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主要呈現以下形式:

● 新生企業(初期創辦企業)獲得短期的資金信貸比較容易,而對於長期信貸業務,企業獲批貸款的概率很低;

● 對於處於發展中期的企業,特別是有實力的企業融資難度相對降低,但依舊無法得到公平的融資信貸;

● 政府財稅政策調控在逐步減輕小微企業融資難度,但金融機構對於市場中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不信任,依舊造成融資企業需要高質量的質押物及擔保品,這無疑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有效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技術“瓶頸”,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為解決民營企業發展“瓶頸”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融資服務。


"

近年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主要呈現以下形式:

● 新生企業(初期創辦企業)獲得短期的資金信貸比較容易,而對於長期信貸業務,企業獲批貸款的概率很低;

● 對於處於發展中期的企業,特別是有實力的企業融資難度相對降低,但依舊無法得到公平的融資信貸;

● 政府財稅政策調控在逐步減輕小微企業融資難度,但金融機構對於市場中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不信任,依舊造成融資企業需要高質量的質押物及擔保品,這無疑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有效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技術“瓶頸”,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為解決民營企業發展“瓶頸”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融資服務。


金融科技下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


我國供應鏈金融的連環創新

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形態主要有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預付款融資,不同的融資模式衍生出不同的融資風險。據統計,供應鏈條中的應收賬款與庫存佔我國中小微企業50%以上的資產,當企業以應收賬款與庫存為擔保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時,這些資產很難獲得較高的融資授信。為此,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經濟發達區域率先專門推出了多種形式的商業銀行貸款融資創新型模式。

● 2003年,廣東發展銀行正式向社會推出專項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品牌——“廣發民營100”,這是一個搭載了物流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金融服務平臺。

● 2006年,深圳發展銀行提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概念模式,作為國內首家提倡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的商業銀行,推出了“ARP-應收賬款池融資方案”“銀貨通-基於貨權的融資方案”“ CPS-基於票據的短期融資方案”等融資服務,同時專門針對國際貿易,特別推出了“離岸網銀-跨境匯款網上銀行方案”,大大提高了在跨境供應鏈鏈條上、下游企業之間日常業務的處理速度,實時享受離岸銀行的金融服務。深圳發展銀行已成為我國金融銀行界貿易融資服務業務的領先者。

● 2007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開展了供應鏈融資的整體融資服務,供應鏈融資業務服務將集合供應鏈電子化服務、供應鏈融資服務以及離岸銀行服務,將供應鏈融資相關業務開展至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中。

● 華夏銀行於2007年開始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服務,2008年,華夏銀行在全國十大城市巡迴推廣了“融資共贏鏈”的融資服務品牌。

● 2008年,興業銀行提出“金芝麻”供應鏈金融服務。

● 招商銀行作為國內電子銀行市場的領先者,憑藉自己的技術平臺優勢,一直致力於打造著“電子供應鏈金融”概念。

● 2013年,中國工商銀行推出了“國內保理”“信用證項下買方融資”“信用證項下打包貸款”“信用證項下議付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同時,工商銀行通過推行“N+1”的營銷模式,“1”為銀行為其授信的核心企業,圍繞核心企業交易鏈,將以往交易的授信主體——核心企業擴展至部分滿足一定條件的中小企業。工商銀行對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合作的中小企業給予融資支持,有效地進行放貸資金的風險控制,實現了銀行融資與供應鏈緊密結合的共贏目標。

● 中國銀行依託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持,為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的綜合性保理、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在滿足上下游企業融資、壞賬擔保等一系列多層次業務需求的同時,協助上下游中的中小客戶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7年,中國銀行鍼對能源、工程、醫藥等行業特點量身定製了一系列解決方案,為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注入了強勁動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 建設銀行可以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完整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協助企業進行供應鏈管理,穩定供應鏈企業上下游合作關係,推出電子商務融資、保單融資、動產質押融資、國內保理、訂單融資等10餘種融資模式服務;

● 中國農業銀行利用傳統信貸產品線上改造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型網絡融資產品,根據供應鏈上下游的交易、財務等數據,探索創立多維度信用評價模型開展純信用的網絡融資業務。

