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啥也別生氣!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在三十六歲時就被“氣”死了

“生氣和發怒是啥?簡單說來就是遇到不合意的事或者人所產生的不愉快的情緒,其實很多時候生氣的理由其實都是小事,甚至不需要理由,就是不開心。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人故意氣你,看到他讓你生氣後,他在背後還偷偷樂。生氣的理由看似都是外界的事或者人引起的,其實根本還在內因,你不生氣不就沒事了。氣大傷身,經常生氣不僅會引發各種疾病,長期生悶氣還能引起心理疾病。”

說正題,故事的主角是西晉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司馬攸,他在三十六歲時就英年早逝了,我認為他是被氣死的。先從他哥哥晉武帝司馬炎說起,公元266年,在司馬炎的逼迫下,魏元帝曹奐禪讓,曹魏結束,西晉正式建立。其實司馬炎建立西晉是沾了他爺爺司馬懿、他大伯司馬師、他爹司馬昭的光,這三人才是西晉的奠基人。司馬懿在魏武帝曹操(曹丕代漢後追封的)、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時期,只是個配角,因為從曹操到曹叡這祖孫三代都是威武雄壯霸氣,還輪不到司馬懿撒潑。然而在公元239年,時年僅三十六歲的魏明帝曹叡英年早逝,八歲的曹芳繼位,並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後來司馬懿被曹爽排擠架空,司馬懿裝瘋賣傻隱忍10年之後在公元249年,趁大將軍曹爽陪皇帝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之際,司馬氏起兵控制洛陽,後來司馬懿誅殺了曹魏宗室大將軍曹爽一族,自此曹魏大權落入了司馬懿手中。僅過了2年,在251年時年七十三歲的司馬懿病逝,其長子司馬師成為撫軍大將軍,執掌魏國軍政大權,後成為大將軍。公元255年,因為受到襲擊,司馬師受驚而死。由於司馬師共有5女,沒有兒子,其弟司馬昭接任大將軍之職,繼續專權曹魏。

生啥也別生氣!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在三十六歲時就被“氣”死了

三國

公元255年,司馬昭掌握曹魏大權後,其取代曹魏的司馬昭之心已經路人皆知了。公元263年在司馬昭的主持下滅掉了蜀漢,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司馬昭有五個嫡子,嫡長子是司馬炎,嫡次子是司馬攸,剩下那三個嫡子先後早夭(就是未成年而死)。由於大哥司馬師沒有兒子,就把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那麼司馬攸是個怎麼樣的人呢?看一下晉書中的原話:“及長,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司馬炎建立西晉後把他爹司馬昭追封為宣帝,宣帝就是司馬昭,武帝就是司馬炎。翻譯一下,就是稍稍長大後,司馬攸性格溫和,待人公道,親賢好施,寫了一手好文章,其才能不在司馬炎之下,司馬昭對這個兒子非常器重和喜愛。他爺爺司馬懿在世時就非常喜歡這個聰慧的孫子司馬攸。公元255年,司馬師去世,這時年僅十歲的尚是一個兒童的司馬攸在司馬師的葬禮上哭的很傷心,那稚嫩真摯的哭聲把旁邊的人都感動了。如果司馬懿此時活過來看到此情此景一定會說一句話,那就是“好聖孫”。當爹的司馬昭對這些都是看在心裡的,對司馬攸的喜愛簡直溢於言表,常說天下本是景王(司馬師)的天下,想把世子之位傳給司馬攸。但是大臣們反對廢長立幼,後來還是司馬炎繼承了世子之位。

生啥也別生氣!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在三十六歲時就被“氣”死了

司馬昭、司馬攸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對他爹司馬昭一度想傳位於司馬攸這事也沒介意。司馬炎是個厚道之人,西晉建立後,不僅前朝曹魏皇室得到了善待,就連前朝的前朝東漢皇室也被優待,東漢漢獻帝劉協的長孫劉康繼續保留山陽公這一爵位,蜀國末帝劉禪和東吳末帝孫皓(公元280年東吳被西晉所滅)也都被司馬炎優待。對待外人都這樣,對待宗室本家,司馬炎就是更是很愛了。西晉建立後,司馬炎大封宗室諸王,都是是實實在在的封賞,大的封國的面積都很大。司馬攸被封為齊王,司馬炎沒讓司馬攸回封國,而是讓司馬攸總覽軍事,輔佐朝政。這時的西晉還沒有滅掉東吳,晉書中說:“攸每朝政大議,悉心陳之。”在這哥倆的共同努力下,西晉的國力蒸蒸日上。並且司馬攸表現出來比司馬炎更高超的深謀遠慮,司馬炎不僅給諸王分封了土地,還讓諸王可以自行任命封國官吏,晉書中說:“詔議籓王令自選國內長吏”,不僅這樣,分封諸國還被允許有自己的軍事力量,這就等於分封諸王國成為了不受西晉中央約束的獨立王國,這也為後來的西晉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對於封國自選官吏這件事,司馬攸三次上表堅決反對,但是司馬炎都未予理睬。但是當自己的齊國官員出缺時,司馬攸依然堅持由西晉朝廷任命,司馬攸對這這位大哥可謂忠心耿耿,司馬炎對此也是心裡清楚的,晉書中武帝司馬炎對司馬攸的評價是:“明德清暢,忠允篤誠。”

