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金三角 罌粟 昆沙 老撾 怪咖笑無痕 怪咖笑無痕 2017-11-01

發源自青藏高原的湄公河,在流經緬甸、泰國與老撾三國的交界處時,河道驟然變寬,河西岸佇立著一個醒目而突兀的大理石牌坊,很多遊客都會在此駐足留影以證明自己到過這裡,因為對於普通遊客而言,這個標誌意味著遊人止步,不能再繼續前行,石牌坊上的泰、英兩國文字所註明的是一個遠遠超出地理意義上的概念——金三角。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貌絕倫的仙女,乘風飛越重洋,來到中南半島上空時,她身上佩戴的綠寶石不慎失落人間。這塊晶瑩碧綠的寶石頓時化為一片蒼翠的雨林。這位仙女並不惋惜寶石的失落,她願意給這裡的人民帶來幸福和富饒。託美麗、善良的仙女的福氣,金三角果然豐饒。早年,這裡森林和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盛產玉米等農作物。每年三、四月,三角洲莊稼一片金黃,故有了“金三角”的美譽。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美麗得,令人心嚮往之。

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如今的金三角,卻由於歷史的原因,驟然增添了幾分神祕,幾分恐怖,幾分誘惑。那裡不僅有梟雄、殘軍、緬共,有毒品、血腥、暴力、罌粟花下的殺戮,金錢背後的罪惡,還有善良的人們、旖旎的風景和野豔的山女。這片土地上的“毒品秩序”,讓人望而生畏。它既是陰暗的地獄,埋藏著人性中最難以隱忍的罪惡,卻又是絕美的天堂,令每一個過客沉醉其中而忘情自我。

風雲變幻的“金三角”

在世界三大毒源(另兩個是阿富汗“金新月”和南美的哥倫比亞)中,“金三角”的毒品一度產量最高、危害最烈,名聲也最大。這裡大部分是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裡叢林密佈,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人煙稀少,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地理和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有人曾這樣描述金三角,那是世界上每一個癮君子都向往的地方,每一個政府都厭惡其無法無天的地方,每一個禁毒官員都想踏平的地方,每一個探險家都喜歡的地方。這裡是魔幻中的魔幻,是勇敢者、冒險家、亡命徒的賭場和樂園。

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泰國政府樹起的金三角標誌——大理石牌坊

“金三角”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說法。狹義的“金三角”,是指由泰、緬兩國的界河——夜賽河向東流至索叻與湄公河相交匯而形成的一塊三角洲,因其平坦而肥沃,每到收穫季節莊稼一片金黃而得名。張明敏有首歌叫《美斯樂》,即指曾作為國民黨殘軍93師總部的這一片土地,得名於傈僳族的“密梭羅”。廣義的“金三角”則是包括小“金三角”在內的一塊泰國、緬甸、老撾三國交界處約15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老撾的琅南塔省、豐沙裡、烏多姆塞省和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如今,隨著當年金三角地區泰國、老撾境內的割據武裝不復存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金三角取緬、泰、老交界處為中心的格局已被緬甸北部與中國接壤的撣邦地區所代替。時常見諸報端的金三角地區,則更狹義地指為撣邦第二特區,也就是緬甸佤邦。

十九世紀中葉,為了發展遠東地區的鴉片貿易,英國殖民者在金三角埋下了罌粟種子,也為全世界埋下了貽害百年的禍根。二戰後,英軍撤離緬甸,卻沒有帶走罪惡的毒品。100多年來,金三角地區罌粟花開花謝,槍聲此起彼伏,佔整個世界70%以上的鴉片產量攪得周天寒徹。金三角毒品基地不斷向四面擴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民黨李彌殘部逃至緬甸撣邦地區,也加入了製毒、販毒行列,金三角的範圍逐漸擴展。到八十年代,金三角從一個跨緬、老、泰三國邊界的等邊三角區,擴展為一個傾斜的大三角,三角的70%已進入緬甸。

金三角隱祕複雜的紛爭、傳奇的歷史人物,演繹了許多鮮為人知而又精彩絕倫的故事。金三角第一支龐大的武裝是原國民黨駐緬泰的三軍、五軍部隊。就是這支特殊的武裝,開創了金三角種植鴉片、進行大規模武裝貿易的先河。由於緬北地區幾乎是華人文化區域,國民黨殘軍在這塊土地上,收編了各種各樣的民族武裝,由出身黃埔的老軍人執教,開辦軍事培訓班(後來在金三角叱吒風雲的羅星漢、彭家聲,均是其中的學員。坤沙的總參謀長張蘇泉也是國民黨黃埔老兵)。同時,一部分國民黨殘軍進入泰國,兩次幫人打仗,縱橫揮戈幾千裡,出入三國如入無人之境,以生命和鮮血換取生存的權利。金三角地區幾次赫赫有名的“鴉片大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泰北重鎮清邁、美賽的格殺,與坤沙集團的爭鬥……熟悉金三角歷史的人都記憶猶新。