● 2016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官方網站發佈了將全面展開我國農村金融的戰略業務:以三年“穀雨計劃”以推進普惠金融紮根農村,同時開展三種金融業務模式服務於農村用戶的融資需求。其中三大業務模式歸納為金字塔結構:一是居於金字塔的底層的數據化金融平臺模式;二是居於金字塔中間層的是小規模農戶經營的資金需求;三是居於金字塔頂層的大型種養殖戶。

● 2015年,騰訊成立區塊鏈團隊,明確做深做透應用場景,目前已經相繼落地區塊鏈電子發票、供應鏈金融、智慧醫療、物流信息等場景。2017年,騰訊雲發佈區塊鏈金融解決方案BaaS,探索在智能合約、大數據交易及資產交易、供應鏈金融與供應鏈管理、跨境支付/清算/審計等場景下,為用戶提供區塊鏈服務。

● 京東集團開展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可向採購商、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終端用戶提供金融服務。上游企業供應商向京東提出融資申請,京東將詳細審核供應商的信用、資產等,並將其申請提交至銀行,由銀行進行再次審核,審核通過給予供應商融資支持。供應商也可將京東商城向其發出的產品訂單、入庫單等向京東申請融資審核,以提升供應商對銀行融資支持的可得性。

● 2018年4月,百度旗下的金融產品“百度小貸”可為百度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支持。

● 2018年10月,上海銀行發佈了“上行e鏈”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通過線上化、智能化、數字化、國際化的服務升級,解決傳統業務痛點,大幅提升借款企業融資便利性和操作體驗。

● 江蘇銀行在交易銀行和產業鏈金融上大膽探索,形成了以現金管理“通”系列、供應鏈金融“e融”系列為代表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較好實現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由以上發展情況可知,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首先是從二級商業銀行開始,在積極拓展新型業務的同時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背景下產生的。供應鏈金融可以在供應鏈條上保證上、下游企業的資金流、物流、票據憑證類等所有可控的信息流向與真實性,有效鎖定不同階段的現金流,在隔離現金流與其他類型資金流的同時也相對隔離了風險。


"

近年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主要呈現以下形式:

● 新生企業(初期創辦企業)獲得短期的資金信貸比較容易,而對於長期信貸業務,企業獲批貸款的概率很低;

● 對於處於發展中期的企業,特別是有實力的企業融資難度相對降低,但依舊無法得到公平的融資信貸;

● 政府財稅政策調控在逐步減輕小微企業融資難度,但金融機構對於市場中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不信任,依舊造成融資企業需要高質量的質押物及擔保品,這無疑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有效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技術“瓶頸”,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為解決民營企業發展“瓶頸”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融資服務。


金融科技下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


我國供應鏈金融的連環創新

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形態主要有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預付款融資,不同的融資模式衍生出不同的融資風險。據統計,供應鏈條中的應收賬款與庫存佔我國中小微企業50%以上的資產,當企業以應收賬款與庫存為擔保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時,這些資產很難獲得較高的融資授信。為此,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經濟發達區域率先專門推出了多種形式的商業銀行貸款融資創新型模式。

● 2003年,廣東發展銀行正式向社會推出專項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品牌——“廣發民營100”,這是一個搭載了物流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金融服務平臺。

● 2006年,深圳發展銀行提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概念模式,作為國內首家提倡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的商業銀行,推出了“ARP-應收賬款池融資方案”“銀貨通-基於貨權的融資方案”“ CPS-基於票據的短期融資方案”等融資服務,同時專門針對國際貿易,特別推出了“離岸網銀-跨境匯款網上銀行方案”,大大提高了在跨境供應鏈鏈條上、下游企業之間日常業務的處理速度,實時享受離岸銀行的金融服務。深圳發展銀行已成為我國金融銀行界貿易融資服務業務的領先者。

● 2007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開展了供應鏈融資的整體融資服務,供應鏈融資業務服務將集合供應鏈電子化服務、供應鏈融資服務以及離岸銀行服務,將供應鏈融資相關業務開展至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中。

● 華夏銀行於2007年開始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服務,2008年,華夏銀行在全國十大城市巡迴推廣了“融資共贏鏈”的融資服務品牌。

