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


"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內容來源:2019年7月31日,在B.P商業夥伴主辦的中國數字生態大會上,獨立CIO、數字化轉型專家陳其偉進行了題為“數字企業的趨勢與展望”的精彩分享。

講者 | 陳其偉

深度好文:6047 字 | 12 分鐘閱讀

完整筆記·人工智能

本文優質度:★★★★★ 口感:薯格

萬商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不確定的形勢下,機會在哪裡?
  • 企業之間為什麼要合作?

一、華為進入了“無人區”

2016年,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在一篇題為《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奮鬥》的報告中提到:

“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二者解釋見下文)的極限,面對大流量、低延時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累積,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

為什麼華為說自己進入“無人區”了?為什麼華為有機會發展得這麼快?

我們知道,香農定理說的是通訊能力、摩爾定律說的是計算能力,這兩個作為基礎能力的理論,現已逼近了極限。

也是因為它們已逼近極限,導致我們到2020年時,技術驅動的漸進式改進的大限將至,已經基本不起作用了。

在1946——1995年的“數字技術1.0時代”裡,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術;是電信服務、信息服務、IT 服務及應用的有機結合)技術及其應用得到快速發展,其理論基礎就是香農定理和摩爾定律。

這也是中國的ICT廠商,包括華為,能有機會趕在世界最前面的原因。

但這兩個定理今年都已接近極限,計算效率沒有超越摩爾定律,通訊能力逼近香農極限。這也導致明年就是技術驅動的漸進式改進大限。

1995年後,進入“數字技術2.0時代”,逐漸逼近了極限,ICT技術發展放慢,再加上中國的海量用戶和巨大應用市場,是梅特卡夫定律和貝爾定律讓中國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例如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電商和移動支付等方面,已經走世界前沿。但是當前,這兩個定律也快要接近天花板了,如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如上網人數在近兩年內沒有大量增加。


二、不確定時,找準一個點,切入進去

這種狀態下,ICT廠商,還有傳統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

有人引用了一個軍事概念,來形容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叫做“VUCA”,即:

未來是——易變的(Volatility)、不確定的(Uncertainty)、複雜的(Complexity)以及模糊的(Ambiguity)時代。

在今天這個時代,有中美貿易戰、有用戶體驗帶來的挑戰、有行業與企業的邊界都在快速模糊化等等,比如滴滴做出租、我們用微信打電話和發短信等。

這就使得原來基於行業、企業,甚至基於價值鏈的模式被打散,行業因此進行了新的融合,又發生新的跨界,出現新的生態。

今後,基於現今這種行業的顛覆,企業一定不能單打獨鬥,一定要意識到“生態協同、共生共贏、場景體驗以及認知智能”的重要性。

在VUCA時代,企業如何做數字化轉型呢?像過去一樣,花很多時間做三年計劃、五年計劃嗎?

現在的企業裡,一件事如果兩個月見不到效果,就很難做下去。所以慢節奏已經行不通了,我們需要馬上行動。

那麼,行動從何處開始?答案是:先明確方向,再迅速找準一個點,切入進去。


三、平臺生態要走向自治

我在這裡給出一個2020——2040年的預測,我們相信:2040年應該有ICT基礎領域的突破。

一旦突破之後,會是怎麼樣?我們會進入數字化轉型2.0階段。這是基於平臺運行的數字生態系統預測的,有3個特點:

1.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規模化創新;

2.網絡資源、計算資源、數據資源和用戶資源的聚合和調用;

3.基於產品服務、生態資源、生態合作過程中的數字化、網絡化。

再下一步就是“數字化轉型3.0階段”,其實就是從人工智能到機器智能,它是一個自主業務與自治系統。

因為平臺生態是去中心化的,想要有效的運轉一定要走向自治,所以自治很重要。

人、機、物有機融合是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自然形態,這種融合將實現平臺數字生態的自主自治。

"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內容來源:2019年7月31日,在B.P商業夥伴主辦的中國數字生態大會上,獨立CIO、數字化轉型專家陳其偉進行了題為“數字企業的趨勢與展望”的精彩分享。

講者 | 陳其偉

深度好文:6047 字 | 12 分鐘閱讀

完整筆記·人工智能

本文優質度:★★★★★ 口感:薯格

萬商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不確定的形勢下,機會在哪裡?
  • 企業之間為什麼要合作?

