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每一次都加深了男主的自卑和憤怒感,以至於最後看到樸社長明顯的捂鼻子的樣子時,徹底憤怒絕望,最後失控。

其實,除了以上一些亮點,《寄生蟲》還有很多很多亮點:

比如,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精彩絕倫的剪輯,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

有些人正在享受娛樂帶來的快樂,有些人卻連家都沒了……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每一次都加深了男主的自卑和憤怒感,以至於最後看到樸社長明顯的捂鼻子的樣子時,徹底憤怒絕望,最後失控。

其實,除了以上一些亮點,《寄生蟲》還有很多很多亮點:

比如,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精彩絕倫的剪輯,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

有些人正在享受娛樂帶來的快樂,有些人卻連家都沒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每一次都加深了男主的自卑和憤怒感,以至於最後看到樸社長明顯的捂鼻子的樣子時,徹底憤怒絕望,最後失控。

其實,除了以上一些亮點,《寄生蟲》還有很多很多亮點:

比如,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精彩絕倫的剪輯,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

有些人正在享受娛樂帶來的快樂,有些人卻連家都沒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魯迅先生說: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可寄生在別人身上生存,縱使得一時“光鮮亮麗”,一場暴雨來襲,一下子就把他們打回原型,這夢不醒也得醒……

只是醒了之後別忘了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寄生,終歸是死。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每一次都加深了男主的自卑和憤怒感,以至於最後看到樸社長明顯的捂鼻子的樣子時,徹底憤怒絕望,最後失控。

其實,除了以上一些亮點,《寄生蟲》還有很多很多亮點:

比如,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精彩絕倫的剪輯,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

有些人正在享受娛樂帶來的快樂,有些人卻連家都沒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魯迅先生說: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可寄生在別人身上生存,縱使得一時“光鮮亮麗”,一場暴雨來襲,一下子就把他們打回原型,這夢不醒也得醒……

只是醒了之後別忘了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寄生,終歸是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這是《寄生蟲》帶給我的衝擊感,弱者之外還有更弱者。

偽造的寄生的夢終會支離破碎,層層反轉出乎意料,但細細琢磨,又在情理之中。

從觀感和影片的整體質量上看,我覺得很棒很精彩。

金棕櫚獎,它實至名歸。

02

但批評的人又這樣說了:

一、充斥著大量的邏輯缺失…

二、同質化嚴重,為了製造矛盾而製造矛盾,不太真實,沒精神內核…

三、淺顯…沒有任何值得探討的意象和隱喻,非常單薄…


很顯然,第三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該片最不缺的就是意象解讀了!

那麼前兩個說的對不對呢?

對。

設計感太重,邏輯不通。

這是該片的一大瑕疵,但這個瑕疵又大的讓人難以“視而不見”。

比如,樸社長夫婦回家後,說了聲“氣味”。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每一次都加深了男主的自卑和憤怒感,以至於最後看到樸社長明顯的捂鼻子的樣子時,徹底憤怒絕望,最後失控。

其實,除了以上一些亮點,《寄生蟲》還有很多很多亮點:

比如,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精彩絕倫的剪輯,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

有些人正在享受娛樂帶來的快樂,有些人卻連家都沒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魯迅先生說: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可寄生在別人身上生存,縱使得一時“光鮮亮麗”,一場暴雨來襲,一下子就把他們打回原型,這夢不醒也得醒……

只是醒了之後別忘了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寄生,終歸是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這是《寄生蟲》帶給我的衝擊感,弱者之外還有更弱者。

偽造的寄生的夢終會支離破碎,層層反轉出乎意料,但細細琢磨,又在情理之中。

從觀感和影片的整體質量上看,我覺得很棒很精彩。

金棕櫚獎,它實至名歸。

02

但批評的人又這樣說了:

一、充斥著大量的邏輯缺失…

二、同質化嚴重,為了製造矛盾而製造矛盾,不太真實,沒精神內核…

三、淺顯…沒有任何值得探討的意象和隱喻,非常單薄…


很顯然,第三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該片最不缺的就是意象解讀了!

那麼前兩個說的對不對呢?

