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文:加強服務民營企業,金融供給側改革適逢其會

中國發展網訊 經濟學家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上海中和正道集團主席周德文近日撰寫文章探討有關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的重點課題,他認為調整優化金融服務體系結構,改變中小民營企業獲得金融信貸支持難的問題,促使資本市場為中小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提供服務,這些都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的重點課題。

周德文:加強服務民營企業,金融供給側改革適逢其會

經濟學家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上海中和正道集團主席周德文


供給側改革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

供給側改革屬於供應經濟學派主張的經濟調控方式,和以凱恩斯主義的需求側管理在理論基礎及經濟調控方式上存在較大區別,甚至一直被當作是兩個對立的經濟學派。

實際上,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並非對立或矛盾的,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各自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新舊經濟模式交替,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興起之時,供給側管理往往成為主流,成為推動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但此時需求側管理並未消失,只是相對弱化而已,很多經濟領域仍然要實施需求側管理來進行調節。

自2015年底黨中央提出研究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供給側改革推進實施至今已有四個年頭,鋼鐵、煤炭等粗放型傳統行業,在中央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之下,有效去除了低效落後的過剩產能,鋼鐵、煤炭行業由全行業虧損轉為全面盈利,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節約了社會生產要素,可以說是改革成效顯著,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再次騰飛打下了良好基礎。

破舊立新,供給側改革進入第二階段

在經濟領域實施供給側改革,推動經濟模式新老交替,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實際上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

中央政府通過實施“三去一降一補”,也即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等措施,去除了已經不能適應新經濟發展模式,傳統行業的落後和過剩產能,這一過程中,全社會生產要素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集約。

但與此同時,由於民營企業中從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粗放型生產的也非常多,在供給側改革出清過剩產能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中小民營企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這一部分從落後過剩行業退出或受到影響的的民營企業家,也必然要尋找新的投資項目,或者對原有企業進行戰略重組,實施技術改進升級項目,以期能與時俱進,適應新經濟模式發展的要求。

通過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後產能,產業結構調整中“破舊”任務成效顯著,但由此騰出的空間則需要代表新經濟模式的先進微觀主體來填補,也即落實“立新”的任務。

中央政府在2015年初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可以說是具有遠見卓識,和供給側改革形成了非常緊密的銜接,“中國製造2025”計劃先於供給側改革提出,確保了國家層面的產業改造升級準備走在前面,避免了在供給側改革“破舊”進行時,“立新”不能迅速跟上補位的風險。

“中國製造2025”計劃以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為驅動因素,以產業變革和國際分工重塑為特徵,2025計劃包括信息技術、智能機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車、新材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新興重點領域。

這些重點領域的培育和發展,國有資本在關係國家經濟命脈的大規模項目上仍是主力,但民營資本已經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經濟領域,部分民營企業已經處於領跑位置,相對國有企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可以預見,在代表了新興經濟模式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所涉及的行業領域,未來民營經濟所佔比重會越來越高。而為了促進“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落地實施,儘快趕超歐美髮達國家,政府需要出臺系列組合政策進行引導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離不開金融支持,實施金融供給側改革,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金融供給側改革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保障

2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了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和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講話內容雖然只有500字不到,但涵蓋內容全面,可以說是今後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的綱領性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

“中國製造2025”計劃從出臺到現在,已經歷四個年頭,和計劃相對應的產業佈局也已全面展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基本上是國有資本為主進行佈局,在互聯網+、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智能機器、軌道交通、新能源車、新材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領域則是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全面開花,而民營資本在有關新經濟領域的佈局顯得更為活躍,或者更具比較優勢。

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血液,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需要配套金融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有關領域毫無疑問也是金融機構的重點服務領域,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並最終服務人民生活,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金融供給側改革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思路是優化金融服務體系結構

提起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多人都會聯想到2015年底開始的,針對傳統過剩行業進行的供給側改革,部分人認為金融供給側改革也會像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一樣,推出類似“三去一降一補”的措施,發起一輪金融領域的“去產能”改革,進而擔憂金融行業也有可能出現大批的中小金融機構被淘汰出局的情形出現。

有關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上述擔憂明顯是多餘的,這是對我國產業經濟及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缺乏深入瞭解,對未來國際分工及國際金融發展演變的趨勢缺乏充分認識,才會產生這些不必要的擔憂。