一、華為進入了“無人區”

2016年,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在一篇題為《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奮鬥》的報告中提到:

“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二者解釋見下文)的極限,面對大流量、低延時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累積,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

為什麼華為說自己進入“無人區”了?為什麼華為有機會發展得這麼快?

我們知道,香農定理說的是通訊能力、摩爾定律說的是計算能力,這兩個作為基礎能力的理論,現已逼近了極限。

也是因為它們已逼近極限,導致我們到2020年時,技術驅動的漸進式改進的大限將至,已經基本不起作用了。

在1946——1995年的“數字技術1.0時代”裡,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術;是電信服務、信息服務、IT 服務及應用的有機結合)技術及其應用得到快速發展,其理論基礎就是香農定理和摩爾定律。

這也是中國的ICT廠商,包括華為,能有機會趕在世界最前面的原因。

但這兩個定理今年都已接近極限,計算效率沒有超越摩爾定律,通訊能力逼近香農極限。這也導致明年就是技術驅動的漸進式改進大限。

1995年後,進入“數字技術2.0時代”,逐漸逼近了極限,ICT技術發展放慢,再加上中國的海量用戶和巨大應用市場,是梅特卡夫定律和貝爾定律讓中國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例如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電商和移動支付等方面,已經走世界前沿。但是當前,這兩個定律也快要接近天花板了,如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如上網人數在近兩年內沒有大量增加。


二、不確定時,找準一個點,切入進去

這種狀態下,ICT廠商,還有傳統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

有人引用了一個軍事概念,來形容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叫做“VUCA”,即:

未來是——易變的(Volatility)、不確定的(Uncertainty)、複雜的(Complexity)以及模糊的(Ambiguity)時代。

在今天這個時代,有中美貿易戰、有用戶體驗帶來的挑戰、有行業與企業的邊界都在快速模糊化等等,比如滴滴做出租、我們用微信打電話和發短信等。

這就使得原來基於行業、企業,甚至基於價值鏈的模式被打散,行業因此進行了新的融合,又發生新的跨界,出現新的生態。

今後,基於現今這種行業的顛覆,企業一定不能單打獨鬥,一定要意識到“生態協同、共生共贏、場景體驗以及認知智能”的重要性。

在VUCA時代,企業如何做數字化轉型呢?像過去一樣,花很多時間做三年計劃、五年計劃嗎?

現在的企業裡,一件事如果兩個月見不到效果,就很難做下去。所以慢節奏已經行不通了,我們需要馬上行動。

那麼,行動從何處開始?答案是:先明確方向,再迅速找準一個點,切入進去。


三、平臺生態要走向自治

我在這裡給出一個2020——2040年的預測,我們相信:2040年應該有ICT基礎領域的突破。

一旦突破之後,會是怎麼樣?我們會進入數字化轉型2.0階段。這是基於平臺運行的數字生態系統預測的,有3個特點:

1.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規模化創新;

2.網絡資源、計算資源、數據資源和用戶資源的聚合和調用;

3.基於產品服務、生態資源、生態合作過程中的數字化、網絡化。

再下一步就是“數字化轉型3.0階段”,其實就是從人工智能到機器智能,它是一個自主業務與自治系統。

因為平臺生態是去中心化的,想要有效的運轉一定要走向自治,所以自治很重要。

人、機、物有機融合是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自然形態,這種融合將實現平臺數字生態的自主自治。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四、企業未來的機會在哪?