● 2008年,興業銀行提出“金芝麻”供應鏈金融服務。

● 招商銀行作為國內電子銀行市場的領先者,憑藉自己的技術平臺優勢,一直致力於打造著“電子供應鏈金融”概念。

● 2013年,中國工商銀行推出了“國內保理”“信用證項下買方融資”“信用證項下打包貸款”“信用證項下議付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同時,工商銀行通過推行“N+1”的營銷模式,“1”為銀行為其授信的核心企業,圍繞核心企業交易鏈,將以往交易的授信主體——核心企業擴展至部分滿足一定條件的中小企業。工商銀行對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合作的中小企業給予融資支持,有效地進行放貸資金的風險控制,實現了銀行融資與供應鏈緊密結合的共贏目標。

● 中國銀行依託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持,為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的綜合性保理、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在滿足上下游企業融資、壞賬擔保等一系列多層次業務需求的同時,協助上下游中的中小客戶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7年,中國銀行鍼對能源、工程、醫藥等行業特點量身定製了一系列解決方案,為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注入了強勁動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 建設銀行可以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完整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協助企業進行供應鏈管理,穩定供應鏈企業上下游合作關係,推出電子商務融資、保單融資、動產質押融資、國內保理、訂單融資等10餘種融資模式服務;

● 中國農業銀行利用傳統信貸產品線上改造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型網絡融資產品,根據供應鏈上下游的交易、財務等數據,探索創立多維度信用評價模型開展純信用的網絡融資業務。

● 2016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官方網站發佈了將全面展開我國農村金融的戰略業務:以三年“穀雨計劃”以推進普惠金融紮根農村,同時開展三種金融業務模式服務於農村用戶的融資需求。其中三大業務模式歸納為金字塔結構:一是居於金字塔的底層的數據化金融平臺模式;二是居於金字塔中間層的是小規模農戶經營的資金需求;三是居於金字塔頂層的大型種養殖戶。

● 2015年,騰訊成立區塊鏈團隊,明確做深做透應用場景,目前已經相繼落地區塊鏈電子發票、供應鏈金融、智慧醫療、物流信息等場景。2017年,騰訊雲發佈區塊鏈金融解決方案BaaS,探索在智能合約、大數據交易及資產交易、供應鏈金融與供應鏈管理、跨境支付/清算/審計等場景下,為用戶提供區塊鏈服務。

● 京東集團開展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可向採購商、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終端用戶提供金融服務。上游企業供應商向京東提出融資申請,京東將詳細審核供應商的信用、資產等,並將其申請提交至銀行,由銀行進行再次審核,審核通過給予供應商融資支持。供應商也可將京東商城向其發出的產品訂單、入庫單等向京東申請融資審核,以提升供應商對銀行融資支持的可得性。

● 2018年4月,百度旗下的金融產品“百度小貸”可為百度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支持。

● 2018年10月,上海銀行發佈了“上行e鏈”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通過線上化、智能化、數字化、國際化的服務升級,解決傳統業務痛點,大幅提升借款企業融資便利性和操作體驗。

● 江蘇銀行在交易銀行和產業鏈金融上大膽探索,形成了以現金管理“通”系列、供應鏈金融“e融”系列為代表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較好實現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由以上發展情況可知,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首先是從二級商業銀行開始,在積極拓展新型業務的同時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背景下產生的。供應鏈金融可以在供應鏈條上保證上、下游企業的資金流、物流、票據憑證類等所有可控的信息流向與真實性,有效鎖定不同階段的現金流,在隔離現金流與其他類型資金流的同時也相對隔離了風險。


金融科技下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


三大風險

供應鏈金融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對金融服務的真實需求,其發展取決於供應鏈一體化的程度。同時,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等各方面的風險都直接鏈接著銀行,因此,供應鏈金融業務放大了銀行在傳統融資過程中“一對一”的放貸風險,變成“一對多”的放貸風險,如信息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

第一,信息流不對稱風險。信息流是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的基礎。銀行在市場海量數據中挖掘供應鏈金融業務所需的信息,民營企業需要解決自身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首先,銀行和民營企業實現信息對稱,將會強化供應鏈在銀行中的授信,降低銀行放貸風險,進而增強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優勢;其次,民營企業需加強財務電子化,解決中小微企業的紙質文書使用率較高,導致企業信息收集不全的問題。

