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機器人 技術 經濟 投資 銀行 未來智庫 2019-06-28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主要包括下游系統集成、中游本體制造和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系統)。上一篇報告中我們主要分析了產業鏈的市場規模和國產化替代程度。從市場規模來看,下游系統集成和中游本體的市場規模相對較大,而上游零部件只有百億級別;從國產化替代進程來看,下游和中游的國產替代水平相對較高。下游系統集成商中本土系統集成商佔比約有 90%以上,中游本體制造國產化率約有 30%左右,而上游零部件中減速器和伺服系統國產化率最低,約 10%左右,控制系統國產化率約為 15%。因此本篇報告主要聚焦於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的中游本體制造和下游系統集成兩大環節,上游核心零部件我們會在下一篇報告中詳細論述。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從行業基本面分析出發自上而下落實到銀行業務層面。本篇報告主要分析我國工業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領域的供求關係和競爭格局,並從分析中判斷目前行業處於週期的什麼位置以及銀行在篩選客戶時的標準,最後總結出銀行在工業機器人行業潛在的業務機會,將擇時、擇客戶和擇業務三者相匹配。

本體和系統集成領域整體供求關係是:(1)工業機器人產銷量增速回落,受下游需求影響顯著;不同應用領域需求呈現“長尾化”特點,非汽車領域需求空間巨大。(2)高端本體供給不足,低端供給過剩;系統集成項目對行業應用經驗積累要求高、非標準化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項目回款週期長使得系統集成商數量多、規模小、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考慮到 2018 年工業機器人價格下滑、企業淨利率下滑以及主要上市公司在投項目收縮,項目達產時間大多後延到 2019 年底,我們認為工業機器人行業有望在 2019 年底觸底。競爭格局是:(1)本體+集成模式整體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最優,同時規模增速較高、成長空間大,現階段本體+集成模式是相對較優的選擇。(2)系統集成高端領域外資佔優,國產機會在中低端市場和新興領域,需關注深耕細分子領域的龍頭系統集成商或下游應用覆蓋國產化加速替代領域比例較高的企業。(3)發那科、ABB、安川和庫卡在本體領域處於壟斷地位,但本體只是作為突破口,需要更多切入應用場景,堅持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是關鍵要素。本體領域差異化競爭手段主要是根據特定子領域對通用型機器人軟硬件進行適度改造或打造高端本體。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1.市場規模已超千億,行業長期發展立足三大驅動力

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已超千億。中游本體制造環節在整個產業成本鏈附加值佔比約 30%,預計 2020 年本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391 億元,2017-2020 年的年均複合增速為 13.7%。國外廠商以四大家族的市場份額佔比最高,國內本體廠商正積極努力突破高端本體(六軸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領域。下游系統集成環節在成本鏈中附加值佔比雖然只有 10%,但由於涉及到應用領域眾多,其市場規模較大。預計 2020 年系統集成市場規模為 978 億元,2017-2020 年的年均複合增速約為 9.5%,工業終端客戶佔比中汽車和 3C 行業佔比超過半。系統集成領域以國內本土系統集成商為主(佔比 90%以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處於期望膨脹後的回落調整期,行業長期發展立足三大驅動力。從 Gartner 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曲線的橫軸為“時間”,表示一項技術隨時間發展經歷各個階段,縱軸為“預期”,表示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預期隨著時間變化的膨脹和收縮情況。根據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歷史、未來的規劃以及一級市場投融資活躍度情況,將技術成熟度曲線的五個階段與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時間相對應。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在經歷過高期望的投資過剩、地方政府盲目補貼、企業騙補、產品發展低端化後,迎來了泡沫化的低谷期,產業資本湧入開始趨於理性。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工業機器人行業的長期發展存在三大驅動力:一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力”;二是人力成本高企倒逼機器換人的“拉力”;三是政策扶持的“催化力”。