對。

設計感太重,邏輯不通。

這是該片的一大瑕疵,但這個瑕疵又大的讓人難以“視而不見”。

比如,樸社長夫婦回家後,說了聲“氣味”。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但這氣味,說的只是男主身上的“窮酸”味。

不是我摳細節,只是前一秒男主一家人狂歡喝酒吃食的味道,一點都沒聞到嗎?味道應該超級大吧?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每一次都加深了男主的自卑和憤怒感,以至於最後看到樸社長明顯的捂鼻子的樣子時,徹底憤怒絕望,最後失控。

其實,除了以上一些亮點,《寄生蟲》還有很多很多亮點:

比如,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精彩絕倫的剪輯,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

有些人正在享受娛樂帶來的快樂,有些人卻連家都沒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魯迅先生說: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可寄生在別人身上生存,縱使得一時“光鮮亮麗”,一場暴雨來襲,一下子就把他們打回原型,這夢不醒也得醒……

只是醒了之後別忘了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寄生,終歸是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這是《寄生蟲》帶給我的衝擊感,弱者之外還有更弱者。

偽造的寄生的夢終會支離破碎,層層反轉出乎意料,但細細琢磨,又在情理之中。

從觀感和影片的整體質量上看,我覺得很棒很精彩。

金棕櫚獎,它實至名歸。

02

但批評的人又這樣說了:

一、充斥著大量的邏輯缺失…

二、同質化嚴重,為了製造矛盾而製造矛盾,不太真實,沒精神內核…

三、淺顯…沒有任何值得探討的意象和隱喻,非常單薄…


很顯然,第三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該片最不缺的就是意象解讀了!

那麼前兩個說的對不對呢?

對。

設計感太重,邏輯不通。

這是該片的一大瑕疵,但這個瑕疵又大的讓人難以“視而不見”。

比如,樸社長夫婦回家後,說了聲“氣味”。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但這氣味,說的只是男主身上的“窮酸”味。

不是我摳細節,只是前一秒男主一家人狂歡喝酒吃食的味道,一點都沒聞到嗎?味道應該超級大吧?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男主一家人進入富人家工作是不是太順利了?

哥哥抖機靈,能將妹妹安排進來,其實在情理之中。

但隨即爸爸媽媽,一個接一個的就這麼“順利”的進來了???

之前看了一個採訪,記者說:

當初是哥哥的朋友介紹哥哥進來的,朋友說喜歡了補課這家的小女孩,希望長大後可以和她在一起,不希望別人“搶食”,所以才介紹給你。一般來說,是不會將喜歡的人介紹給好朋友的吧?

奉俊昊笑笑表示:確實現實不太可能發生,為了推動故事發生嘛。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每一次都加深了男主的自卑和憤怒感,以至於最後看到樸社長明顯的捂鼻子的樣子時,徹底憤怒絕望,最後失控。

其實,除了以上一些亮點,《寄生蟲》還有很多很多亮點:

比如,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精彩絕倫的剪輯,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

有些人正在享受娛樂帶來的快樂,有些人卻連家都沒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魯迅先生說: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可寄生在別人身上生存,縱使得一時“光鮮亮麗”,一場暴雨來襲,一下子就把他們打回原型,這夢不醒也得醒……

只是醒了之後別忘了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寄生,終歸是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這是《寄生蟲》帶給我的衝擊感,弱者之外還有更弱者。

偽造的寄生的夢終會支離破碎,層層反轉出乎意料,但細細琢磨,又在情理之中。

從觀感和影片的整體質量上看,我覺得很棒很精彩。

金棕櫚獎,它實至名歸。

02

但批評的人又這樣說了:

一、充斥著大量的邏輯缺失…

二、同質化嚴重,為了製造矛盾而製造矛盾,不太真實,沒精神內核…

三、淺顯…沒有任何值得探討的意象和隱喻,非常單薄…


很顯然,第三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該片最不缺的就是意象解讀了!

那麼前兩個說的對不對呢?

對。

設計感太重,邏輯不通。

這是該片的一大瑕疵,但這個瑕疵又大的讓人難以“視而不見”。

比如,樸社長夫婦回家後,說了聲“氣味”。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但這氣味,說的只是男主身上的“窮酸”味。

不是我摳細節,只是前一秒男主一家人狂歡喝酒吃食的味道,一點都沒聞到嗎?味道應該超級大吧?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男主一家人進入富人家工作是不是太順利了?

哥哥抖機靈,能將妹妹安排進來,其實在情理之中。

但隨即爸爸媽媽,一個接一個的就這麼“順利”的進來了???

之前看了一個採訪,記者說:

當初是哥哥的朋友介紹哥哥進來的,朋友說喜歡了補課這家的小女孩,希望長大後可以和她在一起,不希望別人“搶食”,所以才介紹給你。一般來說,是不會將喜歡的人介紹給好朋友的吧?

