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料垃圾困局如何破解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嶽 光 本報記者 陳尚文 李司坤 ●任 重

編者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10日宣佈,加拿大2021年起將取締一次性塑料製品。這一表態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嚴控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量的大背景下,讓塑料垃圾的處理與回收利用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到底塑料垃圾有哪些處理方式,處理起來又面臨著什麼樣的難題?目前有沒有成熟的塑料替代方案,還是隻能最大程度上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數量呢?

處理塑料垃圾的四種模式

目前,全球對廢舊塑料的處理方法有填埋、焚燒、再生造粒和熱解等方法。

填埋法是被廣泛用來處理廢舊塑料垃圾的傳統方式。這種簡單直接的物理處理方式隱患和危害比較大,增加土地資源的使用壓力,難降解的塑料嚴重妨礙地下水滲透,塑料中的添加劑造成土地的二次汙染。塑料垃圾——無論是在河流、海洋還是在陸地都可以在環境中持續幾個世紀。塑料在自然中幾乎不可能完全分解。大多數塑料製品永遠不會完全消失,只是越變越小。

焚燒同樣是被廣泛使用的塑料垃圾處理方式。英國廣播公司稱,“焚燒派”說,塑料是從石油和天然氣提煉生產的,主要為碳氫化合物,焚燒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熱能,然後用產生的熱能來發電。以這種方式焚燒塑料垃圾,目前在有些地方代替了燒煤或石油之類產生汙染的燃料。不過,焚燒塑料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如果焚燒爐效率不高,這些廢氣會進入環境。以德國為例,目前,該國每年有20萬噸的PVC垃圾,其中30%在焚化爐裡燃燒。德國環境部門已規定所有的焚化爐都必須符合每立方米廢氣值低於0.1ng(納克)的限量。德國的焚化爐空氣汙染標準雖然已屬於世界公認的高標準,但仍然沒有說焚燒方法不會因機械故障放出有害物質。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通過比較完善的控制系統讓塑料垃圾燃燒得比較充分,在後面還要設置一個完善的煙氣淨化系統,把煙氣處理到位,這樣汙染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再生造粒是物理性回收利用塑料垃圾的方法。大多數可回收的塑料經機械加工分解成顆粒,然後重新制造成新的塑料產品,如包裝材料、座椅或衣物。然而,再生造粒方法也有侷限性,該工藝不適用於塑料薄膜、小袋和其他層壓塑料,通常這些材料會被送到垃圾填埋場或進行焚燒。

廢舊塑料熱解法。這種化學分解方法,是指利用固體廢物中有機物的熱不穩定性,將其置於熱解反應器內受熱分解的過程。此項技術可以將廢塑料轉化為燃料油、天然氣、固態燃料等高附加值能源產品。

既然有多種處理模式,為什麼塑料處理仍讓全球撓頭呢?

首先,塑料產量太大。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塑料產量的增長速度比任何其他材料都快。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聯合國環境署2018年的一份報告稱,全世界總計生產出的90億噸塑料製品中,被循環利用的只有9%,約12%被焚燒。其餘79%最終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流入自然環境中。目前,全球每年用掉的塑料袋多達5萬億個,如果一個個排開,可以覆蓋兩個法國。

其次,無論是化學方法還是物理方法轉換利用,均面臨一個困難,即回收的廢舊塑料品種混雜,不易鑑別分類,另一方面又特別不乾淨(如一次性飯盒),清洗非常困難,回收成本很高。分揀是決定材料複用經濟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外分揀技術發展很快,很多自動化分揀線已經投入使用,可非常準確地對不同種類的材料進行分揀處理。而這個分類過程必須是一個全社會共同完成的環節,比如經過家庭第一次分類後,將塑料垃圾分為“可燃”“不可燃”“可回收(資源)”三大類;回收企業再進行第二次分類:將可燃垃圾單獨集中,將不可燃垃圾進行破碎分選,將可回收塑料按類別集中;再由廢棄物處理企業進行最終處理。

