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債務違約 風險防控箭在弦上

金融 財經 中國經濟網 2017-04-15

據報道,近期,國內多家知名企業陷入債務違約,從山東天信集團及關聯公司共7家進入破產重組程序,負債總額達163.4億元,再到可口可樂在華供應商廣東珠海中富債券違約涉資超6億元。

網民認為,2017年債務違約“雷區”將集中在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型民企。應對之策,一是加快過剩行業出清,優化資源配置;二是加快金融市場改革,改善民企融資環境。

小型民企成債務違約“雷區”

網民指出,過剩行業和盈利較差的中小企業,以及負債率高、現金流差的企業將成為債務違約的主要風險點。企業效益如果長期不好,僅靠外部輸血,危機遲早爆發,部分互相提供擔保的民企也會受到牽連。

網民“俊採星馳”說,在江蘇、浙江這樣的長三角經濟發達區域,連環擔保、債務高企、銀行催貸已成普遍現象。前些年,鋼貿、光伏、煤炭導致的銀行壞賬至今未能出清。

“當經濟下行,過剩產能被擠出,這些產業開始虧損,銀行的錢不再容易拿到,面對不斷升高的槓桿,他們只能用新債還舊債續命,更由於虧損,新債比舊債多,進入惡性循環。”網民“陶鳳”說。

“不借錢是死,可是借了錢,企業微薄的利潤卻不足以支付高額的利息。在這種狀況下,許多企業不得不借新還舊。如果企業經營一直不能改善,最終資金鍊將徹底斷裂。”網民“田思”說。

網民“孫彬彬”認為,考慮到小型企業尤其是小型民企所面臨的外部融資環境依然十分嚴峻,在融資難和融資貴等問題始終存在的背景下,後續債務違約“雷區”大概率將集中在小型民企。

出清過剩產能改善融資環境

網民認為,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型民企債務違約風險持續攀升,亟須完善相關政策和制度。在打破剛性兌付的同時,設立層層防火牆,減緩債務違約事件的衝擊。

網民“朱振鑫”建議,在處置“殭屍企業”時,可進一步豐富企業登記、註銷、終止或者破產以及資本退出的渠道,在降低併購重組制度交易成本的同時,簡化行政審批等程序。便捷順暢的市場退出機制有助於市場主體在較短時間內自我調整,將過剩的資金和設備等撤出過剩領域,實現資源配置優化。

“借鑑國際經驗,為保護債券持有人的權利,在發行文件中應對違約相關事項予以明確和細化的約定。”網民“安國俊”說,後續應重點完善交叉違約、核心資產劃轉、實際控制人變更、預警指標類條款,靈活使用償債保障條款,明確賦予持有人主張債項提前到期清償的權利。

還有網民指出,讓企業倒閉破產有利於過剩行業洗牌,但民營企業是關係國內經濟活力的重要力量,且其面臨的困境與金融資源配置扭曲有一定關係。因此,亟須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完善民企融資環境。

(記者 班娟娟 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