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案重重的王陵:滿城漢墓中的金縷玉衣沒有劉勝屍骨,那它去哪了

河北省滿城縣自春秋戰國一直到兩漢時期,一直都是中山國的核心地區。但是隨著中山國的幻滅,滿城也成了被人們遺忘的角落,鮮為人知。直至1968 年5 月的一天,隨著滿城漢墓的驚現,世人又重新把目光投向這裡。高規格的金縷玉衣、數量巨大的酒器、削髮如泥的寶劍......墓主人生前到底有著怎樣顯赫的身份,以至死後能擁有如此奢華的陵墓呢?傳說中的金縷玉衣又是否真的能夠為主人帶來不朽之軀呢?這座破土而出的滿城漢墓將為我們揭開歷史的謎題......

謎案重重的王陵:滿城漢墓中的金縷玉衣沒有劉勝屍骨,那它去哪了

滿城漢墓的神祕主人

打開歷史的記憶,在幾千年前的燕趙大地之上,曾經存在了一個輝煌一時的國家——中山國。中山國故地位於今河北省中南部,是漢代北方著名的郡國之一。公元前202 年,漢高祖劉邦稱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稱帝初年,存亡定危的開國功臣多封為王,所謂“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與此同時,許多宗室也被紛紛分封為王。西漢中山國就是劉姓王室分封的諸侯國,乃沿襲戰國時期的中山國而來:公元前296 年,中山國被趙所滅,其疆土歸屬趙國。

公元前222 年秦滅趙,原中山國地屬代郡。西漢初,高祖於此置中山郡。景帝劉啟前元三年(公元前154 年) 六月立皇子勝為中山王,改郡為國,以屏蔽北方。

但隨著中山國的滅亡,曾經一度繁華一時的國都——中山(今河北省滿城縣一帶)也逐漸淡出了風雲變換的歷史舞臺,鮮有問津。直至1968 年5 月解放軍某部在河北省滿城縣西南1.5 公里處的陵山執行一項國家工程項目建設的任務,才把我們的目光重新帶回了千年前的中山故地。在這項建設任務的初期,一切都按部就班進行著,但進程過半時卻陸續挖出了銅器,而大多銅器上都刻有“中山內府”字樣的銘文。伴隨著大量青銅器的出土,人們不禁猜測,在黃土深深掩埋之下,到底藏了一個怎樣的祕密呢?

隨即,考古部門展開了調查,結果讓人激動不已——這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墓,而且從出土的青銅器分析,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根據青銅器上“中山內府”的銘文,可以得知,這座墓葬隸屬於中山國時代。可是,歷史上存在過春秋戰國和西漢兩個時期的中山國,這個“中山內府”指的又是哪一個呢?然而根據銘文的體例風格,專家很快判斷出這座陵墓應該是屬於一位來自西漢中山國的身份顯赫的人物。這座陵墓被命名為“滿城漢墓1 號墓”,它的形制也尤為特殊——鑿山為洞營建墓葬,即“崖墓”。而這種形式的墓葬在漢代十分少見,漢代的11 個皇帝中,只有漢文帝的“霸陵”採取了這種墓葬形式。這使人們更加好奇,這座奇特墓葬的主人會是誰呢? 墓葬中的一件青銅酒器,向我們透露了主人的身份。這是一件銅鈁,上面刻著“中山內府銅鈁一,三十四年”這樣的銘文。“三十四年”被認為是這位諸侯王在位的年數。而在西漢總共10 位中山諸侯王中,除了第一位諸侯王劉勝在位42 年之久以外,其他諸侯王在位均不到30 年。由此推斷,這座神祕墓葬的正真主人就應該是中山國的第一代王——劉勝。

據《史記》《漢書》記載,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第八個兒子,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 年),12 歲的劉勝被立為中山靖王,在位42 年,死於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 年)。對於劉勝其人,史籍多有評品,大都說他“樂酒好內”。班固寫道“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並且常與趙王彭祖相非曰“兄為王,專代吏治事。王者當日聽音樂,御聲色”,趙王亦曰“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稱為藩臣。”