再次,還有一個難題就是成本與收益問題:塑料垃圾的綜合處理成本是否低於資源再循環利用後所創造的綜合價值。這個綜合價值既包含經濟價值,也包含社會價值。而綜合處理成本是一道看不見的門檻。因為這個領域的特點是,既要佔用大量勞動力,又要很高的技術(資本)。比如焚燒爐的環保措施要高於煤炭發電廠;廢塑料的篩選機就是大型精密儀器,其一臺光電分選機的價格就很高等。同時,在塑料垃圾回收過程中,有收集、運輸、分揀等工序,又需要大量人工,而發達國家普遍不願在相關領域提供如此多的勞動力。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表示,塑料垃圾處理最終其實是市場經濟在全球配置資源的結果,並不是說世界上沒有相關處理技術,發達國家在相關技術領域更加先進,但因為他們覺得成本上不划算,因此就要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處理方式——將塑料垃圾大量出國到發展中國家。

那目前有替代塑料的可行技術方案嗎?

劉建國表示,總體來講,現在大面積替代塑料的條件還不具備,因為它自身具有的優越功能有很多,這是其他材料不具備的。而成本更是一大阻礙。

日本民間和政府系研究機構一直致力於研究塑料替代技術,比如一種可降解的購物袋,其成分70%樹脂,30%澱粉,通過食品級的添加劑可以調整強度。這個技術雖然通過了檢驗,但其價格是塑料的2.5倍,這就很難推廣。另外,日本的造紙企業研究以紙替代塑料容器。就是將紙表面通過噴塗加工,使其具有隔絕空氣和水分的特性,這樣可以作為軟飲料包裝袋。這項技術已經投入使用,但廢棄物作為廢紙回收後,不可再生利用,且增加了廢紙分選的難度,最後只能增加焚燒量。故從材料的角度,替代了塑料,從再生資源的角度,降低了可回收率。這個矛盾如何解決,是需要企業界不斷思考的問題。

BBC稱,生物塑料是由可再生的物質提煉製成,通常包括植物油脂、木薯澱粉、木片或食品垃圾。然而,印尼有初創公司則是用海藻包裝代替塑料。他們用海藻製造三明治和漢堡包的包裝紙、咖啡袋和調料包,以及肥皂的包裝。用海藻製成的調料包在熱水浸泡下可以溶解,然後直接食用,不需要扔掉包裝紙。具有可持續和有營養的雙重好處。

加強回收再利用法規監管是全球治理塑料垃圾的一個普遍做法。歐盟目前為其成員國提供了一個戰略框架,要求它們從2030年起回收再利用55%的塑料廢物。在美國,雖然沒有聯邦法律要求公民進行回收再利用,但各州有自己的立法。在日本,地方政府會組織和鼓勵居民進行垃圾分類。

韓國的一些“限塑”方案值得我們借鑑。根據韓國統計廳數據,2016年,韓國人均塑料製品消耗量為98.2公斤,位列世界第一;塑料袋消耗量為216億個,這一數字為德國的6倍,芬蘭的逾100倍。以一次性咖啡杯為例,韓國年消耗一次性塑料咖啡杯總量高達260億個。

為減少塑料製品使用,去年8月起,韓國環境部禁止咖啡店使用一次性塑料杯。隨著新年到來,“限塑”範圍從咖啡店擴至超市和烘焙店等。今年1月1日,韓國《關於節約資源及促進資源回收利用的法律》修正案正式生效。其中規定,韓國2000家大型超市和1.1萬家面積超過165平方米的超市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根據修正案,除肉類、魚類等含水分製品可使用塑料袋外,相關超市和大型賣場只能為顧客提供由廢舊塑料重新加工製成的計量收費垃圾袋、環保購物袋和空紙殼箱等用於打包。修正案還規定,全國超過1.8萬家的烘焙店今年起也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

韓國政府還加大對違法者的處罰力度。執法人員不定期到咖啡店進行現場巡查,若違反規定將根據咖啡店面積、違規次數等處以最高200萬韓元(100萬韓元約合6000元人民幣)罰款。此外,大型超市被發現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商家將被處以最高300萬韓元的罰款。韓國政府於去年底出臺鼓勵措施,對於乾洗店和運輸包裝用塑料、雨傘塑料套、一次性塑料手套、食品保鮮膜等5種塑料製品,如果生產商能夠進行回收再加工,政府將根據回收再生產量為生產商提供資金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