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何以活得更好?

雞湯 美文 景賢國學 2019-02-15

美國人梭羅,1845年,帶了一把斧頭,到瓦爾登湖邊建了一間小木屋。獨居了2年零2個月,體悟出人生真正有意義的活法:“把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剔除,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

生命的空間,若被諸多想法塞得滿滿的,那心的感覺就很累。一個正常人,一天不自覺時就有十餘萬個想法,善於思考人的想法就更多了。

這麼多的想法在大腦裡左衝右突,累的是心,活得是疲憊的命。想法多的人,生命的內容就多。若刪除生命並不需要的東西,就要脫離浮雲的偏執,斷然放棄追求的物慾,及時拋棄多餘的東東,正如梭羅所言:“放下越多,人越富有。”

清理後的生命空間,多裝一些靈魂需要的東西,而靈魂必須的東西是不用花錢購買的。比如,走進雨後的樹林,吸納靈魂需要的奢侈氧氣;躺在詩意的陽光下,吸收靈魂需要的高能量免疫力。

美國心理學家鮑邁斯特有個著名的“自我損耗”理論。所謂自我損耗,就是每做一個選擇,就會損耗一點心理能量;每消耗一點心理能量,你的執行功能就會下降。你手機裡裝了15個外賣App,能進行多樣化選擇本是件好事,但你可能就此陷入無所適從的選擇中,不知不覺消耗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生命的管理,不僅僅是提高效率,儘可能地做更多的事情,而更應該給自己設置限制,讓自己專注於最喜愛最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生命精力損耗在不重要的事上,這也是許多人事業之所以不成功的致命原因。

精神越富有的人,生命空間素與簡;境界越高的人,生命空間越富有禪意。這便是人何以活得更好的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