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皇城根下“小銀行” 自強不息行天下

金融 北京銀行 藍籌股 經濟 中關村 證券之星 2018-12-18

這是一個有關創業與激情的故事。

中小銀行從成立之初,就承載著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市民百姓的使命。地處皇城根下的北京銀行更是如此,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北京銀行不斷髮揮地緣、人緣優勢,為地方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北京銀行的起點並不高。這家銀行的前身是北京市90家城市信用社,總資產200多億元,資本金10億元。但因原中關村城市信用社嚴重違法賬外經營案件爆發,最終造成損失67億元。

然而,藉著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增長,北京銀行在自己22年的發展中不僅消化了沉重的歷史包袱,還最終通過改制上市、引入外資以及佈局特色業務、金融科技等辦法,成為一家資產規模2.5萬億的中型現代商業銀行。

歲月無聲,所有的努力最終都化為了數據:截至目前,北京銀行總資產較成立之初已經增長了160倍,淨資產增長了180倍;在全球銀行業的排名提升了500位,名列全球千家大銀行第63位、全國上百家城市銀行第一位和首都金融業第一位。

在全球任何一個市場中,這樣的發展歷程都堪稱奇蹟。

10年化解鉅額不良資產

1996年1月8日,北京銀行在原北京90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組建而成。該行是十四屆三中全會後首批試點組建的城市商業銀行之一。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東寧說:“北京銀行的誕生、成長、壯大,每一步都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

然而,北京銀行22年來的發展之路走得並不容易。1997年10月,原中關村城市信用社爆發嚴重違法賬外經營案件,金額高達239億元,造成實際損失67億元,這無疑讓當時資本金僅10億元的北京銀行猝不及防。

在無迴旋餘地的情形下,北京銀行當時的領導班子明確提出:“自我消化,負重前行,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

該行通過從最初嘗試的十幾條補救措施,到出現因謠言而有可能引發客戶擠兌風險,再到領導班子提出要“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最終開啟了全行搶救資產的“持久戰”。為了化解風險,北京銀行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級監管部門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沒有依靠政府注資和資產剝離,通過十年努力,完全用稅後利潤化解核銷了高達67億元的歷史遺留不良資產。

一位監管部門的領導曾評價道,北京銀行化解歷史遺留不良資產,沒有靠吃“降壓藥”,而是依靠體制機制的完善,逐步增強“體質”,實現穩健發展,這是對金融改革的貢獻,也對今天的金融業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此外,北京銀行吸取了原中關村城市信用社案件帶來的慘痛教訓,並在深入研究國內外金融風險管理的經驗與得失後,決定“用無情的電腦代替有情的人腦”。2000年,北京銀行建立起國內銀行業第一家全行性的會計核算中心,把分散在各支行的會計核算業務統一集中起來,實現了全行經營“一本賬”,做到了流程全覆蓋、風險無死角,抓牢了金融風險的關鍵點。

引資引智應對競爭壓力

隨著中國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銀行業都將面臨在5年過渡期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壓力,以應對開放競爭帶來的衝擊。

2003年,時任北京市市長對北京銀行做出了“更名、引資、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為北京銀行指明瞭“市場化、股權結構多元化、區域化、資本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

用北京銀行常說的一句話:“引狼入室”的初衷之一,就是提升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北京銀行以成功引資為起點,與荷蘭ING集團和國際金融公司(IFC)開展了戰略合作。據悉,2005年3月,北京銀行與ING正式簽署股份認購和戰略合作伙伴協議。

該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當時的工作異常艱苦,不同談判對象聘請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同時進駐,總行所有部門都被動員起來,引資工作人員更是加班加點,夜以繼日,僅複印和編寫的材料就多達46冊、13800頁。”

終於荷蘭ING集團在談判中勝出。ING以每股1.90元人民幣的價格和高達3.4倍的市淨率,認購北京銀行19.9%的股份成為戰略投資者。國際金融公司也以同樣的價格入股5%成為財務投資者。就此,歷時近半年的艱難談判落下了帷幕,北京銀行的引資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張東寧表示,對於北京銀行而言,引入外資不僅是充實資本,而是要真正實現“引資”與“引智”相結合,以此為契機變革發展理念、提升競爭能力,進而完成從形似到神似的根本性轉變。