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金三角佤邦首府邦康的夜

三角95%以上的地方都是山區,在這裡行走,如果沒有人指引,即使不被野獸毒蛇襲擊,也會被潛伏的軍隊抓獲。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往往有二三十人、七八條槍,就可以稱得上一支武裝,佔據著幾個山頭,路人想通過是一定要留下買路錢的。緬甸當陽地區的萊蒙山上,曾有這樣一樁事情發生:一位不滿13歲的少年,居然號召了五六十人上山為匪。其自稱團長,手下人馬不是營長就是連長。他們收各種各樣的“稅”,或幫人護“貨”,收入不菲。後被羅星漢火併,該少年又勾引某頭目的小老婆出逃。此人至今仍活躍在中緬邊境,往來做玉石生意,那個小老婆也變成了大老婆,因為他已經有不下10個太太。這樣的事,大概只有在那種極為特殊的歷史和人文條件下才有可能發生。

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風水輪流轉,莊家換著當。金三角的“舞臺”從不冷場,各路梟雄前仆後繼,雲譎波詭,龍蛇爭霸,佔地為王。英國人、國民黨、緬共、蒙泰軍(坤沙部)等在金三角相繼稱雄,李彌、段希文、李文煥、羅星漢、坤沙都曾在此擁兵自重、叱吒風雲。如今的撣邦地區,大部分仍是放任自流、各自為政的地帶。中緬邊境線有2185公里,緬甸政府有效控制的地段不足100公里,其餘地段仍由與政府達成“和解協議”的各支武裝力量控制。緬甸最主要的的鴉片產地,正好是由緬北四支從緬共獨立出來的民族割據武裝所佔據。緬共時期的一些領導人,絕大多數還在各支武裝中擔任重要角色,至今活躍在金三角地區。

宣稱“誓死禁毒”的大毒梟

金三角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人不能不提,那就是世界著名毒梟——張奇夫。泰名坤沙,緬名關約,其祖父是中國雲南省人,父母是緬甸撣邦撣族的貴族。他曾被美國政府懸賞200萬美元緝拿,被西方媒體稱為“金三角毒品大王”。1993年12月,坤沙在緬甸的東北角與泰國夜豐頌府邊界附近的一個山區村落——賀蒙,建立了名副其實的毒品王國“撣國”,為自己加冕“總統”皇冠,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式,召開了盛大的記者招待會,並給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發了一封電報:請美國和國際社會伸出援手,向他的軍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及醫療照顧,協助他們修築道路和建立其他通訊設施,並對他們的鴉片替代計劃提供必要的協助,他轄下的軍民願摧毀所種鴉片,他願意把自己交給國際社會處置,以換取“撣國”獨立。一時間,天下譁然。

坤沙接受哥倫比亞記者戴維斯.雷奇勒採訪時說:“我的人民,撣邦人和我,都是為了從緬甸也從泰國爭取獨立而鬥爭。我們得不到任何外援,種植鴉片成為我們惟一的經濟來源。”

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正在剷除罌粟的軍人

他自稱為“撣族人民的兒子”。也曾私下說,他最崇拜的人是毛澤東和胡志明,“因為他們使自己的民族成為了主人。”坤沙還說過一句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無法相信的話:“世界上真心實意禁止毒品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吸毒者的母親,一個是我。”

1996年,坤沙向緬甸政府正式投降,換來政府的赦免,至今隱居在金三角一帶,過著富足而逍遙的生活。無獨有偶,果敢特區的頭腦彭家聲和佤邦特區的頭腦鮑有祥,也都表達過自己對毒品深惡痛絕的態度。1989年5月16日,佤邦聯合軍同緬甸聯邦政府達成和平協議之後,其總司令鮑有祥通過聯合國禁毒署向全世界宣佈:“小小的佤邦不想成為世界人民的敵人,要成為世界人民的朋友,我拿腦袋擔保2005年6月26日後全面禁種罌粟,成為無毒源區。”

比毒品更可怕的是貧困

在人們想象中,金三角可能是浪漫、快樂和富裕之地,毒梟在這裡花天酒地、逍遙自在。事實上卻不盡然,這裡的老百姓依然還處於極度貧困的境地。金三角地區的百姓多信仰小乘佛教,生性柔弱,安於清貧,有較重的惰性。種植罌粟的簡單勞作形式正好適合山民。罪惡的種子一經播撒,毒品生產便迅速擴展和蔓延,直至不可收拾。

在佤邦,鴉片和海洛因帶來了鉅額的收入,但財富卻幾乎完全掌握在強權手中。佤邦聯合軍從最高長官到最普通的士兵,每月的薪水統一為30元人民幣和35斤大米。境內開設的賓館、珠寶店、金屬礦,幾乎都控制在高官手中。即便一個小小的鄉長,也會把自己的子女安排到轄區的學校裡去任教,以拿到更多的俸祿。山民們所種的罌粟要全部上繳,由地方武裝統一加工並轉賣出去,再按很低的比例領取補償的生活費用。

