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風控難?已有大中小行、信託機構重建鏈內融資閉環'

"


"


供應鏈金融風控難?已有大中小行、信託機構重建鏈內融資閉環


最近接連有金融機構被“供應鏈金融”業務給坑了,甚至到了報官的地步。剛剛響應中央號召而掀起的普惠金融熱,被潑了冷水。

金融科技發展到今日,我們必須承認技術手段幫助很多貸不到款的小企業獲得了快速回籠資金、快速週轉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在經濟下行週期,再強的技術手段可能也抵不上故意欺詐的意願、內外勾結的內控風險。

一入實業騙紙多?

諾亞財富官網7月8日發佈公告,旗下歌斐資產管理的一隻34億元規模的私募基金的相關融資方承興國際控股,其實際控制人因涉嫌金融詐騙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該基金為“創世核心企業系列私募基金”,底層資產是基於承興國際相關方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之間應收賬款形成的供應鏈融資。7月9日下午,京東集團就承興事件發佈情況說明,承興是京東的普通供應商,在京東有一定的業務。在京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承興涉嫌偽造與京東等公司的合同進行詐騙。7月10日,財新網爆料稱,不僅是京東,蘇寧也與承興有業務往來,並且懷疑“涉嫌借羅靜旗下公司來回進出貨物,疑為虛增銷量”行為。

7月10日一個叫“拆金校尉”的公眾號又爆料了中原證券2個合計2.42億資管產品出現風險,而資管產品投資的底層資產正是福建省閩興醫藥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億元的應收賬款,閩興醫藥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夏薛雯提供責任保證擔保。中原證券董事長已經親自帶隊到河南省公安廳報案,公安機關隨即立案,而夏薛雯也被福州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突然被互聯網媒體擴散的供應鏈金融風險讓人膽寒後怕;事實上在持續為小微企業提供合法融資的銀行圈裡,這類欺詐事件早已屢見不鮮,而且由於過去的技術不行,限制了偽造合同的水平,作假手段拙劣到可笑,比如:

案例1:核心企業是某北京國企,該企業聲稱要在山東某企業買10個億的玉米,需要向某銀行總行供應鏈金融部申請預付款融資,給到山東這家農業企業。後銀行總行業務人員向該行山東省分行核實,全山東也沒有這麼產能實力的玉米大戶。

案例2:核心企業是兩桶油中的某一桶,融資企業找到金融機構,並且帶著金融機構的業務人員和風控人員一同到核心企業辦公大樓,簽章確權。最終發現數十億的融資竟然都是由演員完成。

此刻不由得思考,為何供應鏈金融領域騙紙多?本質是欺詐成本太低,而收益非常可觀

真的不是金融機構傻,而是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貿易融資,貿易是本,貿易鏈中的貓膩,哪裡是貿易鏈條外的金融機構能夠了解?

而在最新的承興詐騙案中,金融機構已經學會不僅看蓋章的確權,還要看交易流水了。然而,沒想到給你看的交易流水是真實的,後面拿來融資的合同是假的。

一直都在說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是“確權”,如何能夠真正的確認債權合法?看章、看合同、看數據,是不是都不夠?

核查貿易真實性,形似不難神似難

供應鏈融資的風控第一要訣,就是核查貿易真實性。過去很多商業銀行不願意做,是因為核驗成本太高,核心企業也不配合。

即便核心企業配合去做,如果信息流、物流、商流沒有完全的數據合一,也仍然有刷單造假空間。除非是把控整條供應鏈,清晰掌握每一個環節上的供應商合理的融資額、銷售額,甚至把控銷售渠道和回款路徑。也就是你打造一個生態鏈,鋪設基礎設施,像國王一樣審視每一個節點,並且要求所有的融資不能離開這條鏈。

但是這樣的操作模式,對於金融機構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金融機構要有強大的技術手段做支撐,且有與產業端直連的意願;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對於商業邏輯的理解要足夠透徹。

作為出資方,太習慣於用條條框框的風控標準來卡業務,但猶如殺毒軟件與病毒一樣,一旦你持久不更新,一旦你的套路很明確,對方總有辦法繞過你的障礙,獲得一大筆不用還的錢。

即便是計算精密的大數據風控,如果持續停留在系統審核數據督查階段,也可能被騙紙公司識破,比如買下一直和你有貿易往來的好公司,然後騙貸跑路。深入到貿易一線,線上線下雙風控,或許才是供應鏈金融鎖定風險的可行路徑。

改善小氣候,供應鏈內的融資閉環

中央一直主導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初衷是希望各類型企業可以找到門當戶對的金融機構,獲得最便捷的融資,支持企業發展。市場中的參與者們也在不斷創新基於供應鏈應收、應付的融資業務,並且已經形成了相對標準的模式。

在一次次的風險事件教育下,金融機構往往更願意集中在高信用評級的優質企業中尋找業務機會,這就形成了依託於核心企業信用外溢的保理模式。一是基於核心企業確權的反向保理,變相擴大核心企業融資額;二是依託信息技術的進步、核心企業的確權而正向保理給供應商,但也讓核心企業從中獲益

這一模式的難點在於,如何讓優質核心企業尤其是徒增工作量的財務部門有動力確權?這就要想辦法讓企業和財務部門有利可圖。一般來說,核心企業(特別是國企央企)都有降有息負債、“降兩金”(應收賬款和存貨佔用資金)的訴求;除此之外,還可以把從銀行拿到融資授信的成本和放款利率之間的點差返給核心企業,讓財務部門也變成利潤部門

基於核心企業信用外溢的保理模式往往是大銀行的主戰場,對於資金成本較高的信託公司及中小銀行來說,把供應鏈當做獲客渠道,用消費金融的風控模式投放信用貸也不失為一種創新模式。此外,一些供應鏈管理公司及B2B平臺基於其供應鏈體系上的客戶進行二次開發,提供諸如“秒貸”、“週轉貸”等小貸產品,此類產品往往金額較小,週期較短,對應放款利率較高。這類模式的風控可結合C端與B端的小額分散式評分卡風控模型,進行反欺詐篩查,對信用白名單客戶放款。

如果對某個行業持續看好並且盡調深入,也可以選擇跟該行業經驗豐富、風險可控的B2B平臺合作,通過直貸或對平臺授信的模式為其供應鏈體系提供全面的資金服務,目前大部分平臺方可承擔劣後或回購方。通過與該平臺的系統進行深度綁定,資金方可以實時進行數據監測,隨機現場盡調。

發放貸款後證券化的金融產品,回到該B2B平臺進行募資銷售,7-8%的年化收益率在利率下行階段尤為可觀,而且投資者知道是自己同行、自己上下游的應收賬款,也敢更踏實的購買。

自上而下灌溉不到的地方,或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破除人與人之間、機構與機構之間的信任障礙,重新搭建融資閉環。供應鏈金融的前路有坑,也有光。文章來源:資管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