製造業轉型升級是“推力”。現階段我國處於工業化的中後期,轉變經濟增長的動力、鼓勵技術創新、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是必然選擇。同時我國製造業在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初步具備規模優勢和技術基礎,產業資本也比較充足,但是我國製造業整體“大而不強”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製造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工業機器人從誕生以來就旨在提高製造業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從而降低製造業的生產成本,從而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力”是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基礎力量。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人力成本高企倒逼機器換人是“拉力”。從勞動力人口結構上來看,我國適齡勞動力人口占比逐年下降,其中 2018 年 15-59 歲人口占比為 65.26%,較 2017 年下降了 0.61%。從製造業人力成本角度來看,我國製造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不斷提高,2017 年增速首次回升。與此同時隨著工業機器人國產化進程的加速帶來工業機器人價格下降,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效率明顯高於人,未來工業機器人的投資回收週期有望進一步縮短(詳細測算過程見附錄 1),機器換人平價的臨界點預計今年到來。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政策扶持是“催化力”。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國家政策從中央的頂層設計到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財稅補貼政策,均致力於我國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的突破和國產化率的提升。各個地方政府除了出臺相關補貼政策外,還紛紛籌建和規劃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但是由於地方政府偏重於工業機器人應用環節(本體的製造和銷售),很容易滋生出應用環節補貼過度以及補貼錯位等亂象。根據中國機器人網的測算,2015 年全國機器人產值約140 多億元,除去進口零部件佔比約 85%,國內行業增加值僅 21 億元,企業對地方財政補貼依賴度較高。同時在地方政府資助的項目中,存在部分低水平的重複建設,甚至企業騙補行為,有限的財政資源錯配和低效很難形成工業機器人產業的規模集聚效應。未來國家政策的扶持重點或將向研發環節過渡,加大對研發環節的補貼力度;同時改變當前單一的財政資金支持形式,將市場調節機制引入政策,比如探索 PPP 基金投融資模式、建立以工業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製造裝備融資租賃模式等。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2.供求分析:需求端“危中有機”,供給端有待優化

工業機器人行業需求端“危中有機”,供給端有待優化。需求端主要分析工業機器人本體產量銷量、下游系統集成應用領域分佈情況及其成長空間;供給端主要分析工業機器人本體的產能以及系統集成的主要參與者數量、規模、應用領域情況。分析結果表明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銷量增速受汽車銷量和 3C 出貨量不佳的影響,在 2018 年出現了大幅下滑。但是系統集成下游應用覆蓋的領域呈現“長尾化”特點,非汽車領域的需求空間巨大,未來或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提升的新增長極,需求端“危中有機”。考慮到 2018 年工業機器人價格下滑、企業淨利率下滑以及主要上市公司在投項目收縮,項目達產時間大多後延到 2019 年底,我們認為工業機器人行業有望在 2019 年底觸底,2020 年隨著行業產能利用率回升,企業淨利率有望回升。我國工業機器人高端本體供給不足,低端供給過剩,系統集成商數量多、規模小,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供給端有待優化

2.1 產銷量增速回落,長尾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工業機器人產銷量增速大幅回落

2018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 14.77 萬臺,同比增加 4.6%,同比增速較2017 年的 68.1%出現了大幅下滑。2017 年工業機器人的產量月度增速基本保持在 50%以上,2018 年 9 月份增速開始下滑至個位數。從 2019 年前 2 個月的產量情況來看,今年全年的工業機器人產量情況仍不容樂觀。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本體產銷量受下游應用需求影響顯著。2018 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情況稍優於產量情況。根據高工機器人的數據,2018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 15.64萬臺,同比增速由 2017 年的 58.53%大幅下降至 13.40%,但銷量增速情況稍優於產量增速。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於汽車和 3C 行業,其銷量與下游應用領域汽車的銷量以及 3C 的出貨量情況息息相關。2018 年全國汽車銷量首度出現負增長,3C 的出貨量情況繼 2017 年負增長後下滑幅度有擴大之勢。在這種情況下 2018 年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增速出現如此大幅下滑自然也在預期之中。預計今年全年的汽車銷量和 3C 出貨量大概率難以超過 2018 年的水平,我們認為2019 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或將小幅下滑至 10%左右。同時未來應用佔比最高的汽車市場需求難以有較大的提振,3C 市場要等到 5G 手機的更新換代才會帶來需求的明顯好轉。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系統集成需求呈現“長尾化”特點,非汽車領域空間巨大