佤邦北部98%以上是高寒山區,對種植罌粟來說是個好地方,但糧食產量很低,每畝收100斤就算不錯了。佤邦的老百姓還在採用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方式,稍有點技術性的活兒,都由跨境的中國人來做,甚至鋪石子路,當地人也不會,只能由中國人來完成。改種其他農作物後,他們不會除草,果樹也不會修剪。而罌粟種植非常簡單,往地裡一撒就只等結果了。在佤邦北部,2004年老百姓的糧食產量只夠吃8個月,在2005年,能吃飽肚子的老百姓也只有20%左右,大部分要靠國際社會的捐助。

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這個3歲的小孩子抽菸很凶

2002年,曾是緬北重要毒品集散地的果敢地區,開始強制性禁種罌粟。2005年,佤邦聯合軍也正式宣佈在轄區內全面禁種罌粟。事實上最根本的問題還在於,如果無法實現民族和解,無法實現合法的經濟來源,那麼對於長期控制著毒品制販的少數民族武裝而言,就很難徹底改變“以毒養軍,以軍護毒”的傳統生存模式。當地的普通老百姓,在喪失了原有的經濟來源之後,又將如何生存?

許多種了一輩子罌粟的當地農民,甚至不知道海洛因為何物,在他們眼裡的大煙,就等於一年的口糧,等於大米和鹽巴。一個泰國商人這樣告訴我們:“金三角人人都是良民,但是人人都有可能販毒。貧困比毒品更可怕,你明白嗎?”

這裡不只有罌粟花

金三角,夢一樣的地方,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彷彿人間仙境。每一個到過金三角的人都會真切地感到,金三角不僅僅是鴉片,也不僅僅是罪惡。廣袤的土地,美麗的山河,流淌著生命,人們在這裡哺育並繁衍生息。這裡有著難以言傳、令人窒息的美麗,每年有4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此遊覽觀光,感受原始和浪漫。

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地

金三角一些少數民族跨境而居,沒有國家和國界的觀念,長期以刀耕火種為生。外來人走進他們一貧如洗的茅屋,會受到傾其所有的招待,他們會為了招待陌生的來客,而拿出賴以過冬的臘肉和山珍。他們遵循自然法則,生活純淨、樸實。原始森林裡的部落首領每天總要向轄下交待兩件事:對敵人勇猛,對妻子親愛。如此簡單的倫理信條,令許多來自所謂“文明世界”的人嗟嘆不已。綠林草莽的山大王近乎粗俗的強悍、狹心義膽、快意恩仇的真性情,比都市社會中貪官汙吏道貌岸然的虛偽、利慾薰心、爾虞我詐可愛得多。此外,當然還有那漫山遍野、絢麗多彩的罌粟花。罌粟花本是美麗的,只是人們對它的濫用才產生了罪惡。

如今的金三角,古樸與新潮,原始文化與現代文明共存。豪富與赤貧形成極大反差,英勇尚武在凶險殺戮中變得殘暴,人性最樸素的本能向貪慾妥協。鮮花水果的清香混染鴉片怪異的氣息,山林峽谷的寂靜會被槍聲劃破。權利與鴉片聯繫,龍蛇紛爭,風起雲湧,美醜善惡,較量搏殺,交融變異。百姓總是淳樸和無辜的,沒有人生來喜歡懶惰、喜歡毒品,他們只是習慣了依賴。原始文化在外來者的淫威和誘惑下,喪失了本真。

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昔日罌粟園已變成茶花的天下

所幸的是,人們終歸意識到,自我的生存與毀滅,不論如何,都不該依賴於毒品,生活方式也並非就此一種。泰國是“金三角”地區第一個宣佈消滅罌粟種植的國家。前幾年,老撾也宣佈在境內消滅了罌粟種植。連以鴉片為主要稅收來源的緬甸佤邦,也宣稱在2005年終結其120年的種植歷史。在中國的技術和資金幫助下,昔日“金三角”的核心區,罌粟園已經變成了茶園、玉米地和橡膠園。“最大鴉片產地”的頭銜,也已讓給了阿富汗“金新月”地區。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金三角”地區仍然有很多設在深山密林中的海洛因加工廠,大批技術人員依然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這裡產的高純度海洛因仍在源源不斷地流向世界各地,“後鴉片時代”還遠未到來。

一個真實的緬甸“金三角”

夕陽下的罌粟花

每當夕陽西斜的時候,金三角會露出它最美的一面,樹木、河流與房屋在金黃色的光影中驟然凝固為一幅油畫,它美麗、它神祕,它應該可以成為一個純正、足赤的“黃金三角”,但這一天還有多遠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