。

和我一起的一位朋友,衝這位小城酒暈子豎了下大拇指,結果,他直接端著杯子過來敬酒,說要和老領導喝一杯。幹掉後,回去沒一會兒,又來敬酒,我說老領導太忙,你先回吧。

和這名小城酒暈子在一起喝酒的,是兩名中年男子,每人拿著一瓶啤酒,幾乎沒喝,從頭到尾都在沉默。

中間,這名小城酒暈子去上廁所,就這段路,還要模仿中風患者,歪著嘴,抖著手,撇著腳,從所有的桌子邊走過。

在他終於喝夠演足了的時候,整個小店掀起了高潮。他站起來,一邊揮手一邊大唱: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眾人大笑著鼓掌,和他一起的那兩名中年男子也跟著伴唱起來。

只有在小城,才會遇到這樣的酒暈子。

就在濰坊這天晚上,結束回酒店的時候,又碰到一名年輕的小城酒暈子。

當時已經是凌晨了,在酒店門口的十字路口,過馬路時,迎面晃晃悠悠走來一名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伸出手來就要握手,我也伸出手,和他握住,他一邊握手一邊用帶著濰坊口音的英語問:“What's your name?”

我握著他的手,說:“兄弟,沒事,你喝多了。”

據和我一起去的那兩個朋友回憶,我們倆握著手原地轉了三圈,他連問三遍:“What's your name?”然後,突然來了兩名警察,把他領到了一邊。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問,即便是喝多了,也沒必要去馬路上反覆問一個陌生人叫什麼名字。但我猜測他或許是在問自己,小城酒暈子,都是常會把自己名字忘掉的人。

書法:於愷

"

原創: 魏新 魏道泉城

魏新:小城酒暈子

我老家縣城,請人喝酒不叫請喝酒,也不叫請吃飯,通常的說法是“請幾個夥計,一發兒玩玩”。“一發兒”就是一起,“玩玩”的內容其實沒有別的,就是喝酒。曾經,喝酒,是男人們最好的娛樂方式。自然,就玩出了不少酒暈子。

小城的酒暈子,和大城市是不一樣的。

因為生活節奏慢,小城的很多事都像慢鏡頭一樣。早上,人們慢悠悠起床,慢悠悠上班,在辦公室慢悠悠喝茶,慢悠悠聊天,下班慢悠悠回家。包括季節變幻,也是慢悠悠的,雨慢悠悠下,雪慢悠悠飄,歡樂和煩惱都是慢悠悠的。

如果有酒,時光就更慢了,慢的像從瓶子裡慢慢揮發的酒精,留下來的全是陳釀。

小城最流行低度酒,可以喝的更多,更慢。從中午開始,喝到下午,再從下午喝到晚上。有的人越喝越開心,有的人越喝越難過,很多原本並不相干的事,喝著喝著,就酒杯一樣碰在了一起。

碰好了,就成了一家子,碰不好,就當場掀桌子。

酒後拜把子在小城已習以為常。幾個年輕人湊一起,喝場大酒,突然有人提議,拜個把子吧,說不定就以煙為香,一起跪下磕頭,最後往胳膊上一人按個煙疤,就算禮成。多少人會在第二天早晨醒來,頭疼欲裂臂傷化膿之時心生悔意,甚至記不清剛剛結拜的兄弟都叫什麼名字,但事情已然發生了,雖說過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事實上,不過同年同月同日暈而已。

我有個朋友,在小城拜把子次數居多,胳膊上深深淺淺的煙疤好似瓢蟲。深的時間悠久,因涉世太淺,所以燙得太深,後來涉世已深,就知道淺嘗輒止。再後來,喝多了雖然也拜把子,卻已取消了這一陋規,有時拜得更加隨意了。前兩年我有次見他,中午到酒店吃飯,他精神恍惚地坐下,說:“昨天剛在這兒喝多,最後,拜起把子來了。”

掀桌子的事在小城發生的頻率,比拜把子要多。坐下時明明還稱兄道弟,喝起來很容易就會失控,有積怨的,若不能在酒桌上化解,必在酒桌上爆發。

在我剛開始喝酒時,有次在小城的一家工廠招待所親歷過這樣的一幕:那天,請客的是這家工廠的保衛科長,席間,有一縣領導故意端著架子,喝酒時一再推託。這二人之前認識,似乎有些過節,但開始並未表現出來,客氣到中途,保衛科長去敬縣領導,縣領導端杯而不飲,嘴角上還掛著一絲輕蔑,突然間,保衛科長把杯中的酒猛地潑了縣領導一臉,對方還沒反應過來,又被一巴掌把眼鏡扇到了地上。

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被扇了巴掌後,這位縣領導強作出一副從容的樣子,旁邊的人趕緊把狂暴狀態的保衛科長拉走,縣領導從包中取出一臺黑色的“大哥大”,撥通,平靜地說:“你們快過來一下。”

