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則遠遠超出我國油氣產量,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汽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設備等行業對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則遠遠超出我國油氣產量,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汽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設備等行業對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年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構建全面開放條件下的油氣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國際油氣市場話語權,成為當務之急。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則遠遠超出我國油氣產量,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汽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設備等行業對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年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構建全面開放條件下的油氣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國際油氣市場話語權,成為當務之急。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油和天然氣消費量的逐年增長,使得我國油氣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在能源安全的巨大威脅下,將會使得國家更為加大對油氣開採的投資,而最近十年,我國新增石油產量一半以上都來自海洋,這利好於海洋工程行業發展。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石油進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海洋工程的發展被提到了國家戰略性高度,從2006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政策。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則遠遠超出我國油氣產量,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汽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設備等行業對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年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構建全面開放條件下的油氣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國際油氣市場話語權,成為當務之急。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油和天然氣消費量的逐年增長,使得我國油氣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在能源安全的巨大威脅下,將會使得國家更為加大對油氣開採的投資,而最近十年,我國新增石油產量一半以上都來自海洋,這利好於海洋工程行業發展。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石油進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海洋工程的發展被提到了國家戰略性高度,從2006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政策。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專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製造先進國家行列。《行動計劃》是近年來我國海洋工程行業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國以後海洋工程行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行動計劃》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上油氣生產平臺等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二是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漁業裝備、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海洋電子信息裝備等新興海洋工程裝備研製和應用取得重大進展。三是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建成一批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則遠遠超出我國油氣產量,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汽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設備等行業對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年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構建全面開放條件下的油氣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國際油氣市場話語權,成為當務之急。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油和天然氣消費量的逐年增長,使得我國油氣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在能源安全的巨大威脅下,將會使得國家更為加大對油氣開採的投資,而最近十年,我國新增石油產量一半以上都來自海洋,這利好於海洋工程行業發展。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石油進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海洋工程的發展被提到了國家戰略性高度,從2006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政策。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專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製造先進國家行列。《行動計劃》是近年來我國海洋工程行業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國以後海洋工程行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行動計劃》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上油氣生產平臺等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二是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漁業裝備、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海洋電子信息裝備等新興海洋工程裝備研製和應用取得重大進展。三是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建成一批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提升,未來向大型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攀升,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全球份額佔比接近一半。2018年,我國承接各類海工裝備44艘/座,合計38億美元,同比增長84%,全球市場份額達到45%。骨幹海工裝備企業緊盯市場變化,承接5艘高價值量的FPSO,同時在LNG動力守護供應船、LNG浮式再氣化駁船等LNG相關海工裝備,以及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自升式海洋牧場平臺、海上風電多功能搶修船、海上風電安裝船和智能化漁場等新型海工裝備領域取得突破。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則遠遠超出我國油氣產量,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汽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設備等行業對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年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構建全面開放條件下的油氣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國際油氣市場話語權,成為當務之急。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油和天然氣消費量的逐年增長,使得我國油氣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在能源安全的巨大威脅下,將會使得國家更為加大對油氣開採的投資,而最近十年,我國新增石油產量一半以上都來自海洋,這利好於海洋工程行業發展。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石油進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海洋工程的發展被提到了國家戰略性高度,從2006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政策。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專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製造先進國家行列。《行動計劃》是近年來我國海洋工程行業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國以後海洋工程行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行動計劃》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上油氣生產平臺等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二是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漁業裝備、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海洋電子信息裝備等新興海洋工程裝備研製和應用取得重大進展。三是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建成一批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提升,未來向大型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攀升,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全球份額佔比接近一半。2018年,我國承接各類海工裝備44艘/座,合計38億美元,同比增長84%,全球市場份額達到45%。骨幹海工裝備企業緊盯市場變化,承接5艘高價值量的FPSO,同時在LNG動力守護供應船、LNG浮式再氣化駁船等LNG相關海工裝備,以及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自升式海洋牧場平臺、海上風電多功能搶修船、海上風電安裝船和智能化漁場等新型海工裝備領域取得突破。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受全球海工裝備市場低迷影響,我國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同樣整體呈下降趨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主營收入410.2億元。但整體上下降幅度小於全球海工裝備製造行業規模下降幅度。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則遠遠超出我國油氣產量,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汽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設備等行業對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年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構建全面開放條件下的油氣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國際油氣市場話語權,成為當務之急。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油和天然氣消費量的逐年增長,使得我國油氣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在能源安全的巨大威脅下,將會使得國家更為加大對油氣開採的投資,而最近十年,我國新增石油產量一半以上都來自海洋,這利好於海洋工程行業發展。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石油進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海洋工程的發展被提到了國家戰略性高度,從2006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政策。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專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製造先進國家行列。《行動計劃》是近年來我國海洋工程行業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國以後海洋工程行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行動計劃》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上油氣生產平臺等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二是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漁業裝備、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海洋電子信息裝備等新興海洋工程裝備研製和應用取得重大進展。三是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建成一批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提升,未來向大型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攀升,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全球份額佔比接近一半。2018年,我國承接各類海工裝備44艘/座,合計38億美元,同比增長84%,全球市場份額達到45%。骨幹海工裝備企業緊盯市場變化,承接5艘高價值量的FPSO,同時在LNG動力守護供應船、LNG浮式再氣化駁船等LNG相關海工裝備,以及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自升式海洋牧場平臺、海上風電多功能搶修船、海上風電安裝船和智能化漁場等新型海工裝備領域取得突破。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受全球海工裝備市場低迷影響,我國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同樣整體呈下降趨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主營收入410.2億元。但整體上下降幅度小於全球海工裝備製造行業規模下降幅度。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水平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油氣開採水平的應有舉措,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行業政策的指引下,我國海工裝備獲得了一定水平的進步,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更是為我國海工裝備發展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引。2019年以來,各大海工裝備製造企業紛紛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海工裝備製造答卷。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則遠遠超出我國油氣產量,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汽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設備等行業對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年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構建全面開放條件下的油氣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國際油氣市場話語權,成為當務之急。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油和天然氣消費量的逐年增長,使得我國油氣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在能源安全的巨大威脅下,將會使得國家更為加大對油氣開採的投資,而最近十年,我國新增石油產量一半以上都來自海洋,這利好於海洋工程行業發展。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石油進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海洋工程的發展被提到了國家戰略性高度,從2006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政策。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專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製造先進國家行列。《行動計劃》是近年來我國海洋工程行業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國以後海洋工程行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行動計劃》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上油氣生產平臺等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二是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漁業裝備、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海洋電子信息裝備等新興海洋工程裝備研製和應用取得重大進展。三是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建成一批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提升,未來向大型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攀升,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全球份額佔比接近一半。2018年,我國承接各類海工裝備44艘/座,合計38億美元,同比增長84%,全球市場份額達到45%。骨幹海工裝備企業緊盯市場變化,承接5艘高價值量的FPSO,同時在LNG動力守護供應船、LNG浮式再氣化駁船等LNG相關海工裝備,以及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自升式海洋牧場平臺、海上風電多功能搶修船、海上風電安裝船和智能化漁場等新型海工裝備領域取得突破。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受全球海工裝備市場低迷影響,我國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同樣整體呈下降趨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主營收入410.2億元。但整體上下降幅度小於全球海工裝備製造行業規模下降幅度。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水平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油氣開採水平的應有舉措,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行業政策的指引下,我國海工裝備獲得了一定水平的進步,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更是為我國海工裝備發展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引。2019年以來,各大海工裝備製造企業紛紛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海工裝備製造答卷。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未來海洋工程裝備將呈現作業環境複雜化、裝備規模大型化以及水下裝備廣泛應用的趨勢,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在堅持技術引領、智能製造的情況下,我國海工裝備技術水平將不斷提升,全球市場份額不斷加大,不斷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已經有5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低迷的情況下,歐美製造強國開始逐漸退出海工製造裝備市場,我國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升海工裝備製造技術,目前已經佔全球海工裝備製造份額接近50%。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技術不斷進步,正逐漸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較為成熟,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

