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是否有人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數字化解決方案是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

數百萬行代碼的“笨重”解決方案確實已經不再流行了,現在,幾萬行代碼即可直擊應用場景,充分顯示出其“簡、快、靈”的優勢;但這僅僅是表象,在應用系統輕裝上陣的同時,後勤保障的壓力正在成倍增加。雖然IT方案商興奮於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出現,也樂於接受“數據湖”的概念,但隨之而來的多元化技能帶來的壓力,讓數字化解決方案似乎又變得更為複雜了。


"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是否有人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數字化解決方案是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

數百萬行代碼的“笨重”解決方案確實已經不再流行了,現在,幾萬行代碼即可直擊應用場景,充分顯示出其“簡、快、靈”的優勢;但這僅僅是表象,在應用系統輕裝上陣的同時,後勤保障的壓力正在成倍增加。雖然IT方案商興奮於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出現,也樂於接受“數據湖”的概念,但隨之而來的多元化技能帶來的壓力,讓數字化解決方案似乎又變得更為複雜了。


解決方案,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


從登山到游泳

這就是解決方案2.0的基本特徵,你可以將之簡單理解為“小應用+大中臺”,其本質是應用與數據的解耦,或稱應用與平臺的解耦。5年前,IT方案商驕傲於可以編寫數百萬行代碼,自豪於可以交付大型行業平臺;兩年前,他們已經轉變思路,著重向市場表達其對細分應用場景的理解能力。

但不管是盤踞於行業平臺,還是聚焦於應用場景,此時解決方案的制高點仍是“應用”,而且應用與平臺均處於緊耦合狀態,這就是“笨重”的解決方案1.0。

變化源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IT方案商突然發現:“游泳比登山更健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制高點已經不在“山頂”的應用系統,而是“山腰”中的數據湖。由此,用戶希望將數據資源轉變為數據資產,以數據驅動應用創新,以數據支撐企業決策。IT方案商也開始聚焦數據湖,提供數據服務,將“代碼+應用”式的解決方案轉變為“場景+數據”式的解決方案,業務思維也由被動滿足現有需求轉變為主動應變未知需求。

解決方案如樂高,但搭建並不容易

上述變化在金融、製造和智慧城市等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

以金融為例,銀行通過接入“總賬”數據、人臉識別系統產生的圖像數據、微信和支付寶等第三方渠道數據,以及工商和稅務等社會數據,可以構建“數據湖”,實現以數據驅動的業務創新。例如當央行調整利率時,銀行在數據湖中抓取數據即可完成企業畫像,快速輸出針對特定群體的金融服務;而當個人申請貸款時,銀行通過數據湖也能夠立即完成用戶畫像,為其實時推送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還可進一步降低風險級別。

這就是數字化解決方案。由此回到文章初始提出的問題——數字化解決方案是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如上所述,聚焦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確實簡單了很多,因為IT方案商可以在數據湖中抓取數據,並組裝成數據服務模塊,同時如樂高益智遊戲般,迅速以模塊為建築材料“搭建”形成應用場景解決方案。

這顛覆瞭解決方案1.0時代一切從零開始的建設式應用開發模式。但問題也由此而來,既然是以數據驅動的應用創新,其數據從何而來?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交付週期也許可以縮短到1~3個月,但建設數據湖以及底層的ICT支撐平臺仍需要18~24個月。

認真梳理這一“上層簡單、底層複雜”的建設模式可以發現:IT方案商需要通過終端設備和物聯網平臺實現數據的採集和接入,通過雲計算平臺實現數據的計算、存儲和傳輸,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的治理、分析和展現。

此外,如果涉及到應急指揮、雪亮工程和國土規劃等具體應用系統的建設,還需要建設GIS、視頻和集成通信等軟件管理平臺;涉及到應用開發時也需要使用應用開發工具。當然,人工智能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現在的IT方案商不會應用人工智能,就如同20年前的程序員不會使用Java語言。


"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是否有人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數字化解決方案是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