13年來,雙方在零售銀行、風險管理、直銷銀行、創新實驗室、公司治理、國際化發展等領域開展合作。截至目前,雙方已經開展技援項目近100項,累計使用技援金額接近1億元人民幣。ING集團為北京銀行帶來了先進的國際經驗和做法,為北京銀行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國際化人才。

跨區經營與

A股上市共同推進

除成功引入外資外,跨區經營被列入北京銀行的歷史日程。2006年11月8日,北京銀行設立天津分行,首次實現跨區經營;2007年,上海分行正式設立;2008年3月西安分行掛牌,深圳分行也獲准籌建……隨著跨區域經營的深入推進,北京銀行成為國內中小銀行中跨區域網絡佈局最完善的銀行。

目前,北京銀行已在內地十餘箇中心城市以及香港、荷蘭擁有620多家分支機構。2018年前三季度,北京銀行資產總額達2.5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71%;營業收入411.17億元,同比增長5.93%;淨利潤166.91億元,同比增長6.82%。

在跨區經營取得進展的同時,北京銀行的上市計劃也隨之啟動。值得一提的是,與當時其他任何一家擬上市公司相比,北京銀行的最大難度在於:在公開發行新股之前,北京銀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股權清理的問題。

張東寧坦言:“作為一家經歷多次改制的商業銀行,北京銀行信用社時期遺留了大量的歷史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在上市前北京銀行的股東有將近3萬名,股東數量幾乎是同期上市城商行的數倍,這使得整個股權清理工作的強度和難度都大大超過其他企業。”

據悉,北京銀行歷時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股權確認、登記等一系列工作,為北京銀行接下來的上市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7年5月底,該行向監管機構遞交上市申請材料。當年8月底,北京銀行順利獲得了證監會的發行批文,9月10日正式啟動公開發行,9月19日,北京銀行在上交所成功掛牌,成為A股的第13家上市銀行,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據招股書顯示,北京銀行新股發行量為1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為150億元,新股發行定價為12.5元/股,對應公司上市前的每股淨資產,發行市淨率為3.19倍;而對應公司上市前的每股收益,發行市盈率為36.38倍,處於上市銀行最高水平。

記者還獲悉,北京銀行一上市就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開盤報23.00元,之後震盪上行,最高上衝至25.00元,收盤報22.68元,較發行價上漲81.44%。通過上市,北京銀行實現了從傳統金融企業到公眾持股銀行的轉變,成功地構建了包含國有法人、境外投資者、知名企事業單位、專業機構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股東在內的多元化股權結構。

金融科技促進智能化轉型

作為金融市場的後來者,主場又坐落在金融資源最集中、競爭最激烈的首都,北京銀行的經營一直面臨巨大挑戰。隨著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不斷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在阿里、百度、京東等一批互聯網公司紛紛成立金融服務事業部、不斷擴張業務規模之際,北京銀行也並未落後。

從2013年開始,北京銀行在自主研發上就取得成果——率先建設創新實驗室,重點培養協同研發、成果轉化和持續創新三大能力,實現1+1+1>3,完成智慧銀行、自貿區、社區銀行多項科技應用創新,在精準營銷、智能風控等16個領域取得創新應用成果,獲得自主創新、軟件著作權等近百餘項國家專利。前瞻性佈局、高標準建成佔地188畝、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的科技研發中心,包括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數據中心,滿足未來50年科技發展需求。

此外,北京銀行在成立之初就率先在銀行業自主研發核心系統,目前已升級到第四代,全面支撐200個業務系統、620多家網點的實時交易,為全行10餘萬公司客戶和2000萬零售客戶提供全天候、專業化、智慧化金融服務。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北京銀行手機銀行4.0已全面投入使用,結合大數據、生物識別等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智能化手機銀行;豐富網點智能櫃員機業務功能,日均結算量超過28000筆,網點發卡量同比提升17%。