第二,資金流帶來的管理風險。由於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對象並非是單一主體,風險來源較為複雜。只有具備良好的資金流管理能力才能促進整個供應鏈的順暢發展。

第三,由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由於市場環境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供應鏈金融業務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更為複雜,銀行所面臨的融資對象不盡相同,供應鏈一體化的程度也不統一,下游企業的定價變化會影響整條供應鏈的融資需求,銀行需要在監控追蹤核心企業與中小微企業之間的交互信息,以防止市場合謀套取銀行放貸資金的風險等。

金融科技下的未來發展方向

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和巴塞爾委員會(BCBS)將金融科技活動分為:支付結算、存貸款與資本籌集、投資管理、市場設施等,並指出金融科技創新的供給側驅動因素,是不斷演進的新技術和變化的金融監管,需求側影響因素則是不斷變化的企業偏好。同時將各類技術市場設施劃分為: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技術(移動互聯、物聯網)、分佈式技術(雲計算、區塊鏈)、安全技術(量子計算、生物識別、加密技術)等。

隨著金融科技的深度運用,各種金融創新包括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等,層出不窮,給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者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帶來了重大影響。無獨有偶,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給供應鏈金融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通過探索大數據技術與高性能計算、邊緣計算等領域的融合,有效解決供應鏈中企業信息數據統計與分析中的難點。金融機構通過廣泛探索大數據技術在市場企業運營、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應用,可利用企業的行業前景、交易運營、信用評級、納稅狀況、社保繳納、海關登記等多渠道獲得海量的客戶數據,針對不同類型的供應鏈融資需求,開發不同的融資模型與算法,為客戶提供精準融資服務,並提升風險識別能力,降低放貸風險。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通過區塊鏈技術,可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交易數據安全地儲存在區塊鏈網絡中,信息僅供具有權限的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查看,企業的過往交易記錄也會存儲在數據鏈條中。供應鏈運營環節較多,包含訂貨、進貨、議價、採購、生產以及銷售等環節,區塊鏈技術可保證安全並且不可篡改的數據鏈條,通過密碼學技術,強化各環節過程中的風險監控,有效地杜絕人為因素的篡改,防止偽造交易記錄和投機的行為,從而高效地緩解融資問題中無法解決的信息困境,提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效能,減少供應鏈交易和管理成本。

加密技術的應用

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應用加密術,可促進供應鏈融資過程中跨部門、跨國界的合作,提高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的合規性。金融機構可通過融資服務模型中引入加密技術,有效防範由於市場不確定性而導致可能存在融資欺詐、供應鏈信息網絡安全威脅以及數據遭遇篡改等現象。

政策建議

解決我國中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是長期而艱鉅的任務,自企業之間的競爭轉變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更加迫切,銀行等金融機構以供給側拓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將創新適用於各行各業的供應鏈融資模式為目標,引入金融科技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以及銀行之間的高效協作。民營企業在獲取所需資金的同時,應進一步提高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優化財務信息,健全社會信用記錄。為此,基於金融科技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等層面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政府部門重新對民營企業進行詳細的行業劃分。從傳統的產業劃分轉向精細的行業劃分,將中小微企業按生產過程中涉及生產線的種類劃分,優化挖掘不同行業中企業的發展指數,政府針對性地加大可扶持產業種類力度,民營企業有政府強大而有針對性的信用背書,金融機構在放貸風險方面以及自身的營收方面都將相應獲益。

第二,目前金融機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仍然以傳統模式為主,新技術應用仍處於探索與試點階段,建議金融機構加大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在融資服務中的應用,將金融科技與供應鏈金融深度融合,並在此基礎上突破創新,針對性地服務於民營企業,解決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存在風險控制、成本控制、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第三,供應鏈金融在我國是一種創新金融工具,因此,需在監管方面制定一套企業准入規則,需對核心企業與中小微企業進行准入篩選,這將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控制和系統化管理,也使得監管部門為供應鏈條企業進行了額外增信,並從源頭監控金融機構的放貸風險,提升供應鏈金融平臺風險管理系統的預警能力。文章來源:億歐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