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搶灘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新互金?

巨頭搶灘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新互金?

“互聯網+金融”的初心是以技術改造傳統金融,並以提升資本流通和變現的效率,一些領域要麼門檻較低而蛻變為脫韁野馬,一些侷限小圈子的新金融業態參與度較低,反倒不如傳統金融來得穩妥。率先成為全民普惠金融的“移動支付”品類給從業者的啟示:金融與技術邊界正日益模糊,要想深入大眾須技術極深,產品極簡。

一年多以來,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成為最熱門黑科技,有的狂熱小白封為圭臬,有的被各種名目的概念“割韭菜”割怕了形成條件反射般的抗拒。“金融科技”(FinTech)以其跨界包容性和視野前瞻性打敗了“普惠金融”、“數字金融”、“新金融”等提法,躋身為互聯網金融2.0的專有名詞,在稍有規格的互聯網峰會上都會成為主要議題。

那麼,“金融科技”是當下一個新的“狼來了”故事,還是實實在在改變商業社會的技術創新呢?

一、金融科技的繁榮,風景為何國內獨好?

以往互聯網創業賽道中,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基本能夠在美國找到鼻祖或對標公司,這也符合商業常識,由於人性相通,在領先中國商業氛圍至少5-10年美國驗證成功等於開了“上帝視角”,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但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巨大成功並未先例,讓硅谷驚呼是時候“Copy China”了。在2016年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獲得融資比全球其他地區總和還要高,熱錢湧入在前,思維衝擊在後,再怎麼討論也並不過分。

巨頭搶灘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新互金?

《經濟學人》刊文承認,不管以哪個維度衡量,中國金融科技的規模都處於全球首位,除了在移動支付上遙遙領先外,在網絡借貸領域也佔據全球市場的四分之一。實際上,西方國家的傳統金融體系及市場化程度較高,“卡文化”發達,而國內相對繁瑣銀行交易流程以及手機銀行滯後,使得國內移動支付更容易成為主流支付形態。

凡普金科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張輝在出席2017CFA中國投資峰會“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業的未來”板塊討論中說,中國只有差不多20%的人有信用卡,而美國80%的人有信用卡,這使得國內個人借貸、個人投資等需求處於壓抑狀態,最近四五年以來金融科技也在的消費金融產生了爆炸性發展,如今個人借貸在市場規模及用戶體驗也反超美國。

一言以蔽之,雖不擅於技術開發,但在經濟高速發展、商業基礎設施尚不健全的中國,技術的應用卻能展示無窮的後發優勢。

經過四五年的積累,互聯網金融在移動支付、股權眾籌、保險科技、P2P網貸、消費金融等開花結果,金融科技繼承互金衣缽之後,最大變量在於引入了區塊鏈(以比特幣為主)和人工智能(目前應用在人臉識別、大數據、雲計算、風險管理等領域),由此將全面滲透在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科技、交易結算等金融業態之中。

無論是區塊鏈技術還是AI,在美國也處於起步階段,百舸爭流之下為國內創業者帶來充足試錯的時間窗口和冷啟動紅利,預計到2020年金融科技市場規模將達12萬億元。

二、電商巨頭、傳統金融巨頭、互金獨角獸紛紛落地金融科技生態

僅在2017年Q2全球科技投資達251宗,並新增了5家金融科技獨角獸公司,截止今年8月,全球共有26家金融科技獨角獸公司,其中,北美有15家、亞洲佔7家、歐洲4家。

巨頭搶灘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新互金?

(1)電商巨頭的金服業務

螞蟻金服目前在各大金融科技中排名榜首,支付寶依然大宗金額支付的首選,理財領域以餘額寶及貨幣基金理財延伸至“螞蟻聚寶”綜合的理財產品,並定位為互聯網金融的基礎設施。

與螞蟻金服對標的京東金融,筆者最早接觸其業務主要是與電商聯繫緊密的眾籌、白條、支付等,在過去兩年京東金融在保險、農村金融、供應鏈金融等迅速形成相對齊全產品體系,今年A輪京東金融估值已達466.5億元。

(2)傳統金融機構的覺醒與轉型

傳統銀行在互聯網金融衝擊下被管道化,而銀行電商業務並未引爆,目前國有銀行及民營銀行最大的機會即金融科技。(騰訊)微眾銀行、(阿里系)網商銀行、(百度系)百信銀行、(小米系)新網銀行等成為互聯網巨頭與傳統銀行合資的金融科技的新物種。

2017年5月15日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這意味著金融科技在政策層面獲得官方認可。

巨頭搶灘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新互金?