生啥也別生氣!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在三十六歲時就被“氣”死了

司馬炎

生啥也別生氣!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在三十六歲時就被“氣”死了

西晉滅東吳

公元279年,西晉發動了滅吳之戰,280年東吳滅亡,西晉統一了華夏。司馬炎也變得驕侈淫佚起來,公元281年三月,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詔選孫皓宮人五千人入宮。”五千多原東吳後宮佳麗就被這樣浩浩蕩蕩地運到了洛陽。武帝司馬炎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而武帝的兒子們還都年齡比較小,太子司馬衷的才智又太一般,朝中很多大臣都希望由司馬攸能繼承皇位,這幫大臣們也是幫倒忙的。晉書中是這樣說的:“及帝晚年,諸子並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內外,皆屬意於攸。”這引起了司馬炎的極度憂慮,而一向很正直的司馬攸對司馬炎的寵臣荀勖和馮紞等人阿諛奉承拍馬屁的行為極為厭惡,這些小人擔心一旦司馬攸真的繼位,他們肯定就不受重用了。在他們的慫恿下,武帝司馬炎藉故讓多年留在京城的司馬攸回到封國齊國。

生啥也別生氣!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在三十六歲時就被“氣”死了

西晉八王

在司馬昭去世時,就對這個喜愛的兒子非常擔憂,在去世時還把司馬攸的手放到司馬炎的手上,要司馬炎善待司馬攸,真是舐犢情深。後來他們的母親太后王元姬去世時,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屬汝,勿忘我言。”桃符是司馬攸的小名,翻譯成白話就是“你弟弟司馬攸性情急躁,而你這當哥哥又不仁慈,倘若我一病不起,我擔心你容不下他,所以特地囑咐你”。其實說司馬炎不仁慈是不對的,司馬炎挺仁慈的,但是再仁慈的人在面對傳位於兒子還是弟弟的這個選項時,也會選擇傳位於兒子。其實司馬炎也並沒有謀害司馬攸之意,只是讓他回封國。但是司馬攸卻不太願意回封國,特別是知道了回封國這事是荀勖這幫小人在背後攛掇的後更是氣的憤恨發病。荀勖和馮紞等人在我看來就屬於奸臣,武帝司馬炎對於“傻兒子”司馬衷的愚鈍和軟弱是清楚的,他也害怕司馬衷一旦繼位後掌握不了國家,於是就派荀勖與和嶠等人去觀察太子,荀勖回來後避重就輕瞪眼說瞎話都不帶臉紅,極力誇讚太子有德,而和嶠則彙報說太子還是那個樣,當時西晉的“天下人”都尊敬和嶠而鄙視荀勖,後來武帝司馬炎又想把太子妃賈南風廢掉,又是荀勖與馮紞等人極力勸阻。

生啥也別生氣!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在三十六歲時就被“氣”死了

莫生氣

司馬攸這個人愛面子,喜歡用禮數嚴格要求自己,並且性格寬厚溫和,有長輩觸及了他忌諱的事,也只是默默流淚。所以武帝司馬炎也很敬畏這個弟弟,每次單獨和司馬攸見面時,也都是事先背好臺詞,生怕惹得這位弟弟不高興,看來這哥倆都是寬厚之人。司馬攸不願意回封國,想給母親守墓,武帝司馬炎也沒答應。於是司馬攸拖著病體就開始回齊國,向司馬炎辭行時依然認真打扮了一番,舉止如常,但是不久司馬攸就吐血而亡,被荀勖這幫人給氣死了。公元290年,武帝司馬炎去世,其才智一般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為人陰險歹毒禍亂朝政,不久手握重點的司馬家的王爺們就開始了八王之亂,西晉開始內亂。倘若司馬攸不死的這麼早,以他的地位和實力,估計不僅賈南風,司馬家的這些王爺們也斷然不敢亂“蹦躂”。可惜歷史沒有假如,一個寬厚的王爺被這幫奸臣給氣死了。司馬攸被氣的吐血而亡到底怨誰?怨他哥哥武帝司馬炎還是荀勖這幫人?其實還是怨司馬攸自己,他就是想不開,回封國就回封國唄,回到齊國當個諸侯王也可以不亦樂乎,幹嘛要生氣,如果別人故意氣你時你再想法氣他們不就得了,而且靜待時機一樣可以收拾荀勖這幫人,人只要活著就是最大的勝利。

“不生氣是一門大學問,一種大智慧,一種大氣度,當你遇事遇人不生氣時,說明了你已經具備一種大情商,人的成功主要是由情商決定的,那麼我恭喜你,這時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有句話叫做你生氣來我不氣,生活在社會中,哪能事事人人都合己意,換位思考一下,別人有時生氣的理由可能就是自己或者自己做的一些事。當大家都更能理解別人時,更少生氣時,人與人也將會變得更加和諧,包括夫妻之間也是,因為夫妻相處的時間最長,難免磕磕碰碰互相惹對方生氣。有時誘發生氣的原因往往都是小事,今天你或許因為一件事很生氣,但是再過兩年想想看,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很可笑。人的一生其實只有兩件大事,一個是出生另一個是死亡,沒事有啥好氣的。”

信息創造價值,如果我寫的東西能夠給你帶來一點啟示,遇事少生氣的話,那麼這也是我寫作的目的,歡迎批評與指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