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襲來,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金融領域首當其衝。

金融科技將怎樣影響金融業態、業務流程和監管行為?金融科技將如何改變城市生活?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如何在競爭與合作中推動建立更具全球適應性的金融科技標準和產業生態鏈?帶著這些問題,國內外嘉賓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2019)的“城市、科技與金融”全體大會上展開精彩暢談。

支付與貨幣革命

近年來,科技對中國的金融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進步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城市。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在論壇上透露,中國的移動支付已邁入高質量發展的階段,3年複合增長率達51%。

“儘管中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但也並非異軍突起。”溫信祥透露,很多人覺得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實際上是十年磨一劍。

據溫信祥介紹,中國移動支付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0年以前,央行集中精力打造了大概10個系統,包括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支付系統、網銀系統、外幣清算系統、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系統等,實現了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

第二階段是2010-2015年,《非金融機構支付管理辦法》頒佈,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正式許可,其中著名的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這個發展非常迅速,解決了很多問題,如出租車支付問題,找零問題等。”溫信祥說。

第三個階段是2015年之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互聯網金融整治和非支付市場的整治已經展開,移動支付開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未來的發展應該更重視質量、效益、效率,而不是繼續鋪攤子。”在溫信祥眼中,諸多與支付相關的數字已經相當飽和,比如城市每萬人有600臺POS機,每人有7張卡,ATM機、POS機擁有量在世界上都是平均線以上,很多指標位居第一。“供給基本是充足的,而我們更多是要做精做細”。

新的貨幣形態,不光會影響貨幣支付,也會影響到金融機構,也會影響到央行的政策,甚至會影響到國際貨幣體系。那麼,未來的貨幣是什麼樣的?

匈牙利國民銀行行長Gyorgy MATOLCSY的觀點頗具想象力:未來我們會離開美元時代,新貨幣會基於新技術和新資源。

Gyorgy MATOLCSY解釋稱,目前全球大概有90%的貨幣以數字形式呈現,數字化也就是工業革命5.0重塑了二十一世紀的貨幣。1971年我們離開了貨幣與黃金掛鉤的時代,進入美元全球貨幣的時代。未來,我們要離開美元全球貨幣的時代。

“我們需要一種新貨幣。”在Gyorgy MATOLCSY看來,新的貨幣會基於新的IT技術和新資源的基礎上形成,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都有可能成為新資源。

科技改變金融業態

金融科技持續賦能金融業發展。

穆迪公司和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首席信用官Richard CANTOR認為,數字金融可以幫助金融行業減少成本,改善客戶體驗。

“金融服務行業中會產生很多成本,例如管理成本、支付成本和監管成本。”Richard CANTOR舉例稱:“在金融監管、網絡安全問題方面,金融機構都可以通過新技術有效改善或規避相關問題的產生。”此外,對於銀行和保險公司而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也可以幫助公司更有效地對貸款、保險承銷等產品服務進行定價,從而形成更高的效率和利潤。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在技術革新方面有著敏銳的嗅覺,對於大機構大公司而言,在新一輪的技術革新浪潮中是否會被取代呢?Richard CANTOR給出了否定答案:“大公司大機構有強大的營銷網絡和成熟的運行系統,能夠很好地融合金融技術。”

金融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對於體量有限的中小企業,應該如何解決融資?Richard CANTOR認為,中小企業貸款確實很有挑戰性,要核清他們可抵押的資產比較困難。他建議:“並不只有銀行才能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作為信用評級公司,穆迪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專門進行量化評級,在不同市場上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貸款服務。”

科技和創新已廣泛應用於各項金融服務中。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行長羅惠燕看來,金融科技帶來諸多可能性,如可以更進一步提升金融普惠性,提升用戶體驗等。同時,她以風險管理領域的應用作為案例:利用科技可以讓銀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監督能力,讓他們找到一些可疑的交易或者以更快的速度發現欺詐型交易。這在風險管理層面的優勢很明顯。

加速傳統金融轉型

金融科技如何改變保險業未來?如何把保險業務和金融科技通過創新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對此,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建民毫不諱言,保險科技正在改變保險業態,誰在這方面走在前列,就會具備核心競爭力。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生物識別等領域,我國的專利數量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這為金融保險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沒有這些技術支撐,就不可能有金融保險技術的突破性、飛躍式發展。”繆建民表示,中國的保險市場在全球位列第三,中國保險科技的發展是全球保險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除了重要的技術支撐,金融保險科技的發展之所以比較快,主要得益於宏觀政策的支持”。

繆建民同時在發言中提到,金融保險,特別是保險科技的發展對傳統保險業態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我們在業內體會深刻,我國的用戶對於金融保險的接受程度很快,而且量很大”。

據繆建民介紹,我國互聯網保險用戶達2.2億人,首次購買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平均年齡是28歲。過去5年,我國互聯網保單增長了18倍。

“近年來,市場上對於保險科技的投資增長很快,這就要求傳統保險企業必須加快數字化轉型,從銷售、理賠、服務實現全鏈條的數字化,同時強化科技賦能,實現科技與保險的深度融合。”繆建民稱。

上海必爭高地

如果上海要進一步提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全球的競爭力,金融科技便是未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必爭高地。

在英國Z/Yen集團負責人Mark YEANDLE看來,上海只有做好以下四方面才能成為數字金融中心:

第一要有好的政策金融環境,一定要有充分的自由允許技術發展。

第二需要有技能或者是技術人才。他強調,“要吸引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才來到上海,這點非常關鍵。”

第三是可以獲得融資。

最後是需要有很好的設備和技術,沒有這些基礎設施的話,上海的金融科技中心目標無從談起。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