漢代的墓葬講究“事死如生”,會根據死者生前的癖好來營建他死後的陵墓,以滿足逝者的陰間生活。根據這個原則,人們不禁推斷,這座滿城漢墓之中也必定是有享用不盡的瓊漿玉液,說不定還會有美妾成群。這樣一位“樂酒好內”沉醉於聲色犬馬的諸侯王,他的陵墓之中又會有著怎樣的奢華呢?隨著墓門的開啟,我們將走進這位君王的身後世界......

謎案重重的王陵:滿城漢墓中的金縷玉衣沒有劉勝屍骨,那它去哪了

初探滿城漢墓

劉勝墓墓洞全長51.7 米,最寬處37.5 米,最高處6.8 米,墓室頂部呈拱形,室壁呈弧形,墓室佈局完全模仿地上的宮殿建築。從整個墓室的結構看,這座墓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工程艱鉅,規模宏大,墓洞鑿成後,又在不同的洞室分別修建木構瓦房或石板房,形成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充分體現了“事死如生”的觀念。

墓道兩端,開鑿有南北耳室。南耳室是車馬房,裡面還修建有木結構的瓦房( 已塌毀),放有馬車6 架,拉車馬17 匹,狗11 只,鹿1 只,馬車都是劉勝生前使用的,有平時出行乘坐的“駟馬安車”和狩獵時駕御的獵車,車器精美,裝飾華麗,足見其生前的豪奢;北耳室為庫房,是儲存糧食和飲料的地方,放置有不同類型的陶器達500 多件,有盛酒的缸,存放糧食和魚、肉的壺、罐、甕,還有鼎、釜、甑、杯、盤等炊具和飲食用具。

中室近似方形,是一個寬大的廳堂,洞內原為木構建築,屋頂蓋板瓦和筒瓦,規模宏大,富麗堂皇。但是由於年代久遠,木料已朽毀無存,廳堂裡擺滿了銅器、鐵器、陶器、玉石、漆器、金銀器,以及帷帳、俑、五銖錢等,還有象徵侍從奴僕的陶俑和石俑,以及出行時使用的儀仗等等。

後室是內室,建造十分講究,是在巖洞內用大小不同的石板築成的,分石門、門道、主室和側室,周壁塗滿了紅漆,北部有一個用漢白玉石鋪成的棺床,放置棺槨,室內還放置了許多銅、鐵、玉石、漆器以及俑和錢幣等貴重器物,主室是劉勝生前臥室的象徵,側室則是浴室的象徵。

而也正如我們之前所料,劉勝好酒的習慣也確實在他的陵墓之中得到了切實的體現:從滿城漢墓出土文物看,隨葬品中有33 個裝滿酒的方形大陶缸,缸體上還寫著酒的名稱、種類和重量,如“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稻酒十一石” 等。上尊、中尊、下尊是漢代酒的分級,稻酒、甘醪、黍上尊都是上等好酒。這些酒缸大小相當,盛酒總重量約摺合今天的5000 千克,出土時缸內還有粘稠的液狀物。這些應該是經過千年的揮發,殘留的美酒。

劉勝的隨葬品中還有許多盛酒器和飲酒器,造型優美,裝飾華麗,有的器物上刻有銘文,記載著酒器的名稱、重量、容量和來源。如盛酒器乳丁紋壺,色彩繽紛,綺麗異常;蟠龍紋壺通體有鎏金銀紋飾,腹部有四條獨首雙身金龍盤繞,龍身綴捲雲紋,呈雲間飛舞狀;鳥篆文壺周身用纖細的金銀絲錯出鳥篆文的宴飲助興吉祥語; 銅鏈子壺設計別緻,形似橄欖,既可手提,又可背在身上,攜帶外出十分方便。另外墓中還隨葬了漢初難得一見的琉璃耳杯及銅套缽、勺等。由此可見,這劉勝生前不僅樂於飲酒,還極為奢侈。

然而,雖然我們在劉勝的墓葬之中發現了大量珍貴的文物,但人們心中始終對於劉勝墓還有一個更大的期待——金縷玉衣的出現。因為以劉勝的地位身份,在西漢是可以在死後身著金縷玉衣入葬的。那麼棺槨之中到底會不會出現人們期盼已久的金縷玉衣呢?