我在做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數字化轉型外部評審專家的這幾年,評審了幾百個國內最先進、最領先的行業用戶。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一些實踐,以今年獲獎的兩個用戶為例,一個是做醫藥的,另一個是中信集團,它們都在基於自身或在以自己為核心構建生態圈。

行業內的一些龍頭企業,也在嘗試建立這種生態圈。按企業的能力,可將生態圈分成4層:

  • 中心層:以人為本,打造以人為中心的體驗經濟的企業;
  • 第二層:高效運營的企業,進行網狀實時連接,打造一體化經濟;
  • 第三層: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變革的企業,打造數字經濟;
  • 最外層:面向未來的具有生態潛能的企業,它們能和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成長。

IDC剛剛發佈一個報告說:未來的國家醫療體系,是一個由患者、分診醫療、家庭醫生、社保、商保、醫院和居民社區等共同構成的複雜生態系統。

它需要一個全新的服務體系和支撐體系,需要考慮如何構建,以及構建以後如何運營。這還只是一個行業而已。

也就是說,未來的企業、行業都會按照這種方式,構建一個類似的生態系統。

未來的機會到底在哪兒?

之前有些乙方企業只聚焦於某一個點的某一個業務,但在未來的生態圈中,有各種角色,角色之間要做各種各樣的交互和連接。

在“數字化轉型3.0階段”,還要做到自主業務自治。怎麼自治呢?

連接全部,全部參數化、API化;而規則要動態實時傳入,在這裡可以找到一些機會。


五、甲方企業如何選擇合作伙伴?

1.乙方要有未來視野

以傳統的BPM(業務流程管理)平臺為例,之前重點關注的是流程引擎,而現在要面向未來。

未來會更看重BPM裡面現在已有但是不強的“規則引擎”,規則是否可以參數化?是否可以API化、是否可以滿足未來的需要?

可以參數化、API化、滿足未來需要的話,就能為基於大數據的實時業務來傳數據,讓業務自動化,即讓業務自足。

2.能一起推動創新

既然VUCA時代面臨眾多的不確定性,企業在做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時,也揹負很大的壓力,希望合作伙伴能和自己一起往前走。

3.乙方要有技術實力

4.最好乙方有行業經驗

六、企業合作趨勢:

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這四個階段,也恰好是甲乙雙方合作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共生。

比如甲方買服務器和存儲,乙方提供集成服務,合作雙方專注於交易,把信息系統做成後就結束了,乙方拿到錢就走了。

然而,共生階段面臨的挑戰是,信息系統上線後,出了問題,誰來填坑?

甲方希望信息系統上線後能發揮作用,能帶來價值,乙方不應該在交付後拿到錢就跑,應該真正做到互利共贏,這就是第二個階段。

"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內容來源:2019年7月31日,在B.P商業夥伴主辦的中國數字生態大會上,獨立CIO、數字化轉型專家陳其偉進行了題為“數字企業的趨勢與展望”的精彩分享。

講者 | 陳其偉

深度好文:6047 字 | 12 分鐘閱讀

完整筆記·人工智能

本文優質度:★★★★★ 口感:薯格

萬商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不確定的形勢下,機會在哪裡?
  • 企業之間為什麼要合作?

一、華為進入了“無人區”

2016年,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在一篇題為《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奮鬥》的報告中提到:

“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二者解釋見下文)的極限,面對大流量、低延時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累積,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

為什麼華為說自己進入“無人區”了?為什麼華為有機會發展得這麼快?

我們知道,香農定理說的是通訊能力、摩爾定律說的是計算能力,這兩個作為基礎能力的理論,現已逼近了極限。

也是因為它們已逼近極限,導致我們到2020年時,技術驅動的漸進式改進的大限將至,已經基本不起作用了。

在1946——1995年的“數字技術1.0時代”裡,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術;是電信服務、信息服務、IT 服務及應用的有機結合)技術及其應用得到快速發展,其理論基礎就是香農定理和摩爾定律。

這也是中國的ICT廠商,包括華為,能有機會趕在世界最前面的原因。

但這兩個定理今年都已接近極限,計算效率沒有超越摩爾定律,通訊能力逼近香農極限。這也導致明年就是技術驅動的漸進式改進大限。

1995年後,進入“數字技術2.0時代”,逐漸逼近了極限,ICT技術發展放慢,再加上中國的海量用戶和巨大應用市場,是梅特卡夫定律和貝爾定律讓中國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例如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電商和移動支付等方面,已經走世界前沿。但是當前,這兩個定律也快要接近天花板了,如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如上網人數在近兩年內沒有大量增加。


