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

司馬炎,是三國的終結者,“分久必合”的任務,由他完成。

不過,少年和青年的,未必知道自己就是那個真命天子。

司馬炎出生於236年,這一年農曆丙辰年,龍年,曹魏曹睿青龍四年,蜀漢劉禪建興十四年,孫吳孫權嘉禾五年。


"

司馬炎,是三國的終結者,“分久必合”的任務,由他完成。

不過,少年和青年的,未必知道自己就是那個真命天子。

司馬炎出生於236年,這一年農曆丙辰年,龍年,曹魏曹睿青龍四年,蜀漢劉禪建興十四年,孫吳孫權嘉禾五年。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司馬炎的爸爸是司馬昭,此時25歲。媽媽是王元姬,此時19歲。

他的爺爺司馬懿,此時57歲,任太尉。

司馬炎是司馬家的長孫,太尉之家的第一位孫子,自是洛陽城一件大事。

司馬懿深得魏明帝曹睿信任,添了這個長孫,曹睿肯定要賜些物品,以示恩寵。他不會想到,30年後,這個司馬家的長孫,會取曹家而代之。

史書上,記載的大多是即王位之後的事,此前的司馬炎,性格上的描述是“寬惠仁厚,沈沉有度量……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外貌描寫是“發委地,手過膝,非人臣之相。”

“手過膝”,眼熟不?《三國演義》裡,這個特徵被安到劉備身上——兩耳垂肩,雙手過膝。《三國志》裡,說劉備“垂手下膝”。


"

司馬炎,是三國的終結者,“分久必合”的任務,由他完成。

不過,少年和青年的,未必知道自己就是那個真命天子。

司馬炎出生於236年,這一年農曆丙辰年,龍年,曹魏曹睿青龍四年,蜀漢劉禪建興十四年,孫吳孫權嘉禾五年。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司馬炎的爸爸是司馬昭,此時25歲。媽媽是王元姬,此時19歲。

他的爺爺司馬懿,此時57歲,任太尉。

司馬炎是司馬家的長孫,太尉之家的第一位孫子,自是洛陽城一件大事。

司馬懿深得魏明帝曹睿信任,添了這個長孫,曹睿肯定要賜些物品,以示恩寵。他不會想到,30年後,這個司馬家的長孫,會取曹家而代之。

史書上,記載的大多是即王位之後的事,此前的司馬炎,性格上的描述是“寬惠仁厚,沈沉有度量……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外貌描寫是“發委地,手過膝,非人臣之相。”

“手過膝”,眼熟不?《三國演義》裡,這個特徵被安到劉備身上——兩耳垂肩,雙手過膝。《三國志》裡,說劉備“垂手下膝”。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開國之君,多少要搞些異相,表示天命神授吧。如果這些特徵真管用,只要量一量誰的手長,就奉誰當老大好了。

2歲的時候,司馬炎的爺爺幹了一件大事,平定東北邊境,滅了割據遼東郡近50年的公孫家族。

月滿則虧。第二年,曹睿病故,司馬懿的好日子到頭,從239年到249年,司馬家族進入靜默十年。

靜默期裡,司馬炎從3歲長到13歲,這個年齡正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養成時期。

“聰明神武”的司馬炎,旁觀爺爺和爸爸,能學會什麼呢?

從司馬懿身上,司馬炎學會的肯定是忍。

曹芳繼位後,尊司馬懿為太傅,“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但是,司馬懿堅持低調,不讓子弟為官,對人的態度更加謙恭。

到曹爽專擅朝政時,司馬懿乾脆裝病,不問政事。

曹爽派親信刺探病情時,司馬懿更是裝得像只剩一口氣。

爺爺的演技,孫子看在眼裡,學在心上。


"

司馬炎,是三國的終結者,“分久必合”的任務,由他完成。

不過,少年和青年的,未必知道自己就是那個真命天子。

司馬炎出生於236年,這一年農曆丙辰年,龍年,曹魏曹睿青龍四年,蜀漢劉禪建興十四年,孫吳孫權嘉禾五年。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司馬炎的爸爸是司馬昭,此時25歲。媽媽是王元姬,此時19歲。

他的爺爺司馬懿,此時57歲,任太尉。

司馬炎是司馬家的長孫,太尉之家的第一位孫子,自是洛陽城一件大事。

司馬懿深得魏明帝曹睿信任,添了這個長孫,曹睿肯定要賜些物品,以示恩寵。他不會想到,30年後,這個司馬家的長孫,會取曹家而代之。

史書上,記載的大多是即王位之後的事,此前的司馬炎,性格上的描述是“寬惠仁厚,沈沉有度量……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外貌描寫是“發委地,手過膝,非人臣之相。”

“手過膝”,眼熟不?《三國演義》裡,這個特徵被安到劉備身上——兩耳垂肩,雙手過膝。《三國志》裡,說劉備“垂手下膝”。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開國之君,多少要搞些異相,表示天命神授吧。如果這些特徵真管用,只要量一量誰的手長,就奉誰當老大好了。

2歲的時候,司馬炎的爺爺幹了一件大事,平定東北邊境,滅了割據遼東郡近50年的公孫家族。

月滿則虧。第二年,曹睿病故,司馬懿的好日子到頭,從239年到249年,司馬家族進入靜默十年。

靜默期裡,司馬炎從3歲長到13歲,這個年齡正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養成時期。

“聰明神武”的司馬炎,旁觀爺爺和爸爸,能學會什麼呢?