系統集成需求呈現“長尾化”特點。工業機器人下游系統集成的終端用戶按照行業可以分為汽車行業、3C 行業和其他行業,其他行業包括金屬機械、塑料化工、食品飲料菸草等行業。根據 2018 年系統集成商行業應用分佈(銷量)顯示,汽車行業和 3C 行業是應用領域佔比最高的,分別達到 34.02%和25.47%,其他行業中金屬機械佔比 11.67%、塑料化工佔比 7.56%、食品飲料菸草的佔比為 2.64%(佔比排名第五),佔比位於第六名及以下的眾多細分小行業佔據了剩下的 18.64%的市場,可見系統集成覆蓋領域的“長尾化”特點明顯。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下游系統集成非汽車領域的空間巨大,未來或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提升的新增長極。對比我國與其他國家汽車行業與非汽車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可以發現,2016 年我國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密度為 505 臺/萬人,而非汽車行業僅為 33 臺/萬人,與自動化程度高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密度分別是日本、美國、德國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密度的 40.73%、40.05%、44.65%。但是我國非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密度分別是它們非汽車行業的15.42%、32.67%、18.23%。因此下游系統集成長尾市場的需求空間巨大。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2.2 本體結構性產能過剩明顯,系統集成商“多、小、弱”

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下滑,龍頭企業投資收縮,未來供給側出清概率大。我國工業機器人平均單價仍處於下降的過程中,同時國內典型工業機器人企業的淨利率在近 3 年基本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新時達在 2018 年淨利率為-8.41%,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虧損。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2018 年國內主要上市工業機器人企業項目投產情況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收縮。由於整個行業的產能擴張情況的數據無法獲取,我們使用行業中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近 2 年以來募集資金使用金額的情況以及募集資金承諾項目進展情況,自下而上觀察行業整體的投資增速情況。我們發現大多上市公司從2017 年到 2018 年大幅減少了募集資金使用總額,同時在投的項目投資放緩明顯,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間多後延到 2019 年底。我們認為工業機器人行業有望在 2019 年底觸底,2020 年隨著行業產能利用率回升,企業淨利率有望回升。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高端本體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

我國工業機器人本體呈現“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的特點。工業機器人產銷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們注意到我國很多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於產業鏈的低端,旺盛的中低端市場需求帶來了行業過熱的苗頭。資本的短期逐利性和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長期發展規律相違背,使得國產六軸以上工業機器人等高端本體產能不足,而低端本體(以搬運和上下料為主的直角座標機器人等)產能過剩情況嚴重。

根據 2018 年中國機器人產業分析報告,在前 15 位工業機器人產業全球重要專利申請人中,日本企業佔據了 11 席,在專利技術方面的競爭優勢明顯,而中國國內專利申請人無一上榜。

根據工信部統計,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以三軸、四軸的座標機器人和平面多關節機器人為主,六軸的多關節型機器人佔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比重不足 6%。而外資品牌銷售的工業機器人中多關節型機器人佔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比重達到 62%,自主品牌產品還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各領域的發展要求。

根據地方主要工業機器人園區的規劃規模目標計算,西南、華中和華南都有城市將 2020 年的工業機器人年產能規劃為 10 萬臺,三者相加是 30 萬臺年產能。而根據我們的預測 2020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也不過才 19 萬臺左右,工業機器人的供給和需求缺口較大,未來或將面臨產能過剩風險。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工業機器人本體結構性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在於各地政府成立的各種產業園和各類補貼政策,缺乏嚴格的高技術標準限制,准入門檻較低,與新能源汽車行業非常類似。目前工信部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工業機器人行業准入條件,並於 2018 年 4 月 20 日公佈了 2017 年度審核通過的符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名單。未來行業門檻會逐步提高、補貼標準也會退坡甚至取消,這有利於促進工業機器人低端本體出清,倒逼企業逐步由低端向中高端發展。