二、不確定時,找準一個點,切入進去

這種狀態下,ICT廠商,還有傳統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

有人引用了一個軍事概念,來形容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叫做“VUCA”,即:

未來是——易變的(Volatility)、不確定的(Uncertainty)、複雜的(Complexity)以及模糊的(Ambiguity)時代。

在今天這個時代,有中美貿易戰、有用戶體驗帶來的挑戰、有行業與企業的邊界都在快速模糊化等等,比如滴滴做出租、我們用微信打電話和發短信等。

這就使得原來基於行業、企業,甚至基於價值鏈的模式被打散,行業因此進行了新的融合,又發生新的跨界,出現新的生態。

今後,基於現今這種行業的顛覆,企業一定不能單打獨鬥,一定要意識到“生態協同、共生共贏、場景體驗以及認知智能”的重要性。

在VUCA時代,企業如何做數字化轉型呢?像過去一樣,花很多時間做三年計劃、五年計劃嗎?

現在的企業裡,一件事如果兩個月見不到效果,就很難做下去。所以慢節奏已經行不通了,我們需要馬上行動。

那麼,行動從何處開始?答案是:先明確方向,再迅速找準一個點,切入進去。


三、平臺生態要走向自治

我在這裡給出一個2020——2040年的預測,我們相信:2040年應該有ICT基礎領域的突破。

一旦突破之後,會是怎麼樣?我們會進入數字化轉型2.0階段。這是基於平臺運行的數字生態系統預測的,有3個特點:

1.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規模化創新;

2.網絡資源、計算資源、數據資源和用戶資源的聚合和調用;

3.基於產品服務、生態資源、生態合作過程中的數字化、網絡化。

再下一步就是“數字化轉型3.0階段”,其實就是從人工智能到機器智能,它是一個自主業務與自治系統。

因為平臺生態是去中心化的,想要有效的運轉一定要走向自治,所以自治很重要。

人、機、物有機融合是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自然形態,這種融合將實現平臺數字生態的自主自治。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四、企業未來的機會在哪?

我在做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數字化轉型外部評審專家的這幾年,評審了幾百個國內最先進、最領先的行業用戶。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一些實踐,以今年獲獎的兩個用戶為例,一個是做醫藥的,另一個是中信集團,它們都在基於自身或在以自己為核心構建生態圈。

行業內的一些龍頭企業,也在嘗試建立這種生態圈。按企業的能力,可將生態圈分成4層:

  • 中心層:以人為本,打造以人為中心的體驗經濟的企業;
  • 第二層:高效運營的企業,進行網狀實時連接,打造一體化經濟;
  • 第三層: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變革的企業,打造數字經濟;
  • 最外層:面向未來的具有生態潛能的企業,它們能和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成長。

IDC剛剛發佈一個報告說:未來的國家醫療體系,是一個由患者、分診醫療、家庭醫生、社保、商保、醫院和居民社區等共同構成的複雜生態系統。

它需要一個全新的服務體系和支撐體系,需要考慮如何構建,以及構建以後如何運營。這還只是一個行業而已。

也就是說,未來的企業、行業都會按照這種方式,構建一個類似的生態系統。

未來的機會到底在哪兒?

之前有些乙方企業只聚焦於某一個點的某一個業務,但在未來的生態圈中,有各種角色,角色之間要做各種各樣的交互和連接。

在“數字化轉型3.0階段”,還要做到自主業務自治。怎麼自治呢?

連接全部,全部參數化、API化;而規則要動態實時傳入,在這裡可以找到一些機會。


五、甲方企業如何選擇合作伙伴?

1.乙方要有未來視野

以傳統的BPM(業務流程管理)平臺為例,之前重點關注的是流程引擎,而現在要面向未來。

未來會更看重BPM裡面現在已有但是不強的“規則引擎”,規則是否可以參數化?是否可以API化、是否可以滿足未來的需要?