從司馬懿身上,司馬炎學會的肯定是忍。

曹芳繼位後,尊司馬懿為太傅,“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但是,司馬懿堅持低調,不讓子弟為官,對人的態度更加謙恭。

到曹爽專擅朝政時,司馬懿乾脆裝病,不問政事。

曹爽派親信刺探病情時,司馬懿更是裝得像只剩一口氣。

爺爺的演技,孫子看在眼裡,學在心上。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無絕對勝算時,唯有一忍。

從爸爸司馬昭和大伯司馬師身上,天才少年司馬炎學到的是不忍。

司馬懿低調做人,不代表不積攢力量,司馬師和司馬昭悄悄訓練3000死士。

這3000死士,當然瞞不過司馬家長孫的眼睛。

司馬炎也會問,也會想,忍與不忍的邊界在哪裡。

249年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家大獲全勝,開始專權。

但是,曹魏的忠臣們,開始一波一波的反抗。

司馬炎的爺爺司馬懿在251年平定王凌之叛,司馬師兄弟在254年識破曹芳意圖,破壞一場政變,255年司馬師平定毋丘儉、文欽叛亂。257年,司馬昭平定諸葛誕叛亂。

260年,曹家和司馬家的矛盾達到頂點:魏帝曹髦親自帶甲兵進攻司馬昭府邸,被司馬昭手下當從刺殺。


"

司馬炎,是三國的終結者,“分久必合”的任務,由他完成。

不過,少年和青年的,未必知道自己就是那個真命天子。

司馬炎出生於236年,這一年農曆丙辰年,龍年,曹魏曹睿青龍四年,蜀漢劉禪建興十四年,孫吳孫權嘉禾五年。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司馬炎的爸爸是司馬昭,此時25歲。媽媽是王元姬,此時19歲。

他的爺爺司馬懿,此時57歲,任太尉。

司馬炎是司馬家的長孫,太尉之家的第一位孫子,自是洛陽城一件大事。

司馬懿深得魏明帝曹睿信任,添了這個長孫,曹睿肯定要賜些物品,以示恩寵。他不會想到,30年後,這個司馬家的長孫,會取曹家而代之。

史書上,記載的大多是即王位之後的事,此前的司馬炎,性格上的描述是“寬惠仁厚,沈沉有度量……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外貌描寫是“發委地,手過膝,非人臣之相。”

“手過膝”,眼熟不?《三國演義》裡,這個特徵被安到劉備身上——兩耳垂肩,雙手過膝。《三國志》裡,說劉備“垂手下膝”。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開國之君,多少要搞些異相,表示天命神授吧。如果這些特徵真管用,只要量一量誰的手長,就奉誰當老大好了。

2歲的時候,司馬炎的爺爺幹了一件大事,平定東北邊境,滅了割據遼東郡近50年的公孫家族。

月滿則虧。第二年,曹睿病故,司馬懿的好日子到頭,從239年到249年,司馬家族進入靜默十年。

靜默期裡,司馬炎從3歲長到13歲,這個年齡正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養成時期。

“聰明神武”的司馬炎,旁觀爺爺和爸爸,能學會什麼呢?

從司馬懿身上,司馬炎學會的肯定是忍。

曹芳繼位後,尊司馬懿為太傅,“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但是,司馬懿堅持低調,不讓子弟為官,對人的態度更加謙恭。

到曹爽專擅朝政時,司馬懿乾脆裝病,不問政事。

曹爽派親信刺探病情時,司馬懿更是裝得像只剩一口氣。

爺爺的演技,孫子看在眼裡,學在心上。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無絕對勝算時,唯有一忍。

從爸爸司馬昭和大伯司馬師身上,天才少年司馬炎學到的是不忍。

司馬懿低調做人,不代表不積攢力量,司馬師和司馬昭悄悄訓練3000死士。

這3000死士,當然瞞不過司馬家長孫的眼睛。

司馬炎也會問,也會想,忍與不忍的邊界在哪裡。

249年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家大獲全勝,開始專權。

但是,曹魏的忠臣們,開始一波一波的反抗。

司馬炎的爺爺司馬懿在251年平定王凌之叛,司馬師兄弟在254年識破曹芳意圖,破壞一場政變,255年司馬師平定毋丘儉、文欽叛亂。257年,司馬昭平定諸葛誕叛亂。

260年,曹家和司馬家的矛盾達到頂點:魏帝曹髦親自帶甲兵進攻司馬昭府邸,被司馬昭手下當從刺殺。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曹髦倒下時,只有19歲。此刻司馬炎已經24歲。