我國系統集成商數量多、規模小,主要集中在低端領域

我國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數量眾多,但是系統集成商的規模大多較小且主要集中在低端領域。根據 offweek 機器人網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6 年 7 月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有 3800 家,其中系統集成商就佔 95%以上。同時從相關市場數據來看,現階段國內系統集成商銷售收入在 1 億元以下的企業佔絕大多數,銷售收入能達到 5 億元的便是行業的佼佼者,10 億元以上的全國範圍內屈指可數。從工業機器人應用工藝結構來看,搬運、上下料等系統集成領域技術門檻相對較低,應用佔比較高,而裝配、焊接等工藝對系統集成商的技術實力和研發創新能力要求較高,應用佔比相對較少。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系統集成項目對行業應用經驗積累要求高、非標準化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項目回款週期長是導致系統集成商數量多、規模小、產值不高的主要原因。

系統集成屬於工業機器人二次開發的產品,因此需要熟悉下游應用行業的工藝,要完成重新編程、布放等工作,這就對系統集成商的行業應用經驗積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應用領域存在一定的行業壁壘,很難實現跨行業拓展業務。

系統集成項目是根據不同行業或客戶的需求制定符合生產需求的解決方案,這使得每一個項目都不一樣,很難實現 100%的複製,因此很難實現規模效應。同時不同的系統集成商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提供服務水平的差異較大。

系統集成的付款方式通常採用“3331”的方式,即設計圖紙通過審核後拿到 30%定金,發貨後拿到 30%,安裝調試完畢拿到 30%,最後剩 10%的質保金。按照這樣一個付款流程,系統集成商通常需要墊資。當幾個項目同時進行時或者單個項目的金額太大,系統集成商便會存在較大的資金壓力。

3.競爭格局:核心技術是長期護城河,差異化競爭是短期策略

工業機器人本體領域四大家族優勢顯著,無論是在全球市場還是在中國市場都佔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近幾年來外資品牌瞄準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紛紛進入,國產品牌市場被嚴重侵蝕。系統集成領域在高端的汽車行業,外資仍佔據主導地位,國產品牌逐步從焊接開始突破,短期內難以撼動外資地位;相對中端的 3C 行業國內集成商與外資競爭實力相當,未來或將成為系統集成領域國產化最大紅利所在;低端的其他長尾市場以國內集成商佔據主導地位,但受限於市場空間較低,難以誕生規模較大的企業。從競爭格局角度來看,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突破之路在於:長期需要靠模式取勝、在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形成自己的“護城河”,短期需要尋求和外資的差異化競爭。

3.1 投資關鍵在於模式取勝,關注規模較大的“本體+集成”類客戶

根據工業機器人企業在產業鏈中不同位置的業務佈局,我們可以將其商業模式歸納為以下六種,純系統集成、純本體、純零部件、本體+零部件、本體+集成和全產業鏈。我們從 Wind 中按照 2018 年工業機器人業務佔比 15%以上的標準篩選出 23 家相關上市公司(見附錄 2),根據它們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分成系統集成、本體+集成、全產業鏈三大類。鑑於其它商業模式的上市公司數量太少不具備代表性,本篇報告主要針對產業鏈自下而上(系統集成→本體+集成→全產業鏈)的模式發展過程中,我國目前這三種模式下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的對比情況,從而找尋能夠在行業中取勝的模式。

通過對比分析樣本上市公司 2018 年的相關財務指標,我們發現本體+集成模式整體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最優,同時規模增速較高、成長空間大。現階段“本體+集成”是我們尋找到的相對較優的模式。