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餘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製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佔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國。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製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全球海工裝備陷入低迷,我國仍處於第三梯隊

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於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製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佔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自升式鑽井平臺佔據主流,浮式生產設備佔據大半份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鑽井平臺、採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鑽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鑽井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它們是開採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 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鑽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佔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鑽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佔比18.9%;鑽井船保有量62座,佔比13.1%。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生產設備用於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並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佔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佔據大部分,佔比高達65%,且佔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佔比共計約25%。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鑽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 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場佔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保衛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頻發推動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發展

能源作為戰略儲備物資,深受各國重視。在能源資源緊張的環境下,各國開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國際上海洋石油工程業幾乎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他們憑藉項目管理、人才、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在海外市場和深水領域形成壟斷。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的增長以及近年來提倡的“中國製造2025”,背後都離不開龐大的能源消費。受限於資源項目,開採水平等技術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油氣絕大部分需要進口。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則遠遠超出我國油氣產量,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汽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設備等行業對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能源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年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構建全面開放條件下的油氣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國際油氣市場話語權,成為當務之急。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油和天然氣消費量的逐年增長,使得我國油氣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在能源安全的巨大威脅下,將會使得國家更為加大對油氣開採的投資,而最近十年,我國新增石油產量一半以上都來自海洋,這利好於海洋工程行業發展。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石油進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海洋工程的發展被提到了國家戰略性高度,從2006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政策。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專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製造先進國家行列。《行動計劃》是近年來我國海洋工程行業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國以後海洋工程行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行動計劃》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上油氣生產平臺等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二是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漁業裝備、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海洋電子信息裝備等新興海洋工程裝備研製和應用取得重大進展。三是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建成一批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提升,未來向大型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不斷攀升,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全球份額佔比接近一半。2018年,我國承接各類海工裝備44艘/座,合計38億美元,同比增長84%,全球市場份額達到45%。骨幹海工裝備企業緊盯市場變化,承接5艘高價值量的FPSO,同時在LNG動力守護供應船、LNG浮式再氣化駁船等LNG相關海工裝備,以及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自升式海洋牧場平臺、海上風電多功能搶修船、海上風電安裝船和智能化漁場等新型海工裝備領域取得突破。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受全球海工裝備市場低迷影響,我國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同樣整體呈下降趨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主營收入410.2億元。但整體上下降幅度小於全球海工裝備製造行業規模下降幅度。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水平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油氣開採水平的應有舉措,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行業政策的指引下,我國海工裝備獲得了一定水平的進步,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更是為我國海工裝備發展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引。2019年以來,各大海工裝備製造企業紛紛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海工裝備製造答卷。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未來海洋工程裝備將呈現作業環境複雜化、裝備規模大型化以及水下裝備廣泛應用的趨勢,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在堅持技術引領、智能製造的情況下,我國海工裝備技術水平將不斷提升,全球市場份額不斷加大,不斷由海工裝備製造大國向海工裝備製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製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

預見2019:《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海洋工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獲取更多深度行業分析及產經資訊,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10000+行業分析報告免費下載閱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