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興事件給我們起了警鐘,華為事件更是讓我們更加清醒,5G時代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奮起直追,AI芯片一定是中國芯探索道路上一條全新的道路,這是彎道超車很好的機會。然而,我國中小芯片的現狀究竟如何?像格力這種燒個500個億來研究芯片“財大氣粗”的企業只是少數,更多的是那些為了生存下去苦苦掙扎的中小IC設計公司。

最便宜的國產芯片每顆芯片只要0.14元

提到「芯片」這個詞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個高大上的名詞,會和驍龍855、蘋果A12這些手機SoC或者酷睿i9、銳龍2700這些電腦CPU產生聯想。的確,民用高端芯片的價格確實不低某東上一片英特爾至強W-3175X CPU 售價26000+。

"

中興事件給我們起了警鐘,華為事件更是讓我們更加清醒,5G時代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奮起直追,AI芯片一定是中國芯探索道路上一條全新的道路,這是彎道超車很好的機會。然而,我國中小芯片的現狀究竟如何?像格力這種燒個500個億來研究芯片“財大氣粗”的企業只是少數,更多的是那些為了生存下去苦苦掙扎的中小IC設計公司。

最便宜的國產芯片每顆芯片只要0.14元

提到「芯片」這個詞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個高大上的名詞,會和驍龍855、蘋果A12這些手機SoC或者酷睿i9、銳龍2700這些電腦CPU產生聯想。的確,民用高端芯片的價格確實不低某東上一片英特爾至強W-3175X CPU 售價26000+。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只不過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芯片遠不止這些共享單車上有定位芯片、娃娃機裡有控制芯片就連銀行卡、公交卡甚至LED燈裡都有有一塊芯片。

"

中興事件給我們起了警鐘,華為事件更是讓我們更加清醒,5G時代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奮起直追,AI芯片一定是中國芯探索道路上一條全新的道路,這是彎道超車很好的機會。然而,我國中小芯片的現狀究竟如何?像格力這種燒個500個億來研究芯片“財大氣粗”的企業只是少數,更多的是那些為了生存下去苦苦掙扎的中小IC設計公司。

最便宜的國產芯片每顆芯片只要0.14元

提到「芯片」這個詞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個高大上的名詞,會和驍龍855、蘋果A12這些手機SoC或者酷睿i9、銳龍2700這些電腦CPU產生聯想。的確,民用高端芯片的價格確實不低某東上一片英特爾至強W-3175X CPU 售價26000+。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只不過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芯片遠不止這些共享單車上有定位芯片、娃娃機裡有控制芯片就連銀行卡、公交卡甚至LED燈裡都有有一塊芯片。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我們身邊的這些芯片用途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隻要白菜價,甚至比白菜還便宜。這裡拿申報科創板上市的五家IC設計公司作為例子,最貴的芯片是晶晨半導體生產的電視芯片單價也不過35.69元,最便宜的是聚辰半導體出售的智能卡芯片,每顆只要0.14元這裡放張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

中興事件給我們起了警鐘,華為事件更是讓我們更加清醒,5G時代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奮起直追,AI芯片一定是中國芯探索道路上一條全新的道路,這是彎道超車很好的機會。然而,我國中小芯片的現狀究竟如何?像格力這種燒個500個億來研究芯片“財大氣粗”的企業只是少數,更多的是那些為了生存下去苦苦掙扎的中小IC設計公司。

最便宜的國產芯片每顆芯片只要0.14元

提到「芯片」這個詞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個高大上的名詞,會和驍龍855、蘋果A12這些手機SoC或者酷睿i9、銳龍2700這些電腦CPU產生聯想。的確,民用高端芯片的價格確實不低某東上一片英特爾至強W-3175X CPU 售價26000+。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只不過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芯片遠不止這些共享單車上有定位芯片、娃娃機裡有控制芯片就連銀行卡、公交卡甚至LED燈裡都有有一塊芯片。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我們身邊的這些芯片用途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隻要白菜價,甚至比白菜還便宜。這裡拿申報科創板上市的五家IC設計公司作為例子,最貴的芯片是晶晨半導體生產的電視芯片單價也不過35.69元,最便宜的是聚辰半導體出售的智能卡芯片,每顆只要0.14元這裡放張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在一些人眼中芯片是個挺能賺錢的行業畢竟是用沙子造出來的,然而,風光的背後是我們無法看到的心酸“。白菜價”的單價在天文數字般的成本面前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了。首批申報科創板上市的晶豐明源掌握有LED芯片的核心技術,與飛利浦、歐普、雷士等國內外照明龍頭企業有深度合作,是LED驅動芯片行業巨頭。晶豐明源去年賣出了32億顆芯片足足可以繞地球一圈但是,淨利潤卻只有8000w左右,足以說明芯片行業的成本多麼的高。難怪董小姐說前期二十個億砸下去可能連水花都看不到。

為啥做芯片這麼“燒錢”?