本體+集成模式整體償債能力最優。通過對三類企業的償債指標進行分析來看,本體+系統集成類企業償債能力最優。具體表現為本體+集成的 EBITDA利息覆蓋倍數最高、資產負債率最低、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較理想、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的週轉率最高。相比之下目前全產業鏈模式可能存在付息困難、應收款項週轉慢等風險,系統集成模式的長短期償債能力最弱。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本體+系統集成模式整體盈利能力最優。從樣本數據對比來看,2018 年全產業鏈、本體+系統集成、系統集成上市企業 ROE 分別為-2.70%(剔除虧損嚴重的新時達後為 4.01%)、8.41%、2.02%。同時本體+系統集成與系統集成企業毛利率接近,分別為 28.33%和 28.96%,明顯高於全產業鏈企業。本體+系統集成的淨利率為 11.24%,剔除政府補貼後的淨利潤率仍有 10.09%,明顯高於其它兩類企業。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本體+系統集成模式的營收規模、毛利潤、淨利潤的增速可觀,成長空間較大。全產業鏈、本體+系統集成、系統集成三類上市公司 2018 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增速為 6.04%、23.37%、18.82%,毛利潤增速為 2.08%、25.45%、23.49%,淨利潤增速為-162.10%(主要由於成分標的新時達 2018 年虧損嚴重所致)、16.04%、-66.74%。2018 年本體+系統集成模式表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純系統集成表現波動幅度較大。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對比我國“本體+集成”類上市企業和四大家族的財務指標,我國工業機器人優質企業同四大家族盈利能力差距逐步縮小。對於經營“本體+系統集成”7 家企業樣本中,2018 年整體毛利率為 28.33%,淨利率為 11.24%,而扣除政府補貼後,2018 年上述企業實際淨利潤率約為 10.09%。對比四大家族,2006-2018 年發那科的毛利率遙遙領先,維持在 50%左右;ABB 和安川則旗鼓相當,在 30%附近波動;庫卡略微落後,穩定在 20%-25%之間。國內經營“本體+系統集成”業務的上市企業盈利水平良好,未來仍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從四大家族中爭奪市場份額。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綜合來看,本體+集成的模式能夠彌補二者自身的不足,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互補。一方面單純的本體和下游應用之間隔了一層系統集成商,無法直接對接下游,容易導致本體對於下游應用的需求敏感性較弱。同時本體需要通過系統集成才能實現其應用價值以及檢驗其自身性能,二者相結合更有利於本體根據下游的實際需求進行不斷地升級改造,並且可以依託系統集成改善企業的盈利狀況。另一方面單純的系統集成需要提前墊款購置本體,同時系統集成項目的“3331”回款方式使得集成商下游的回款週期拖長,這容易給集成商的現金流帶來較大的壓力。二者相結合有利於改善系統集成商的現金流狀況,並且可以為下游應用的客戶提供更好的定製化服務。因此我們需要關注國內規模較大的“本體+集成”類客戶,如廣州啟帆、埃夫特、機器人、埃斯頓等。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3.2 系統集成和本體關注子領域應用情況

系統集成領域關注深耕細分領域及覆蓋國產加速替代領域比例高的客戶

系統集成高端領域外資佔據絕對優勢,中低端領域國產替代正在加速。由於下游系統集成商數量眾多,不同下游行業應用的系統集成商可比性不強,此處我們主要分析國產和外資在不同下游應用領域的佔比情況。2018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下游低端應用領域國產化程度較高,金屬製品、塑料及化工國產化佔比達到了 73.35%和 64.76%;相對中端的 3C 領域系統集成國產化佔比達到了33.67%,其國產化佔比提升較快,未來或將成為系統集成國產化替代最大的紅利所在;高端的汽車行業國產化佔比為 15.86%,仍然處於較低水平,工業機器人高端工藝領域國產品牌突破仍需時日。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我國大多數系統集成企業起步較晚,規模較小,同時缺乏相關技術儲備,因此業務主要集中在諸如 3C、食品製造、金屬加工和塑料及化學制品等相對中低端的應用領域。這些領域國產系統集成商數目眾多使得競爭相對激烈,同時競相降價造成惡性競爭現象日益嚴重。近兩年下游應用需求放緩的背景之下,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領域暫時處於低谷時期,未來中低端領域系統集成商不可避免面臨洗牌。細分子領域的龍頭企業有望憑藉其資金、技術以及行業理解深度上的優勢從中脫穎而出,如 3C 電子行業的博眾精工、石化菸草行業的博實股份、輪胎橡膠行業的藍英裝備、工程機械行業的華恆股份等。