奉俊昊笑笑表示:確實現實不太可能發生,為了推動故事發生嘛。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為了推動故事發生,為了製造衝突,為了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衝擊…

我覺得,導演一定刻意安排設計了不少的情節,所以也就造成了不少的“邏輯硬傷”。

但,《寄生蟲》做到了瑕不掩瑜嗎?這樣的瑕疵能被原諒嗎?

在我心裡,邏輯硬傷是大問題,瑕不掩瑜談不上,但這種瑕疵,我可以原諒。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每一次都加深了男主的自卑和憤怒感,以至於最後看到樸社長明顯的捂鼻子的樣子時,徹底憤怒絕望,最後失控。

其實,除了以上一些亮點,《寄生蟲》還有很多很多亮點:

比如,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精彩絕倫的剪輯,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

有些人正在享受娛樂帶來的快樂,有些人卻連家都沒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魯迅先生說: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可寄生在別人身上生存,縱使得一時“光鮮亮麗”,一場暴雨來襲,一下子就把他們打回原型,這夢不醒也得醒……

只是醒了之後別忘了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寄生,終歸是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這是《寄生蟲》帶給我的衝擊感,弱者之外還有更弱者。

偽造的寄生的夢終會支離破碎,層層反轉出乎意料,但細細琢磨,又在情理之中。

從觀感和影片的整體質量上看,我覺得很棒很精彩。

金棕櫚獎,它實至名歸。

02

但批評的人又這樣說了:

一、充斥著大量的邏輯缺失…

二、同質化嚴重,為了製造矛盾而製造矛盾,不太真實,沒精神內核…

三、淺顯…沒有任何值得探討的意象和隱喻,非常單薄…


很顯然,第三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該片最不缺的就是意象解讀了!

那麼前兩個說的對不對呢?

對。

設計感太重,邏輯不通。

這是該片的一大瑕疵,但這個瑕疵又大的讓人難以“視而不見”。

比如,樸社長夫婦回家後,說了聲“氣味”。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但這氣味,說的只是男主身上的“窮酸”味。

不是我摳細節,只是前一秒男主一家人狂歡喝酒吃食的味道,一點都沒聞到嗎?味道應該超級大吧?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男主一家人進入富人家工作是不是太順利了?

哥哥抖機靈,能將妹妹安排進來,其實在情理之中。

但隨即爸爸媽媽,一個接一個的就這麼“順利”的進來了???

之前看了一個採訪,記者說:

當初是哥哥的朋友介紹哥哥進來的,朋友說喜歡了補課這家的小女孩,希望長大後可以和她在一起,不希望別人“搶食”,所以才介紹給你。一般來說,是不會將喜歡的人介紹給好朋友的吧?

奉俊昊笑笑表示:確實現實不太可能發生,為了推動故事發生嘛。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為了推動故事發生,為了製造衝突,為了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衝擊…

我覺得,導演一定刻意安排設計了不少的情節,所以也就造成了不少的“邏輯硬傷”。

但,《寄生蟲》做到了瑕不掩瑜嗎?這樣的瑕疵能被原諒嗎?

在我心裡,邏輯硬傷是大問題,瑕不掩瑜談不上,但這種瑕疵,我可以原諒。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商業電影,只要不是晦澀難懂,好好看一遍就可以。

而第一遍,它給我的衝擊感太強太大,以至於我看完就跟好朋友安利:吹爆《寄生蟲》,太太太好看了!!!

但正是因為它的呼聲“太高、太猛”,導致很多人抱著很高的期待去看。

但卻發現了這樣一些瑕疵,失望之餘還帶點憤怒,覺得被欺騙了,覺得《寄生蟲》完全就是在“尬吹”。

千人千面,可能你看到的正是他沒看到的背面。

"

前幾天,有部電影“瘋”了。

對就是它——

《寄生蟲》

2019-05-30(韓國)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成績逆天。

以評審團9票全部通過的成績,一舉拿下韓國曆史上第一個戛納金棕櫚。

豆瓣 9.0,爛番茄 100%,IMDb 8.9。

票房神話。

連續 12 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破千萬。

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在中國香港,超過《霸王別姬》,成為史上票房第一金棕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炸裂。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如醍醐灌頂般酣暢淋漓!

