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投資受保險機構關注 曹德雲詳解兩條參與路徑

金融 保險 投資 經濟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6-09

6月8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祕書長曹德雲在參加“2017年中國金融論壇”時表示,近年來,在政策、市場、需求等因素綜合作用下,不良資產的投資正越來越受到包括保險機構在內的市場主體的廣泛關注。不良資產業務的跨週期及高收益特徵為“資產荒”環境下保險資金的配置路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參與不良資產投資,有利於緩解保險資金配置壓力,有利於保險資金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國務院發佈《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提導意見》的出臺,進一步加深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的有效落實,對有較好發展前景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渡過難關提供了支持。在此機遇下,市場化債轉股或將成為未來不良資產處置的重要方式。因此,參與不良資產投資業務也有望成為保險資金有效響應和支持國家戰略的手段之一。此外,通過不良資產投資,保險資金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取保險產業鏈上的醫療、養老、汽車等相關產業,更好地整合資源,實現協同效應。

曹德雲認為,保險機構參與不良資產投資業務有兩種路徑:第一種路徑是保險機構間接參與不良資產投資。主要包括三種方式:

(1)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投資。2016年5月,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正式開啟。截止目前,共有6家試點銀行發行了9只產品,合計規模為95.2億元,對應不良資產本息為332.4億元,折價率為28.6%。投資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收益穩定、抵質押充足、資產質量好,能夠有效地在配置壓力下拓寬險資金融產品投資路徑。保監會最近出臺的《關於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保險資金直接投資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掃清了政策障礙。

(2)投資不良資產私募股權基金。不良資產處置業務對投資管理團隊的專業度有著較高的要求,險資可以考慮與資深資產管理人合作,作為LP投資不良資產私募股權基金。一方面可以利用專業投資管理人在信息獲取、估值定價、行業研究及法律運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使險資通過外部力量獲取不良資產投資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以產業鏈整合為目標,尋找保險機構上下游產業鏈上的特定投資機會,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3)設立或入股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目前國內不良資產管理機構分為4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及民營非持牌資產管理公司三級,持牌機構數量已達36家,非持牌機構達200多家。特別是2016年10月銀監會發函允許地方增設資產管理公司後,不良資產處置機構的牌照持有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已獲得了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最基本的處置功能,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並具備地方資源獲取的比較優勢。保險機構可以與地方合作設立資產管理公司或入股資產管理公司,以獲取不良資產業務資源,利用專業管理團隊的能力獲得穩定收益。

第二種路徑是保險機構直接參與不良資產投資。包括兩種方式:(1)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可探索資產支持計劃、債轉股相關業務。 保險資管機構可探索以不良貸款、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以及企業應收賬款壞賬為基礎資產的資產支持計劃,以活躍資產支持計劃業務,把握不良資產處置的直接機會;國務院的指導意見中,在本輪債轉股的實施機構方面,明確提到“鼓勵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參與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文中明確的適用企業和債權範圍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方向較為契合,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如何發揮比較優勢,與其他類型實施機構一同進入本輪債轉股市場有待探索與實踐。

(2)保險機構直接收購不良資產包進行處置。保險機構直接收購不良資產包進行處置需要內部有專業的投資管理團隊,具備不良資產處置全流程的業務能力。相比而言,此種方式難度較大,成本較高。

最後,曹德雲說,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路徑,基於不良資產投資業務的特殊性,在投資過程中應以市場化地方式選擇專業的中介服務機構、投資顧問或投資管理人,以保障險資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取得不良資產投資業務的良好收益。隨著不良資產基礎市場範圍不斷擴大,處置方式的積極創新以及集中出現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不良資產處置業務領域已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通道,也將成為“L”型經濟走勢中的常態。保險機構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和大資管市場的重要主體,儘早佈局該領域有利於落實服務實體經濟、提升配置收益水平、增加行業投資及風險識別能力。

(編輯:曾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