謎案重重的王陵:滿城漢墓中的金縷玉衣沒有劉勝屍骨,那它去哪了

永生的居所——金縷玉衣

我國自遠古時期就視玉為神物,並把玉與喪葬習俗相聯繫。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了玉殮葬、殮屍玉。而關於玉衣的起源,最早則可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而幕” 和“綴玉衣服”。在洛陽中州發掘的春秋戰國墓葬中,就曾發現過屍體面部有帶孔的玉片,按五官的位置排列,而屍體上也放置有玉片,這可能是玉衣的前身。而關於玉衣的記載見諸於文獻還是要到了漢代。

《史記》中記載“漢帝送死,皆珠衣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漢書·霍光傳》曰:“光薨,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蕨,璧珠璣玉衣。”這是因為,漢人迷信方士,認為人活著可以食玉輕身以飛天成仙,死後置身於玉衣之中可以屍骨不朽,獲得永生,於是這種玉衣也就在西漢文景時期應運而生了。

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由於金縷玉衣象徵著帝王貴族的身份,有非常嚴格的制工藝要求,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玉衣製作的東園。

玉衣的製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這裡的工匠對大量的玉片進行選料、鑽孔、拋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並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的部分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再用金線相連。其中每一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必須經過精心的設汁和細緻的加工。據測定,玉片上有些鋸縫僅0.3 毫米,鑽孔直徑僅1 毫米,工藝繁難與精密程度之高令人驚訝。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花掉一個熟練的玉器工人將近10 年的光陰。

然而用金縷玉衣做葬服不僅沒有實現王侯貴族們保持屍骨不壞的心願,反而招來盜墓毀屍的厄運,許多漢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盜。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鑑於“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但是這些都是文獻中對金縷玉衣的記載,並沒有任何人有幸親眼見過實物。而滿城漢墓的劉勝貴為諸侯王,這是當時漢代考古發現中身份最高的一位墓主人,那麼這裡會不會出現人們期待已久的金縷玉衣呢?

就在棺槨內的朽木灰和金屬飾件即將被清理殆盡的時候,一個金絲連綴玉片的鎧甲狀的東西震驚了發掘現場的每一位人員,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金縷玉衣嗎?經過專家們的討論分析,斷定這就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件金縷玉衣。

從外觀上看,這件玉衣的形狀和人體幾乎一模一樣。金縷玉衣頭部由臉蓋和臉罩組成,臉蓋上刻製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組成臉蓋的玉片絕大部分是長方形的小玉片,雙眼和嘴是在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塊長條瓦狀玉片合攏而成,惟妙惟肖。在玉衣的頭部,有眼蓋、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門塞,這些都是用玉製成的。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 顆,腰部出玉帶鉤。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掛玉,全長1.88 米,共用玉片2498 片,金絲約1100 克。

偶然間,工作人員還在散落的玉片背面發現了墨汁書寫的編號,這個現象從未見諸記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製作金縷玉衣時,先以木人為模型量體,根據人的不同部位,製作大小形狀不一的玉片,然後再在玉片的背後編號。製作玉衣的時候,只要按照編號依次組合縫製就可以了。而我們現在看見的玉片背後的墨跡正是製作之初留下的編碼。

這凝結了無限財富與智慧的金縷玉衣,震驚了在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但是,隨後的發現又給人們擺出了另一道謎題。本來保護主人屍骨不朽的金縷玉衣之內竟然沒有劉勝的屍體!那麼劉勝的屍體究竟被埋藏在何處了呢?