而在高端應用領域,如汽車行業的衝壓、焊接、噴塗和整裝四大工藝等,由於客戶要求嚴格,實現工藝複雜,項目規模一般較大,導致進入門檻較高。高端應用領域國外系統集成商在全球已經擁有多個成熟案例,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而國內只有少數系統集成商研發和技術實力能夠隨著項目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較強的實力和一定的規模,進而搶奪國際系統集成商的市場份額,如大連奧托、上海德梅柯、廣州瑞松科技、四川成焊寶瑪等。

未來國產系統集成商差異化的競爭機會主要在中低端市場和新興領域。中低端市場國產系統集成商的優勢在於價格、渠道以及服務上,而外資系統集成商更多佈局在附加值較高的汽車行業。同時外資受限於資金規模、產能、應收賬款週期長等因素,中低端市場對於外資的吸引力也不強。國產系統集成商有望在中低端領域做深做強,高端領域當前以市場換技術的模式未來或將反哺國產系統集成商,中低端領域向高端領域滲透是系統集成發展的必然趨勢。新興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中的三電、新能源和倉儲物流等,這些領域未來對於國產本體應用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國產化替代進程有望加速。因此在策略上我們還可以關注下游系統集成較大比例覆蓋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汽車電子)、3C 電子電氣、食品飲料、新能源、倉儲物流等領域的客戶,如拓斯達、科大智能、智雲股份、三豐智能、賽騰股份、今天國際、克來機電、諾力股份等。

本體領域關注針對特定子領域開發高端本體的客戶

四大家族在全球以及我國的市場份額均佔據了半壁江山。 2016 年被稱為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的發那科、ABB、安川、KUKA 在全球市場中的市佔率分別為 15.77%、14.13%、11.76%、11.03%,合計達 57.40%,佔據了全球市場過半市場份額;愛普生、歐地希、川崎等也分別在全球有超過 4%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國內品牌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市佔率較低,合計共 9.7%。我國的競爭格局與全球情況大致相似,2016 年發那科、ABB、安川、KUKA 四家在我國的市佔率分別達到 17.8%、13.5%、14.0%、12.1%,合計達57.4%。廣州啟帆、埃夫特、新鬆、埃斯頓、廣州數控、新時達等國內較知名的品牌的國內市佔率合計僅約 25%。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四大家族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優勢使得它們市場份額長期在全球範圍內保持領先。通過對四大家族的戰略佈局和經營策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它們在戰略佈局上都以本體作為突破口,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積極切入更多的下游系統集成場景,場景應用集中於高端領域,同時在經營策略上均堅持研發掌握關鍵技術,走技術驅動之路。我們通過對比 2018 年四大家族的研發支出以及佔營收比重(其中發那科 2018 年研發支出的數據未公佈,我們用 2017 年研發支出的數據來代替),不難發現發那科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達到 8.34%位列四大家族之首,ABB 的研發投入絕對值最高。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智能製造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新研究報告

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短期的突破之路在於尋求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本體領域主要是針對特定領域對通用型機器人軟硬件進行適度改造。國內做得比較成功的多關節機器人都是為了解決某一行業問題而進行機器人應用,基於其自身熟悉的集成領域帶動本體銷售,比如:埃夫特起源於奇瑞汽車的智能裝備部門,埃夫特進軍機器人行業的訴求最開始就是滿足於奇瑞汽車的自動化生產線;埃斯頓從自身的伺服系統開始,針對鈑金折彎開發出行業獨特的鈑金折彎機器人。由於目前國內大多數本體企業都開始向系統集成延伸,單純做本體的企業數量較少並且大多還處於初創期,規模也比較小 ,我們這裡就不一一列出。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報告來源:招商銀行研究院;分析師:楊榮成/鍾銀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