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大多人印象中,

古人喝酒多半用爵、角、觥、杯,

觥籌交錯、把盞言歡。

但古人喝酒也不都那麼

舉止優雅,客客氣氣。

他們有一種喝酒的方式很奇特,

叫“碧筒飲”。

採摘剛剛冒出水面的新鮮荷葉,將葉心捅破使之與葉莖相通,然後從莖管中吸酒,人飲蓮莖,一口將酒飲盡。倘若喝不下去,就算是輸了一局,會被罰酒。罰酒者和被罰者各得其樂,皆大歡喜,盎然雅趣,盡在其中。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由“碧筒飲”衍生出的酒杯叫“碧筒杯”,也叫“荷杯”、“荷盞”,因莖管彎曲,頗似大象的鼻子,又被稱作“象鼻杯”。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粉彩“太湖秋操杯”

魏晉名士發明

最早發明“碧筒飲”的人是三國時期魏國的鄭愨(què)公。三國曹魏齊王正始年間(公元240年~249年),鄭公愨三伏天領著幕僚門客在歷城北面的使君林避暑。為解渴,他命人採摘新鮮的大蓮葉,盛三升酒,以簪子刺破蓮葉中間部分,使得蓮葉和蓮莖相通,而後把蓮莖彎曲成象鼻狀,吸飲蓮葉中的酒,美其名曰“碧筩杯”。

“碧筒飲”始於魏晉時期,興盛於唐宋時期,在文人雅士的倡導推崇下,後來在民間流行起來。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唐 白瓷綠釉碧筒杯 出自“黑石號”沉船

備受文人墨客推崇

唐代詩人在《碧筒杯》一詩中寫道:“酒味雜蓮氣,香冷勝於冰。輪囷如象鼻,瀟灑絕青蠅。”酒香和蓮香混合,味道很特別,盛夏時節,喝上一口,感覺非常清涼爽口。

《浙江志》記載:宋朝時期,每年七月的時候,杭州人在西湖邊納涼,當時正值荷花盛開時節,人們就用荷葉盛酒,在蓮莖中穿孔,彎成象鼻狀,“口吸而飲之”,一邊飲酒,一邊乘船到“蒲柳深處”,直到月亮升起才泛舟回家。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賞心悅目,食療健身

古人喜愛“碧筒飲”,其實還有養生作用,宋代詩人蘇軾有詩句:“碧筩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說明“碧筒飲”符合傳統養生觀點。中醫學認為:“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夏季多吃些苦味的食物,對身體大有裨益。

因此,古時愛用此法之人,常苦荷季甚短,過了就不能採摘新鮮荷葉飲酒了。只能把盞碧筒杯,小酌亭榭畫舫之中,即便是霜風紅葉飄零之際,或裘皮氈帽圍於紅泥火爐之旁,亦可從中回味出夏日裡的“水花風動畫船香,碧筒行酒從容醉”的詩景意韻來。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工匠受啟發,仿製“碧筒杯”

但秋風起蓮葉枯,古人出於對碧筒飲獨特而浪漫的飲酒方式,以及對“酒吸荷葉綠”的消暑滋味的嚮往與鍾情,於是就有用金、銀、玉、犀等名貴材質仿製荷葉酒杯。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瓷質“碧筒杯”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銅質“碧筒杯”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清 德化窯白釉荷葉式杯 故宮博物院藏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清乾隆 粉青釉蓮蓬式吸杯 高6cm 口徑7cm 故宮博物院藏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清 犀角雕碧筒杯 高15.8cm 最大口徑19.3cm 故宮博物院藏

魏晉名士用荷葉喝酒,工匠受啟發仿製出“碧筒杯”!


清 犀角雕碧筒杯 高7.9cm 最大口徑12.4cm 故宮博物院藏

用這樣的酒杯喝酒,

更添一絲情趣

喝酒不再是借酒消愁,

而是樂在其中,

盡享宴請之趣!

華豫之門線上鑑寶

同件藏品一次付費

線上線下兩次鑑定

線上鑑寶 免您辛勞

《華豫之門》所發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做出處理;傳播傳統文化,分享鑑藏知識,弘揚正能量,是我們的宗旨,我們崇尚分享。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華豫之門官方 公眾號ID:HNTVhuayuzhimen)。

覺得不錯,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