墓主人魂歸何處

經過考古學家的分析研究,人們認為這裡可能僅僅是吸引盜墓賊的假冢,而在滿城1 號漢墓的附近很可能還存在一個陵墓,或許而那裡才是劉勝真正長眠之地。

果然,在1 號墓的北面,人們發現了第二座陵墓,這就是後來的滿城漢墓2 號墓。難道這裡就是我們苦苦追尋的劉勝真正的魂歸之所嗎?

然而,隨著發掘的進一步展開,人們發現,這裡的墓室結構和1 號墓有著驚人的相似,必定有著神祕的關聯,但是出土的器物卻有大量的女性用品。種種跡象表明,這裡埋葬的應該是一位女性。考古學家斷定,這應該就是劉勝之妻竇綰之墓。隨著對2 號墓的一步步深入發掘,人們驚異地發現,作為劉勝的妻子,竇綰的陵墓竟然營造得比1 號墓還要宏偉壯觀,這在封建社會也是不多見的。這主要是由竇氏家族外戚在西漢前期的顯赫地位而決定的!

在2 號墓葬之中更是出土了一盞巧奪天工的銅燈。這盞銅燈是一件罕見的古代藝術珍品,高48 釐米,

通體鍍金。燈的設計精巧,燈身為一跪座執燈的宮女,左手執燈盤,右臂袖口下垂成燈罩,燈盤短柄手轉動,盤上有燈罩可以開合,可根據需要調節亮度及照射方向。燈光的煙可通過宮女的右臂進入體內,附著於體腔而保持室內潔淨。尤其重要的是燈座底部刻有“長信尚浴,近內者臥”的銘文。

而這盞精美的銅燈也因此句銘文而得名“長信宮燈”。“長信”指的就是長信宮,而漢文帝時長信宮的主人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竇太后,即中山王劉勝的母親。據考證,此燈原為西漢陽信侯劉揭所有。劉揭文帝時受封,景帝時被削爵,家產及其此燈被朝廷沒收,歸皇太后居所長信宮使用。後來皇太后竇氏又將此物賜於本族裔親竇綰,此後便隨她葬入墓內。

於此同時,2 號墓中也出土了一件玉衣,相比1 號墓的金縷玉衣略顯窄小,而且也非金線串聯而成,而是用絲織物編結而成。在清理這件玉衣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主人的脊椎骨、四條肋骨以及三顆牙齒。由此看來,竇綰確實是身著玉衣入葬的。這使人們更加的好奇,為什麼劉勝的金縷玉衣之中沒有他的屍骨呢?難道他沒有身著玉衣入葬麼?他死後到底魂歸何處呢?

於是,人們又開始重新打開劉勝的金縷玉衣,進行研究分析。這回,我們在玉衣之中發現了一些棗泥灰樣的東西。這些粉末到底是什麼呢?經過研究專家推斷,這些粉末很可能就是劉勝屍骨所化,也就是說,劉勝的屍骨就在玉衣裡面,只不過早已腐爛成灰。原來,由於劉勝墓的隨葬品豐富異常,大量的動物殘骸和陪葬用酒增加了墓中的有機物含量,導致屍體容易腐爛。而洞中潮溼的環境也加速了這一過程。所以千年之後,劉勝的玉衣並沒有如他所期待般,為他帶來永生和不朽,而僅剩一捧骨灰......

滿城1、2 號墓葬給我們揭示了主人“事死如生” 的身後世界,讓我們見識到了傳說中的金縷玉衣,然而在陵山之上,除了1、2 號墓葬之外,還裸露著將近18 處封土堆,很有可能是劉勝妻妾子孫的附葬墓。而專家們也根據地形紛紛推測,在附近的的山崖石洞之中很可能還隱藏著一座規模較大的漢代崖墓,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還會看到滿城3 號墓為我們帶來的重重驚喜......

節選自《謎案重重的王陵》,京東5折基礎上滿100減50,噹噹3.9折搶購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