為對抗網貸政策風險,陸金所在P2P主營業務外,試圖以一個賬戶打通平安集團所有投資、理財、貸款產品,目前已轉型金融科技平臺。

(3)互金獨角獸公司的智能風控應用

在互金領域,很多人工事項正在被機器或算法替代,“愛錢進”依託其背後動態風控系統即由母公司“凡普金科”自主研發的Finup雲圖2.0提供技術引擎,截止今年8月17日,累計服務用戶數974萬,為投資人帶來了15.89億收益。

動態風控系統能在借貸信息額服務時自動識別用戶隱藏在複雜關係圖譜之中的風險點,機器人在發現用戶存在負面標籤時,能定向啟動反欺詐決策引擎,能在貸前審核做到智能投顧、貸中做到智能定額、貸後做到智能催收及管理等。

除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愛錢進”,凡普金科旗下還有在線信用借款信息服務平臺“錢站”,都市消費分期平臺“任買”,股票交易者練股和選股平臺“會牛”等等。基於大數據風控、雲計算等金融科技共同構築起場景化服務體系。

今年8月份,愛錢進CEO楊帆在極客公園奇點創新者峰會上展示了其母公司凡普金科研發的自動建模機器人——水滴(Robot Modeller),其算法模型專利適合處理稀疏、高維、多元的風控數據。

8月15日,國內貸款、信用卡及理財產品搜索平臺融360上線金融科技AI大使“融八牛”,具備人臉識別貸款、風控建模、金融防騙等功能;而機器人目前缺乏更廣泛應用場景,處於幼兒階段。

三、人工智能與區塊鏈“雙翼”如何驅動金融科技騰飛?

套用上述金融科技“後發優勢”理論,我國公民信用體系相對於歐美國家較為滯後,這使得傳統金融的風險測評方法既耗費很多人工,效果並不理想。金融科技在國內爆發主要是由於借貸、保險、投資領域亟需“自動化算法”嵌入,而各種“非標”的用戶數據和需求圖譜為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和自然語音處理(NLP)提供“訓練場”。

互聯網創業成熟的表現,投資人從追逐商業模式到認同“技術含量=服務效率”,甚至可以說不應用人工智能,那也談不上是“金融科技”,畢竟機器算法在金融推算面前的失誤率絕對低於人工。另一個精妙的提法是,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Date-online)+賦能者(Enabler)=金融科技(FinTech)。

除了上述智能風控以外,人工智能在互金投資平臺還能應用到:

(1)通過用戶大數據運算提升轉化率達到“智能獲客”,解決當前互金平臺獲客成本加劇的痛點;

(2)自動化形成標的與資金匹配方案,提升客戶小額分散度、縮短資金站崗時間;

(3)根據用戶大數據的偏好特徵分析,給予精準推送,從而降低客戶流失率做到“智能運營”。

如果說人工智能對金融科技發展是“改良派”,那麼區塊鏈是變革金融科技底層的“革命派”。

現行金融科技更多是在“信息互聯網”中的“中心化組織”賦能,並起圍繞法定貨幣進行流通。但是區塊鏈是採用“分佈式總賬技術”的“價值互聯網”,所有區塊和交易審核結果蓋上時間戳,遍佈存儲於整個網絡,為陌生網民間的互信提供另一套解決方案。

巨頭搶灘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新互金?

凡普金科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張輝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發展,為市場拓展新的空間,將成為金融發展的一大機遇。未來,金融服務將會更加去中心,更加線上,更加智能,從而為整個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諸如“以太坊”等區塊鏈架構上已產生了以太幣等比特幣,及其他金融應用,由於區塊鏈本身信息透明性、不可篡改性、無須第三方徵信、智能合約智能化執行和監管等特點,能極大地簡化金融的手續,並促進收益權、股權、債權等有價值的資產在區塊鏈上自由流通。

據瞭解,BAT均在積極區塊鏈金融,百度與區公司Circle(跨境支付)達成戰略合作;阿里與以太坊合作開發金融雲;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基於騰訊雲做聯盟鏈雲服務等。

區塊鏈本身將是超越於金融科技另一“新大陸”,預計未來一兩年區塊鏈風口即將襲來,從中能管窺FinTech的無限前景。

結語:

以往金融向左、科技向右,互聯網金融打開二者融合的開端;人工智能正成為改變整個互聯網產品形態的技術之手,發源於比特幣金融創新的區塊鏈技術又被視為改變未來互聯網價值流通的又一革命力量。我國在金融科技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國內無論是BAT及電商巨頭、傳統銀行及保險機構、互聯網創業公司都在積極部署金融科技,並落地在一些人工智能金融服務產品之中,並將催生更多新商業模式及新物種,這是讓從業者憧憬與狂喜的新徵程,彷彿歷史又站在二十年前互聯網沸騰年代……

本文作者:李星(靠譜的阿星),科技媒體專欄作家,靠譜匯創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