外媒更是激動到飛起—

IndieWire網站:《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是一部鑽進你皮膚挖洞,並將會把它的“牙齒”深深插入軀體的電影。

高票房!高口碑!高成績!

如此耀眼的“三高”作品,也惹的不少還未看電影的朋友懷疑:

是當真實至名歸,還是過度吹捧?

再看最近的評分:已經從9.3跌至9.0。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口碑也呈現兩極化趨勢。

有些人稱之為“神作”然後開始一一分析,有些人覺得劇情邏輯一堆硬傷然後一一舉例。

甚至不少人開始拿去年的《燃燒》相比——

站《燃燒》的在《寄生蟲》的短評下這樣說:

我為批評《燃燒》而向李滄東道歉。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站《寄生蟲》的不服:

反正我喜歡《寄生蟲》不喜歡《燃燒》,喜歡直白表達劇情同樣精彩,不喜歡隱晦生澀暗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殺姐截的都是比較“溫柔”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但那些開始玩“脣槍舌戰”的人,殺姐就看不懂了。

話說的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比起《燃燒》,《寄生蟲》就是次品”或者“比起《寄生蟲》,《燃燒》就是垃圾”……

當然,這其中也摻雜著些搞笑的人:《燃燒》都不如,那不是超級爛片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多時候才會取平均值。

對於殺姐我來說,《燃燒》和《寄生蟲》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歡,也推薦你們兩部都去看一下。

不過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在我心裡:

《燃燒》可以看好多遍,《寄生蟲》可以好好看一遍。

今天,咱們先來談談《寄生蟲》。

究竟,它配不配的上這個金棕櫚獎?

(提示:以下涉及少量劇透,建議先看電影再看影評)

————————我是進入正題分割線————————

關於是否“實至名歸”,殺姐分了兩點來說。

從優點上看,它是否是值得“自來水”的上乘佳作?

從缺點上看,它又是否做到了“瑕不掩瑜”?

捫心自問,說出你的答案。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是”,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如果有“否”的存在,那麼倒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討論之前,先看故事—

宋康昊(宋康昊 飾),一個標準的社會底層,一直和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裡。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一家子無業遊民,目前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盒勉強維持生活。

突然有天,時來運轉。

兒子因為朋友的關係,得以在一戶有錢人家做英語家教。

進入豪宅後連連震撼: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後兒子靈機一動,設局把老爸老媽老妹兒都給安插了進來。

一下子實現了全員再就業,一家子竊竊自喜,自以為已成功地鳩佔鵲巢,可以好好的“寄生”了。

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和毀滅正悄然逼近……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故事講到這裡,主題也已經很明顯了,參考海報,再結合“寄生蟲”這三個字。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貧富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當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力。

本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發生了交集,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會有什麼戲劇化的衝突和故事呢?

那麼,導演奉俊昊是否講好了這些“寄生蟲”?又如何講好了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01

褒獎的人這樣說:

一、後面層層的反轉和荒誕舞臺劇式表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主體性和觀賞性好…

三、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


這三點,我都認同。

關於第一點:荒誕自不可說,兩個近乎極端家庭的相遇就足夠荒誕。

而層出不窮的反轉,絕對是這片子的一大亮點。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有時候你是知道“要發生點什麼”的,可真正發生的事卻依舊讓人震驚。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比如關於老管家被趕出會再返回,跑到地下室的那一句“老公”,一下子把我驚到了!

更讓我吃驚的還有奪取老管家位置的男主老婆的反應,竟然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為難寄生在地下室的兩個人。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誰又把誰當成了寄生蟲?

殺姐想到了《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的一條短評:這是弱者送給弱者的一刀。

關於第二點,幽默橋段。

說實話,這部影片中的幽默橋段挺多的,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冷幽默。

看的殺姐又緊張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今天不談那些,就說兩個我認為是純搞笑的場景吧—

第一個場景,是老管家實力模仿朝鮮知名主播李春姬。

簡直絕了,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看的殺姐我笑到不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第二個場景,有錢人家躺在沙發的一場“船戲”。

“順時針”,嘿,你懂得…

殺姐就不過多描述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關於第三點,意象的解讀。

《寄生蟲》最不缺的就是意象的解讀了吧, 石頭、樓梯、蟑螂、氣味…

各種解讀鋪天蓋地,而且大都有理有據,有跡可循。

比如樓梯

電影中反覆出現和樓梯有關的場景。

仔細觀察會發現,富人走的樓梯寬而短,而且大都是自下往上的,意味著上層階級更“光明閃耀的世界”。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而男主一家走的樓梯又長又窄,而且都次都有“事情”發生,充滿著顛簸和坎坷。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貫穿全部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氣味”。

有人說,男主最後為什麼捅死樸社長,只是因為人家捂了下鼻子嗎?