我不知道他到底給誰打的電話,也不知道這件事最終的結果,因為酒喝到這裡,就沒法再繼續了,大家各奔東西,難以道別。

這雖是個例,但充分說明:小城酒暈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是什麼領導、貴賓,只要坐在小城的酒桌上,最好也要變成一名小城酒暈子。

這些年我每回老家,都會喝成一名小城酒暈子。有一次,喝多了睡在車上,一睜眼,發現竟被拉到了另外一個小城。然後努力去回憶上一個場景,腦海裡全是密密麻麻的酒瓶。

所有的小城都是一樣的,都生活著許多快樂或者悲傷的酒暈子。他們的出沒讓小城充滿著捉摸不定的情緒。

不久前,我去了趟濰坊。晚上和兩個朋友去吃夜宵,走街串巷半個小時,找到一家通宵營業的小店,進去後,人很多,一桌緊挨一桌,地上一堆酒瓶緊挨一堆酒瓶。我們點了幾個老濰縣特色菜,頗有滋味。尤其是黃瓜拌油條,油條炸的酥焦,切成和黃瓜一樣大小的片,浸了蒜汁和醋,十分下酒。

更下酒的,是坐在我們身後那桌的一名酒暈子,典型的小城酒暈子,大概有五十歲,從我們剛坐下,就放聲歌唱起來,一會兒《心太軟》,一會兒《愛情買賣》,中間即興改詞,用的是濰坊話,具體也聽不清,但十分熱鬧,還夾雜了各種順口溜,滿屋的人都往他那裡看,我樂得肩膀直抖,差點被酒嗆住。

和我一起的一位朋友,衝這位小城酒暈子豎了下大拇指,結果,他直接端著杯子過來敬酒,說要和老領導喝一杯。幹掉後,回去沒一會兒,又來敬酒,我說老領導太忙,你先回吧。

和這名小城酒暈子在一起喝酒的,是兩名中年男子,每人拿著一瓶啤酒,幾乎沒喝,從頭到尾都在沉默。

中間,這名小城酒暈子去上廁所,就這段路,還要模仿中風患者,歪著嘴,抖著手,撇著腳,從所有的桌子邊走過。

在他終於喝夠演足了的時候,整個小店掀起了高潮。他站起來,一邊揮手一邊大唱: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眾人大笑著鼓掌,和他一起的那兩名中年男子也跟著伴唱起來。

只有在小城,才會遇到這樣的酒暈子。

就在濰坊這天晚上,結束回酒店的時候,又碰到一名年輕的小城酒暈子。

當時已經是凌晨了,在酒店門口的十字路口,過馬路時,迎面晃晃悠悠走來一名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伸出手來就要握手,我也伸出手,和他握住,他一邊握手一邊用帶著濰坊口音的英語問:“What's your name?”

我握著他的手,說:“兄弟,沒事,你喝多了。”

據和我一起去的那兩個朋友回憶,我們倆握著手原地轉了三圈,他連問三遍:“What's your name?”然後,突然來了兩名警察,把他領到了一邊。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問,即便是喝多了,也沒必要去馬路上反覆問一個陌生人叫什麼名字。但我猜測他或許是在問自己,小城酒暈子,都是常會把自己名字忘掉的人。

書法:於愷

魏新:小城酒暈子


活過三十六年,寫過八九本書,編過三四部戲,錄過二十幾集《百家講壇》,我是魏新,這是我的微信公眾號,再次謝謝您的關注。



"

原創: 魏新 魏道泉城

魏新:小城酒暈子

我老家縣城,請人喝酒不叫請喝酒,也不叫請吃飯,通常的說法是“請幾個夥計,一發兒玩玩”。“一發兒”就是一起,“玩玩”的內容其實沒有別的,就是喝酒。曾經,喝酒,是男人們最好的娛樂方式。自然,就玩出了不少酒暈子。

小城的酒暈子,和大城市是不一樣的。

因為生活節奏慢,小城的很多事都像慢鏡頭一樣。早上,人們慢悠悠起床,慢悠悠上班,在辦公室慢悠悠喝茶,慢悠悠聊天,下班慢悠悠回家。包括季節變幻,也是慢悠悠的,雨慢悠悠下,雪慢悠悠飄,歡樂和煩惱都是慢悠悠的。

如果有酒,時光就更慢了,慢的像從瓶子裡慢慢揮發的酒精,留下來的全是陳釀。

小城最流行低度酒,可以喝的更多,更慢。從中午開始,喝到下午,再從下午喝到晚上。有的人越喝越開心,有的人越喝越難過,很多原本並不相干的事,喝著喝著,就酒杯一樣碰在了一起。

碰好了,就成了一家子,碰不好,就當場掀桌子。

酒後拜把子在小城已習以為常。幾個年輕人湊一起,喝場大酒,突然有人提議,拜個把子吧,說不定就以煙為香,一起跪下磕頭,最後往胳膊上一人按個煙疤,就算禮成。多少人會在第二天早晨醒來,頭疼欲裂臂傷化膿之時心生悔意,甚至記不清剛剛結拜的兄弟都叫什麼名字,但事情已然發生了,雖說過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事實上,不過同年同月同日暈而已。

