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萬億市場,供應鏈金融發力中小企業

為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一難題,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有相關數據預計,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27萬億元。供應鏈金融作為將供應鏈商流、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緊密結合的一種全新產融創新模式得到了迅猛發展。

融資方式得以創新

供應鏈金融作為產融結合的重要方式得到實業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這一橫跨產業供應鏈和金融活動的創新日益成為推動金融服務實體,尤其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戰略途徑。

對於供應鏈金融的理解,從廣義解釋,做存貨融資、保理、票據等都可以叫供應鏈金融;從狹義解釋,就是把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物流商和經營商通過互聯網化經營與集成,然後進行計劃、組織、管理和優化,最後提供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是基於交易過程向核心企業和其上下游相關企業提供的綜合金融服務,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董濤對記者表示,該模式突破了傳統信貸業務受理調查和審批等諸多限制,創新了融資方式,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副教授袁象告訴記者,在供應鏈體系中,實體企業的上下游企業整體實力一般相對較弱,他們大多沒有足夠的抵質押擔保物,信息透明度偏低,抗風險能力弱,信用級別不高,因此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但這些中小企業對週轉資金的需求又較高,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過去傳統金融機構很少給中小微企業貸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魯順稱,一方面是成本問題,銀行操作成本比較高,貸款一億和100萬的操作成本是一樣的,而銀行對客戶經理的業績要求比較高;另一方面是風險問題,小微企業本身在產業鏈的末端,自身產品競爭力包括經營者的能力都比較弱。“而通過供應鏈培養核心企業的互聯網化,能夠極大提升效率,銀行放貸一億和100個100萬的成本一樣。”

袁象也表示,通過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銀行可以依託核心企業的信用優勢,結合中小供應商與核心企業的真實交易信息,基於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存貨、預付款等資產,對其提供資金支持。

反過來看,供應鏈金融對核心企業來說,也剛好貼合了其轉型升級的一些訴求。文瀝諮詢總監王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很好的金融槓桿,“上游的供應商可以有更好的融資工具,有穩定、長期的供貨,下游渠道也有更充足的資金提升業績,核心企業則會獲得供應鏈上現金流的穩定和業績的提升”。


27萬億市場,供應鏈金融發力中小企業


科技賦能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突破口。過去,供應鏈金融存在很多弊端,在傳統的供應鏈金融融資過程中,銀行一般通過線下掌握的訂單、發票等交易信息,確定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同時通過跟蹤、監控相關的物流、資金等信息狀況,從而確定是否貸款以及貸款金額。這種操作模式,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導致造假行為。

如今,傳統的供應鏈金融通過科技的賦能成為金融機構與企業重點關注和大力發展的領域。董濤表示,第一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在降低金融服務交易成本,加快信息流通、減少信息不對稱,增進金融服務可得性方面具有巨大優勢。第二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作為處理數據的有效工具能夠幫助金融機構實現有效信息識別,雲計算作為動態可伸縮的虛擬化資源能夠為數據存儲的完整性提供保證。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廣泛探索大數據和雲計算在市場營銷、風險控制、運營管理等多個領域的運用。第三是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隨著射頻識別裝置、傳感器技術等應用不斷成熟,物聯網的可靠性不斷提升,成本大幅降低,物聯網技術應用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可有效推進業務創新,例如可輔助各類物資實現全流程系統化管理,自動化監控。

“未來區塊鏈技術也將逐步應用到供應鏈金融業務中。”袁象稱,區塊鏈技術將為供應鏈金融各方建立起信任關係。供應鏈金融業務一般涉及機構較多,比如金融機構、實體企業即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即中小企業以及物流企業等,他們存在操控數據的可能性。“通過區塊鏈分佈式的賬本,可以使得不同參與者使用一致的數據來源,保證了供應鏈信息的可追溯性,實現供應鏈透明化,而且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東北財經大學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院長蔡港樹對記者表示,運用金融科技技術可以快、準、全地勾勒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相對關係,將中小企業真正納入到供應鏈的網絡體系中,從而建立真正公平高效的交易規則和信用體系,營造良好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和環境,提高供應鏈的管理效率。

此外,之前核心企業參與度不高,而近兩年隨著實體企業對供應鏈金融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其開始利用自身的信用能力、對產業的理解和對上下游的控制能力,紛紛佈局供應鏈金融,一些企業或金融機構會用自己的資金或通過外部融資資金,直接對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王航舉例,海爾有自己的財務公司、保理公司、小貸公司等金融公司,服務的客群先覆蓋海爾集團內的客戶,再擴展到整個行業。“哪個供應商給海爾供貨,供貨的及時率好不好,產品的質量好不好;海爾什麼時候會給這些供應商付貨款,會不會按時付等,海爾體系內的金融公司一定比銀行更瞭解這些客群。所以很多核心企業或大企業會自己做金融服務。”


27萬億市場,供應鏈金融發力中小企業


缺少供應鏈管理成最大弊端

如今已有大批金融機構以及企業投身於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浪潮中,借力金融科技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而藉助金融科技不斷升級的供應鏈金融仍存在多層次信用穿透難、信息不對稱等一些難點。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少供應鏈管理,產業互聯網化進展緩慢,對供應鏈金融產生很大弊端。”魯順向記者透露道,“比如阿里巴巴多年來給眾多大企業推互聯網化,但效果並不顯著。一是因為現在大的民營企業大多實際控制人年齡都比較大,對互聯網的理解並不深刻,擔心互聯網化會丟失商業機密,包括一些企業上下可能存在的不規範,最終可能導致只有資金在轉,沒有物流和貿易的人轉。”