奉俊昊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禮儀和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的程度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分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其實,從男主一家陸續在有錢人家“安窩”時,男主人一家人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了“嫌棄”之感。

從小孩子的“他們兩個味道一樣”,到太太捂著鼻子在車內和朋友講話,再到太太和丈夫在沙發上對男主味道的“討論”…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每一次都加深了男主的自卑和憤怒感,以至於最後看到樸社長明顯的捂鼻子的樣子時,徹底憤怒絕望,最後失控。

其實,除了以上一些亮點,《寄生蟲》還有很多很多亮點:

比如,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精彩絕倫的剪輯,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

有些人正在享受娛樂帶來的快樂,有些人卻連家都沒了……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魯迅先生說: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可寄生在別人身上生存,縱使得一時“光鮮亮麗”,一場暴雨來襲,一下子就把他們打回原型,這夢不醒也得醒……

只是醒了之後別忘了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寄生,終歸是死。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這是《寄生蟲》帶給我的衝擊感,弱者之外還有更弱者。

偽造的寄生的夢終會支離破碎,層層反轉出乎意料,但細細琢磨,又在情理之中。

從觀感和影片的整體質量上看,我覺得很棒很精彩。

金棕櫚獎,它實至名歸。

02

但批評的人又這樣說了:

一、充斥著大量的邏輯缺失…

二、同質化嚴重,為了製造矛盾而製造矛盾,不太真實,沒精神內核…

三、淺顯…沒有任何值得探討的意象和隱喻,非常單薄…


很顯然,第三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該片最不缺的就是意象解讀了!

那麼前兩個說的對不對呢?

對。

設計感太重,邏輯不通。

這是該片的一大瑕疵,但這個瑕疵又大的讓人難以“視而不見”。

比如,樸社長夫婦回家後,說了聲“氣味”。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但這氣味,說的只是男主身上的“窮酸”味。

不是我摳細節,只是前一秒男主一家人狂歡喝酒吃食的味道,一點都沒聞到嗎?味道應該超級大吧?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還有,男主一家人進入富人家工作是不是太順利了?

哥哥抖機靈,能將妹妹安排進來,其實在情理之中。

但隨即爸爸媽媽,一個接一個的就這麼“順利”的進來了???

之前看了一個採訪,記者說:

當初是哥哥的朋友介紹哥哥進來的,朋友說喜歡了補課這家的小女孩,希望長大後可以和她在一起,不希望別人“搶食”,所以才介紹給你。一般來說,是不會將喜歡的人介紹給好朋友的吧?

奉俊昊笑笑表示:確實現實不太可能發生,為了推動故事發生嘛。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為了推動故事發生,為了製造衝突,為了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衝擊…

我覺得,導演一定刻意安排設計了不少的情節,所以也就造成了不少的“邏輯硬傷”。

但,《寄生蟲》做到了瑕不掩瑜嗎?這樣的瑕疵能被原諒嗎?

在我心裡,邏輯硬傷是大問題,瑕不掩瑜談不上,但這種瑕疵,我可以原諒。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商業電影,只要不是晦澀難懂,好好看一遍就可以。

而第一遍,它給我的衝擊感太強太大,以至於我看完就跟好朋友安利:吹爆《寄生蟲》,太太太好看了!!!

但正是因為它的呼聲“太高、太猛”,導致很多人抱著很高的期待去看。

但卻發現了這樣一些瑕疵,失望之餘還帶點憤怒,覺得被欺騙了,覺得《寄生蟲》完全就是在“尬吹”。

千人千面,可能你看到的正是他沒看到的背面。

爆譽之後,口碑開跌,斬獲戛納大獎的《寄生蟲》並沒有那麼好?

也許有些人是在隨波逐流打高分,但從平均值上來看。

有不少人是內心真正受到衝擊願意為它“自來水”的,比如我就是。

我們尊重有些人的喜歡,也尊重有些人的不喜歡。

在回到最初的問題:《寄生蟲》配的上金棕櫚獎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但答案已經不重要了。

在我心裡,為電影而嗨,一年難得有幾回。

所以這次,我也願意為它狂歡一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