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顆螺母”引發的技術海嘯

“四顆螺母”引發的技術海嘯

唯快不破?但慢是最好的方式。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羊羊

如果說現代智能手機最怕別人黑什麼,那大概就是:其他東西說的再好聽,也不過就是個組裝廠。

高科技時代,技術才是硬道理!

電視行業也不例外。

CRT電視機問世最早,性價比是各類電視機中最優秀的。

“四顆螺母”引發的技術海嘯

如果對畫質有非常苛刻的要求,CRT電視機至今仍然是最合理的選擇。

不過,最大尺寸只能到38寸且厚重,很難輕薄化。

2004年,中國人用十幾年時間,好不容易靠低價在CRT電視上血拼來的優勢,在液晶技術的衝擊下,土崩瓦解。

那是整個中國彩電業的恥辱一幕。

而對於周厚健而言,甚至還有更恥辱的。

有一次去國外參展,一家外企負責人對他說,用我們的模組,你們只要安裝四顆螺母就OK了。

“那還要我們整機廠幹什麼?”周厚健問。

“周總,機殼大有可為!”對方很認真地回答道。

周厚健一聽就火了,原來在外商眼中,我們就是個組裝廠。“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外國人能做,我們憑什麼不能做?”

這位脾氣火爆又有幹勁的老闆,就是海信的掌門人——周厚健。

受到刺激的周厚健,立刻調集資源,用幾年時間,帶領海信研製出國內第一條電視液晶模組線,打破了對國外的依賴。

技術立企,也從此成為流淌在海信血液中的基因。

但在液晶顯示技術上,三星、LG依靠反週期自殺式投資,構築起的技術壁壘堅不可摧。

中國廠商要突圍,從底層繞開這些技術,另起爐灶是可行的出路。而激光電視,正提供了這樣一種選擇。

海信雖然不是激光電視的先行者,卻是這一技術路線最堅定的執行者。

自從2007年切入這一領域,海信就在畫質、壽命、良率、功能等指標上,對標成熟的液晶電視。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周厚健說。

為此,海信光確定技術路線,就試錯了四年。而且整整七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

經過無數次實驗,研發小組最終確立了超短焦路線技術路線,並開發出激光器、屏幕等要素。

但在可靠性這一世界性難題上,卻面臨艱難抉擇。

“四顆螺母”引發的技術海嘯

大多數廠商因為太難,紛紛放棄,就連全球巨頭LG也終止了研究。

只有海信,選擇繼續突破。

結果,前後試驗了十多種方案,均告失敗。“什麼招都使上了,就是解決不了。”

團隊士氣因此嚴重受挫,很多人撐不住走了。

最難的時候,負責研發的曹建偉不得不到處借調人手,支援激光團隊。

“最重要的事,要讓最骨幹的頂上去。”一句口號式的動員令,讓海信堅持了下來,並最終綻放。

2014年9月,海信推出全球首款100吋超短焦激光電視,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四年後,全新推出的80吋L5激光電視,成功登頂中國彩電市場暢銷榜,創造了歷史。

眾多輝煌的背後,是海信在這一領域的470多項專利,以及從1K到4K,從單色到雙色,再到三色,不斷引領激光電視的技術進步。

從2007年到2018年,海信11年磨一劍,終於將激光電視產業化。

“誰不想快?但技術的生長有自身規律,有時快不得。”周厚健說。

這份沉下心來做產業的淡定,在喧囂的商業氛圍中,顯得彌足珍貴。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