那這些鉅額的成本來源於哪裡呢?首先是開發軟件費,就像蓋房子要用到建築工具,做芯片也要用到開發軟件作為工具,需要給Cadence、Synopsys這些開發軟件公司一大筆EDA軟件使用費。有了工具後,還需要圖紙才能開工,而ARM、高通這些公司掌握帶知識產權的芯片架構,正是芯片製造用到的“建築圖紙”,付費給他們獲得專利授權後才能開始“動工”。自己造芯片的華為每年要付給高通33億人民幣專利費,相當於55萬臺華為P30 Pro的價格。這才是做真正的“躺著”就能賺錢呀。

除了開發軟件費和IP授權費外還有研發費用這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作為摩爾定律最前端的行業芯片的製程工藝從之前的幾百納米,縮小到28納米、20納米、16納米、14納米,10納米,直到今天最先進的7納米。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更新一代,如果沒有投入足夠的研發費用更新迭代技術,就很難保持公司在行業的競爭力,所以,每家公司都會拿出大量的利潤用於研發。

我們可以看到科創板五家芯片公司,都拿出了30%左右的毛利潤作為研發費用,或許這30%的投入還遠遠不夠。想要知道芯片研發多“燒錢”,問問董小姐的“賭友”雷軍就知道了。

“微笑曲線”理論被打破

我們讓時間回到1992年時任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提出了“微笑曲線”理論。理論的大致內容是:在一條產業鏈中上游研發和下游營銷的利潤要高於中間的組裝業務,這條簡單的曲線不僅引領宏碁走出困局,還給後來臺灣各產業的中長期發展指明瞭方向。只不過“微笑曲線”已經不再適用於今天的芯片產業鏈,理論上本應屬於“低端玩家”的臺積電,盈收能力“吊打”絕大多數的“高端玩家”。臺積電2018年財報顯示其淨利潤為3511.3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770億元,而華為官方公佈的2018年淨利潤僅為人民幣593億元。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對代工廠有偏見認為代工廠就是低端製造的代名詞但並不是所有的代工廠都是富士康,芯片代工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技術儲備,更需要充足的資金投入,目前一條14nm的芯片生產線造價在60億到80億美元左右。如果是更先進的10nm、7nm造價都在100億美元以上,這是大多數芯片企業無法承受之重,只有三星、英特爾這些家底厚實、技術過硬的公司,才能集芯片的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於一身不求於他人。

而勢單力薄的中小芯片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都採用Fabless(無晶圓廠)模式只負責芯片的設計與銷售將生產、測試以及封裝環節外包給臺積電這類代工企業。除了要支付鉅額的代工費外量產前每次流片都心驚膽顫量產後還要擔心良品率問題......

摩爾定律逐漸逼近極限,先進製程的更新速度在不斷減慢。為暫時落後的企業,創造了追趕的機會而科創板的推出更是解決了資金短缺的問題中國的芯片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這會是中小芯片企業破曉前的黎明嗎?

"

中興事件給我們起了警鐘,華為事件更是讓我們更加清醒,5G時代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奮起直追,AI芯片一定是中國芯探索道路上一條全新的道路,這是彎道超車很好的機會。然而,我國中小芯片的現狀究竟如何?像格力這種燒個500個億來研究芯片“財大氣粗”的企業只是少數,更多的是那些為了生存下去苦苦掙扎的中小IC設計公司。