實際上,中國的金融產業並不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中國經濟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人均GDP最終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民幣成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美元相抗衡的國際支付和儲備手段,而中國的資本市場更是要實現國際化,把上海打造成為具有紐約、倫敦一樣地位的國際金融中心,上交所也會成為具備紐交所和倫交所同等影響力的國際性證券交易所。

從長遠發展目標來看,中國的金融產業並不存在過剩,反而是發展很不充分,還有很大的臺階要上,未來中國的金融產業規模及在全球的地位遠非現在可以相提並論。

中國的金融服務體系的問題是,長期存在了嚴重的結構失衡,從金融機構的業務比重上來看,金融信貸資源嚴重地傾斜於大中型國有企業,急需資金的中小民營企業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得信貸支持,轉而通過民間借貸市場融資,為日後爆發債務危機埋下了隱患,嚴重限制了中國民營經濟的活力。

在資本市場,滬深兩個交易所最初也是為了重點解決國有企業的融資問題而設立的,雖然經過持續改革,近年來得到極大改觀,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仍然存在局部地位不平等的問題。

由於制度性因素,資本市場的進出機制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優秀的中小民營企業排隊等候上會,動輒就要等待長達兩年甚至更久,結果因為市場變化等因素一朝被否決,坐失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良機,少數互聯網+龍頭企業及有關新經濟獨角獸公司,更是因為財務利潤等硬性指標限制,以更高的成本遠赴歐美資本市場融資,結果讓中國的投資者失去了通過資本市場分享互聯網+龍頭企業成長紅利的機會,中國資本市場也錯失了承載互聯網+巨頭的機會,延緩了自身的發展步伐。

調整優化金融服務體系結構,改變中小民營企業獲得金融信貸支持難的問題,促使資本市場為中小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提供服務,這些都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的重點課題。

強化服務民營企業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方向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強化金融服務民企的18條綱領意見,包括加快民企首發與再融資審核提速,實施差別化貨幣信貸支持民企,服務民企作為中小銀行發行股票的考量因素,研究取消保險資金股權投資行業範圍限制等多項重大政策,政策力度之大,為近年來所罕見。

關於商業銀行信貸融資領域,《意見》第六、十、十一、十二條中分別提出,把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質量和規模作為中小商業銀行發行股票的重要考量因素;抓緊建立“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商業銀行要推動基層分支機構下沉工作重心,商業銀行提升服務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儘快完善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制定民營企業服務年度目標,對服務民營企業的分支機構和相關人員,重點對其服務企業數量、信貸質量進行綜合考核;有效提高民營企業融資可獲得性,新發放公司類貸款中,民營企業貸款比重應進一步提高。減輕對抵押擔保的過度依賴;商業銀行要堅持審核第一還款來源,把主業突出、財務穩健、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信用良好作為授信主要依據,合理提高信用貸款比重。

上述涉商業銀行類信貸融資領域的意見,實質上對中小商業銀行的功能定位做了重新界定,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進行信貸支持服務,將成為中小商業銀行的重點服務領域,並建立了商業商業銀行服務民營企業的綜合考核硬性指標,從制度上保障了民營企業進行信貸融資的可獲得性。

關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領域,《意見》第五、六、九條中分別指出,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加快民營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審核進度,支持非上市、非掛牌民營企業發行私募可轉債,抓緊推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促進新三板成為創新型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平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民營企業債券投資力度;研究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範圍限制,規範實施戰略性股權投資;積極推動地方各類股權融資規範發展,積極培育投資於民營科創企業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早期投資力量,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構建多元融資、多層細分的股權融資市場。

上述直接融資領域的意見,可以說是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難度大、阻力大的困擾,特別是在涉及“中國製造2015”計劃領域的戰略新興產業的民營企業,科創板和註冊制的上市通道已經打開,民營企業直接上市融資難的問題將得到極大改觀。

《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標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強化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已經成為金融供給側改革需要達成的首要任務。

中國的金融服務體系結構即將得到質的改善和優化,中小商業銀行將實現角色轉變,重點為民營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服務,為民營企業的長效發展保駕護航。科創板及註冊制的設立,是直接融資制度的巨大進步,民營企業將實質性獲得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的平等地位,技術領先、產品創新、管理先進的優秀民營企業將藉助更為公平的資本市場,步入迅速發展的快車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