可以參數化、API化、滿足未來需要的話,就能為基於大數據的實時業務來傳數據,讓業務自動化,即讓業務自足。

2.能一起推動創新

既然VUCA時代面臨眾多的不確定性,企業在做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時,也揹負很大的壓力,希望合作伙伴能和自己一起往前走。

3.乙方要有技術實力

4.最好乙方有行業經驗

六、企業合作趨勢:

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這四個階段,也恰好是甲乙雙方合作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共生。

比如甲方買服務器和存儲,乙方提供集成服務,合作雙方專注於交易,把信息系統做成後就結束了,乙方拿到錢就走了。

然而,共生階段面臨的挑戰是,信息系統上線後,出了問題,誰來填坑?

甲方希望信息系統上線後能發揮作用,能帶來價值,乙方不應該在交付後拿到錢就跑,應該真正做到互利共贏,這就是第二個階段。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未來的時代,是數字化的時代。IT除了負責開發和運維外,還肩負很多新職責,比如客戶連接、業務增長、創新等。

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甲方希望和乙方共同研製服務和產品,而不是買成熟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共研。

比如碧桂園自稱有1200名IT人員,比很多乙方的研發人員還要多。

面向數字化轉型3.0階段,是共同探索。甲乙雙方都不太清楚未來的發展,雙方應該建立一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一起探索未來。

共生很容易。而從共贏、共研到共同探索,才是未來真正走向的合作方式。

七、對乙方的建議

在這樣的數字生態環境下,我們對ICT廠商有四大建議:

1.提供定製化的技術方案

乙方希望推標準化解決方案,而甲方在不同的階段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甲方希望定製的解決方案。

2.業務要聚焦

在未來更多強調的是協作,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實力自建一個生態圈,可能是融入一個或者兩個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裡邊發揮獨特的價值。

一定要有一兩個特別精專的業務,才能存活下去。

3.服務要到位

從代理、銷售和服務,要轉到專業服務、管理服務、IP化。


4.多方位搞定客戶

很多時候,拿項目時只盯著甲方IT部門的CIO,不如說動業務部門的高管更有效果。


八、數字化轉型的五大關鍵

數字化轉型是一種實踐,不在於知道多少,在於行動要快。要動起來,邏輯有用,但是最終還要看結果。這裡面有五個關鍵:

1.要有數據文化,使用數據驅動企業做決策

這是為了打造企業的文化優勢。

2.組織要柔,要有善敗優勢

善敗是四個敗:一是鼓勵失敗,二是快速失敗,三是失小敗,四是不犯同樣的失敗。

對待這四個失敗的態度或者行動,將導致企業是否可以支撐它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

3.起步要小

起步小,則有利於聚焦優勢。

4.迭代要快

儘快發展出速度優勢。

5.想的要大

數字化已經用2進制定義了企業的操作系統,所以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必須要做的。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B.P商業夥伴是國內領先的IT行業信息服務與諮詢機構,致力於IT行業(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生態圈建設,為客戶提供生態戰略規劃、生態研究、生態培訓、生態拓展等生態建設系列服務;以及提供品牌諮詢、生態資源、媒介資源、公關傳播等整合營銷相關服務。

我們擁有一批長期根植於IT行業的頂尖媒體人、策劃人;廣泛服務於生態體系內各類企業客戶和相關政府組織。


"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內容來源:2019年7月31日,在B.P商業夥伴主辦的中國數字生態大會上,獨立CIO、數字化轉型專家陳其偉進行了題為“數字企業的趨勢與展望”的精彩分享。

講者 | 陳其偉

深度好文:6047 字 | 12 分鐘閱讀

完整筆記·人工智能

本文優質度:★★★★★ 口感:薯格

萬商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不確定的形勢下,機會在哪裡?
  • 企業之間為什麼要合作?

一、華為進入了“無人區”

2016年,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在一篇題為《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奮鬥》的報告中提到:

“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二者解釋見下文)的極限,面對大流量、低延時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累積,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

為什麼華為說自己進入“無人區”了?為什麼華為有機會發展得這麼快?