除了在金融業務的不斷拓展,北京銀行還與互聯網巨頭不斷合作,分別在醫療、教育、科創等方面都有了不少成果——與小米公司在移動支付、便捷信貸等智慧服務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聯手騰訊公司,依託北京銀行“京醫通”項目,致力於首都智慧醫療建設與創新探索;與京東金融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在支付互聯、數據建模等領域,探索線上消費金融新模式;與北京銀行創客中心培育的優秀企業——知因智慧,在大數據知識圖譜方面開展深度研發合作;與北京銀行扶持成長起來的科創企業——曠視科技,開展人臉識別技術深度應用合作。這些合作成果,為金融科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深入推進智能化轉型,北京地區已有70%綜合網點實現智能化改造,個人普惠金融貸款較年初新增73億元,增幅近30%。截至9月末,全行零售客戶突破2000萬戶,管理零售客戶資金量規模超過6500億元;零售貸款餘額3489億元,較年初增長13.6%;儲蓄存款餘額2821億元,較年初增長13.4%。

為科創小微引資近10億

“我們行截至9月末,科技金融貸款餘額1443億元,較年初又增加263億元,增長了近22%。”張東寧表示。

與一些並不善於做小微業務的銀行不同,北京銀行的小微業務一直做得有聲有色。很多民營小微企業從10萬元、50萬元貸款開始,就獲得北京銀行長期穩定支持。

截至9月末,北京銀行民營企業公司貸款餘額3027億元,佔全行公司貸款餘額的37%,較年初增加353億元,增速13.2%;戶數12971戶,佔全行公司貸款戶數的81%,其中,民營小微企業公司貸款客戶11860戶、餘額2013億元,分別佔全行民營企業公司貸款客戶的91%、67%。

在北京市工商聯首次發佈的“2018北京民營企業百強榜單”中,北京銀行服務客戶超過60%;其中包括小米、京東金融、曠視科技、神州專車等獨角獸企業29家;服務諸如合生基因、諾思蘭德等民營小微企業客戶超過10萬家。

張東寧表示:“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直至基本完成,開展投貸聯動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是銀行轉型升級的機遇所在。”

作為全國首批、首都唯一試點法人銀行,北京銀行對此高度重視、高點定位。北京銀行根據《關於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成立由董事長擔任組長的投貸聯動試點領導小組,明確投貸聯動試點戰略方向。組織架構上,總行層面設立投貸聯動中心,牽頭推動全行投貸聯動試點工作。

記者瞭解到,北京銀行通過認股權貸款、股權直投等業務模式,推動投貸聯動試點。一是認股權貸款。同業首創業務分層模式,出臺認股權貸款操作規程,突出投貸結合、風險隔離等機制,加大業務拓展力度。二是股權直投。此前出資760萬元參與廣廈網絡股權定增;與啟迪科服、中投保、再擔保、中加基金共同簽署“投貸保聯動合作協議”,發起設立“珠海啟迪北銀中投保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總金額4200萬元。三是外部聯動,成為中國投資協會下設創投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單位,密切與國內知名活躍創投機構互動合作;與數百家創投機構合作,搭建“他投我貸、我貸他投”等投貸結合機制;2017年6月牽頭設立“北京銀行中關村投貸聯動共同體”,首批成員包括4類機構63家單位,共同搭建投貸聯動發展生態圈。

據悉,為了確保投貸聯動試點穩健運行,北京銀行高度重視風險控制機制建設,落實全面風險管理要求,堅持“貸”主“投”輔,“投”、“貸”獨立的決策原則,嚴格落實“投”不是“貸”的增信措施,“貸”不是“投”的結果,切實做好風險隔離。

截至2018年3月末,北京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累計落地386筆、76.2億元,同比增加240筆、56.5億元,同比增長164%、287%,為科創小微企業引入股權投資近10億元,科創屬性客戶佔比80%,涵蓋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藥物、虛擬現實、基因測序、集成電路等新興領域客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