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門前匾"古禮拜寺"有著名書法家陳金言題寫,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它與濟寧西大寺、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街大寺並稱全國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濟寧東大寺最為壯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捲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硃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碑記載,在明天順時即有一古寺,在濟寧臺東棉花街。後在明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又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建築規模宏偉,"洵屬南北迴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記載,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其氣魄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築之冠",是一座"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築群。主要建築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 。

在濟寧市清真東大寺的西側,原來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們叫它"西大寺"。兩寺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一東一西,聳立在古運河畔,目睹著齊魯大地的輝煌與滄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復存在,留給人的只是深深地回憶和思索。

據建築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築造型為清乾隆時所建。該寺全部建築高大巍峨,佈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濟寧東大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風格

寺院坐西朝東,建築面積達4134平方米。寺門朝大運河,共有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後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後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牆。

二門為重簷圓頂,下簷帶垂柱,形似樓房,為"邦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捲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櫺,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後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閣樓,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後門樓和後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築,高大雄偉。20世紀80年代又經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

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採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一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杆寶閣,牌坊橫樑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杆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牆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寺廟建築

序寺

包括木柵門、石坊、大門、邦克樓和南北講堂,門額鐫刻"清真寺"。邦克樓是齋月期間專為宣讀《古蘭經》及召喚穆斯林禮拜之用。

大殿

阿語稱"麥思直代",是寺院的主體建築,由捲棚、正殿、後殿(亦稱後窯殿)組成。捲棚居前,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平列簷柱,三面敞開,勾連搭於正殿前簷。正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前置木隔門12扇,櫺花木隔,由金絲雕嵌成阿文圖案,門上正中懸有乾隆御筆紅塗金字匾額。內置24根硃紅通天木柱,承託著42間廣廈的上部結構,後簷連接著闊3間、深2間的三層後殿,殿正中設有象徵性的"聖籠",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斗拱羅列,翼角飛翹,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中御兩顆巨大圓珠,垂脊飾雲龍、走獸、鴟尾等。六角樓頂上高豎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俊逸輝煌,外觀似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勢。殿內裝飾精緻,油漆彩繪,樸素典雅。整潔寬敞的空間可容納兩千餘眾進行"禮拜"活動。

望月樓

大殿後約6米的空間便是"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期間登高望月的地方。樓為雙層,磚木結構,斗拱挑簷,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裝飾講究,以龍鳳、花卉尤精,整樓以精巧玲瓏獨具一格的風采久負盛名。樓北設有沐浴室,南側原為教長居室,樓下緊接後門。後門亦為牌坊式建築,上懸"古禮拜寺"匾額,兩根石雕坊柱雕鑿精湛,對舞的鳳鳥有展翅欲飛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圖案可見匠心之良苦。與前大門的雕龍抱柱相映成趣,寓"龍翔鳳翥"的祥瑞意境。

周圍景觀

清真寺的後面,卻緊靠人煙稠密的鬧市區。為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障清真寺的美觀,建築學家們採用牌樓作後門的格局。後門樓深、闊各三間,中間設門。後門兩旁八字牆外展,門前有柵欄花牆遮擋,將中央單間單樓式牌樓加以烘托。有如此富麗堂皇后門建築的清真寺,也是僅有的。這樣,在與南北運河幾乎垂直的東西上百米的中軸線上,從石坊、大門、南北講堂直到大殿,建築高度步步升高,過渡到30米高的後窯殿才是最高處。然後逐步舒緩回落到後門牌樓,高低疏密恰到好處。佈局合理,排列有序,主體突出,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築可說是高大巍峨,姿態動人,無論是從寺的正面即運河之東向西眺望,還是從寺的背面向東望去,都給人一種令人歎服、心曠神怡的感受。

宗教內涵

l、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於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築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採取"減柱造"法,從捲棚殿到後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後殿居高臨下。

3、"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獨特型式。由於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採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並且為今後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餘地。

4、裝飾的基調色彩。東大寺同國內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築物的樑、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牆面裝飾,基調色多用暗紅、土黃、薑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字畫,如中堂、對聯、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裝飾手法,並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涵。

5、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除了誦經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手法融會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傑作。(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疏漏請指正)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神遊濟寧」濟寧東大寺(順河東大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