我們知道,香農定理說的是通訊能力、摩爾定律說的是計算能力,這兩個作為基礎能力的理論,現已逼近了極限。

也是因為它們已逼近極限,導致我們到2020年時,技術驅動的漸進式改進的大限將至,已經基本不起作用了。

在1946——1995年的“數字技術1.0時代”裡,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術;是電信服務、信息服務、IT 服務及應用的有機結合)技術及其應用得到快速發展,其理論基礎就是香農定理和摩爾定律。

這也是中國的ICT廠商,包括華為,能有機會趕在世界最前面的原因。

但這兩個定理今年都已接近極限,計算效率沒有超越摩爾定律,通訊能力逼近香農極限。這也導致明年就是技術驅動的漸進式改進大限。

1995年後,進入“數字技術2.0時代”,逐漸逼近了極限,ICT技術發展放慢,再加上中國的海量用戶和巨大應用市場,是梅特卡夫定律和貝爾定律讓中國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例如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電商和移動支付等方面,已經走世界前沿。但是當前,這兩個定律也快要接近天花板了,如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如上網人數在近兩年內沒有大量增加。


二、不確定時,找準一個點,切入進去

這種狀態下,ICT廠商,還有傳統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

有人引用了一個軍事概念,來形容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叫做“VUCA”,即:

未來是——易變的(Volatility)、不確定的(Uncertainty)、複雜的(Complexity)以及模糊的(Ambiguity)時代。

在今天這個時代,有中美貿易戰、有用戶體驗帶來的挑戰、有行業與企業的邊界都在快速模糊化等等,比如滴滴做出租、我們用微信打電話和發短信等。

這就使得原來基於行業、企業,甚至基於價值鏈的模式被打散,行業因此進行了新的融合,又發生新的跨界,出現新的生態。

今後,基於現今這種行業的顛覆,企業一定不能單打獨鬥,一定要意識到“生態協同、共生共贏、場景體驗以及認知智能”的重要性。

在VUCA時代,企業如何做數字化轉型呢?像過去一樣,花很多時間做三年計劃、五年計劃嗎?

現在的企業裡,一件事如果兩個月見不到效果,就很難做下去。所以慢節奏已經行不通了,我們需要馬上行動。

那麼,行動從何處開始?答案是:先明確方向,再迅速找準一個點,切入進去。


三、平臺生態要走向自治

我在這裡給出一個2020——2040年的預測,我們相信:2040年應該有ICT基礎領域的突破。

一旦突破之後,會是怎麼樣?我們會進入數字化轉型2.0階段。這是基於平臺運行的數字生態系統預測的,有3個特點:

1.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規模化創新;

2.網絡資源、計算資源、數據資源和用戶資源的聚合和調用;

3.基於產品服務、生態資源、生態合作過程中的數字化、網絡化。

再下一步就是“數字化轉型3.0階段”,其實就是從人工智能到機器智能,它是一個自主業務與自治系統。

因為平臺生態是去中心化的,想要有效的運轉一定要走向自治,所以自治很重要。

人、機、物有機融合是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自然形態,這種融合將實現平臺數字生態的自主自治。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四、企業未來的機會在哪?

我在做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數字化轉型外部評審專家的這幾年,評審了幾百個國內最先進、最領先的行業用戶。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一些實踐,以今年獲獎的兩個用戶為例,一個是做醫藥的,另一個是中信集團,它們都在基於自身或在以自己為核心構建生態圈。

行業內的一些龍頭企業,也在嘗試建立這種生態圈。按企業的能力,可將生態圈分成4層:

  • 中心層:以人為本,打造以人為中心的體驗經濟的企業;
  • 第二層:高效運營的企業,進行網狀實時連接,打造一體化經濟;
  • 第三層: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變革的企業,打造數字經濟;
  • 最外層:面向未來的具有生態潛能的企業,它們能和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成長。

IDC剛剛發佈一個報告說:未來的國家醫療體系,是一個由患者、分診醫療、家庭醫生、社保、商保、醫院和居民社區等共同構成的複雜生態系統。

它需要一個全新的服務體系和支撐體系,需要考慮如何構建,以及構建以後如何運營。這還只是一個行業而已。

也就是說,未來的企業、行業都會按照這種方式,構建一個類似的生態系統。

未來的機會到底在哪兒?