而解決這些難點則需要突破口。董濤認為,首先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一是多維大數據風控結合區塊鏈,實現智能交叉驗證,確保信息真實可信;二是運用區塊鏈實現信用多級穿透,通過‘區塊鏈電子憑證’,支付自由切分流轉,解決多層次信用穿透難的問題。”

其次,要建立共生共贏的供應鏈整體思想,構建基於產業鏈多方參與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平臺,創新升級供應鏈金融產品,拓寬供應鏈融資綠色通道。在傳統的單一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轉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競爭的全球化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各參與主體必須把過去單一主體的經營思維,轉變為共生共贏的供應鏈整體思維,圍繞供應鏈管理建立基於產業鏈多方參與的,集提供物流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和資金服務為一體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平臺。

“同時,需持續加大供應鏈金融產品服務的創新力度,針對供應鏈不同交易層次和交易主體,不斷創新升級專業化、定製化供應鏈金融產品和一攬子綜合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開闢供應鏈金融信貸綠色通道,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更為便利的融資渠道。”董濤稱。

具體來看,供應鏈金融本質是整個產業鏈的信用共享,是共享經濟的一部分,袁象認為,必須要先實現信用信息的共享。“全國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應該儘快與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實現充分對接,促進供應鏈上相關企業實現信息共享,形成信息透明對稱,使銀行等金融機構較為便捷獲取有效信息。”

第二,要建設多元化的金融組織體系,形成金融服務協同效應。目前參與供應鏈金融的金融主體不斷增加,融資渠道多元化趨勢明顯。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保理公司、小貸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熱情高漲,這些金融機構根據風險偏好的不同,容易形成協同效應。

而在蔡港樹看來,高科技的發展確實可以加快以上難點的解決,國家和企業也很重視這方面的發展,投入了大量資本和人力,但資金和專業知識的相對匱乏,使高科技解決這項難點仍存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欠缺。

“因此,從國家層面來講,規範供應鏈金融可以從兩方面入手。”蔡港樹表示,從廣度上來講,國家應該出臺更多政策鼓勵、支持和幫助中小微企業建立現代化信息系統,使得供應鏈金融參予方容易獲得供應鏈全面的信息。同時,出臺整合各個區塊鏈局部網的全國性平臺政策和合作框架。

“從深度上來講,中小微企業必須增強自身的存活、創新和盈利能力。只有企業能夠自身盈利,出資方在供應鏈金融中有利可圖,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微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中的參與資格問題。”蔡港樹表示,企業在解決信息非對稱問題的時候容易遇到信息非對稱困境,一方面企業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數據,另一方面又視自己的數據如珍寶,擔心過度競爭,不願意共享數據或者共享非全面甚至造假的數據,加劇由於信息不對稱性而產生的道德風險問題。“國家需要考慮立法保護企業信息同時杜絕非法競爭。”


27萬億市場,供應鏈金融發力中小企業


四大趨勢和三點要求

為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國務院下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到2020年,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

袁象表示,在當前的形勢下,金融科技賦能成為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的主要手段;供應鏈金融將更加強調平臺化和生態化;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將成為主流;供應鏈金融將向垂直化和細分化的方向發展。

對於金融科技,會使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控制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王航舉例稱,比如大數據,銀行原來的信貸產品是基於一些企業的財報、公開數據等有一整套體系,但供應鏈金融更多的是對應小微企業,信息不全面;供應鏈更注重的是買賣雙方的交易數據和交易背景真實性,對於這方面銀行的產品是缺失的,或者很難獲取真實數據;有了更多的大數據範圍,完善三方類的、交易類的平臺、物流資金流等數據,未來供應鏈金融能有更多的市場空間。

對於平臺化和生態化的趨勢,袁象表示,中國供應鏈金融未來要做成產融結合的生態系統大平臺,由平臺模式搭建成一個產融結合的生態系統,不再是單向流動的價值鏈,而是能促使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系統。

就線上化的趨勢來看,各參與主體通過建立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資源整合,優化物流鏈、資金鍊和信息鏈,為大型實體企業和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和定製化的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線上化趨勢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並打破了傳統商業銀行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進而大大拓寬了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範圍邊界。”袁象稱。

因為供應鏈金融是從行業角度去做的,不同行業向下都是不同的屬性,王航告訴記者,金融要嵌到整個供應鏈的交易環節裡,就需要往垂直化和細分化的方向發展,“比如快消品和大宗商品這兩個行業,快消品的特點是單筆採購額很小,可能幾萬元,但頻次很高,可能一週採購一次,大宗商品頻次可能一個月採購一次,但每次的交易額很大,可能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

在董濤看來,總體來說,供應鏈金融要發展需做到三點,一是增強發展供應鏈金融意識,完善供應鏈金融發展政策法律制度,健全供應鏈金融信用體系,營造良好的供應鏈金融運營法制生態環境。二是創新“科技+金融+供應鏈”的供應鏈金融物流監管與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基於完全共享及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運作模式時傳遞的信息鏈,推動實現“五流”封閉式高效整合運行。三是加強供應鏈金融專業人才引進培養,成立全國統一的供應鏈金融行業自律組織,建設供應鏈金融協同創新中心,為供應鏈金融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最終,供應金融的一個矛盾點或者融合點,就是創新和風險的結合,王航表示,如果創新有一定的風險控制手段,該業務就可以批量、快速地做起來;如果創新過頭,風險控制不住,抑或是沒有創新屬性,那該業務一定會被市場淘汰。文章來源:億歐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