最便宜的國產芯片每顆芯片只要0.14元

提到「芯片」這個詞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個高大上的名詞,會和驍龍855、蘋果A12這些手機SoC或者酷睿i9、銳龍2700這些電腦CPU產生聯想。的確,民用高端芯片的價格確實不低某東上一片英特爾至強W-3175X CPU 售價26000+。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只不過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芯片遠不止這些共享單車上有定位芯片、娃娃機裡有控制芯片就連銀行卡、公交卡甚至LED燈裡都有有一塊芯片。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我們身邊的這些芯片用途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隻要白菜價,甚至比白菜還便宜。這裡拿申報科創板上市的五家IC設計公司作為例子,最貴的芯片是晶晨半導體生產的電視芯片單價也不過35.69元,最便宜的是聚辰半導體出售的智能卡芯片,每顆只要0.14元這裡放張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在一些人眼中芯片是個挺能賺錢的行業畢竟是用沙子造出來的,然而,風光的背後是我們無法看到的心酸“。白菜價”的單價在天文數字般的成本面前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了。首批申報科創板上市的晶豐明源掌握有LED芯片的核心技術,與飛利浦、歐普、雷士等國內外照明龍頭企業有深度合作,是LED驅動芯片行業巨頭。晶豐明源去年賣出了32億顆芯片足足可以繞地球一圈但是,淨利潤卻只有8000w左右,足以說明芯片行業的成本多麼的高。難怪董小姐說前期二十個億砸下去可能連水花都看不到。

為啥做芯片這麼“燒錢”?

那這些鉅額的成本來源於哪裡呢?首先是開發軟件費,就像蓋房子要用到建築工具,做芯片也要用到開發軟件作為工具,需要給Cadence、Synopsys這些開發軟件公司一大筆EDA軟件使用費。有了工具後,還需要圖紙才能開工,而ARM、高通這些公司掌握帶知識產權的芯片架構,正是芯片製造用到的“建築圖紙”,付費給他們獲得專利授權後才能開始“動工”。自己造芯片的華為每年要付給高通33億人民幣專利費,相當於55萬臺華為P30 Pro的價格。這才是做真正的“躺著”就能賺錢呀。

除了開發軟件費和IP授權費外還有研發費用這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作為摩爾定律最前端的行業芯片的製程工藝從之前的幾百納米,縮小到28納米、20納米、16納米、14納米,10納米,直到今天最先進的7納米。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更新一代,如果沒有投入足夠的研發費用更新迭代技術,就很難保持公司在行業的競爭力,所以,每家公司都會拿出大量的利潤用於研發。

我們可以看到科創板五家芯片公司,都拿出了30%左右的毛利潤作為研發費用,或許這30%的投入還遠遠不夠。想要知道芯片研發多“燒錢”,問問董小姐的“賭友”雷軍就知道了。

“微笑曲線”理論被打破

我們讓時間回到1992年時任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提出了“微笑曲線”理論。理論的大致內容是:在一條產業鏈中上游研發和下游營銷的利潤要高於中間的組裝業務,這條簡單的曲線不僅引領宏碁走出困局,還給後來臺灣各產業的中長期發展指明瞭方向。只不過“微笑曲線”已經不再適用於今天的芯片產業鏈,理論上本應屬於“低端玩家”的臺積電,盈收能力“吊打”絕大多數的“高端玩家”。臺積電2018年財報顯示其淨利潤為3511.3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770億元,而華為官方公佈的2018年淨利潤僅為人民幣593億元。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對代工廠有偏見認為代工廠就是低端製造的代名詞但並不是所有的代工廠都是富士康,芯片代工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技術儲備,更需要充足的資金投入,目前一條14nm的芯片生產線造價在60億到80億美元左右。如果是更先進的10nm、7nm造價都在100億美元以上,這是大多數芯片企業無法承受之重,只有三星、英特爾這些家底厚實、技術過硬的公司,才能集芯片的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於一身不求於他人。

而勢單力薄的中小芯片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都採用Fabless(無晶圓廠)模式只負責芯片的設計與銷售將生產、測試以及封裝環節外包給臺積電這類代工企業。除了要支付鉅額的代工費外量產前每次流片都心驚膽顫量產後還要擔心良品率問題......

摩爾定律逐漸逼近極限,先進製程的更新速度在不斷減慢。為暫時落後的企業,創造了追趕的機會而科創板的推出更是解決了資金短缺的問題中國的芯片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這會是中小芯片企業破曉前的黎明嗎?

每顆芯片只要0.14元!中國芯片公司的“芯”酸現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