之前有些乙方企業只聚焦於某一個點的某一個業務,但在未來的生態圈中,有各種角色,角色之間要做各種各樣的交互和連接。

在“數字化轉型3.0階段”,還要做到自主業務自治。怎麼自治呢?

連接全部,全部參數化、API化;而規則要動態實時傳入,在這裡可以找到一些機會。


五、甲方企業如何選擇合作伙伴?

1.乙方要有未來視野

以傳統的BPM(業務流程管理)平臺為例,之前重點關注的是流程引擎,而現在要面向未來。

未來會更看重BPM裡面現在已有但是不強的“規則引擎”,規則是否可以參數化?是否可以API化、是否可以滿足未來的需要?

可以參數化、API化、滿足未來需要的話,就能為基於大數據的實時業務來傳數據,讓業務自動化,即讓業務自足。

2.能一起推動創新

既然VUCA時代面臨眾多的不確定性,企業在做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時,也揹負很大的壓力,希望合作伙伴能和自己一起往前走。

3.乙方要有技術實力

4.最好乙方有行業經驗

六、企業合作趨勢:

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這四個階段,也恰好是甲乙雙方合作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共生。

比如甲方買服務器和存儲,乙方提供集成服務,合作雙方專注於交易,把信息系統做成後就結束了,乙方拿到錢就走了。

然而,共生階段面臨的挑戰是,信息系統上線後,出了問題,誰來填坑?

甲方希望信息系統上線後能發揮作用,能帶來價值,乙方不應該在交付後拿到錢就跑,應該真正做到互利共贏,這就是第二個階段。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未來的時代,是數字化的時代。IT除了負責開發和運維外,還肩負很多新職責,比如客戶連接、業務增長、創新等。

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甲方希望和乙方共同研製服務和產品,而不是買成熟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共研。

比如碧桂園自稱有1200名IT人員,比很多乙方的研發人員還要多。

面向數字化轉型3.0階段,是共同探索。甲乙雙方都不太清楚未來的發展,雙方應該建立一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一起探索未來。

共生很容易。而從共贏、共研到共同探索,才是未來真正走向的合作方式。

七、對乙方的建議

在這樣的數字生態環境下,我們對ICT廠商有四大建議:

1.提供定製化的技術方案

乙方希望推標準化解決方案,而甲方在不同的階段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甲方希望定製的解決方案。

2.業務要聚焦

在未來更多強調的是協作,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實力自建一個生態圈,可能是融入一個或者兩個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裡邊發揮獨特的價值。

一定要有一兩個特別精專的業務,才能存活下去。

3.服務要到位

從代理、銷售和服務,要轉到專業服務、管理服務、IP化。


4.多方位搞定客戶

很多時候,拿項目時只盯著甲方IT部門的CIO,不如說動業務部門的高管更有效果。


八、數字化轉型的五大關鍵

數字化轉型是一種實踐,不在於知道多少,在於行動要快。要動起來,邏輯有用,但是最終還要看結果。這裡面有五個關鍵:

1.要有數據文化,使用數據驅動企業做決策

這是為了打造企業的文化優勢。

2.組織要柔,要有善敗優勢

善敗是四個敗:一是鼓勵失敗,二是快速失敗,三是失小敗,四是不犯同樣的失敗。

對待這四個失敗的態度或者行動,將導致企業是否可以支撐它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

3.起步要小

起步小,則有利於聚焦優勢。

4.迭代要快

儘快發展出速度優勢。

5.想的要大

數字化已經用2進制定義了企業的操作系統,所以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必須要做的。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B.P商業夥伴是國內領先的IT行業信息服務與諮詢機構,致力於IT行業(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生態圈建設,為客戶提供生態戰略規劃、生態研究、生態培訓、生態拓展等生態建設系列服務;以及提供品牌諮詢、生態資源、媒介資源、公關傳播等整合營銷相關服務。

我們擁有一批長期根植於IT行業的頂尖媒體人、策劃人;廣泛服務於生態體系內各類企業客戶和相關政府組織。


企業合作趨勢:共生,共贏,共研,共同探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