我有個朋友,在小城拜把子次數居多,胳膊上深深淺淺的煙疤好似瓢蟲。深的時間悠久,因涉世太淺,所以燙得太深,後來涉世已深,就知道淺嘗輒止。再後來,喝多了雖然也拜把子,卻已取消了這一陋規,有時拜得更加隨意了。前兩年我有次見他,中午到酒店吃飯,他精神恍惚地坐下,說:“昨天剛在這兒喝多,最後,拜起把子來了。”

掀桌子的事在小城發生的頻率,比拜把子要多。坐下時明明還稱兄道弟,喝起來很容易就會失控,有積怨的,若不能在酒桌上化解,必在酒桌上爆發。

在我剛開始喝酒時,有次在小城的一家工廠招待所親歷過這樣的一幕:那天,請客的是這家工廠的保衛科長,席間,有一縣領導故意端著架子,喝酒時一再推託。這二人之前認識,似乎有些過節,但開始並未表現出來,客氣到中途,保衛科長去敬縣領導,縣領導端杯而不飲,嘴角上還掛著一絲輕蔑,突然間,保衛科長把杯中的酒猛地潑了縣領導一臉,對方還沒反應過來,又被一巴掌把眼鏡扇到了地上。

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被扇了巴掌後,這位縣領導強作出一副從容的樣子,旁邊的人趕緊把狂暴狀態的保衛科長拉走,縣領導從包中取出一臺黑色的“大哥大”,撥通,平靜地說:“你們快過來一下。”

我不知道他到底給誰打的電話,也不知道這件事最終的結果,因為酒喝到這裡,就沒法再繼續了,大家各奔東西,難以道別。

這雖是個例,但充分說明:小城酒暈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是什麼領導、貴賓,只要坐在小城的酒桌上,最好也要變成一名小城酒暈子。

這些年我每回老家,都會喝成一名小城酒暈子。有一次,喝多了睡在車上,一睜眼,發現竟被拉到了另外一個小城。然後努力去回憶上一個場景,腦海裡全是密密麻麻的酒瓶。

所有的小城都是一樣的,都生活著許多快樂或者悲傷的酒暈子。他們的出沒讓小城充滿著捉摸不定的情緒。

不久前,我去了趟濰坊。晚上和兩個朋友去吃夜宵,走街串巷半個小時,找到一家通宵營業的小店,進去後,人很多,一桌緊挨一桌,地上一堆酒瓶緊挨一堆酒瓶。我們點了幾個老濰縣特色菜,頗有滋味。尤其是黃瓜拌油條,油條炸的酥焦,切成和黃瓜一樣大小的片,浸了蒜汁和醋,十分下酒。

更下酒的,是坐在我們身後那桌的一名酒暈子,典型的小城酒暈子,大概有五十歲,從我們剛坐下,就放聲歌唱起來,一會兒《心太軟》,一會兒《愛情買賣》,中間即興改詞,用的是濰坊話,具體也聽不清,但十分熱鬧,還夾雜了各種順口溜,滿屋的人都往他那裡看,我樂得肩膀直抖,差點被酒嗆住。

和我一起的一位朋友,衝這位小城酒暈子豎了下大拇指,結果,他直接端著杯子過來敬酒,說要和老領導喝一杯。幹掉後,回去沒一會兒,又來敬酒,我說老領導太忙,你先回吧。

和這名小城酒暈子在一起喝酒的,是兩名中年男子,每人拿著一瓶啤酒,幾乎沒喝,從頭到尾都在沉默。

中間,這名小城酒暈子去上廁所,就這段路,還要模仿中風患者,歪著嘴,抖著手,撇著腳,從所有的桌子邊走過。

在他終於喝夠演足了的時候,整個小店掀起了高潮。他站起來,一邊揮手一邊大唱: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眾人大笑著鼓掌,和他一起的那兩名中年男子也跟著伴唱起來。

只有在小城,才會遇到這樣的酒暈子。

就在濰坊這天晚上,結束回酒店的時候,又碰到一名年輕的小城酒暈子。

當時已經是凌晨了,在酒店門口的十字路口,過馬路時,迎面晃晃悠悠走來一名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伸出手來就要握手,我也伸出手,和他握住,他一邊握手一邊用帶著濰坊口音的英語問:“What's your name?”

我握著他的手,說:“兄弟,沒事,你喝多了。”

據和我一起去的那兩個朋友回憶,我們倆握著手原地轉了三圈,他連問三遍:“What's your name?”然後,突然來了兩名警察,把他領到了一邊。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問,即便是喝多了,也沒必要去馬路上反覆問一個陌生人叫什麼名字。但我猜測他或許是在問自己,小城酒暈子,都是常會把自己名字忘掉的人。

書法:於愷

魏新:小城酒暈子


活過三十六年,寫過八九本書,編過三四部戲,錄過二十幾集《百家講壇》,我是魏新,這是我的微信公眾號,再次謝謝您的關注。



魏新:小城酒暈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