身為至尊的同齡人,應該又一次教育司馬炎:權柄,必須牢牢掌握,否則隨時都可能喪命。

但如何執政掌權,卻是一個問題。

從司馬炎日後的解決方案來看,他的答案是左則右之,右則左之。

曹家削弱曹家子孫的分封,搞中央集權,一旦中央權力被異性掌握,整個曹家沒有抵抗的力量。

司馬炎反其道而行之,大封宗室,前前後後封了57個王。

這便是他看到曹家帝王孤伶伶衝鋒,被武夫輕鬆殺死而得到的教訓。

如果他的眼睛再往上看一看,看到西漢的七國之亂,司馬炎鞏固政權的做法會更中庸一些。


"

司馬炎,是三國的終結者,“分久必合”的任務,由他完成。

不過,少年和青年的,未必知道自己就是那個真命天子。

司馬炎出生於236年,這一年農曆丙辰年,龍年,曹魏曹睿青龍四年,蜀漢劉禪建興十四年,孫吳孫權嘉禾五年。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司馬炎的爸爸是司馬昭,此時25歲。媽媽是王元姬,此時19歲。

他的爺爺司馬懿,此時57歲,任太尉。

司馬炎是司馬家的長孫,太尉之家的第一位孫子,自是洛陽城一件大事。

司馬懿深得魏明帝曹睿信任,添了這個長孫,曹睿肯定要賜些物品,以示恩寵。他不會想到,30年後,這個司馬家的長孫,會取曹家而代之。

史書上,記載的大多是即王位之後的事,此前的司馬炎,性格上的描述是“寬惠仁厚,沈沉有度量……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外貌描寫是“發委地,手過膝,非人臣之相。”

“手過膝”,眼熟不?《三國演義》裡,這個特徵被安到劉備身上——兩耳垂肩,雙手過膝。《三國志》裡,說劉備“垂手下膝”。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開國之君,多少要搞些異相,表示天命神授吧。如果這些特徵真管用,只要量一量誰的手長,就奉誰當老大好了。

2歲的時候,司馬炎的爺爺幹了一件大事,平定東北邊境,滅了割據遼東郡近50年的公孫家族。

月滿則虧。第二年,曹睿病故,司馬懿的好日子到頭,從239年到249年,司馬家族進入靜默十年。

靜默期裡,司馬炎從3歲長到13歲,這個年齡正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養成時期。

“聰明神武”的司馬炎,旁觀爺爺和爸爸,能學會什麼呢?

從司馬懿身上,司馬炎學會的肯定是忍。

曹芳繼位後,尊司馬懿為太傅,“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但是,司馬懿堅持低調,不讓子弟為官,對人的態度更加謙恭。

到曹爽專擅朝政時,司馬懿乾脆裝病,不問政事。

曹爽派親信刺探病情時,司馬懿更是裝得像只剩一口氣。

爺爺的演技,孫子看在眼裡,學在心上。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無絕對勝算時,唯有一忍。

從爸爸司馬昭和大伯司馬師身上,天才少年司馬炎學到的是不忍。

司馬懿低調做人,不代表不積攢力量,司馬師和司馬昭悄悄訓練3000死士。

這3000死士,當然瞞不過司馬家長孫的眼睛。

司馬炎也會問,也會想,忍與不忍的邊界在哪裡。

249年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家大獲全勝,開始專權。

但是,曹魏的忠臣們,開始一波一波的反抗。

司馬炎的爺爺司馬懿在251年平定王凌之叛,司馬師兄弟在254年識破曹芳意圖,破壞一場政變,255年司馬師平定毋丘儉、文欽叛亂。257年,司馬昭平定諸葛誕叛亂。

260年,曹家和司馬家的矛盾達到頂點:魏帝曹髦親自帶甲兵進攻司馬昭府邸,被司馬昭手下當從刺殺。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曹髦倒下時,只有19歲。此刻司馬炎已經24歲。

身為至尊的同齡人,應該又一次教育司馬炎:權柄,必須牢牢掌握,否則隨時都可能喪命。

但如何執政掌權,卻是一個問題。

從司馬炎日後的解決方案來看,他的答案是左則右之,右則左之。

曹家削弱曹家子孫的分封,搞中央集權,一旦中央權力被異性掌握,整個曹家沒有抵抗的力量。

司馬炎反其道而行之,大封宗室,前前後後封了57個王。

這便是他看到曹家帝王孤伶伶衝鋒,被武夫輕鬆殺死而得到的教訓。

如果他的眼睛再往上看一看,看到西漢的七國之亂,司馬炎鞏固政權的做法會更中庸一些。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司馬炎的解決之道


但司馬炎及其主政者,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能預判個十年二十年的,少之又少。

八王之亂,在他死後就爆發。

總的來說,司馬炎還是不錯的君王,從他統一全國的280年到289年,被稱為太康盛世。

這十年,民生富庶,百姓安樂,四海平一,天下康寧。

左則右之,右則左之的好處是見效快。像為了讓人口迅速恢復,司馬炎下令,17歲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則由官府來找婆家。

也別笑司馬炎太俗,現在一些城市搶人的招數,其實也和他差不多:解決財政問題,用房地產。解決房地產問題,用搶人。

而搶人,比給17歲以上女孩找婆家,來得更快一些。

異曲同工的發展路徑,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十年,二十年之後呢?誰知道。頭痛,先醫頭好再說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