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視對晉劇男演員的培養'

"

要重視對晉劇男演員的培養

牛桂英


"

要重視對晉劇男演員的培養

牛桂英


要重視對晉劇男演員的培養


回顧近半個世紀來晉劇發展的歷史,從四十年代大量女演員湧入晉劇舞臺之後,長期以來晉劇舞臺上基本由女演員所控制。時至今日,這種現象仍未扭轉,甚至還有持續發展之勢。我認為,忽視對晉劇男演員的培養,小生、鬚生、老生等重要行當大都由女演員擔任,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女演員有其自身的侷限性。“鬚生大王”丁果仙可以演好《走雪山》、《空城計》,但她卻無法演好《上天台》;著名小生郭鳳英可以演好《小別母》、《黃鶴樓》,如果讓她演《伐子都》,就有困難了。優秀男演員後繼乏人,大量女演員佔據舞臺,我認為這就是阻礙晉劇藝術繼承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鄰省的兄弟劇種,如豫劇、秦腔、河北梆子、評劇等,向前邁進了;我們省的蒲劇、北路梆子、上黨梆子等兄弟劇種也前進了。相比之下,晉劇的進展較慢,起色不大。這就需要晉劇界的領導和同志們認真考慮。晉劇女演男之風,雖然是在舊時代特定條件下形成的,但仍這樣畸形發展,將使不少傳統表演技藝和功夫戲失傳。我們不能眼巴巴看著這一大批寶貴遺產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失去。試想,如果我們晉劇表演團體的主要演員仍由女演員控制下去,只滿足於演些生旦抒情戲,若干年後,晉劇所固有的幽燕慷慨激昂之風格將會蕩然無存。如果我們的地方劇種喪失了她的地方特色,這意味著什麼?所以,我深感這不是一種好現象。對這個問題,萬不可看之任之,等閒視之。

在培養晉劇演員方面,長期以來,不少人認為培養女演員較容易、保險,成才率較高。不管她功底怎樣,只要有嗓子,能唱幾句,總可以登臺演出,不至於前功盡棄,相比之下,培養一個好的男演員,卻太難了。即便初露鋒芒,嗓子一倒,什麼都完了。所以,大都不願在培養男演員上下功夫。這也倒是一個實際問題。男女同聲同調問題不解決,男女同臺確有困難。而今,晉劇的基調還有拔高的趨勢,女演員唱起來也感到吃力,這樣,男演員就更被擠得無用武之地了。結果,大多數晉劇團,除淨、醜之外,鬚生、小生、老生的主要陣地,只好都由女演員去控制。晉劇舞臺上“女多男少”的現象,就是這樣形成的。男女同聲同調,就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 。

反回來講,男女同聲同調問題是否就是絕對不可逾越的障礙呢?我認為這並非是晉劇特有的問題,而是梆子聲腔系統共存的老問題了,在它的前身北雜劇的演出中,早就存在著男女同臺、同聲同調,這是幾百年戲曲發展史上的老問題,絕非今日始。在前輩晉劇名流中,曾經出現過象“蓋天紅”那樣的金嗓子,但“ 說書紅”沒有嗓子,照樣也名冠三晉。正因為戲曲人才難得,所以才需要我們付出百倍的艱辛。如果誰.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出類拔萃,國家還要我們劇團、劇校幹什麼?所以說,男女同聲同調問題,不應當作我們忽視培養男演員的辯白詞。梆子聲腔的劇種很多,不少劇種在培養男演員方面,有著豐富經驗成績卓著。我們應虛心學習,把培養男演員當作關係到劇種興衰的一件大事,當作戲曲表現現代生活的重要環節,去真正下一番功夫,抓緊抓好。

兄弟劇種中,為解決男女同聲同調問題,在音樂包腔(如評劇)和樂器革新(如蒲劇板胡多千斤的創制)等方法,都有不少新成就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科學地逐步處理晉劇男女同聲同調的矛盾,改變晉劇界“重女輕男”的狀況,為開創晉劇藝術的新局面,紮紮實實地進行有益的嘗試。

(趙尚文整理)

節選1982年中青年優秀演員評比演出會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