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耶倫講的“大勢”

鈕文新:耶倫講的“大勢”

包括華爾街在內都只是關心耶倫能不能給出貨幣政策動向的暗示,結果失望。我始終堅持認為,今年一季度,美聯儲暗示市場3到4次加息,那不過是幌子,而美聯儲今年最多兩次加息,所以在過程中,加息的風聲忽鬆忽緊,這屬於常態,但無論如何,美聯儲貨幣政策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為什麼敢於做出這樣的判斷?因為我堅信,美國“再工業化”進程不會中斷,儘管這一進程充滿波折,而且特朗普也為此日子難過,但事務的發展就是這樣的規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

那是不是耶倫講話就沒有看點了?顯然不是。相反,我認為耶倫講話很好,而她所強調的金融監管成效,對中國貨幣政策操作和金融發展極具啟發意義。

比如,耶倫在講話中透露:目前美國大型銀行已經轉向更為穩定的融資組合,來自股權投資人的資本大致增加了一倍;而最不穩定的短期批發借款減少了約一半。在我看,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又是何等美妙的金融圖景?正如耶倫的判斷:“改革強化了金融系統,結合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的支持,(目前美國)信用額度良好;貸款業務也符合近年來的經濟活動需求,這都有利於經濟保持強勁發展。”

說實話,耶倫的這番話讓我很受刺激。因為,“美國大型銀行已經轉向更為穩定的融資組合,來自股權投資人的資本大致增加了一倍;而最不穩定的短期批發借款減少了約一半”。它證明了美國金融正在走向“真實的健康”,而且越來越傾斜於為美國實體經濟服務,至少是已經有充分的能力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不令人羨慕不已?

鈕文新:耶倫講的“大勢”

反觀我們自己,這些年中國金融業越來越依賴“最不穩定的短期批發借款”,無論是銀行還是證券,也無論是信託還是保險、融資租賃,它們的盈利模式都在依託“短期批發借貸”。表現最為突出的是銀行業,它們資金來源越來越多地失去“穩定的居民儲蓄存款”,而越來越多地依賴央行提供的“短期批發借款”。

比如我們看到的事實是:這些年,央行對商業銀行的逆回購數額越來越大,而且MLF、SLF等一年期以內的所謂“流動性借貸便利”的數額也越來越大。這些所謂“流動性工具”其實都屬於耶倫所說的“短期批發借款”。不僅如此,商業銀行對信託公司和證券公司的通道業務、資金池業務、銀行間的同業存單、金融機構同業之間的同業存款,包其實都屬於“最不穩定的短期批發借款”,而括各色名目之下的金融槓桿和企業槓桿又都與“短期批發借款”密切相關。

如果以耶倫為代表的金融管理者認為:對金融機構而言,穩定的股權投資人的資本增加、最不穩定的短期批發借款減少——這是一件好事,那我們中國,一個以實體經濟為本的國家有什麼理由背道而馳?很遺憾,這些年我們的確背道而馳了。站在這樣的立場,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再看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恐怕我們對其意義會理解得更加深刻。

不錯,在中國,我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貨幣金融在中國急速擴張”的人,但我並不為此感到驕傲,因為我真心希望中國金融沒有出現過這樣的“跑偏”過程,而這樣的過程對中國經濟的傷害太大了。在此,我們真心希望深刻中國的金融管理層能夠深刻認知和理解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大趨勢——股權資本、實業資本優先。

我們看到了中國金融的積極變化,但同時可以預料:中國金融已經沒有可能迅速掉頭。因為,已經出走的、穩定的儲蓄存款再回到銀行賬戶需要漫長的過程,這是人的行為慣性決定的。當年儲蓄存款離開銀行受到了安全而高收益的誘惑,而未來銀行有什麼能力把這些資金再拉回銀行系統?所以,希望與現實之間可以存在巨大的鴻溝。

那怎麼辦?恐怕也需要“穩定的股權投資人”。

鈕文新:耶倫講的“大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