數百萬行代碼的“笨重”解決方案確實已經不再流行了,現在,幾萬行代碼即可直擊應用場景,充分顯示出其“簡、快、靈”的優勢;但這僅僅是表象,在應用系統輕裝上陣的同時,後勤保障的壓力正在成倍增加。雖然IT方案商興奮於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出現,也樂於接受“數據湖”的概念,但隨之而來的多元化技能帶來的壓力,讓數字化解決方案似乎又變得更為複雜了。


解決方案,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


從登山到游泳

這就是解決方案2.0的基本特徵,你可以將之簡單理解為“小應用+大中臺”,其本質是應用與數據的解耦,或稱應用與平臺的解耦。5年前,IT方案商驕傲於可以編寫數百萬行代碼,自豪於可以交付大型行業平臺;兩年前,他們已經轉變思路,著重向市場表達其對細分應用場景的理解能力。

但不管是盤踞於行業平臺,還是聚焦於應用場景,此時解決方案的制高點仍是“應用”,而且應用與平臺均處於緊耦合狀態,這就是“笨重”的解決方案1.0。

變化源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IT方案商突然發現:“游泳比登山更健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制高點已經不在“山頂”的應用系統,而是“山腰”中的數據湖。由此,用戶希望將數據資源轉變為數據資產,以數據驅動應用創新,以數據支撐企業決策。IT方案商也開始聚焦數據湖,提供數據服務,將“代碼+應用”式的解決方案轉變為“場景+數據”式的解決方案,業務思維也由被動滿足現有需求轉變為主動應變未知需求。

解決方案如樂高,但搭建並不容易

上述變化在金融、製造和智慧城市等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

以金融為例,銀行通過接入“總賬”數據、人臉識別系統產生的圖像數據、微信和支付寶等第三方渠道數據,以及工商和稅務等社會數據,可以構建“數據湖”,實現以數據驅動的業務創新。例如當央行調整利率時,銀行在數據湖中抓取數據即可完成企業畫像,快速輸出針對特定群體的金融服務;而當個人申請貸款時,銀行通過數據湖也能夠立即完成用戶畫像,為其實時推送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還可進一步降低風險級別。

這就是數字化解決方案。由此回到文章初始提出的問題——數字化解決方案是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如上所述,聚焦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確實簡單了很多,因為IT方案商可以在數據湖中抓取數據,並組裝成數據服務模塊,同時如樂高益智遊戲般,迅速以模塊為建築材料“搭建”形成應用場景解決方案。

這顛覆瞭解決方案1.0時代一切從零開始的建設式應用開發模式。但問題也由此而來,既然是以數據驅動的應用創新,其數據從何而來?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交付週期也許可以縮短到1~3個月,但建設數據湖以及底層的ICT支撐平臺仍需要18~24個月。

認真梳理這一“上層簡單、底層複雜”的建設模式可以發現:IT方案商需要通過終端設備和物聯網平臺實現數據的採集和接入,通過雲計算平臺實現數據的計算、存儲和傳輸,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的治理、分析和展現。

此外,如果涉及到應急指揮、雪亮工程和國土規劃等具體應用系統的建設,還需要建設GIS、視頻和集成通信等軟件管理平臺;涉及到應用開發時也需要使用應用開發工具。當然,人工智能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現在的IT方案商不會應用人工智能,就如同20年前的程序員不會使用Java語言。


解決方案,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


修車不是司機的必備技能

由此可見,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據正在與應用解耦,新興技術也正在被複合應用。因此,IT方案商不僅要具備應用場景開發能力和數據服務能力,還要掌握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多元化技能。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好在,修車並不是司機的必備技能。精細化的產業分工使得IT方案商可以各司其職,IT方案商只需要掌握上述技術,但並不一定要精通。在一個成熟的ICT生態系統中,既有專業從事數據治理的服務商,也有專業的人工智能算法企業,IT方案商之間只需協同合作,即可形成完整的數字化能力拼圖。

