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宏觀 | 金融事件影響還在

特別聲明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光大宏觀 | 金融事件影響還在

張文朗 鄧巧鋒

要點

近日央行公佈5月金融數據,其中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信貸1.18萬億,新增社融1.4萬億,社融存量增速反彈至10.6%,與我們預期較為一致。然而,雖然金融數據總量平穩,但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量顯著下滑,或反映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下,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有所降低。

近期“包商銀行事件”雖為個案,但資本市場情緒還是受到一定影響,金融市場流動性分化明顯,部分金融機構流動性承壓。未來需關注金融供給側改革在防範化解存量金融風險方面的動作與進展。而財政政策或成為化解當前難題的重要工具,近期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此舉既有助於託底投資,也會帶來金融機構加大對政信類項目信貸投放,企業部門新增中長期信貸佔比有望邊際改善。而基建增速反彈加快,或利好專用設備、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等製造業,並一定程度對衝中美貿易摩擦對國內製造業的衝擊。

正文

5月數據平穩,結構待改善

6月12日央行公佈5月金融數據。新增信貸持平去年同期,但結構值得警惕。5月新增人民幣信貸1.18萬億(去年同期1.15萬億),符合我們預期(1.2萬億),人民幣信貸增速回落至13.4%(前值13.5%)。從信貸主體看,居民和企業部門分別新增6625億、5224億(去年同期為6143億、5255億)。進一步地,從期限結構看,企業票據、短貸和中長期貸款新增量分別為1132億、1209億和2524億(去年同期分別為1447億、-585億和4031億),企業新增中長期貸款增長明顯,但佔比顯著降低。4月以來經濟數據持續偏弱,銀行放貸積極性下降。

基數帶來社融存量增速小幅反彈。5月新增社融1.4萬億,社融存量增速反彈至10.6%(前值10.4%),略高於我們預期的10.5%。5月企業債和政府專項債淨髮行476億、1251億,較4月明顯下滑(4月分別新增3574億、1679億)。非標方面,委託貸款跌幅收斂,信託貸款增量再度轉負,未貼現票據跌幅則顯著擴大至-770億。5月17日銀保監會發文重啟金融監管“回頭看”以及近期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金融論壇的講話,預計非標類在年內反彈空間不大,未貼現票據類規模或持續萎縮。

金融事件影響初現

5月24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佈公告,稱“鑑於包商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對其實行接管”。6月2日央行相關負責人就此事件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指出包商銀行被接管完全是個案,目前還沒有接管其他機構的打算。雖然包商銀行為個案,但近期資本市場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金融市場流動性分化明顯,部分機構流動性承壓。近期中小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難度增加,此類機構作為非銀金融機構的重要資金融出方,這也使得非銀金融機構流動性受到一定影響(圖1-2)。從表1來看,5月24日之後AA+評級以下的銀行同業存單發行成功率陡降,但本週略回升。雖然AA+以下的銀行資產規模較小,但發行存單的家數眾多,達222家。

光大宏觀 | 金融事件影響還在光大宏觀 | 金融事件影響還在

央行相應採取了政策應對,包括5-7月針對服務縣域農商行的分次定向降準(每月約釋放流動性1000億)、6月6日在等量續作到期MLF外針對中小銀行定向投放370億MLF。但從目前同業存單的發行情況來看,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尚待進一步改善,在此過程中其負債端擴充速度下降甚至收縮,可能會影響對實體經濟放貸。尤其是評級在AA+以下的多為農商行,該類機構對當地民企和小微企業信貸支持較多。

光大宏觀 | 金融事件影響還在

今年4月3日審計署公佈的《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提及,“審計重點關注了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等情況。多數金融機構能夠加強金融風險管控,但仍有7 個地區[1]的部分地方性金融機構存在不良貸款率高、撥備覆蓋率低、資本充足率低、掩蓋不良資產等問題”。而在金融市場流動性呈結構化承壓的情況下,或加大相關問題金融機構壓力。如何有序防範化解此類金融風險,有待未來觀察。

妥善化解金融難題

近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對當下金融行業提出8點意見,其中之一便是“防止房地產企業融資過度擠佔信貸資源”,未來若監管層引導銀行信貸向其他領域傾斜,在製造業基本面較差情況下(圖3-4顯示2016年以來銀行對製造業支持力度減弱,製造業不良率有所上升),銀行信貸可能會偏向政信類項目。

光大宏觀 | 金融事件影響還在光大宏觀 | 金融事件影響還在

6月10日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允許存量隱性債務中的必要建設項目繼續融資,允許部分專項債作為一定比例的項目資本金,並鼓勵地方政府多渠道籌集重大項目資本金(包括按規定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建議加速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等。此舉在於鼓勵有收益類項目通過社會資金加快建設,既有助於託底投資,也會帶來金融機構對政信類項目信貸投放,企業部門新增中長期信貸佔比有望改善。而基建增速反彈加快,或利好專用設備、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等製造業,並一定程度對衝中美貿易摩擦對國內製造業的衝擊。

展望未來幾月的金融信貸數據,去年資管新規帶來的6、7月份社融基數較低,或帶來社融增速技術上的反彈。但要真正實現信用難題的化解,需要在同業流動性信心恢復、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方面採取有效措施,穩定金融市場信心,財政政策或成為帶動本輪信用復甦的重要動力。

[1]包括河南、吉林、山東、湖南、廣西、海南、河北等地的若干金融機構。

歷史鏈接:

光大宏觀 | 信貸量大增,但質不樂觀——2019年1月金融數據點評

光大宏觀 | 第二條“水路”還不暢 ——2019 年 2 月金融數據點評

光大宏觀 | 結構影響節奏——2019年3月金融數據點評

光大宏觀 | 實體信貸需求較弱——2019年4月金融數據點評

光大宏觀組團隊介紹

張文朗 首席宏觀分析師 13811233375

黃文靜 宏觀經濟和市場研究 18611288099

郭永斌 財政與固定收益 15120034181

周子彭 宏觀經濟和資產配置 13699222628

劉政寧 海外經濟與金融市場 13761178275

鄧巧鋒 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 13810828167

鄭宇馳 實體經濟和產業研究 17621950127

免責聲明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