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峰:金融科技的道路選擇

張韶峰:金融科技的道路選擇

張韶峰百融雲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

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張韶峰發表了演講。

張韶峰: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金融科技的道路選擇,金融同業還是科技賦能。

首先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我們不像螞蟻金服那麼有名,我們是比較小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主要是幫助金融機構進行風控、獲客等等服務。我們是公私合營公司,股東有國有資本和高瓴、紅杉、IDG。

最早引爆互聯網金融的是第三方支付以及餘額寶,之後是消費互聯網,所謂的消費分期,包括現金貸。最近進入了下半場產業互聯網、O2O、供應鏈金融和小微金融。前面幾個更加偏互聯網,因為更加重流量。下半場金融屬性明顯加重,更加重視風險、風控。我們看前半場淺水區的階段,傳統金融機構大部分是缺失的狀態,第三方支付完美錯過,兩強爭霸。線上消費金融大部分也是錯過的,只有很少的傳統金融做得不錯。傳統銀行關注的比較晚,大部分是同業業務,資產是零售,實際上對公的。為什麼這麼講?第一,你沒有自己的流量,你沒有獲客渠道。第二,你的風控基本是沒有的,因為缺乏大數據、機器學習這些硬核技術。要麼找第三方公司兜底,資金、流量、風控最重要,除了資金別的都是別人的,你說你是不是同業業務?我叫做對公零售。真正的互聯網金融項目,螞蟻、騰訊做得是真正的對私零售。

通過這種方式來合作,實際上銀行獲取的只是資產而已,而不是客戶,這裡的差異在哪裡?客戶是可以重複讓你產生源源不斷的資產,而常規意義上的同業投資就這一次,之後就沒有了。其實我很多場合都跟傳統銀行的領導講過,到底做的是同業業務還是零售業務?說實話他們也很無奈,首先很多小銀行活得很差,零售跟人家合作做對公零售,甚至挽救了一些小的銀行的命運。

但是我們要思考一個話題,對待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你到底是把它當同業對待,還是希望它給你做科技賦能?長期要思考這個問題。零售和對公的最大區別在哪裡?零售是技術驅動的事情,80%都是自動化完成的。對於比較有遠見的銀行家你獲取短期利潤的同時,應該要求科技公司給你賦能,這樣你就能重複產生資產,而不是一筆投資。一個大數據賦能、人工智能機器模型學習的賦能,但是到了下半場已經開始了,這是我認為傳統銀行的新機遇。我作為互聯網出身的人也不認為有明顯優勢。在中小微企業融資這塊,傳統銀行沒有明顯的差距,至少當年是這樣,過兩年不好說。

第一看流量,雖然我們有很多互聯網巨頭,螞蟻金服這樣的。即使這樣的巨頭掌握的中小企業的個數還是佔很小的部分,互聯網公司其實並不佔絕對的流量優勢。但是為什麼那麼多大互聯網公司願意進軍產業互聯網?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這一點是傳統互聯網公司不佔絕對優勢的部分。

第二看風控,傳統銀行在逐漸掌握大數據。比如百信銀行就是很創新的。相對消費金融來講小微金融非常複雜,基本沒辦法標準化,你只能基於某些場景做模型。再一個資金非常重要,消費金融的客戶對資金成本不是那麼敏感,但是對於小微企業來講是非常非常敏感的。互聯網公司在這個領域沒有明顯的優勢,很多互聯網公司做不了這個事情。小微企業的風險不光是取決於經營風險,還有它的老闆本身靠不靠譜。我們叫做C+B模式,老闆個人的信用,他有沒有吸毒的嗜好,有沒有賭博的喜好,是不是欠了別人的錢。同時結合很多不同的場景。我們現在推出一種新模式,金融+科技+產業,金融的供給側,每個產業互聯網做單獨的模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百融金服這樣的平臺,我們幫助產業設計風控流程,當然我們本身是科技平臺,不承擔風險,目前我們已經合作了十個不同的產業,至少有幾千億的規模。

謝謝大家!

(根據嘉賓現場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張韶峰:金融科技的道路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