當然,ICT企業也意識到了由此將會帶來的制約與瓶頸,在構建生態的同時,他們也正在儘量屏蔽自身在底層平臺上覆雜性。例如,華為就形成並推出了“數字平臺”架構體系,其中包括了“軟件管理平臺+數據湖+使能應用的開發工具”等一系列功能組件。

也就是說,“數字平臺”提供的是能力和工具,而不是複雜的技術組合。複雜的技術體系並不會傳導至上層應用,更不會成為制約應用輕裝上陣的瓶頸。因此,IT方案商可以聚焦於核心的應用場景能力、數據服務能力和數據運營能力的建設,只要在“數字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即可事半功倍。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確實讓解決方案的形成越來越複雜,但“數字平臺”和成熟的生態體系又降低了解決方案的開發技術門檻。


"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是否有人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數字化解決方案是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

數百萬行代碼的“笨重”解決方案確實已經不再流行了,現在,幾萬行代碼即可直擊應用場景,充分顯示出其“簡、快、靈”的優勢;但這僅僅是表象,在應用系統輕裝上陣的同時,後勤保障的壓力正在成倍增加。雖然IT方案商興奮於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出現,也樂於接受“數據湖”的概念,但隨之而來的多元化技能帶來的壓力,讓數字化解決方案似乎又變得更為複雜了。


解決方案,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


從登山到游泳

這就是解決方案2.0的基本特徵,你可以將之簡單理解為“小應用+大中臺”,其本質是應用與數據的解耦,或稱應用與平臺的解耦。5年前,IT方案商驕傲於可以編寫數百萬行代碼,自豪於可以交付大型行業平臺;兩年前,他們已經轉變思路,著重向市場表達其對細分應用場景的理解能力。

但不管是盤踞於行業平臺,還是聚焦於應用場景,此時解決方案的制高點仍是“應用”,而且應用與平臺均處於緊耦合狀態,這就是“笨重”的解決方案1.0。

變化源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IT方案商突然發現:“游泳比登山更健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制高點已經不在“山頂”的應用系統,而是“山腰”中的數據湖。由此,用戶希望將數據資源轉變為數據資產,以數據驅動應用創新,以數據支撐企業決策。IT方案商也開始聚焦數據湖,提供數據服務,將“代碼+應用”式的解決方案轉變為“場景+數據”式的解決方案,業務思維也由被動滿足現有需求轉變為主動應變未知需求。

解決方案如樂高,但搭建並不容易

上述變化在金融、製造和智慧城市等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

以金融為例,銀行通過接入“總賬”數據、人臉識別系統產生的圖像數據、微信和支付寶等第三方渠道數據,以及工商和稅務等社會數據,可以構建“數據湖”,實現以數據驅動的業務創新。例如當央行調整利率時,銀行在數據湖中抓取數據即可完成企業畫像,快速輸出針對特定群體的金融服務;而當個人申請貸款時,銀行通過數據湖也能夠立即完成用戶畫像,為其實時推送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還可進一步降低風險級別。

這就是數字化解決方案。由此回到文章初始提出的問題——數字化解決方案是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如上所述,聚焦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確實簡單了很多,因為IT方案商可以在數據湖中抓取數據,並組裝成數據服務模塊,同時如樂高益智遊戲般,迅速以模塊為建築材料“搭建”形成應用場景解決方案。

這顛覆瞭解決方案1.0時代一切從零開始的建設式應用開發模式。但問題也由此而來,既然是以數據驅動的應用創新,其數據從何而來?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交付週期也許可以縮短到1~3個月,但建設數據湖以及底層的ICT支撐平臺仍需要18~24個月。

認真梳理這一“上層簡單、底層複雜”的建設模式可以發現:IT方案商需要通過終端設備和物聯網平臺實現數據的採集和接入,通過雲計算平臺實現數據的計算、存儲和傳輸,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的治理、分析和展現。

此外,如果涉及到應急指揮、雪亮工程和國土規劃等具體應用系統的建設,還需要建設GIS、視頻和集成通信等軟件管理平臺;涉及到應用開發時也需要使用應用開發工具。當然,人工智能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現在的IT方案商不會應用人工智能,就如同20年前的程序員不會使用Java語言。


解決方案,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


修車不是司機的必備技能

由此可見,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據正在與應用解耦,新興技術也正在被複合應用。因此,IT方案商不僅要具備應用場景開發能力和數據服務能力,還要掌握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多元化技能。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好在,修車並不是司機的必備技能。精細化的產業分工使得IT方案商可以各司其職,IT方案商只需要掌握上述技術,但並不一定要精通。在一個成熟的ICT生態系統中,既有專業從事數據治理的服務商,也有專業的人工智能算法企業,IT方案商之間只需協同合作,即可形成完整的數字化能力拼圖。

當然,ICT企業也意識到了由此將會帶來的制約與瓶頸,在構建生態的同時,他們也正在儘量屏蔽自身在底層平臺上覆雜性。例如,華為就形成並推出了“數字平臺”架構體系,其中包括了“軟件管理平臺+數據湖+使能應用的開發工具”等一系列功能組件。

也就是說,“數字平臺”提供的是能力和工具,而不是複雜的技術組合。複雜的技術體系並不會傳導至上層應用,更不會成為制約應用輕裝上陣的瓶頸。因此,IT方案商可以聚焦於核心的應用場景能力、數據服務能力和數據運營能力的建設,只要在“數字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即可事半功倍。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確實讓解決方案的形成越來越複雜,但“數字平臺”和成熟的生態體系又降低了解決方案的開發技術門檻。


解決方案,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


“銷售和營銷”的生態化

如果超越單純技術思維的侷限,從另一個維度來看,IT方案商始終生存在“技術、銷售和營銷”的三維空間中,技術只是其中之一。再優秀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也需要通過“銷售和營銷”推而廣之。這就是解決方案2.0的另一特徵——從私有化到生態化的轉變。

在私有化時代, IT 方案商可以憑一己之力服務用戶,可以依靠祕而不宣的解決方案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在生態時代, IT 方案商的業務重心已經從關注行業延伸到聚焦場景,從建設平臺轉向為運營平臺,從後髮式的應用驅動創新轉變為先發式的數據驅動創新。

因此, IT 方案商的業務模式也在變化,從獨立銷售轉變為生態銷售,從銷售驅動轉變為營銷驅動。這就是 IT 方案商在“ 銷售和營銷”方面對生態的訴求——孤立的解決方案銷售已經越來越困難,而生態合作將會使解決方案的營銷變得更為簡單。

仍以華為為例。 從 2015 年開始,華為就已經真正認知到 ISV 夥伴( IT 方案商)的價值,並以 OpenLab 為基地推進與 ISV 夥伴聯合研發“創新解決方案”; 2016 年,華為陸續推出了“解決方案夥伴計劃”等生態政策,面向解決方案夥伴提供從解決方案的設計、開發、驗證、推廣到銷售的全流程支持;進入 2018 年之後,華為又推出“華為 +A ” 形成聯合解決方案,由 B 夥伴銷售的政策,並努力打造解決方案營銷平臺 Marketplace ; 2019 年,華為繼續擴大生態半徑,將投 / 融資類合作伙伴和諮詢 / 規劃服務商融入到解決方案生態。

華為這一系列政策可以理解為,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進一步打開聯合解決方案的市場通路,加速 IT 方案商的協同聯動與能力互補,最終加速解決方案在區域市場的落地速度。而這正是 IT 方案商在“技術、銷售和營銷”三維空間中對生態的基本訴求。

尋找共同語言

最後再一次回扣主題——數字化解決方案是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其答案就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確實讓解決方案變得更為複雜,但化繁為簡的數字底座、成熟的生態體系,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的市場通路,又降低了IT方案商在“技術、銷售和營銷”3方面的門檻。

這也是華為的核心思路,即通過數字平臺、OpenLab、Marketplace和聯合營銷等平臺與政策,更好地服務解決方案生態夥伴。究其本質就是:只有理解IT方案商的定位,才能予以全方位的支撐;只有理解IT方案商的思維,才能與其形成共同語言。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